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制汤剂治疗7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观察

何淼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 痞证, 脾胃虚弱
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腺体萎缩为特征的一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属中医胃脘痛、痞满、嘈杂等范畴.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维生素C注射液相关杂质考察

    目的:对比考察现行工艺生产维生素C注射液杂质安全性.方法:选取正相、反相两种高效液相色谱方式分析维生素C注射液中铅砷含量.考察原料经生产工艺过程制成注射剂后是否引入铅砷等有害元素.结论:研究实验结果可靠,现行工艺对产品质量没有大的影响.

    作者:张杰;杨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微囊制备技术在医药领域的研究进展

    目的:微囊,是借助微囊化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给药系统.目前,微囊制备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化学法、物理机械法、化学法等.近年来,研究人员已经开始将微囊给药系统应用于药物制剂的开发,在提高药效的同时降低其不良反应,创制安全、有效、稳定的现代药物制剂.作者对微囊制备技术在医药领域的研究应用进行了综述.

    作者:于国强;赵玉江;吴修红;吴军凯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药物制剂工程技术与设备》课程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药物制剂工程技术与设备>是一门以药剂学、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工程学及相关理论和工程技术为基础来综合研究制剂生产实践的应用性工程学科.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就课程内容建设、教学方法及实训教学环节3个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提出一些个人看法,以期形成工科专业制药设备与工程设计独特的教学体系.

    作者:郑珂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蛇莓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蛇莓(Duchesnea indica)为蔷薇科蛇莓属植物,别名三匹风、地莓、一点红、蛇含草、宝珠草、野杨梅等,为民间常用草药,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广泛分布[1].与蛇莓同属的还有另一植物皱果蛇莓.蛇莓以全草入药,性味甘、苦、寒,有小毒,入肺、肝、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瘀、收敛止血、凉血之功效,用于治疗热病惊厥、咽喉肿痛、咳嗽吐血、疔疮痈肿、蛇虫咬伤、湿疹、痢疾及烫火伤等[1].

    作者:高延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药不良反应的影响

    药物本身有毒、品种混淆、炮制或煎煮不当、剂量大或长时间连续服用、中药剂型和滥用、中药间或中西药间配伍不当、个体差异、环境、心理等因素都是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因素,要安全有效地使用中药,使具有千年历史的中医药更好地发挥作用.

    作者:关海鹰;高景会;李丽丽;王桂芝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护理体会

    四肢的皮肤撕脱伤多由于暴力作用于组织引起皮肤和皮下组织,从筋膜层强行剥脱,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骨、关节、神经、肌肉、血管的损伤,病情一般较重,治疗护理上需要一定的关注.现将我院近期收治的43例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患者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毛春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糖尿病治疗中的低血糖护理及预防

    治疗中的糖尿病患者,经常出现虚弱、出汗、震颤、烦躁等低血糖症状,进食后可能缓解.发作时血糖低于2.2mmol/L(40mg/d1).有的糖尿病患者,即使血糖略高于此水平也出现症状.轻者可以寻求自我帮助,重者需要立即救治,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作者:孙继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甘草、喜树碱配伍应用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甘草、喜树碱配伍应用的抗肿瘤作用.应用SRB法对甘草、喜树碱配伍后进行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对S180荷瘤小鼠的瘤重和H22小鼠的生存时间进行了的观察.甘草、喜树碱配伍后体外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并对人成纤维细胞无影响;体内实验表明,甘草、喜树碱能抑制S180小鼠的瘤重,能显著延长H22小鼠的生存时间.提示甘草与喜树碱配伍应用后能增强喜树碱的抗肿瘤作用并能降低其毒性.

    作者:刘松梅;刘丽华;郑春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88例救治体会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内科常见急诊之一,患者多为青壮年,病情急,来势猛,病死率极高.抢救治疗稍有不慎,病情可在短期内急剧变化,危及生命.我院5年来收治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88例,治愈84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2例,抢救成功率95.4%,报告如下:

    作者:魏农;魏皓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正交实验法优选榛子叶中鞣质的超声提取工艺

    目的:优选榛子叶中鞣质的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榛子叶中鞣质的佳条件,以含量为指标确定,采用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含量.结果:佳工艺为60%丙酮,8倍溶剂量,超声提取60min.结论:该工艺提取榛子叶总鞣质是可行的.

    作者:王家栋;于兴博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症的监护与护理

    1 临床资料本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36-74岁平均54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AMI),其中下壁6例,下壁广泛前壁右室梗塞3例,前间壁4例,前壁,间壁,下壁7例.

    作者:孙丽君;刘泽红;张艳丽;胡俊英;张玉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前列壮阳胶囊的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优选前列壮阳胶囊提取工艺的佳条件,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方法:以方中君药金钱革,淫羊藿和菟丝子的主要有效成分总黄酮为指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前列壮阳胶囊的制备工艺进行筛选.结果:确定前列壮阳胶囊佳提取工艺为:将金钱草等十味药材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8倍量,浸泡1小时,煎煮1小时,第二次加水6倍量,继续煎煮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80℃)的浸膏,备用.结论:此工艺流程可直接应用于工业大生产.

