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晓英;罗红凤;曾韶英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硬结和疼痛的现象,这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保证治疗的顺利实施,本人先后采用马铃薯(即土豆)片湿敷治疗注射部位出现的红肿、硬结病例156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钟招娣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收集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12例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情况.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小丽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疏血通注射液是以地花、水蛭为主组方,经现代科学工艺加工提取有生物活性的成分制成的注射剂.为观察疏血通对脑梗塞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我们应用该药治疗脑梗塞120例,并观察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治疗前后的变化.
作者:刘事明;何乐群;赖道金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改良式泪道硅胶管植入术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68例(92眼)行改良式泪道硅胶管植入术的泪道阻塞患者进回顾性研究,观察术后疗效,随访1年.其中行鼻泪管逆行植入球头硅胶管术53眼,行双泪小管鼻插硅胶管术39眼.结果:92眼中治愈80眼,好转4眼,无效8眼,手术有效率91.30%.结论:改良式泪道硅胶管逆行植入术是治疗泪道阻塞疾病的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琳琳;曾祥云;王辉;唐爱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在有效降压后对阵发性心房颤动(AF)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AF患者23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ARB组)12例给予厄贝沙坦治疗,另一组(CCB组)11例给予氩氯地平治疗.血压达标2年后,将两组一年中合并阵发性AF患者所占比例进行比较.结果:ARB组与CCB组在降压达标治疗后第1年、第2年的一年中合并阵发性AF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66.67%和81.82%、41.67%和63.64%,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第2年的比例分别与第1年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ARB组第1年、第2年的比例分别与ccB组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在有效降压的同时,均可抑制阵发性AF的发生,治疗时间越长效果越好,并且厄贝沙坦优于氨氯地平.
作者:陶立刚;肖祖锋;姜丽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如何预防人工流产术后继发不孕症.方法:对人工流产术后继发不孕的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全身体格检查、感染因素检查、B超及输卵管造影等多项检查,寻找人工流产术后继发不孕的原因.结果:人工流产术后继发不孕以感染引起的输卵管粘连阻塞为主要原因,其次为子宫因素.结论:人工流产术后产生的并发症是直接导致继发不孕的原因,减少手术创伤,预防并发症,加强卫生宣教,是降低继发不孕的重要环节.
作者:游超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对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住院药房电子处方24000张,经统计其中应用抗菌药物处方8400张.统计出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处方,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我院住院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处方1260张,占抗菌药物处方总数15%.我院抗菌药物在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为:非感染疾病中使用抗菌药、选用错误的品种、药物剂量过大或过小,疗程不适当,不合理联用等.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基本是合理的,但应注意提高临床医生用药水平,减少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作者:何光华;刘仰斌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漂浮导管,即肺动脉导管(PAC),自1970年Swan等发明后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1].心脏手术患者通常由于心脏功能受限,代偿能力差,再加上麻醉及手术的打击,血流动力学极不稳定,临床处理非常困难.
作者:钟钦文;钟茂林;叶军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一种以单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减退,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为主要特征的心肌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进行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甚或猝死,到目前来说尚缺乏特异性治疗,预后极差.其病因可能与感染、自身免疫、遗传性因素等有关.
作者:曾石秀;廖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1 病例报告患者,女,34岁,已婚,G<,2>P<,1>,因停经26<'+5>周,阴道流水4天,咳嗽、气急2天于2009年9月12日入院.末次月经:2009年3月6日,于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流水,色清亮.
作者:姚菁;谢小琴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氨茶碱与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不同疗效.方法:将诊断为原发性呼吸暂停的3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氨茶碱治疗组12例,用氨茶碱首剂5mg/kg,12h予维持量2mg/kg,加10%葡萄糖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1次/8h.纳洛酮治疗组20例,用纳洛酮注射液0.1mg/kg·次,1次/8h,静脉滴注.结果:氨茶碱治疗组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75%.纳洛酮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显著.
作者:陈金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孟鲁司特治疗慢性中度持续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5例哮喘门诊中度哮喘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研究.分为观察组33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80/4.5μg/吸,每日两次吸入,加孟鲁司特治疗(10mg/次,每天一次,睡前口服);对照组布地奈德福莫特罗80/4.5μg/吸,每日两次吸入治疗,未加孟鲁司特.共8周,观察两组临床控制情况及肺功能(PEF、FEV1、MEF75、MEF50、MEF25)改变.结果:(1)临床控制率:观察组临床控制率93.9%;对照组临床控制率7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肺功能改善情况:观察组FEV1、PEF、MEF75%、MEF50%、MEF25%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8周后比较PEV1、PEF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小气道功能(MEF75%、MEF50%、MEF25%)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孟鲁司特治疗慢性中度持续哮喘的疗效优于单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对缓解症状和改善肺功能均能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张敏;许嗣磊;乐永宏;欧阳远辉;袁太文;谢启蔚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作者:谢代彬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总结重度子痈前期的护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防止发生子痈及其他并发症.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43例重度子痫前期的病例,对其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及多项有效护理,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控制子痫的发生,及时准确的对症治疗,采取多种有效及时的精心护理措施是降低孕产妇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魏影清 刊期: 2010年第06期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同时,术后再次妊娠率也随之增加,许多产妇由于对分娩过程的不了解,过度担心子宫破裂.
作者:陈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双歧三联活菌(培菲康)在根除幽门螺杆菌中的疗效和作用.方法:将20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标准三联组(泮托拉唑钠肠溶片+甲硝唑+阿莫西林三联疗法)和加用培菲康组(培菲康联用三联疗法).两组疗程均为7d,分别观察两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标准三联组和加用培菲康组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分别为67.3%和86.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标准三联组为37.5%;加用培菲康组为9.38%.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培菲康能提高标准三联疗法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并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作者:温建军;邱荣锋 刊期: 2010年第06期
脑室出血多见于基底节出血破入脑室系统引起,部分由于外伤,血管畸形,动脉瘤破裂引起,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甚至继发脑干的损伤,预后极差.
作者:罗德明;郭同禀;王苏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应用尼尔雌醇雌激素补充治疗(ERT)对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IR)及脂代谢的影响.方法:30例绝经后妇女T2DM患者.给予尼尔雌醇口服(2mg/2w)6个月作ERT,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血脂,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1R)、B细胞功能(HOMA-B)、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评估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结果:ERT后FBG、Fins、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OMA-IR明显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OMA.B、ISI明显升高.结论:ERT治疗能明显改善绝经后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血脂紊乱.
作者:钟国连;吕维名;肖丽霞;许荣;高晓梅;刘春棋;邓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鼻肠营养管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和护理方法.方法:术中经胃肠吻合口将营养管插入输出段空肠内,用于术后肠内营养.结果:肠内营养后,肠功能恢复早,改善了患者营养状况.结论:鼻肠营养管用于术后肠内营养,能有效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促进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
作者:叶璐娟;谢玉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比较不同的住院环境下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寻找影响生活质量相关因素,采取医疗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取100例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采取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WHOQOL-100)对患者住院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二组患者在入院时生活质量各个领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后,开放管理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封闭管理患者高;封闭管理的患者生活质量低于入院时,开放管理的患者出院时生活质量高于入院时.结论:开放病房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于封闭病房患者,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尽量采取开放式管理.
作者:刘小梅;彭珍;刘诏薄;刘素平;焦冬妹;谢小丽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