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珠;刘沧海;罗敏
冠心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称缺血性心脏病,属于医学中胸痹心痛病症的范畴.
作者:李彦斌;张志花;韩立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手术中出现脑膨出的89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形成原因及易发征象,比较各种防治措施的疗效.结果:术中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形成、急性弥漫性脑肿胀、脑组织缺氧和低血氧,脑疝时间长、严重脑挫裂伤等是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彻底清除颅内血肿、缓慢降低颅内压、术中过度通气、使用脱水剂、适当控制血压等是防治术中脑膨出的有效措施.结论: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措施可防治颅脑损伤术中脑膨出,能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刘祥璐;蒋秋华;何春明;杨瑞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特征之一,由于新生儿的生理特点,绝大多数表现为未结合胆红索增高为主,而未结合胆红素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造成脑细胞核黄染,产生胆红素脑病,造成不可逆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容易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作者:张人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我科于2003年1月~2008年3月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125例银屑病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
作者:张国基;王茹;刘春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皮加压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4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均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加压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46例患者无感染病例,无褥疮及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随访时间6~24月,临床结果30例优,14例良,2例差,术后优良率95.7%.结论:经皮加压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创伤小,安全实用,是基层医院目前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推广.
作者:刘景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39例肾囊肿患者均在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并发症出现,手术时间30~90 min,平均50 min,术后12 h进食和下床活动,1~3 d拔除引流管,术后住院5~7 d,切口均甲级愈合.全部随访3月~3年,B超未发现囊肿复发.结论: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具有安全、创伤小、术后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等优点,是治疗肾囊肿的较为理想方法.
作者:张俊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心理疾病,是指一个人由于精神上的紧张、干扰,而使自己思想上、情感上和行为上发生了偏离社会生活规范轨道的现象[1].
作者:李梅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蒙脱石散减少红霉素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对202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按入院单双号分为两组,观察组(104例)于静脉点滴红霉素前30 min 服用蒙脱石散,对照组(98例)单用红霉素静脉点滴,观察两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及注射部位疼痛)的发生率,以及因红霉素不良反应而停药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早期不良反应发生率(除注射部位疼痛和被迫停药率外)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后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无差异.结论:蒙脱石散能减少红霉素的不良反应,值得儿科临床应用.
作者:康纪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2004年3月~2010年3月我科共收治小儿易复性腹股沟斜疝500例,均采用经下腹横纹小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清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剖宫产后切口妊娠是指妊娠着床于子宫剖宫产切口瘢痕处,这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异位妊娠.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高,子宫切口妊娠也不断增加,其产生的并发症也在升高[1].
作者:刘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本组381例均为2005年1月至2009年9月本院妇科门诊收治的符合阴道念珠菌病(VVC)的诊断标准患者,年龄18~60岁,平均32~51岁,以25~30岁居多.
作者:朱延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总胆汁酸(TBA)在妊娠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在预防妊娠性肝内胆汁瘀积症的应用.方法:选择116例非妊娠妇女为对照组,112例妊娠妇女为观察组,用酶循环发测定TBA,连续监测法测定ALT、AST,化学氧化法测TBIL、DBIL.同时对29例ICP患者的血清TBA和肝功能进行检测.结果:血清 TBA 水平:对照组(4.1±1.8)μmol/L,妊娠早期组(10.8±2.4)μmol/L,后期组(21.1±4.7)μmol/L.组间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例ICP患者血清TBA显著升高,肝功能各项指标轻度升高.结论:随着妊娠周期的不断增加,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呈上升趋势,动态观察,并结合肝功能指标,有利于早期发现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患者.
作者:刘顺军;徐燕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外科治疗室是护士配制静脉输液药液和存放大输液、注射药、口服药等的地方.外科治疗室一般分两个区,即清洁区和污染区.清洁区主要是配制药液和储存药物.
