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川芎嗪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

沈莉

关键词:川芎嗪,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泌尿系统疾病, 活血化瘀, 毒副反应, 生物碱, 中药, 治疗, 肢体, 气功, 安全
摘要:川芎嗪为著名的活血化瘀兼理气功用中药川芎的一种生物碱,对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缺血性肢体血管疾病、部分泌尿系统疾病等,取得了相当的效果,安全而无明显毒副反应.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替硝唑阴道泡腾片生产工艺研究

    目的:简化、改进替硝唑阴道泡腾片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方法:采用非水制粒法,酸碱分别制粒、再混和法制备,并按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稳定性实验指导原则进行稳定性考察.结果:制备工艺稳定,重现性好,质量可控,通过稳定性加速实验后符合《中国药典》2000年版的质量要求.结论:替硝唑阴道泡腾片制备工艺方便、可行.

    作者:张瑞斌;王春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安脑片中冰片、薄荷脑的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安脑片中冰片、薄荷脑的气相色谱法.方法:采用直接进样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程序升温,色谱柱为HP-INNOWax毛细管柱(30m×0.32mm×0.25um),载气为氮气,FID检测器.结果:冰片在(0.26436~2.6436)μg内呈线性关系,回收率为102.55%,RSD为1.8%;薄荷脑在(0.1152~1.152)μg内呈线性关系,回收率为101.01%,RSD为2.0%.结论:此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

    作者:任婧昱;曹飞;姜文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安神胶囊的急性毒性研究

    中药毒性实验的目的在于暴露药物固有的毒性,了解毒性的性质及程度,其损伤是否可逆,能否防治等.急性毒性试验是指受试动物在一次大剂量给药后所产生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

    作者:郭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宫外孕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

    宫外孕又称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的其他部位着床,是妇产科较为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它起病急,发展较快,常导致出血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

    作者:刘艳芳;付会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口炎甘油治疗口腔粘膜溃疡70例疗效观察

    口腔溃疡是口腔粘膜病中常见且发病率高的疾病,发生部位多见于口腔粘膜及舌的边缘,常是白色溃疡,周围有红晕,十分疼痛.其发病机理复杂,病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在临床上尚无治疗方法.现多采用局部治疗,缓解病人疼痛,促进溃疡面愈合.我院近些年采用口炎甘油治疗口腔粘膜溃疡,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露;金彦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介入治疗病毒性肝炎介绍

    介入治疗病毒性肝炎是指将干扰素注入肝动脉或门静脉进而直接到达肝脏发挥抗病毒作用的治疗方法,目前已经在临床上应用起来并提高了治疗效果.

    作者:王育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大剂量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观在,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治疗尚无特效疗法,临床多以抗病毒、营养心肌细胞治疗,近两年,我们应用静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新的一种治疗途径,取得了一定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王革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复肝宁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研究探讨

    笔者于2004-2006年临床观察用复肝宁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21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治疗组121例,男89例,女32例;年龄15-63岁(平均38、45岁):慢性活动型肝炎(CAH)90例,慢性迁延型肝炎(CPH)31例.

    作者:吕焕菊;韩晶波;刘桂范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门诊患儿静脉穿刺的心理护理

    静脉穿刺是儿科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静脉输液是儿科常用的重要手段之一,而静脉穿刺的成功率直接关系到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调查显示[1],穿刺失败时,72.26%的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不满.因此,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可有效的改善医患关系.笔者在日常的工作中体会到,要提高患儿的穿刺成功率,不但要有过硬的技术,更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度的责任心.

    作者:兰映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褥疮的防护与治疗经验

    褥疮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了解褥疮的发生原因,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预防并减少褥疮的发生.在对发生褥疮的病人护理过程中,局部使用云南白药、烧伤膏、马应龙、褥疮音等药物,对褥疮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张恩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维生素C稳定性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确定维生素C在常温的稳定性.方法:采用乙酸、盐酸、磷酸、蒸馏水、碳酸钠和磷酸缓冲液(pH=5.8,pH=6.5)为溶剂,分别在245、243、241、269、268、269、267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结果:维生素C在盐酸溶液中较稳定.结论:用本法测定维生素C稳定性,方法简便,成本低.

