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局部麻醉下颈椎前路手术临床观察

朱仕文

关键词:局部, 麻醉下, 颈椎前路手术, 椎间盘摘除, 椎管减压, 髂骨植骨, 骨融合器, 现报告如下, 植入术, 脊椎, 临床, 浸润, 国内
摘要:近年来国内临床相继开展了前经路颈椎间盘摘除髂骨植骨和椎管减压脊椎植骨融合器(BAK)植入等新手术[1],我院于2002-2007年在局部浸润麻醉下行前经路颈椎间盘摘除髂骨植骨和椎管减压脊椎植骨融合器(BAK)植入术1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夜来香水提取物对豚鼠心房肌收缩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夜来香水提取物对豚鼠心房肌收缩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豚鼠左右心房测定夜来香水提取物对其自动节律、收缩力、兴奋性、功能不应期的影响.结果:夜来香水提取物对豚鼠右心房肌的收缩性产生双相作用,夜来香水提取物对右心房肌的收缩力在低剂量时具有剂量依赖性的增强作用,但在高剂量时却表现为抑制现象;同时还明显减慢心率;夜来香水提取物还可提高豚鼠左心房肌的兴奋阈值,降低其兴奋性;高浓度夜来香水提取物缩短左心房的功能不应期.结论:夜来香水提取物抑制豚鼠心房肌的作用可能与其抑制心肌细胞膜电压依赖性钙通道、钠通道有关.

    作者:钟声;肖海;黄志华;叶和杨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多发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附25例报告)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多发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症状性多发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栓塞剂选用平阳霉素和超液化碘油乳剂.结果:肌瘤多数由子宫螺旋动脉为供血动脉,肌瘤>7cm的3例发现由直肠上动脉或髂外动脉参与供血.治疗后2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经量减少,经期缩短.1年后超声复查,25例中肌瘤缩小>50%的有67个,20%<肌瘤缩小<50%的有11个,肌瘤缩小<20%或肌瘸大小无改变有9个,临床总有效率89.66%.结论:子宫动脉栓塞为非手术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的较好疗法.

    作者:陆坚;高建华;周伟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B超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目的:探讨水压灌肠在基层医院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实用价值.方法:分析我院可疑急性肠套叠患儿行超声检查,提示同心圆征158例,同时在超声下进行水压灌肠小儿腹部手术后近整复治疗.结果:158例肠套叠的患儿中151例整复成功,成功率95.%,7例未整复成功.结论:基层医院病程在48h之内,无其他并发症的小儿急性肠套叠,可实行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整复治疗,操作简便、易行、成功率高,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作者:邓国军;李枝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儿童血液培养检出马尔尼菲青霉菌二例报道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是由马尔尼菲青霉菌引起的一种少见的深部真菌感染性疾病,而马尔尼菲青霉菌是青霉菌中唯一的双相菌,在我国由邓卓霖于1984年首次报道[1],以后在广西、广东、湖南等地相续有该菌的报道;我省由瘳晚珍等2000年10月首次报告该菌[2].马尔尼菲青霉菌是条件致病菌,易感染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患者,如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多见,而儿童感染较少见.现将我院2007年经血液培养检验证实为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儿童2例报告如下.

    作者:李立明;叶小英;何惠英;张靖宇;孙传寿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瑞芬太尼在心脏快通道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中小剂量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心内直视手术快通道麻醉中对血流动力学、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出ICU病房时间的影响.方法:150例患者,随机分3组:中等剂量芬太尼(30~50μg/kg)为A组,小剂量芬太尼(10~30μg/kg)为B组,瑞芬太尼为C组.分别记录三组患者基础、诱导插管后、CPB前、后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以及术中一些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通过ICU病房医生护士的记录,了解病人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恢复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前年龄、体重、术中体外循环转流时间和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开放主动脉后,所有患者均自动复跳,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三组患者均在ICU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后的重新插管率均为0.C组比B组和A组拔管时间显著缩短,多巴胺应用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心脏手术快通道麻醉的各个阶段,中小剂量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对于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抑制应激反应效果相似,可以有效地用于心血管手术快通道麻醉,但是应用瑞芬太尼的患者明显更早拔管.

