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文军;柏学敏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细胞因子IL-1和MMP-9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浓度变化以及在诊疗中意义.方法: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入院时进行头CT或MRI检查,同时抽取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中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1),金属蛋白酶-9(MMP-9)的浓度.结果:急性脑梗死的血清IL-1及MMP-9的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提示IL-1和MMP-9细胞因子参与急性脑梗死发病的机制.
作者:肖玲;冯涛;祝鸿雁;王连堃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娩出后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所引起的一系列呼吸衰竭症状.如果抢救不及时,可造成心、肺、肾、脑、肠道和代谢等多器官多系统缺氧性损害,严重者造成不可逆的后果,是造成新生儿残废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从2006年2月至2009年12月共抢救新生儿窒息40例,现将有关资料做一初步临床分析,并对复苏方法及体会进行讨论.
作者:丁道龙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妊娠前体重指数(BM I)及妊娠期体重指数增幅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间在南京市江宁区中医院产科住院5582例孕妇中,经产前门诊常规检查并确诊为GDM 的孕妇118例,回顾分析孕妇孕前及分娩住院分娩前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计算孕末期体重增长值.按妊娠前体重指数分为正常组(18.5≤BM I < 23) 、超重组( 23≤BM I < 25) 、肥胖组(BM I≥25),按早孕至终止妊娠前BM I的总增幅,分为A组(BM I总增幅< 4),B组(4≤BM I总增幅≤6),C组(BM I总增幅> 6),比较分析各组间围产结局的差异.结果:三组孕妇年龄、孕产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但是三组终止妊娠孕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妊娠前BMI与孕妇并发症的关系,超重组、肥胖组发生胎儿窘迫的危险分别是正常组的的5.13倍和6.85 倍.肥胖组发生早产的危险是正常组的5.46 倍.见表2.妊娠期体重指数增幅与母儿并发症的关系C组发生羊水过多、胎儿窘迫和早产的危险分别是B组的1.87倍、1.34倍和2.28倍.结论:妊娠前肥胖及妊娠期体重增加过多可增加GDM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危险性,GDM孕妇妊娠期体重指数总增幅应控制在合适范围内以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作者:卢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本研究为了保证复方金银花冲剂颗粒的成型率稳定,对水蒸馏液的收集量进行了考察,确定出合适的收集量,并对处方中水煎煮的溶剂用量和浓缩后的相对密度及醇沉后浓缩的相对密度分别以黄芩苷、绿原酸的含量为指标进行工艺学考察,确定出合理的溶剂用量及醇沉前后浓缩的相对密度.通过对复方金银花冲剂提取工艺的研究,保证了颗粒的成型率稳定,且进行中试生产可以按原处方10倍量投药材,使生产效率提高.
作者:任立东;魏淑梅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评价新型镇痛药酒石酸布托啡诺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60 例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0 例,酒石酸布托啡诺组1 mg 静脉推注,芬太尼组50 μg 静脉推注.观察静脉给药前及给药后5,10,15,30 min 时镇痛,镇静评分,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术后1,2,3,4 h 镇痛评分(VAS),使用杜冷丁人数及不良反应.结果:使用酒石酸布托啡诺或芬太尼后,患者的疼痛评分降低(P = 0.015),镇静评分升高(P = 0.006),酒石酸布托啡诺组患者的镇静评分高于芬太尼组(P﹤0.05).术后使用杜冷丁的人数低于芬太尼组(1vs 2,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腹腔镜术后病人按常规临床剂量使用酒石酸布托啡诺镇痛能有效缓减术后疼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酒石酸布托啡诺临床镇静效果强于芬太尼,镇痛维持时间较长.
作者:齐孟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主要介绍了用ELISA方法计算不同情况的抗体亲和力.
作者:王惠欣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本文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冠心丹参滴丸进行鉴别测定.方法:根据冠心丹参滴丸的成分特点,选用适当的展开剂系统,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该方法简便,快捷、重现性好.结论: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制剂质量.
作者:胡向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逐年升高.大量文献报道,我国剖宫产率由20年前的2%-4%跃升到40%-60%,有的甚至达到70%-80%或以上.2005年7月中旬,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表示对中国逐年升高的剖宫产率问题高度关注.[1]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有产妇要求剖宫产、胎儿窘迫综合症、妊娠并发症、巨大儿、臀位、头盆不称、瘢痕子宫、胎儿头位异常及其他医学指征者.有研究表明,产妇及家属要求剖宫产居所有剖宫产原因之首位.[2]为了探讨产妇及家属自主选择剖宫产的原因,寻求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对策,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张桂凤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建立测定谷胱甘肽–碳酸氢钠林格液(GBR)溶液中妥布霉素的液质方法,并对其在家兔离体角膜实验中的药动学特征进行研究.方法:以GBR溶液为释放介质,用液质联用法测定妥布霉素在兔离体角膜中的累积释药量.色谱柱为Waters XTerra RP C18柱(150mm×4.6mm,3μm);流动相为2mM·L-1醋酸铵缓冲液(用甲酸调节pH至3.2)–甲醇(90:10);流速0.6mL·min-1;柱温40℃;采用选择反应监测方式,定量分析的离子分别为m/z468.2→163.0(妥布霉素)和m/z448.2→160.0(内标西索米星).结果:对照组和冰片组中妥布霉素的渗透释药曲线均符合零级药代动力学方程,线性浓度范围为0.217μg·mL-1~108.5μg·mL-1,低定量浓度为0.217μg·mL-1.天然冰片组及合成冰片组比对照组的累积渗透量增加近4倍,但冰片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别.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简便快捷,可用于妥布霉素离体角膜透过实验的监测及药动学研究.
