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佐民;田立群;张帆;柯于鹤;文飞;雷键;张崟
1临床资料:20例均为近期收治的心肌梗死,经过临床监护及检查,心电图衍变及血清酶学检查,均符合WHO的标准.
作者:车书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播散性神经性皮炎是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的一种临床表现.至今病因大都还不很清楚,但在日常临床工作中,可以观察到其发病往往与神经因素密切相关.因为皮肤不是孤立的器官,而是在神经系统管理下发挥它的功能.
作者:赵宝汉;赵玉明;邢洪林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测定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中奥硝唑的含量,从而对本品质量进行控制.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奥硝唑的线性范围为4-20μg.ml-1,回归方程为Y=0.0402x+0.0141相关系数r=0.9999,加样回收率为101.73%,RSD为0.8839%.结论:该法简便易行、快速、准确、可以用于本品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作者:丁青龙;李莹;蔡春亚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中药毒性实验的目的在于暴露药物固有的毒性,了解毒性的性质及程度,其损伤是否可逆,能否防治等.急性毒性试验是指受试动物在一次大剂量给药后所产生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
作者:郭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早期DN病隐匿,缺乏典型临床表现,常易漏诊[1],一旦出现临床持续性蛋白尿,迄今尚无有效方法阻止或逆转肾病的进展,目前的治疗主要依靠发现早期DN,以期达到延缓或阻止肾病进展的目的,因此早期发现DN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康萍;孙志奇;王锐艳;张洪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去痛片脆碎度的工艺优化问题.方法: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进行实验.结果:找出生产工艺的佳参数.结论:粘合剂的用量和浓度、喷浆速度、原料细度均是影响去痛片脆碎度的重要因素.
作者:崔寒;孙艳美;杨秀彬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为20%-25%.传统的药物及手术治疗局限性大,损伤大.随着介入放射学的飞速发展,介入性治疗正广泛渗透于临床各个领域.由于其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并发症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子宫肌瘤患者放弃传统的手术切除,而要求保留子宫接受介入治疗.
作者:王爱英;沙明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介绍复方三棱胶囊的处方,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了挥发油的提取,并利用β-环糊精包合技术达到了防止莪术挥发油挥发,增大水溶性,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目的.结果:复方三棱胶囊的质量标准主要对性状,水分测定,装量差异,崩解时限等项目进行了研究,均符合《中国药典》一部(2005年版)的标准.结论:复方三棱胶囊处方合理,制备简单科学,质量可控.
作者:马婧;杜智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建立测定安脑片中冰片、薄荷脑的气相色谱法.方法:采用直接进样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程序升温,色谱柱为HP-INNOWax毛细管柱(30m×0.32mm×0.25um),载气为氮气,FID检测器.结果:冰片在(0.26436~2.6436)μg内呈线性关系,回收率为102.55%,RSD为1.8%;薄荷脑在(0.1152~1.152)μg内呈线性关系,回收率为101.01%,RSD为2.0%.结论:此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
作者:任婧昱;曹飞;姜文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益可颗粒对正常和实验性高血糖小鼠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正常小鼠连续灌胃给药15d后,利用血糖试纸检测不同剂量益可颗粒对正常小鼠血糖影响;腹腔注射四氧嘧啶制备糖尿病小鼠模型,实验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小鼠,即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联合用药组、益可颗粒高剂量组(6.0g/kg)、益可颗粒中剂量组(3.0g/kg)及益可颗粒低剂量组(1.0g/kg),连续灌胃30d后,以血糖试纸测定小鼠空腹血糖.结果:三个剂量的益可颗粒连续灌胃给药15天,均不影响正常小鼠的血糖和体重;6.0g/kg益可颗粒组连续灌胃给药30d,可明显降低四氧嘧啶诱发的高血糖小鼠血糖.结论:益可颗粒不降低正常小鼠血糖,可降低实验性糖尿病小鼠的血糖.
作者:李晓娜;白玉;王会肖;卢春玲;王爱华;张彦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口腔溃疡是口腔粘膜病中常见且发病率高的疾病,发生部位多见于口腔粘膜及舌的边缘,常是白色溃疡,周围有红晕,十分疼痛.其发病机理复杂,病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在临床上尚无治疗方法.现多采用局部治疗,缓解病人疼痛,促进溃疡面愈合.我院近些年采用口炎甘油治疗口腔粘膜溃疡,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露;金彦 刊期: 2008年第01期
1方法自2005年4月至2007年3月间所有行经股动脉冠脉介入患者术后随机选择行人工徒手压迫止血和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两种方式,共680例患者入选,徒手压迫组400例,其中男280例,女120例,年龄56.2±14.8岁.
作者:李佐民;田立群;张帆;柯于鹤;文飞;雷键;张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静脉穿刺是儿科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静脉输液是儿科常用的重要手段之一,而静脉穿刺的成功率直接关系到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调查显示[1],穿刺失败时,72.26%的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不满.因此,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可有效的改善医患关系.笔者在日常的工作中体会到,要提高患儿的穿刺成功率,不但要有过硬的技术,更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度的责任心.
作者:兰映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头孢替安含量.方法:ODS柱,以硫酸铵-乙腈为流动相,于254nm波长处检测,流速为1.0ml/min.以外标法按峰面积计算.结果:该方法在24μg/ml-144μg/ml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重复性实验RSD=0.61%,n=5.结论:方法重现性好,定量准确,便于操作.
作者:梁佳辉;刘显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2005年1月-2007年1月,我们对4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系统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石运霞;袁丽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简化、改进替硝唑阴道泡腾片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方法:采用非水制粒法,酸碱分别制粒、再混和法制备,并按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稳定性实验指导原则进行稳定性考察.结果:制备工艺稳定,重现性好,质量可控,通过稳定性加速实验后符合《中国药典》2000年版的质量要求.结论:替硝唑阴道泡腾片制备工艺方便、可行.
作者:张瑞斌;王春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正确的用药方法是治疗疾病的前提,病人对医嘱的依从程度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临床过程中常见自行停药,不规律用药和用量不足等问题,胃病患者不按规定用药的比率很高,所以告知患者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黄镜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建立尿塞通片制剂薄层鉴别方法,为质量控制提供有效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丹参、黄柏进行定性鉴别研究.结果:丹参、黄柏药材在各自的条件下均能获得很好的分离效果,阴性无干扰.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定性鉴别方法.
作者:赛晓鹏;王磊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现实生活中急性中毒常见原因之一,本人自1997年以来收治急性一氧化碳中毒43例临床分析发现积极尽早采取高压氧治疗,可以明显缩短病程且可防止迟发性脑病,现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王庆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确定维生素C在常温的稳定性.方法:采用乙酸、盐酸、磷酸、蒸馏水、碳酸钠和磷酸缓冲液(pH=5.8,pH=6.5)为溶剂,分别在245、243、241、269、268、269、267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结果:维生素C在盐酸溶液中较稳定.结论:用本法测定维生素C稳定性,方法简便,成本低.
作者:张爽;张华;赵思奇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