    作者:吴文(吉鸟);焦丰;陈华敏;段志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孕期宣教+产时导乐提高自然分娩率的临床观察

    产妇的心理因素对产程的影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孕妇孕期缺乏宣教,对产程不了解以致缺乏自信心,对分娩的恐惧导致目前剖宫产率进一步提高,医学统计剖宫产率升高并不能降低新生儿的窒息率,改善新生儿的愈后,并可导致医源性损伤,严重影响母婴的安全.统计发现,目前没有医学指征的社会因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有些地区曾报道剖宫产率高达60%以上,降低剖宫产率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大问题,根据WHO推荐的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模式[1].孕晚期进行正确的宣教,产时进行导乐分娩可有效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并发症,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主要是以精神上的鼓励;心理上的安慰;体力上的支持使产妇消除恐惧、焦虑情绪,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充沛的体力使产程顺利的进展[2].

    作者:刘桂荣;谢勤英;易姗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275例临床体会

    目的:比较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erFix充填物加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136例次腹股沟疝,并与139例次传统术式比较分析,总结临床资料,评定疗效.结果:无张力疝修补术不需做腹股沟区广泛解剖,且效果好,136例次无1例次复发,而传统修补术139例次中有8例次复发,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较传统术式复发率低、操作相对简单、并发症少.

    作者:肖衍泉;吴嘉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一种自密封瓶内吸取药液的方法

    从2003年5月~2007年1月我科采用一种新的自密封瓶内吸取药液的方法,有效避免了瓶内剩余液体而造成药物剂量不准或浓度不精确的问题.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富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胃大部分切除术近期严重并发症16例分析

    目的: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近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6例胃大部分切除术严重并发症资料.结果:16例严重并发症中15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大部分并发症都与技术操作有关,认识到其发生原因,出现并发症后不仅能及时、正确处理,还能加以防范.

    作者:邓小红;卢勇;丁志刚;叶波;刘小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艺术治疗在改善精神疾病患者应对能力中的运用

    目的:改善心身疾病病人不良的社会应对方式,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方法:以124例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62例,干预组采用生物治疗和艺术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药物治疗,2个月内用应对方式问卷(WCS)进行测评,以观察干预效果.结果:两组入组时,WCS测评结果显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运用解决问题、求助等积极的应对方式次数增多,而推避、幻想、自责运用次数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艺术治疗能有效改善心理精神疾病患者的应对方式,提高病人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李梅花;赵小琴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混合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体会(附20例报告)

    目的:总结分析混合性脑卒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我科收治的20例混合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有效率90%.结论:密切观察病人的症状、体征及勤查CT可以早期诊断此病,以中性治疗为主可提高其临床治愈率.

    作者:邱彦夫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用于手外科麻醉前用药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作为手外科麻醉前用药对心率、血压及口干程度的影响.方法:40例ASA Ⅰ-Ⅱ臂丛阻滞下行手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盐酸戊乙奎醚组)和Ⅱ组(硫酸阿托品组),每组20例,术前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硫酸阿托品注射液,观察给药前、给药后1、5、10、30、50min心率、血压变化.给药后30min用视觉模拟评分方法测定口干程度.结果:与Ⅱ组相比,Ⅰ组给药后1、5、10、30、50min心率均降低(P<0.05);与给药前相比,Ⅱ组给药后1、5、10、30、50m.m心率均升高(P<0.05).给药前、给药后1、5、10、30、50min两组血压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与给药前相比,给药后两组视觉模拟口干评分均明显增加(P<0.05),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对心率、血压无明显影响.对腺体分泌抑制明显,无明显不良反应,可安全用于手外科麻醉前用药.

    作者:王瀚然;刘安林;黄波;吴玲永;陈爱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唑来磷酸并放疗对多发骨转移癌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唑来磷酸联合局部放疗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癌疼痛的疗效.方法:恶性肿瘤伴随骨转移疼痛患者60例,随机双盲分为治疗组30例:唑来磷酸4mg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滴注时间15min,3周后重复一次;选择固定压痛明显的部位,并据影像学及ECT等检查结果确定放疗范围,用6MVX线照射,单次分割剂量300cGy,每日一次,总剂量3000~3 900cGy.对照组予单纯放射治疗,放疗方法同治疗组.结果:两组治疗后:Karnofsky评分、治疗结束后6个月时有效率:治疗组为85.33±10.41分和83.33%,对照组为77.00±9.15分和56.6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唑来磷酸化疗与局部放疗起到协同止痛作用,可较好地控制多发性骨转移癌性疼痛.