    作者:张爽;张华;赵思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内皮细胞黏附分子对心肌梗塞及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心肌缺血-再灌注可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通常造成原缺血区心肌损伤加重,这一现象称再灌注损伤.临床上,PTCA、溶栓等治疗措施及冠脉痉挛缓解后均可造成再灌注损伤.

    作者:常亮堂;张密霞;张艳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对胃病患者的药学服务

    正确的用药方法是治疗疾病的前提,病人对医嘱的依从程度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临床过程中常见自行停药,不规律用药和用量不足等问题,胃病患者不按规定用药的比率很高,所以告知患者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黄镜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羚羊感冒胶囊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方法验证

    中国药典规定含抑菌成分的中成药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必须消除供试液抑菌活性后,再根据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查.同时,所采用的检测方法需进行验证试验,以确认供试品的抑菌活性和保证测定方法的可靠性.

    作者:王悦;郭淑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合理运用皮质激素

    1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皮质激素能通过细胞内受体调节机理而发挥其生理作用,与激素起反应的受体存在于人的多种脏器组织的细胞胞浆中,因此,皮质激素有广泛的生理作用.

    作者:郭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复方三棱胶囊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目的:介绍复方三棱胶囊的处方,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了挥发油的提取,并利用β-环糊精包合技术达到了防止莪术挥发油挥发,增大水溶性,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目的.结果:复方三棱胶囊的质量标准主要对性状,水分测定,装量差异,崩解时限等项目进行了研究,均符合《中国药典》一部(2005年版)的标准.结论:复方三棱胶囊处方合理,制备简单科学,质量可控.

    作者:马婧;杜智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25例白色念珠菌肺部感染的抗药性分析

    1资料25例病人分别来自我院的呼吸内科,25例病人分别来自我院的呼吸内科,男5例,女10例,年龄38-84岁之间,通过念珠菌对8种药物做敏感试验进行白色念珠菌抗药性分析发现:多烯类药物(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全部敏感.

    作者:桑俊军;段玉东;孟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术后应用静脉PCA的临床效果观察

    疼痛是术后病人的共同症状,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反应,直接影响着机体内分泌及心理状态.为了探讨术后较可靠的止痛方法,我们对2005年3月-2005年9月我院妇科100例术后患者应用静脉PCA50例与术后应用肌注或口服止痛药50例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静脉PCA镇痛效果更为满意.

    作者:王秀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β2微球蛋白在糖尿病早期肾损害中的意义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早期DN病隐匿,缺乏典型临床表现,常易漏诊[1],一旦出现临床持续性蛋白尿,迄今尚无有效方法阻止或逆转肾病的进展,目前的治疗主要依靠发现早期DN,以期达到延缓或阻止肾病进展的目的,因此早期发现DN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康萍;孙志奇;王锐艳;张洪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脊柱术后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颈、胸椎管狭窄症病人术后出现迟发性脊髓损伤的原因,提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诊断依据、预处理和早期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骨科近10年内收治的700例颈椎和胸椎管狭窄症病人中手术后3h内出现脊髓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及处理方法,并对其预后进行客观评估.结果:10年中,在所有收治并手术的颈胸椎管狭窄症病人中,25例病人于手术后3h内出现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进行性脊髓功能丧失,经即刻给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脱水药及神经营养药,5例病人症状改善不理想,8例病人症状部分改善,生活可完全自理,12例病人基本恢复正常.结论:颈、胸椎管狭窄症病人手术后3h内出现的脊髓损伤可能是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妥善的处理可望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范小铁;朗东彪;沈晓速;刘磊;梁雨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