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坤
目的:建立小儿咽扁分散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小儿咽扁分散片中金银花的有效成分绿原酸的含量,对处方中金银花、射干、麦冬进行了薄层鉴别[1][2].结果:绿原酸进样量在0-0.2814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 =0.9997,回收率为99.68%,RSD为0.99%.金银花、射干和麦冬的薄层色谱重现性好;结论:HPLC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朱岩;曾迪;刘朋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造成脑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扩客、扩血管及神经保护治疗是西药治疗的常见方法;黄芪、三七、丹参、银杏叶是中药治疗的常用药物.
作者:高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地方一般工科院校在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吉林化工学院作为地方一般工科院校,根据自身学科优势,结合地方企业对药物制剂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对原培养方案进行了改革与实践,构建了以工程素质培养为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
作者:钟方丽;邱俊;王晓林;金星;曲小姝;周鸿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公立医院如何适应新形势,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做好医院绩效管理制度改革,既要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又能有效调动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促进医院科学发展,是当前医院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正是通过建立医院绩效管理体系,来努力解决当前公立医院面临的效率与公平怎样平衡发展的难题,终实现新医改政策强调的公立医院公益性和医务人员积极性相结合的目标.
作者:佟子林;孙瑞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人参茎叶皂苷对毛囊间充质干细胞(hair follicle mesenchymal stem ce11)的促增殖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其是否增殖,筛选人参茎叶皂苷对毛囊间充质干细胞促增殖作用的有效浓度,流式细胞术研究加药后细胞周期.结果:当人参皂苷浓度为12.5μg/mL时对毛囊间充质干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强.结论:毛囊间充质干细胞是毛囊内发育成毛发的主要细胞之一,人参茎叶皂苷可能通过促进毛囊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而促进毛发生长.
作者:刘菲;赵文杰;刘南;王咏梅;任艳;王艳芳;马吉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介绍手术室麻醉护理经验,探讨提高麻醉护理工作质量的途径.方法:从术前、术中、术后的麻醉配合与护理探作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在麻醉医生与护理人员的密切配合下,手术患者得到良好的护理,麻醉和手术顺利进行.结论: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默契配合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周正琼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复方鱼腥草为临床应用多年的经典处方,具有较强的抗菌、抗病毒、抗炎之功效,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流行性感冒、风热感冒有明显的疗效,具有副作用小、疗效好的特点,是能发挥抗生素作用治疗感冒的理想药物.
作者:于海瑞;刘力群;王勇;胡彦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建立氟比洛芬手性药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拆分方法.方法:手性流动相添加剂HPLC法:利用C18柱,以羟丙基-β-环糊精作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调节有机修饰剂甲醇的比例和添加不同量的三乙胺对氟比洛芬进行拆分;手性固定相HPLC法:利用Chiral - pak AD手性柱,以正己烷-乙腈为流动相基本成分,调整两者不同比例和添加不同量的三乙胺,对氟比洛芬进行拆分.结果: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使用C18柱对氟比洛芬对映异构体进行拆分,调节流动相中有机修饰剂甲醇浓度、手性流动相添加剂羟丙基环糊精浓度、峰型修饰剂三乙胺的浓度等都不能使氟比洛芬对映体达到基线分离,只能部分分离.手性固定相法:氟比洛芬对映体在Chiral - pak AD手性柱上能达到较好的分离.在正己烷-乙腈流动相系统中,正己烷体积含量为90%,三乙胺体积含量为0.05%的条件下,氟比洛芬对映体得到了较好的分离,分离度为10.0.结论:建立的手性固定相法能有效拆分氟比洛芬对映体而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不能拆分氟比洛芬对映体.
作者:邢志华;野津;王金宏;王青;张翠;刘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初步探讨雄黄注射液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方法观察雄黄注射液对培养的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人肝癌细胞株HepG -2,人胃癌细胞株MGC- 803,和小鼠Lewis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建立小鼠S180腹水型内瘤模型,采用1、2、3mg/kg剂量雄黄注射液作用于小鼠模型,观察雄黄注射液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MTT法显示雄黄注射液对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人肝癌细胞株HepG -2,人胃癌细胞株MG C-803,和小鼠Lewis肺癌细胞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灌胃给予雄黄注射液对小鼠S180腹水型肉瘤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雄黄注射液能够抑制培养的肿瘤细胞生长,灌胃给药对S180腹水型肉瘤细胞移植的模型小鼠肿瘤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晏磊;张爽;陈志宝;葛文中;郑小亮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葛根素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分析近6年国内公开发行的各种医药学科技期刊所载应用葛根素治疗的心脑血管疾病时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葛根素的不良反应有变态反应、过敏性体克、急性血管内溶血、肝损害、肾损害、药物热等.结论:过敏体质者慎用葛根素,使用时严格掌握适应症,使用疗程不宜过长,考虑个体化给药.
