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期妇女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刘顺军;徐燕

关键词:总胆汁酸, 妊娠, 胆汁瘀积症
摘要:目的:探讨孕妇血清总胆汁酸(TBA)在妊娠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在预防妊娠性肝内胆汁瘀积症的应用.方法:选择116例非妊娠妇女为对照组,112例妊娠妇女为观察组,用酶循环发测定TBA,连续监测法测定ALT、AST,化学氧化法测TBIL、DBIL.同时对29例ICP患者的血清TBA和肝功能进行检测.结果:血清 TBA 水平:对照组(4.1±1.8)μmol/L,妊娠早期组(10.8±2.4)μmol/L,后期组(21.1±4.7)μmol/L.组间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例ICP患者血清TBA显著升高,肝功能各项指标轻度升高.结论:随着妊娠周期的不断增加,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呈上升趋势,动态观察,并结合肝功能指标,有利于早期发现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患者.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雾化吸入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雾化吸入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4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及对照组均使用3%0氯已定清洁口腔每日3次,治疗组辅以重组粒细胞刺激因子残余液雾化吸人.结果:将治疗组及对照组发生口腔炎的总人数及轻度、重度口腔炎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且从两组口腔炎愈合时间比较也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雾化吸入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炎具有安全、有效、方便、廉价、很好地预防及治疗口腔炎,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特点.

    作者:李年秀;曾俊权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非发酵菌耐药规律探讨

    目的:通过调查我院2007~2008年主要非发酵菌铜绿假单孢菌265株,鲍曼不动杆菌231株,嗜麦芽窄食单孢菌82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非发酵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AUTO-MI-CROSCAN4细菌鉴定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及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铜绿假单孢菌耐药率小于20%的抗菌素分别是亚胺培南(4.2%),左氧氟沙星(5.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5%),头孢他定(13.2%),头孢吡肟(13.6%),哌拉西林(14.3%),环丙沙星(16.2%),妥布霉素(17%),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17.2%),氨曲南(17.4%).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小于20%的抗菌素是亚胺培南(0.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3%),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4.8%),左氧氟沙星(5.2%).嗜麦芽窄食单孢菌耐药率小于30%的抗菌素分别是替卡西林克拉维钾(7.3%),左氧氟沙星(7.3%),复方新诺明(24.2%),但亚胺培南耐药率100%.结论:三种常见非发酵菌耐药率普遍较高,嗜麦芽窄食单孢菌耐药率相对明显增高,对亚胺培南天然耐药.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及替卡西林克拉维钾是治疗3种常见非发酵菌感染的较理想抗菌药.

    作者:李韶今;乐永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自制注射器负压封闭引流器在腹部外科手术Ⅲ类切口防治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

    切口感染是腹部外科手术Ⅲ类切口常见的并发症,开放换药是治疗腹部术后切口化脓性感染的传统方法,其不足是治疗时间较长,住院时间长,频繁换药,加重了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负压封闭引流(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是一种全方位、高效能的引流方法,能显著加快感染腔隙的闭合和感染创面的愈合,防止细菌入侵,有效防止感染[1],我们自行设计并制作了一次性注射器负压封闭引流的方法,2008年以来应用腹部外科手术Ⅲ类切口,无1例切口感染、皮下积液,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易建中;谢元才;叶林娇;肖美萍;钟鼎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艾滋病/安全性行为健康教育需求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高等院校大学生对艾滋病/安全性行为健康教育的需求程度,以便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师范类、理工类和医学院三种类型院校大学生进行艾滋病,安全性行为健康教育内容及方式的需求调查.结果:师范类及理工类院校大学生对艾滋病/安全性行为知识、态度、行为指导的需求程度较高,与医学院校大学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类院校大学生均对同伴教育接受程度较高,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理工类和师范类大学生及医学院校低年级学生进行艾滋病/安全性行为健康教育十分必要,并且同伴教育是大学生广为接受的健康教育模式.

    作者:李小波;李娟;袁兆康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复方异丙托溴胺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疗效观察

    我们从2008年12月~2009年12月,采用复方异丙托溴胺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高红梅;邓文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及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5例采用 seldinger 技术插管,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的子宫肌瘤患者,分析其临床症状改善及肌瘤缩小情况.结果:栓塞后25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随时间的延长,子宫肌瘤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是一项具有创伤小、不良反应轻、恢复快、安全有效的疗法,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冷桂香;曹洁莹;李国忠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糖尿病患者足病预防健康知识水平的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糖尿病患者足病预防的健康知识水平.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评价表,对90例糖尿病患者调查.结果: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与住院的次数及文化程度有关.糖尿病患者缺乏足病预防健康方面的相关知识.结论:对初次住院和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应加强健康教育指导,对相关医学知识应给与重点指导;护士是健康教育的主力军.

    作者:叶秀琴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脑室造瘘管行空肠造瘘在胃切除术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胃切除手术的患者,由于手术创伤及消化道功能的影响,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其中以腹胀为常见,以吻合口瘘为严重.如何减少腹胀、尤其是吻合瘘的发生,一直是胃切除术后医生关心的问题.

    作者:苏晋捷;曾翔辉;曾祥福;刘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复方川芎嗪治疗颈椎动脉供血不足的体会

    本院自2005年用川芎嗪注射液加低分子右旋糖酐(以下称复方川芎嗪注射液)治疗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李旖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急性秋水仙碱中毒致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报道

    秋水仙碱中毒是临床少见的药物中毒,近日我科接诊一例急性秋水仙碱中毒患者.现报道如下.1 病历简介患者,女性,21岁,于2008年12月28日凌晨2时服用秋水仙碱60片(0.5 mg/片).