作者:伊秀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绝经过渡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妇科门诊常见病之一,是因为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神经内分泌调节机能失常导致的异常子宫出血,常常引起妇女月经异常,影响身心健康,治疗较为棘手,本文将妈富隆用于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血治疗,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凌宏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我院产科于2008年将仙人掌配明矾外敷治疗产妇奶胀.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09年1月我院分娩产妇共2 019例,发生奶胀240例,发生率约12%.其中年龄为22~39岁,平均28岁.
作者:李文艳;丁明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某医学院学生宿舍空气微生物污染情况,并分析造成污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然沉降法对学生宿舍 126 个采样点进行空气细菌总数监测.结果:学生宿舍空气细菌总数合格率为81.48%,不同时间、不同性别、不同楼层空气细菌总数合格率不同,各项空气细菌总数合格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某医学院学生宿舍空气存在一定的微生物污染,需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作者:王立;钟有添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空气压缩驱动布地奈德混悬液及硫酸特布他林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二组患儿均常规给予综合治疗(解痉平喘、止咳化痰及病因治疗等).治疗组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和硫酸特布他林混悬液雾化吸入,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加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比较二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肺部体征及病程.结果:治疗组患儿在咳嗽、喘憋症状缓解、肺部哮呜音消失时间及缩短住院天数方面均优于对照组(t=3.98,5.44,4.61,2.96,P<0.01).结论: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空气压缩驱动布地奈德混悬液和硫酸特布他林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有协同作用,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优于地塞米松雾化吸入.
作者:曾令礼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碱烧伤后的小鼠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是否表达vasohibin mRNA及其蛋白.方法:15只小鼠采用碱烧伤的方法制备角膜新生血管模型.6只小鼠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于烧伤后1、3、6、9d裂隙灯显微镜观察CNV情况并拍照,以NIH ImagJ 图像软件分析角膜照片,计算新生血管的面积比(新生血管占全角膜的比值).分别在这四个不同时间点提取烧伤组各3个角膜的总mRNA,另取3个正常对照组角膜作为对照,用半定量逆转录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 vasohibin mRNA在CNV中的表达水平.在烧伤后9d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vasohibin蛋白在烧伤和正常角膜组织中的表达异同.结果:vasohibin蛋白在烧伤组角膜中的新生血管内皮呈强荧光信号,而在正常角膜组织中没有荧光信号;碱烧伤后1、3、6和9d,新生血管面积比分别为0%、(12.72±1.95)%、(30.45±5.40)%、(53.09±9.14)%,vasohibin mRNA相对GAPDH mRNA的表达量为2.11±0.32、2.39±0.76、3.72±0.54 and 8.94±1.21.在观察期内,新生血管面积比值和vasohibin mRNA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二者呈现明显的相关性(r=0.930,P<0.05).结论:碱烧伤后小鼠角膜新生血管表达vasohibin mRNA及其蛋白,但正常角膜组织中不表达.Vasohibin蛋白表达与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关系密切.
作者:谢招莲;周世有;曾祥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从牛瘤胃液中分离和选育能使戊糖发酵产生乙醇的菌株,并获得乙醇高产菌株.方法:以新鲜牛瘤胃液为筛选源,通过增殖培养基,筛选培养基,发酵培养基,种子培养基,经菌落形态观察,显微形态观察,发酵分离培养,筛选出6种菌株.结果:利用筛选出6种菌株的对戊糖发酵生产乙醇进行比较,产乙醇产量高的为A1型菌和B2型菌,A1型菌落从牛瘤胃液产酒精活性高,此菌乙醇产量为0.82%,B2型菌落产酒精活性其次,此菌乙醇产量为0.53%.结论:通过实验从牛瘤胃液中分离出能使戊糖转化乙醇的6种菌株.
作者:欧阳海平;徐尔尼;刘薇;彭扬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ATP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BCG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98 例 NSCLC和 20 例正常肺组织中VEGF-C和ABCG2的表达.结果:VEGF-C和ABCG2的表达与NSCLG患者的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及有元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VEGF-C阳性表达与ABCG2阳性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VEGF-C和ABCG2的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评估NSCLC转移与复发的一个观测指标和治疗靶点.
作者:杜志明;吴志诚;江涛;贺方兴;江柏青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