作者:李宏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感冒清热口服液的工艺.方法:对处方中的挥发性成分荆芥穗、薄荷、紫苏叶进行了挥发油提取条件的研究.以加水量、煎煮次数、煎煮时间为三因素,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方法对提油后的三味药材同防风等其它八味药的混煎工艺进行筛选,以确定佳工艺参数;同时,对混煎工艺中的浓缩密度,配剂前加入矫味剂蔗糖的浓度,表面活性剂吐温-80的用量以及处方中防腐剂山梨酸钾的用量进行了研究,以确定佳工艺条件.结论:依据原部颁标准项下的感冒清热口服液处方,并参照药典中感冒清热颗粒项下的制法研究出了感冒清热口服液的工艺.
作者:周爽;刘智宇;江蔚新;王金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精素静脉曲张对男性不育患者阴囊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42例男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行阴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与同年龄段142例无精索静脉曲张者进行对比.结果:患有精索静脉曲张的男性患者的不育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左侧精索静脉曲张发生率明显高于右侧.结论:精索静脉曲张是引起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高频超声检查可以作为诊断精索静脉曲张的首选方法.
作者:谢淑慧;胡永刚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讨论颅脑外伤术后脑梗死的诊断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4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41例颅脑外伤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其中男25例,女16例)的病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病情随着系统治疗明显好转.结论:颅脑外伤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应强调早期治疗,应注意到脱永药物和止血药若使用不当或为颅脑外伤术后并发脑梗死主要原因.
作者:夏玲洋;金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保证硫酸妥布霉素注射液成品质量符合2010版中国药典.方法:通过对硫酸妥布霉素注射液pH值的稳定性考察,确定硫酸妥布霉素注射液半成品pH范围.结果:硫酸妥布霉素注射液半成品pH应控制在5.5-6.0之间,方可保证硫酸妥布霉素注射液的质量符合药典标准.
作者:张波;刘颖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药品作为特殊商品,它的质量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国家对其有相当严格的法律法规的规定,GSP管理标准对药品的仓储管理都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药品在流转过程中,从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院药房和零售门店—广大消费者,前三各环节都存在仓储管理.一般来讲,医院要求药品都是零库存,药品在经营企业停留时间较长,包括药品的入库验收、在库存储、药品养护、分单打印、出库拣货、药品拼箱复核、批号调整等主要环节.所以经营企业尤其是零售连锁企业,加强药品仓储管理,保证药品质量,对人们安全有效用药十分重要.
作者:杨晓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总结超声雾化吸入对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临床急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超声雾化吸入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80例).并与同期单纯使用阿奇霉素0.5加5%生理盐水静滴治疗(对照组)80例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80例,显效78例(97.5%),有效2例(2.5%);对照组80例,显效18例(22.5%),有效62例(77.5%),2组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89,P(0.01);观察组显效时间为(3.2±1.4)d,对照组显效时间为(8.5±1.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38,P< 0.05).结论:超声雾化吸入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急性支气管炎在临床上具有较大的治疗价值.
作者:沙洪晶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采用HPLC方法测定饮料中防腐剂山梨酸钾的含量.方法:分别将相同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注入Agilent 11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在不同的流动相比例条件下,分别记录色谱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流动相:甲醇:乙酸铵溶液(0.02mol/L) (10∶90)条件下,样品中山梨酸钾的色谱峰与干扰峰的分离度明显高于流动相为甲醇:乙酸铵溶液(0.02ml/L) (5∶95)时样品中山梨酸钾的色谱峰与干扰峰的分离度.结论:本方法灵敏、简便、准确.
作者:梁海燕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了解需要层次理论在外科手术病人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探讨满足病人的各种基本需要的策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2009年12月-2010年5月在某三甲医院住院的230例外科手术病人,对其需求状况进行分类汇总,了解外科病人需求状况并采取相关措施满足患者需求.结果:想获得交流需要为95.6%,想获被主动询问病情占95.2%,需要陪护占90.4%.结论:应针对性从行动需要、手术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加大力度,提倡以人为本理念,全面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赵娜;曾卫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1 头孢菌素类药物概况[1]1948年意大利的Bronyzn发现头孢菌素,1956年Abraham等从头孢菌素的培养液中分离出头孢菌素C和头孢菌素N,并于1961年确定了头孢菌素C的结构.美国礼来公司于1962年成功地采用化学裂解头孢菌素C制造出头孢菌素母核7 - ACA后,其发展相当迅速,到目前为止已开发了50多个品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疗效高、耐酸、耐碱、低致敏、耐β-内酰胺酶、副作用小等特点,品种数量居各类抗生素首位.
作者:李艳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临床以发热、手、足、口腔及臀部出现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重症病例可表现为神经系统受累和急性循环呼吸衰竭,3岁以下发病率高.手足口病分布广泛,无明显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节多见.据文献报道[1],重症手足口病有3次大的流行:1975年保加利亚、1997年马来西亚和1998年我国台湾地区.2008平安徽省阜阳市爆发手足口病流行,并出现一些合并脑炎、肺水肿和肺出血的手足口病,由于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因此积极治疗、正确护理,尤其是重症病例,这对降低手足口病病死率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手足口病相关的诊治和护理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防治及护理水平.
作者:孙浩淼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