作者:寻延滨;敖红光;于楠楠;杨洪滨;多凯;姜连阁;杭太俊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IL-18BP-Fc-IL-1Ra嵌合蛋白对小鼠鼠尾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的影响并探讨潜在的机制.方法:腹腔分别注射IL-18BP-Fc-IL-1Ra嵌合蛋白高、中、低剂量以及甲氨喋呤,观察并比较药物对小鼠鼠尾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的影响,监测小鼠体重并检测血清中IFN-γ含量的变化,统计有颗粒层的鳞片数.结果:IL-18BP-Fc-IL-1Ra剂量依赖性的增加有颗粒层的鳞片数,并使血清中IFN-γ含量降低.结论:IL-18BP-Fc-IL-1Ra嵌合蛋白能够促进鼠尾部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而且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内IFN-γ的含量实现的.
作者:陈玉军;黄炎;刘贺煜;赵金龙;吕延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脓毒方治疗重症脓毒症的临床疗效及对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例重症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APACHEⅡ评分)和中医症候疗效评分的变化,以及CRP、TNF-α的含量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APACHEⅡ评分和CRP、TNF-α的浓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在治疗后相关指标的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症候疗效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无患者达到临床痊愈标准,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脓毒方有助于控制重症脓毒症患者炎症和减轻内毒素对脏器的损伤.
作者:田雨;朱玲;陈浩;唐斌擎;陈宝瑾;杨婕;方邦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效液相法测定人参皂苷Rb1含量的方法,控制其质量.方法:Agilent C18(4.6mm×1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的比例为32:68的乙腈-水,流速为1.2ml/min,检测波长为203nm.结果:线性范围0.26-16.11μg,平均回收率为99.7%(RSD为0.3%),重现性RSD为1.2%(n=5).结论:该法可靠性高,准确性和重复性好,适合于该产品的质量检验分析.
作者:路胜;于梅;刘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对20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老年住院患者拒绝吸氧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主要原因为医疗知识缺乏、担心吸氧加重医疗费用、舒适度改变、心理障碍等.提出对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老年患者需采取加强医学知识宣教,使其正确认识氧疗的作用,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氧疗中护理,心理护理等有效护理措施,才能确保患者治疗的安全到位.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支气管结核的CT表现,探讨支气管结核的影像学特征以及螺旋CT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细菌学检查、经皮穿刺活检及手术病理证实的支气管结核病例36例,分析病变支气管在CT上的形态学改变和肺内病变特点.结果:支气管结核的主要CT表现为:病变范围广泛;支气管狭窄、阻塞,可引起肺叶、肺段不张,少数可伴有肺门包块影;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部分显示钙化;大多数病例并发肺内播散灶;可有肺门、纵隔淋巴结大.结论:支气管结核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对支气管结核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宋明进;刘邦俊;徐希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复杂,是多因素、多环节相互作用的结果[1],以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为主要症状.病情轻重不等,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近2年来我们采用美沙拉嗪联合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6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冯会福;马琪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前,我国及全世界糖尿病患病人数逐年增加,糖尿病不但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构成威胁,同时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全球的糖尿病医生正致力与对血糖的良好控制,但全球的血糖达标率并无明显提高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标率也仅25%左右[1].我院内分泌科自2007年2月份以来对74名2型糖尿病口服药继发失效的患者应用优必乐25及优泌林70/30治疗,并比较两种药物的疗效.
作者:于莹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急性感染性疾病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病理机制为炎症反应.临床常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的高低来初步判断急性感染,但血常规结果受到是否治疗、生理状况(贫血、营养不良)、年龄、应激等很多因素的影响.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在各种急、慢性感染、组织损伤时,其浓度可显著升高,与疾病的急性期反应密切相关[1].
作者:权艳秋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提高磷酸组胺质量标准.方法:增加红外鉴别及薄层色谱法检查组氨酸杂质.结果:样品与对照品的红外图谱一致;薄层色谱图中,磷酸组胺与组氨酸斑点清晰、分离度好.结论:增加的红外鉴别及组氨酸杂质检查项的方法简便、准确、稳定、专属性强,提高了磷酸组胺的质量标准.
作者:岳云飞;张丽英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变化及预防保健措施相对滞后,脂肪肝发病率不断在上升,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小.本文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论述了临床上常见治疗脂肪肝的药物,为脂肪肝患者选择正确的药物及合理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韩秋伟;赵亚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主动脉壁内膜破裂,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而形成血肿,导致血管壁分二层.该疾病病情危重,发病24小时内死亡率可达40%,无论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死亡率都很高.血管腔内隔绝术于1991年应用于治疗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使许多不能耐受手术的高危夹层动脉瘤患者获得救治的机会.我院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行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41例,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作者:侯世珍 刊期: 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