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兰;马怀兰
目的:提高睾丸扭转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睾丸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总结.结果:27例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术前确诊26例.20例行睾丸切除,7例手术复位并行睾丸固定术,术后随访2~5年,手术复位患者中3例出现睾丸萎缩.结论:对于睾丸扭转,借助彩超早期诊断,治疗上主张早期手术探查,对提高睾丸存活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宋长河;刘志刚;田新涛;韩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索复方精制紫河车胶囊对实验性更年期雌性大鼠生殖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方法:通过大鼠去卵巢手术制作更年期造模,以更年安为对照,精制紫河车胶囊分大、中、小剂量组,观察各组大鼠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的变化.结果:精制紫河车胶囊各组E2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均<0.05;更年安组大鼠FSH、LH、E2含量与精制紫河车胶囊各组相当(P>0.05).结论:精制紫河车胶囊具有提高去卵巢大鼠E2的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张悦;陈军霞;卞凌 刊期: 2012年第04期
DNA分子标记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本文介绍了几种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概述了近年来该技术在药用植物鉴别中的应用进展,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作者:郭艳丽;鞠爱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肢体输液的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输液室和神经内科脑卒中偏瘫患者110例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瘫痪侧上肢输液.结果:痪侧上肢发生输液渗漏32例,占29.1%;静脉炎18例,占16.4%.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选择患侧肢体输液并发症较多,而且不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建议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规采用健侧肢体静脉输液.
作者:牛慧;杨秀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重型颅脑外伤形成急性脑疝的病死率高达60%-90%,Glasgow(GCS)评分3-5分,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在50%以上,存活者的生存质量也较差[1].颅脑外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发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并发症多,一旦发生脑疝,移位的脑组织在小脑幕切迹或枕骨大孔处挤压脑干,终将导致呼吸和循环衰竭死亡[2].
作者:赵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人员的根本任务,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医院为满足病人健康需求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能.当今护士已经认识到健康教育角色的重要性,是护士角色多元化的一种体现.医院健康教育是贯穿于从病人入院到出院的各个阶段,成为检验整体护理效果,评价整体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1].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深化整体护理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能指导护士有预见性、主动地开展工作,使患者明确自己的护理目标,自觉参与疾病护理过程,以经济的方式取得佳的治疗效果[2].2008年1月-2009年1月,我院对60名小儿骨科患者利用健康教育路径进行指导,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学銮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防治和综合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经过采用胰岛素治疗,严格控制血糖水平、静脉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加强全身支持疗法及营养神经治疗、局部伤口换药,清除坏死组织等一系列综合治疗措施,总治愈率78.6%.结论:采取针对性的行为干预可以有效控制糖尿病足的发病率,降低病后致残率.
作者:张秀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支气管胸膜瘘(BPF)是肺切除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支气管残端愈合能力差、感染等因素造成,常出现刺激性咳嗽、咯血、咯脓痰、呼吸困难及发热等症状,多可通过注射亚甲蓝实验等方法确诊.目前BPF的治疗多种多样,首先以对症支持治疗为基础,采取包括冲洗引流法、封堵法及手术方式等治疗,其治疗原则是闭合瘘口,消灭脓腔.但BPF治疗困难,疗效不佳,因此预防至关重要.要重视与BPF发生相关的临床危险因素,掌握手术适应证,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加强图术期治疗、观察及护理,以预防BPF的发生.
作者:黄鑫;王金江;杜云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对HPLC法测定肌苷注射液含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方法:以肌苷注射液为例,用HPLC法测定肌苷的含量,分析了整个测定过程产生的不确定度.结果:扩展不确定度U为1.8% k=2.结论:采用本方法建立的计算模型可用肌苷液相方法测定不确定度的评价.
作者:柏学敏;吕文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体会.方法:自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共收治跟骨粉碎性骨折42例,所有患者均手术切开复位,应用可塑性跟骨钛板固定并植骨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术后功能优27足,良8足,可3足,优良率92.1%.结论:跟骨粉碎性骨折行手术切开复位+植骨+可塑性跟骨钛板固定,可获得满意效果.
作者:陈一东;马进;王劲松;李学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冠心活血胶囊对异丙肾上腺素引起心肌缺血后CK的影响.方法:采用异丙肾上腺素造成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研究冠心活血胶囊对心肌缺血后CK的影响.结果: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冠心活血胶囊对急性心肌缺血有一定的疗效.结论:冠心活血胶囊对心肌缺血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及有效降低心肌缺血中CK的溢出.
