王淑静;刘晨;姜珊;孙希;徐芳;叶展俞;王怡南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12年2月治疗的46例性溃疡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两组患者均4周为1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3%、6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灌肠配合优质护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操作简单,方便价廉,无明显副作用,有利于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顾金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本文介绍了现代包衣机中的薄膜包衣机,高效包衣机,缓释包衣机的结构和性能特点及使用范围,可为包衣设备的设计选型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单松波;程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本文对水鬼蕉中生物碱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作者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水鬼蕉中18种生物碱的理化常数、化学结构、提取分离方法以及开发前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同时对植物水鬼蕉自然和人工栽培过程中生物碱的含量比较、季节与生物碱含量的关系进行探讨.为水鬼蕉的人工栽培、生物碱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韩日;陈宁;季宇彬 刊期: 2013年第02期
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细胞的凋亡有密切关系,线粒体除了作为细胞内能量生成的重要细胞器,还与细胞的凋亡有关.通过修正线粒体功能的紊乱及诱导线粒体膜通透化反应,成为了以线粒体为靶点研究抗肿瘤药物的新思路.本文将针对抗肿瘤线粒体靶向药的研究作一简要介绍.
作者:宋辉;陈宁;徐昶儒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对《中国药典》收载药材柴胡及其来源的两种植物伞形科植物柴胡(又称北柴胡),狭叶柴胡(又称南柴胡)的干燥根进行研究,从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两方面对中药柴胡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综述,内容涉及药材的鉴别、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为柴胡以后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曾令权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支气管肺炎是累及支气管壁和肺泡的炎症,为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炎,2岁以内儿童多发.病原可为细菌性、病毒性;细菌性肺炎以肺实质受累为主,病毒性肺炎则以间质受累为主,亦可累及肺泡[1].支气管肺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肺部固定性的中、细湿罗音.其临床诊断比较简单,但其X线表现存在多样性,或数种表现同时存在;目前小儿透视基本已经取消,一般都采用数字化摄影.
作者:陈来荣;乔乃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绞股蓝中水分定量快速测定的检测方法.方法: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FT-NIRS)结合偏小二乘法(PLS)建立水分定量分析模型,并用模型测定绞股蓝中水分的含量.结果:校正样品集的标准偏差(SEC)为0.0145,预测样品集的标准偏差(SEP)为0.01027,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2)为0.9912.结论:该法准确快速,重现性好,且不破坏样品,可代替常规分析方法.
作者:李君;李俊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抗菌药物应用的情况及合理性,并进一步推进抗菌药物的规范化.方法:实施回顾性调查分析的办法对我院呼吸内科自2011年1-12月的394例住院患者的病案,进行仔细统计其抗菌药物种类使用情况、使用次数、药物联合用药情况及药物利用指数等.结果: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394例中,抗菌药物共涉及6类12种,其中使用频度占首位的为左氧氟沙星,该药的DUI<1.抗菌药物单用占比例高,为73.10%.结论:呼吸内科在临床上使用抗菌药物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需我们取长补短.
作者:屈玉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由于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广泛利用,导致抗生素的大量富集.终影响到自然界的正常代谢,本文以有机肥的生产方式模拟自然环境下植物的分解,进而了解四环素类抗生素对物质降解是否有影响.结果:含固率实验,实验组低于对照4.46%;测定的纤维素,实验组高于对照组6.672%,测定的半纤维素,实验组高于对照组2.31%;测定木质素,实验组高于对照组5.759%;温度变化曲线实验组延迟4d;C/N高于对照组3.8.结论:抗生素的存在会导致有机肥腐熟时间延长.
作者:李维华;赵君;车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补钾液治疗重度低钾血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评价.方法:采用中心静脉置管微量泵进行高浓度补钾,根据补钾液浓度不同分成两组,A组20例,采用2%氯化钾溶液;B组25例,采用10%氯化钾溶液原液;两组患者均以氯化钾1g/h匀速泵入,观察两组血清钾≥4.0mmol/L时所需补钾总量、所需液体总量、补钾时间及安全性(高钾血症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例数).结果:两组患者达到目标血清钾所需的氯化钾总量和补钾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补钾期间均无高钾血症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结论:两组患者均为高浓度补钾,补钾液浓度相差5倍,由于速度未超过传统的20mmol/h其安全性较高,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王平;赵洪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也是城乡居民的主要致死原因.中药在我国的心血管疾病防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综合性医院中,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中成药得到普遍应用,而且西医师所开出的中成药数量远远超过中医师.由于西医医师对中医辩证用药的知识缺乏,在心血管疾病的中成药使用上存在大量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常常不能使中成药发挥其应有的疗效,甚至出现不应发生的副作用.