    作者:黄勤;陈云;刘先发;吴勤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快型)慢径不同消融终点与临床疗效关系研究

    目的:观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不同消融终点与临床疗效关系.方法: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350例,行慢径消融治疗,观察A型终点(阻断慢径且不再诱发AVNRT),B型终点(保留慢径且不能诱发AVNRT和心房回波)和C型终点(保留慢径且能诱发1~3个心房回波)对房室传导功能的影响及与AVNRT复发的关系.结果:(1)消融后A型终点77%(270例),B型终点16%(59例),C型终点7%(21例).(2)消融后A型终点病人的房室传导功能明显改善,B、C型变化不明显.(3)A、B、C三型,平均随访(4±1.5)(0.5~8)年,复发率无明显差别.结论:A型终点病人阻断慢径后房室结传导功能明显改善,B、C型无明显改善,A、B、C型近,远期复率相同.

    作者:谢东明;钟一鸣;廖伟;谢红英;阳贻红;谢东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解脲脲原体耐药性变迁研究

    解脲脲原体(Uu)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的主要病原微生物之一[1].近年来,其耐药性己引起广泛关注,我们对2004~2006年从本院临床标本中检出的515株解脲脲原体进行了分析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

    作者:刘让万;钟宏文;蔡建红;吴庆发;钟军;杨寿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老年颅脑损伤诊治的回顾性分析

    我们对1999年9月~2009年9月期间收治的347例老年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探讨老年人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其救治的特殊性.

    作者:康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外用肝素促进供皮区创面愈合的临床应用

    氨基葡聚糖(GAG)用于创面的治疗已经有临床、动物实验研究,并已初步发现它有抗感染、抗凝、促进血管再生等作用.肝素中含有大量硫酸基,是酸性强的GAG[1].

    作者:赖盛飞;赖晓文;陈侃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70岁以上老年肝癌介入治疗并发症的护理

    我科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10例70岁以上老年肝癌患者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后配合精心护理,无1例死于介入后严重并发症.

    作者:李跃琼;赖卫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赣州市章贡区1 995~2007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探讨梅毒流行演变趋势,为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章贡区1995~2007年梅毒报告资料统计分析.结果:13年共报告967例,年平均发病率16.28/10万,男女比为1.28:1,20~49岁占82.8%,农民占48.2%,中学文化占63.1%,本地患者占86.2%,无明显季节高峰;I期、II期、隐性、胎传梅毒分别为20.2%、18.8%、59.7%、1.2%.近年报告病例数倍数增长.结论:梅毒疫情日益严重,加强主动监测,对重点人群进行筛检和高危行为干预.

    作者:李建华;刘晓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TDP1与肿瘤的靶向治疗关系

    TDP1(Tyrosyl-DNA phosphodiesterase 1)酩氨酰-DNA磷酸二酯酶I是近发现的酶类,这种酶能催化水解3'-磷酸酪氨酰键,象是内部连接处理和加工DNA拓扑异构酶I(TOP1),因此TDP1有潜在修复不可逆的TOP1-DNA共价复合物,这个功能可被外源性和内源性因素激活.

    作者:吴志诚;江柏青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以簇集性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带状分布为特征的皮肤病,伴明显的神经痛为特征,患者常疼痛难忍,彻夜难眠[1].

    作者:许莉;唐卫东;陈小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空气压缩驱动布地奈德混悬液及硫酸特布他林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空气压缩驱动布地奈德混悬液及硫酸特布他林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二组患儿均常规给予综合治疗(解痉平喘、止咳化痰及病因治疗等).治疗组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和硫酸特布他林混悬液雾化吸入,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加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比较二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肺部体征及病程.结果:治疗组患儿在咳嗽、喘憋症状缓解、肺部哮呜音消失时间及缩短住院天数方面均优于对照组(t=3.98,5.44,4.61,2.96,P<0.01).结论: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空气压缩驱动布地奈德混悬液和硫酸特布他林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有协同作用,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优于地塞米松雾化吸入.

    作者:曾令礼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量与脑血管痉挛兔基底动脉Cx43蛋白表达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建立兔二次蛛网膜下腔出血实验模型,观察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基底动脉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与注血量的关系,初步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量是否通过调节缝隙连接蛋白的表达参与脑血管痉挛的形成.方法:选择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8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和0.5mL注血组,1 mL注血组(每组n=6);建立兔二次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实验模型,脑血管造影分析基底动脉的直径变化并应用 Western Blot检测基底动脉Cx43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成功建立兔二次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脑血管造影显示正常组7d与0d相比血管直径无明显变化(95.2±3.4)%,0.5mL注血组7d较0d血管狭窄[(82.3±4.6)%,P<0.05],1mL注血7 d较0d血管明显狭窄[(63.5±6.8)%,P<0.01].Cx43蛋白表达在正常组为(33.9±6.1)%,0.5 mL注血组为(53.4±3.5)%,(P<0.05)、1 mL注血组为(61.6±3.8)%,(P<0.01).结论:实验结果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兔基底动脉缝隙连接蛋白Cx43的表达与出血量成正比关系,表明蛛网膜下腔出血量的变化可能通过调节血管壁Cx43蛋白的表达参与脑血管痉挛的形成.

    作者:罗军;娄建云;洪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