作者:苗培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临床实习是医学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生向医师成长的关键性阶段,是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的教育过程.临床实习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我科通过规范实习教学管理,狠抓关键环节,在实习教学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了实习教学质量,培养了大批实用型临床医学人才.
作者:张晓斌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建立费休氏法测定罗红霉素颗粒水分方法.方法:样品以无水甲醇为溶剂,采用无吡啶费休试液按中国药典方法测定.结果:测定结果与干燥失重法基本一致,平均回收率99.93%,RSD为0.31%.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定量准确,可作为罗红霉素颗粒水分测定方法.
作者:查萍萍;邹云;王玉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PICC穿刺点分别应用藻酸盐敷料和无菌纱布块两种不同止血方法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在穿刺针眼处用3.5cm×2cm无菌纱布块按压;实验组患者在穿刺针眼处用3.5cm×2cm藻酸盐敷料按压.比较两组患者穿刺后平均出血持续时间和穿刺点渗血分级.结果:对照组患者穿刺点渗血持续时间为(14.4±4.15)h,实验组患者穿刺点渗血持续时间为(7.8±6.31)h;两组患者渗血持续时间和渗血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藻酸盐敷料按压PICC穿刺点的止血效果优于无菌纱布块.
作者:陈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腹症患者临床观察及急诊护理措施.方法:2008年6月至2011年8月我院急诊科接收的急腹症患者67例,根据其临床特点进行严密观察和抢救护理.结果:本组67例患者中43例经紧急治疗后病情迅速缓解后住院治疗,24例留观察室治疗好转回家,死亡2例.结论:急腹症患者发病急,病情复杂多变、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护理措施,可迅速缓解症状,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沙红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对桔梗折干率和总皂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重量法测定折干率,药典方法测定总皂苷.结果:多施磷钾肥折干率和总皂苷含量都较高.
作者:江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糖尿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致使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异常的疾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它不仅表现为高血糖,还可表现为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等症状.进一步发展可引起全身各种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威胁人们身体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有关糖尿病专家统计,此病主要是通过并发症危害人体,由此种病导致的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比一般的肾病患者多17倍;由此种病引起的失明比一般的人多10 ~23倍;此种病坏疽的截肢比一般人多20倍;此病并发症所导致的死亡率高达43%.
作者:王全华;李素秀;韩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红花液外用在手背静脉穿刺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静脉输液2次以上的100例我院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的类实验性研究方法,即将第1次静脉输液(2%利多卡因50ml加红花饮片10 g)和第2次静脉输液(2%利多卡因)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疼痛评定量表法测量患者疼痛程度,采用秒表测量进针时间和扎止血带时间,采用游标卡尺测量手背浅静脉直径,然后采用SPSS统计较件比较两组间静脉穿刺时血管扩张程度、静脉穿刺时疼痛程度、静脉穿刺进针时间和扎止血带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的静脉穿刺时血管扩张程度、静脉穿刺时疼痛程度、静脉穿刺进针时间、扎止血带时间和一次穿刺成功率等指标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利多卡因红花液外用能明显提高手背静脉穿刺工作效率.
作者:陈凤群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对60例脑梗塞住院患者进行分析,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非糖尿病脑梗组和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组,对比分析2型糖尿病对脑梗塞发生的影响.结果: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组较非糖尿病脑梗塞组病情重、大灶梗塞多、梗塞灶多发、预后差,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脑梗塞的发病与血糖值呈正相关,血糖> 16mmol/L时重度病例显著增多,差异有显著性(P<0.05).
作者:许其兵;谢海洋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我科从 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65岁以上移位明显的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人工双极股骨头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共62例,重建髋关节功能,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6个月~5年,按照Har-ris评分标准,疗效达优54例,良5例,差3例,优良率95%.1例患者于术后3月和7月两次髋关节脱位,均予闭合手法复位成功,轻度跛行;1例术后出现患侧坐骨神经痛,经口服甲钴胺治疗及理疗,3月后恢复正常;1例术后一年发生骨化性肌炎,髋关节活动可,伴有髋关节疼痛,生活均能自理.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髋关节功能重建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凡棋;张兆德;于克迎;王海虎;高澎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