作者:孙颖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讨论经皮穿刺激光椎间盘汽化减压术(PLDD)与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技术(PTED)两种微创治疗,对比其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5月我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从18-62岁,平均年龄35岁.随机分为PLDD组和PTED组,各30例,以上所有病例进行腰椎间盘穿刺时,均行“C”臂X线机透视定位.手术疗效采用改良的Macnab标准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来评价.结果:60例患者术中顺利,无转为开放手术病例.PLDD和PTED组病例分别按照改良的MacNab法评定,其优良率分别为90%、93%,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LDD和PTED组术后VAS与术前比较,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选择好手术适应症的前提下,两种手术均可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都具有术后康复快,早期下床活动的优点.前者的创伤小,后者创伤稍大,时手术者的操作要求高,但是应用范围广.
作者:刘其飞;徐兆万;钟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中医中药在现代医院中所占比例明显增加,医院中药房中药的安全质量保障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中药房的中药的安全质量保障工作一直是中药房日常工作的重点;现对医院中药房中药的安全质量保障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1 中成药的质量保障[1]1.1单味制剂和成方制剂的质量保障国内中药的单味制剂和成方制剂的科学技术领先于中药材及饮片,都制定有统一的国家药品质量标准.验收时必须检查药品的名称、汉语拼音、商标、批准文号、规格、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生产企业、成分、性状、功能主治、用法、用量、说明书、注意事项、贮藏、首营品种应有与首批到货药品同批号的省级药品检验所出示的检验报告书.药品的大小包装必须完整、无破损,外包装上应有外用、毒性中药、麻醉中药、非处方用药等国家规定的专有标识,处方用药应有规定的警示语或忠告语.进口药应有进口注册文号等等.
作者:乔颖;刘池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索奥硝唑治疗口腔不良复体所致创伤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口腔科自2003年1月~ 2008年12月6年间的门诊80例创伤性溃疡患者进行治疗跟踪.结果:经过治疗1周后观察组40例患者痊愈36例,有效者4,无效者0例.痊愈率为90%,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40例患者痊愈25例,有效者8例,无效者7例,痊愈率为62.5%.总有效率为82.5%.两组临床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 =4.41,P<0.05).治疗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复发次数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药物副作用.结论:奥硝唑用于治疗口腔不良复体所致创伤性溃疡有一定的优势,可于临床进一步应用.
作者:冯恒林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本文综述了五味子甲素的药理作用、提取工艺及测定方法,并对其提取工艺及测定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更有效地为五味子甲素的现代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于丽萍;李晓梅;孔令超;陈忠新;范卓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死亡受体信号转导通路是诱导细胞凋亡的主要途径之一,目前已知的死亡受体有8种,其信号转导途径主要有3条,分别为TNFR、TRAIL和Fas/FasL信号途径.本文将就这三条通路的研究概况进行阐述.
作者:赵美玲;季宇彬;毕明刚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对近十年来车前子有效成分及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综述,为车前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作者:李秋红;郭冷秋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硬度,作为一项评价滴丸质量优劣的技术参数之一,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中国药典》也没有对滴丸的硬度做具体的指令性要求.硬度是决定滴丸能否实现产业化和应用的重要指标之一,其与滴丸溶散时限、载药量等直接相关.本文查阅资料,选取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综述.
作者:郭海耀;王金;曲韵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确定复方百部滴丸成型工艺.方法:以滴丸的硬度,外观,黏连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滴丸成型工艺的较优工艺条件.结果:确定工艺为:药物(复方百部提取物)与基质(PEG4000与PEG6000的比例为1∶1)以1∶3比例混合均匀,90℃保温下倒入滴丸机中,以滴距5 cm滴入液体石蜡冷凝剂中,冷却,固化成丸.结论:通过上述试验确定的成型工艺合理,所制滴丸符合滴丸质量标准.
作者:田凤;谢欣;安娜;张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本文建立大鼠血浆测定的HPLC法,研究大鼠血浆中兰索拉唑的药动学.应用HPLC法,替硝唑为内标,用C18柱分离,用乙醚-二氯甲烷(3∶2)提取处理,流动相:乙腈-水(36∶64,0.2%三乙胺)磷酸调pH9.0,流速0.7mL·min-1.兰索拉唑在大鼠血浆中线性为20.0~20000ng·mL-1,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5%.本方法专属、稳定.
作者:韩淑凤;杨海英;康艳红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