    作者:马熙天;李庆萍;曾晓怡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周期性麻痹2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6例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患者血钾下降轻重程度与甲亢症状无明显相关性,治疗以口服补钾为主,重者兼用静脉补钾,并积极治疗甲亢.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对各种诱因的预防及正确治疗是关键.

    作者:谢宝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反复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急重型吉兰巴雷2例

    吉兰-巴雷综合征(GBS),也称为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急重型常伴发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并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且进行性加剧,出现呼吸肌麻痹及难以纠正的休克.我科近期2例急重型GBS经反复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江宗华;曾祥俊;李广生;赖朝辉;欧阳懿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肥胖与非肥胖糖耐量受损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的研究

    目的:探讨肥胖和非肥胖糖耐量受损(IGT)患者血清CRP表达的差异和临床意义.方法:117例ICT患者和68例正常糖耐量(NGT)对照组按BMI≥25kg/m2和BMI<23kg/m2分为肥胖组与非肥胖组,以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CRP并加以比较.结果:CRP水平IGT组和NGT组各自组内比较,肥胖者均较非肥胖者高(P<0.05);组间比较,IGT组较NGT组CRP水平在肥胖者和非肥胖者均增高,差异显著(P<0.01).结论:IGT患者较NCT患者,肥胖较非肥胖者的炎症因子表达更显著.

    作者:华瑞芳;舒峤;方卫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ERCP相关技术治疗胰胆道疾病21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ERCP技术在胰胆道疾病中的的疗效和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ER<1P+EST治疗219例胰胆道疾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共有212例患者成功进行ERCP;其中乳头切开203例;胆总管结石取石成功率为93.3%(98/105);胆源性胰腺炎治愈率96.2%(50/52);Oddi括约肌功能失调患者疼痛缓解率90.5%(19/21).胆总管下端炎性狭窄行EST+ERBD 10例.结论:ERCP技术在胰胆道疾病中的应用疗效显著,无明显内镜操作相关的并发症.

    作者:李学谦;江堤;顾红祥;黄友明;唐世龙;陈雪梅;廖秀敏;谢丽君;刘玉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5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围产期治疗效果及母儿结局.方法:对25例妊娠合并IT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ITP患者25例,同期妊娠分娩数为8 064例,发生率为3.1%0;22例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及血小板悬液治疗,10例显效,8例良效,2例进步.2例无效,有效率91%;阴道分娩8例,剖宫产分娩17例,2例产后出血,无孕产妇死亡;25例患者共分娩新生儿26个(其中1例为双胎),均存活,新生儿出生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均在正常水平,无颅内出血及其他血小板减少或相关疾病.结论: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及血小板悬液是治疗妊娠合并ITP的理想方法,可使患者血小板计数水平升高,产后出血减少且对母儿围产结局无影响;剖宫产指征应以产科指征为基础.

    作者:罗绿艳;陶立刚;夏晓红;李峰;万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大豆异黄酮对力竭运动大鼠血脂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对力竭运动大鼠血脂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大鼠游泳运动训练至力竭后测定大鼠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及血糖(BS)、丙二醛(MDA)和全血血红蛋白(Hb)的含量.结果:大豆异黄酮能使力竭运动大鼠总胆固醇的含量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显著升高;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显著下降;SOD活性、BS、Hb含量显著升高;MDA含量、GOT活性显著下降.结论:大豆异黄酮对力竭运动大鼠可显著降低血脂、清除运动产生的脂质过氧化物和提高BS、Hb含量.

    作者:刘春棋;肖海;江丽霞;黄志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玉米须抗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玉米须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和试管连续稀释法测定玉米须对常见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及低抑菌浓度(MIC).结果:(1)玉米须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皆有明显的抗菌活性,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1mm和16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低抑菌浓度为0.5g/ml.(2)玉米须对大肠埃希菌、福氏志贺氏菌、伤寒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菌无抗菌活性.结论:玉米须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好的体外抑菌活性.

    作者:钟有添;陈玉帅;毛晓洁;夏芳芳;王小丽;罗蕴娇;张睿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