    作者:孟样凤;崔曼丽;端木庆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野生与栽培黄芩中总黄酮及黄芩苷含量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野生黄芩与栽培黄芩中总黄酮及黄芩苷的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芩中总黄酮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比较野生黄芩与人工栽培黄芩中总黄酮及黄芩苷含量的差异.结果:野生黄芩总黄酮的含量为16.31±2.91%,栽培黄芩总黄酮的含量为25.60±3.03%,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5);野生黄芩黄芩苷的含量为8.46±1.23%,栽培黄芩黄芩苷的含量为11.66±1.36%,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6).栽培黄芩总黄酮和黄芩苷的含量显著高于野生黄芩.结论:从总黄酮和黄芩苷含量角度而言,栽培黄芩优于野生黄芩,可以替代野生黄芩用于临床和实际应用.

    作者:曲中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过量表达铁蛋白基因的转基因烟草抗Co2+能力分析

    目的:将烟草铁蛋白基因NtFer1的完整cDNA序列克隆到植物表达载体pBI121中,利用农杆菌(Agrobact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叶盘法将NtFer1导入烟草(Nicotiana tobacum L.)基因组.对卡那抗性植株进行PCR-Southern检测,并将进一步经Northern杂交证明NtFer1基因表达量增加的转基因株系进行抗Co2+分析.结果表明,NtFer1的过量表达提高了转基因植株的抗Co2+能力.在含150μmol·L-1 Co2+的MS培养基上,转基因植株的株高和鲜重均明显优于非转基因株系;在生理性状上表现为叶绿素含量、POD活性和SOD活性比非转基因株系明显增加,转基因植株MDA含量明显低于非转基因株系.结果表明,NtFer1大量表达能够增强转基因株系抗氧化能力,提高植物抗Co2+能力.

    作者:杜人杰;曲跃军;吴丽丽;王雷;姜廷波;包怡红;王玉成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钩吻生物碱的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

    中草药钩吻中具有抗癌活性生物碱单体成分的提取分离,并测定其结构.方法:药材粉碎后用3% NaOH碱化后,晾干,用氟仿浸泡,回收氯仿提取液得浸膏.加酸溶解后,用氯仿萃取,碱化水层,再用氯仿萃取,得到钩吻总生物碱.然后经硅柱层析、反相ODS柱层析以及制备型HPLC层析分离纯化,并经理化性质和光谱学数据的测定鉴定单体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共分离得到12个单体化合物,经测定紫外光谱,1H-NMR数据并与文献报道相比较,初步确定两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gelscmine和kouminv.结论:通过硅胶柱层析,ODS柱层析和HPLC相结合的方法可以达到分离钩吻总生物碱的目的.

    作者:马忠武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高危病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高科技微创手术方式,它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近几年来成为外科手术治疗胆结石、胆囊息肉的佳选择.通过对65例高危胆囊疾病患者,采用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其临床效果十分满意,患者反映普遍良好.现将65例胆结石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晓燕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复方甘草酸单铵注射液中甘草酸单铵鉴别方法的改进

    目的:建立复方甘草酸单铵注射液中甘草酸单铵鉴别方法的改进方法.方法:取本品1ml(约相当于甘草酸单铵2mg),加入20%三氯乙酸乙醇溶液1ml,置水浴蒸至近干,残留物显红紫色.结论:本方法的检测灵敏度较原方法高,可用于复方甘草酸单铵注射液中甘草酸单铵的鉴别.

    作者:于新颖;吴雨川;刘天扬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滥用抗生素的原因及危害

    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常用药物,依据论文它的作用对象,可分为抗细菌作用、抗病毒作用及抗真菌作用抗生素等.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抗生素有300余种,然而由于新型抗生素的不断问世,抗生素种类繁多及同一种抗生素有多种商品名等原因,医务人员在掌握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故发生了医生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可滥用后,会出现一系列的危害,如损害肝脏、肾脏,损害造血系统神经系统,引起胃肠道反应过敏,二重感染等,增加病人经济负担,干扰和掩盖病情,延误及时的诊断和治疗等.所以,作为临床医师应深入了解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性,不但会用抗生素治疗疾病,而且也要防止滥用抗生素;而作为一个药师,要在发药时严格监督医生对抗生素使用,防止他们滥用.

    作者:贡爱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全胃肠外营养感染的预防

    感染是中心静脉置管进行营养的主要并发症.在TPN临床应用早期并发率为20-33%,今年已降到1-3%.其感染方式主要有两种:1)局部皮肤感染:2)全身感染(败血症).TPN期间出现发热,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有些病人治疗因此而中断,甚至可危机生命.为了使TPN支持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在护理中我们必须做到绝对无菌,防止营养液的污染,加强导管的管理,这是降低TPN感染的关键问题.

    作者:单显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苯甲酰乙酸钾的合成工艺研究

    本文对盐酸洛贝林的必要制备原料-苯甲酰乙酸钾的合成工艺进行了初步的摸索与研究.方法:以苯甲酰氯和乙酰乙酸乙酯为初始原料,经酰化、水解两步反应制得目标物.结果:合成化合物的收率为80%.结论:该法简单,反应稳定.

    作者:宋毓;孙伟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