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运动平板试验检测心率和QT间期变化的临床意义

刘艳阳

关键词:运动平板试验, 心率, QT间期
摘要:目的:探讨运动平板试验检测运动前后心率和QT间期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病人275例,行运动平板试验检查,其中运动平板试验阳性者133例为观察组,运动平板试验阴性者142例为对照组,测量各组运动前和运动终止即刻心率和QT间期.结果:观察组运动前QT间期长于对照组(0.341±0.026s vs 0.334±0.028s, P<0.05).运动后观察组的即刻心率小于对照组(138.18±24.48次/分 vs 143.37±21.14次/分,P<0.05);且运动后观察组的QT间期明显长于对照组(0.268±0.031s vs 0.257±0.030s,P<0.01).结论:冠心病人心率变时受损,运动前QT间期已延长,运动后QT间期延长更明显.检测运动前后心率和QT间期的变化程度或许是诊断冠心病的一种简便方法.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高压氧(HB0)治疗对血管性痴呆(VD)的有效性.方法:对89例轻、中度VD[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10~24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HBO+常规治疗,对照组仅使用常规治疗.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治疗前后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临床痴呆程度量表(CDR)及日常生活自理量表(ADL)分数显著改善(P依次<0.01、0.05、0.01).结论:高压氧治疗能够改善VD患者的认知功能、痴呆程度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鲍智颖;钟小兵;康平;邓国宝;袁会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米索前列腺醇在产后尿潴留中的应用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自我院1998年1月至2006月1月在我院住院阴道分娩后发生尿潴留者85例.年龄19~36岁.其中会阴侧切分娩60例,产钳助产18例,臀牵引7例.排尿因难10~24h 18例,25~48h 37例,49~72h 16例,73~96h 8例,97h~产后7天6例.直接应用米索前列腺醇40例,45例在应用热敷、按摩、新斯的明双侧足三里封闭、针灸、导尿等方法无效后改用米索前列腺醇口服.

    作者:江秋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联合应用波姆光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波姆光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联合波姆光照射和糖皮质激素外用治疗;对照组只用波姆光照射,不涂搽任何药物,照射方法、治疗时间与治疗组相同.结果采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结果:在有效率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别(P>0.05);但治疗组自觉症状消失时间、皮肤粘膜颜色弹性改善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波姆光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比单纯红外线照射起效更迅速,复发率低,缩短了治疗时间,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郭海莲;邓辉;唐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2006年度影响花都区儿童健康状况因素分析

    目的:为更好加强儿童的保健工作.方法:对2006年度花都区0~6岁以下儿童健康状况进行监测.结果:0~6岁儿童身长和体重在M±2SD内的人数分别占受检人数的94.68%和97.23%;贫血患病率13.94 %;视力异常率4.27%;龋齿率20.06%;听力异常率2.25/万;5以下儿童死亡率6.13‰.结论: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加强健康教育,加强围产期、儿童保健,是促进儿童生长发育,降低儿童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作者:黄婉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颈外静脉穿刺在宫外孕大出血的抢救体会

    临床上,宫外孕破裂大出血是妇产科常见急症,发病率比以往有明显增多趋势.抢救的关键是纠正低血容量休克的同时给予病灶清除止血,以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1].由于宫外孕破裂大出血后,微循环衰竭,周围静脉穿刺困难,以致因反复静脉穿刺失败而延误输血及输液的有效治疗时机,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笔者从1990年8月~2000年8月对36例外周静脉穿刺失败的宫外孕大出血患者,行颈外静脉穿刺,以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现报告如下.

    作者:钟筱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滑动加压鹅头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我院自1998年1月~2003年1月收治的38例采用DHS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钟晓芸;管振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的手术护理

    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是我省近几年来开展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新技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损伤小、结石取尽率高、出血量少、适应症广泛等优点[1].我院在2005年10月率先在鹰潭地区利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技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病人13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手术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郑宝娥;刘慧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改良B-Lynch缝线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出血的体会

    目的:探讨改良B-Lynch缝线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出血的疗效.方法:对采用改良B-Lynch缝线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改良B-Lynch缝线术治疗产后出血有效率为l00%,术后子宫复旧良好,月经恢复良好.结论:改良B-Lynch缝线术是治疗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一种有效措施.

    作者:邓辉;刘金华;刘金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必麦森凝胶、复方硫磺洗剂治疗寻常性痤疮186例疗效比较

    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青年男女,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疗效差异较大.我们自2002年6月~2004年9月分别应用必麦森凝胶、复方硫磺洗剂治疗寻常性痤疮186例,并进行了疗效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林儒斌;钟来桂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与传统胰岛素皮下注射在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评估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CSII)和传统胰岛素每日多次皮下注射 (MSII)在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方法:调查我院56例外科围手术期的住院患者,32例应用胰岛素泵治疗,24例应用传统胰岛素每日多次皮下注射.结果:CSII组比MSII组更快更好地控制血糖,人均日胰岛素用量、术前待手术日及住院天数明显减少.结论:CSII较MSII在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能有效地控制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尽快争取手术及缩短住院天数.

    作者:钟国连;肖丽霞;许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VM-26为主联合方案动脉灌注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研究

    我院近年来对晚期卵巢癌采用以VM-26为主的联合方案动脉灌注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韬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性痴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目的:改善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认知障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方法:对32例老年性痴呆住院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训练1年,包括心理护理、认知障碍的护理、日常生活能力的护理、安全护理.干预前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患者的ADL得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老年痴呆患者有效地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延缓病情的进展.

    作者:潘丽坤;林献青;朱丽怡;陈冬梅;温宇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黄花倒水莲水提取物耐缺氧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黄花倒水莲水提取物对小鼠耐缺氧作用.方法:采用常压耐缺氧实验;快速断头实验;异丙肾上腺素增加心肌耗氧量实验.结果:黄花倒水莲提取物能显著延长常压耐缺氧条件下小鼠的存活时间;能显著延长断头小鼠的喘息时间;能非常显著延长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的小鼠在常压缺氧条件下的生存时间.结论:黄花倒水莲水提取物具有显著的耐缺氧作用.

    作者:朱秋萍;李洪亮;范小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贝复济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30例临床分析

    切口脂肪液化为无菌性炎症,多发生于肥胖体形的病人,使用高频电刀切开皮下脂肪及筋膜层,手术缝合留下死腔等,造成切口愈合不良,切口延期愈合.2001年3月~2006年8月,对30例切口液化患者采用贝复济切口喷用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冬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螺旋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在颈椎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螺旋CT对颈椎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例颈椎损伤病变的三维CT重建图像及多平面重建图像,并与常规CT比较.结果:12例颈椎损伤病变中,寰椎骨折3例,寰枢椎脱位3例,下颈椎骨折6例.结论:在详细分析横断图像的基础上,综合应用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等图像后处理技术,有利于颈椎损伤的全面准确评价.

    作者:吴仁华;钟小玲;邱小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293例分析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近期疗效及可靠性.方法:293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具有PBMV的适应症.采用Inoue法单球囊,以Ross法结合左心房-脊柱定位点定位房间隔穿剌点行PBMV.于PBMV术前,术后,测定二尖瓣口面积(MVA),跨二尖瓣压力阶差(MPG),肺动脉压(PAP),左房压力(LAP),左房内径(LAD)心输出量(CO),心功能(NYHA分级)的变化,及瓣膜杂音的改变.结果:术后二尖瓣口面积明显增加,平均增加0.67cm2,血流动力学因素及心功能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PBMV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如病例选择适当,操作技术熟练,近期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作者:谢东明;钟一鸣;廖伟;危小军;阳贻红;谢东阳;严章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疝囊浆膜下注射利多卡因与肾上腺素法在小儿疝手术中的应用

    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6年8月共收治小儿腹股沟斜疝98例,术中采用疝囊浆膜下注射利多卡因与肾上腺素法剥离疝囊,出血少,操作简便,易于剥离,复发少.现总结如下.

    作者:赖海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胃脘痛中医辨证分型与胃肠运动障碍的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胃脘痛中医辨证分型与胃肠运动障碍的关系.方法:应用胃阻抗检测技术.结果:胃肌收缩频率、强度以及节律与胃蠕动规律性相关.结论:胃脘痛各证型与胃运动功能障碍有密切关系.

    作者:韩立民;张小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颈内静脉置管作为血液透析临时血管通路的应用体会

    功能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必要前提之一,对于短时急诊血液透析以及需维持血液透析但尚未建立动静脉内瘘等长期血管通路的患者,通常以中心静脉置管作为临时血管通路[1、2],目前大部分医师采用颈内静脉置管,其有效血流量和透析充分性已得到公认[2].虽然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作为血液透析临时血管通路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但其穿刺置管方法以及导管的护理仍然值得改进,我院对100例患者采用颈内静脉置管作为临时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获得满意效果,现回顾总结如下.

    作者:黄其鹏;邹茜萍;陈江林;刘筱兰;刘润秀;卢和燕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巴曲酶个体化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巴曲酶个体化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4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32例,给予舒血宁15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连用14天;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病情加用巴曲酶个体化治疗;两组治疗前病情轻重及病后开始治疗时间分布相同, 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d、第7d、第14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合治疗后患者的病残程度,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恢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巴曲酶个体化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江宗华;李广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