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青龙;李莹;蔡春亚
心肌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是一种内源性的保护机制,IPC现象的发现,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IPC分为快速相和延迟相,其信号转导途径涉及触发物质、中介物质和效应物质.现对IPC保护机制中相关物质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并且提出对IPC向药理性预适应扩展的展望.
作者:赵瑛;刘楚兵;任宏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播散性神经性皮炎是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的一种临床表现.至今病因大都还不很清楚,但在日常临床工作中,可以观察到其发病往往与神经因素密切相关.因为皮肤不是孤立的器官,而是在神经系统管理下发挥它的功能.
作者:赵宝汉;赵玉明;邢洪林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介入治疗病毒性肝炎是指将干扰素注入肝动脉或门静脉进而直接到达肝脏发挥抗病毒作用的治疗方法,目前已经在临床上应用起来并提高了治疗效果.
作者:王育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本文综述了中药老鹤草鞣质类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
作者:吴悦涛;金哲雄 刊期: 2008年第01期
1资料25例病人分别来自我院的呼吸内科,25例病人分别来自我院的呼吸内科,男5例,女10例,年龄38-84岁之间,通过念珠菌对8种药物做敏感试验进行白色念珠菌抗药性分析发现:多烯类药物(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全部敏感.
作者:桑俊军;段玉东;孟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其发病与代谢紊乱,非酶促糖基化,微小血管病变引起的神经缺血缺氧等因素有关.临床症状以疼痛,麻木及感觉减退为主,目前缺乏疗效显著的治疗手段.临床观察发现,弥可保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疼痛,麻木及感觉减退有一定疗效,但治疗效果还不是令人完全满意.
作者:孙晓铭 刊期: 2008年第01期
2006年1月~2007年3月,我科共收治脑血管疾病患者174人次,通过家庭康复指导,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作者:朱炳英;李晓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痹祺胶囊由中药马钱子、党参、丹参、白术、茯苓、川芎、三七等十味药组成,功能益气养血,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用于气血不足,风湿阻滞,肌肉关节酸痛,关节僵硬变形等[1],是临床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常用药,疗效确切.
作者:过振华;刘永芹;马红梅;张伯礼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经皮穿刺肾活组织检查术,简称肾活检,是诊断肾脏尤其是肾小球疾病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对疾病的诊断、病理类型、治疗及估计预后,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护理工作贯穿在术前及术后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科自2005年3月-2007年1月,共对23例病人进行了肾活检,诊断和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黄宁;崔秋竹;郝娟芝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头孢替安含量.方法:ODS柱,以硫酸铵-乙腈为流动相,于254nm波长处检测,流速为1.0ml/min.以外标法按峰面积计算.结果:该方法在24μg/ml-144μg/ml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重复性实验RSD=0.61%,n=5.结论:方法重现性好,定量准确,便于操作.
作者:梁佳辉;刘显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益可颗粒对正常和实验性高血糖小鼠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正常小鼠连续灌胃给药15d后,利用血糖试纸检测不同剂量益可颗粒对正常小鼠血糖影响;腹腔注射四氧嘧啶制备糖尿病小鼠模型,实验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小鼠,即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联合用药组、益可颗粒高剂量组(6.0g/kg)、益可颗粒中剂量组(3.0g/kg)及益可颗粒低剂量组(1.0g/kg),连续灌胃30d后,以血糖试纸测定小鼠空腹血糖.结果:三个剂量的益可颗粒连续灌胃给药15天,均不影响正常小鼠的血糖和体重;6.0g/kg益可颗粒组连续灌胃给药30d,可明显降低四氧嘧啶诱发的高血糖小鼠血糖.结论:益可颗粒不降低正常小鼠血糖,可降低实验性糖尿病小鼠的血糖.
作者:李晓娜;白玉;王会肖;卢春玲;王爱华;张彦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测定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中奥硝唑的含量,从而对本品质量进行控制.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奥硝唑的线性范围为4-20μg.ml-1,回归方程为Y=0.0402x+0.0141相关系数r=0.9999,加样回收率为101.73%,RSD为0.8839%.结论:该法简便易行、快速、准确、可以用于本品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作者:丁青龙;李莹;蔡春亚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正确的用药方法是治疗疾病的前提,病人对医嘱的依从程度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临床过程中常见自行停药,不规律用药和用量不足等问题,胃病患者不按规定用药的比率很高,所以告知患者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黄镜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宫外孕超声诊断对临床保守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近四年多来我院因异位妊娠住院保守治疗的15例患者(均经超声检查),其中4例保守治疗后转手术治疗且经病理证实.结果:保守治疗15例患者,其中治疗缓解、治愈的11例(占73.3%),保守治疗失败后行手术切除的2例(占13.3%),保守治疗后好转但患者要求手术治疗的2例(占13.3%).结论:充分掌握早期宫外孕的各种超声表现,提高超声诊断准确率,对指导临床保守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吕静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据临床资料统计,在癌症患者中老年占35.25%.患者一旦被诊断身患癌症后,其心理反应,一般可分为六个阶段,即体验期、怀疑期、恐惧期、幻想期、绝望期、平静期[1].对癌症患者的心理调查分析发现,患者的心理反应与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老年患者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
作者:曹锦绣 刊期: 2008年第01期
1病例患者34岁,孕2产1,因停经9周,自觉腹部迅速增大一个月,急性腹痛二天.于2007年4月6日急诊入院.末次月经2007年2月2日,停经后有轻微早孕反应,停经40天尿妊娠试验(+),B超检查提示:单活胎,正常妊娠合并宫底部子宫肌瘤,大如鸭卵.于入院2天前,腹部迅速增大,伴腹痛,渐重.以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红色样变收治.
作者:张宝印;关明凤;张丽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口腔溃疡是口腔粘膜病中常见且发病率高的疾病,发生部位多见于口腔粘膜及舌的边缘,常是白色溃疡,周围有红晕,十分疼痛.其发病机理复杂,病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在临床上尚无治疗方法.现多采用局部治疗,缓解病人疼痛,促进溃疡面愈合.我院近些年采用口炎甘油治疗口腔粘膜溃疡,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露;金彦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化疗在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化疗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对病人也带来一定的心理影响.心理因素与疾病转归的关系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癌症患者,由于受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常导致免疫机能下降.
作者:王月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静脉穿刺是儿科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静脉输液是儿科常用的重要手段之一,而静脉穿刺的成功率直接关系到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调查显示[1],穿刺失败时,72.26%的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不满.因此,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可有效的改善医患关系.笔者在日常的工作中体会到,要提高患儿的穿刺成功率,不但要有过硬的技术,更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度的责任心.
作者:兰映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当前注射剂在药品剂型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且每年都有上升的趋势,为了更好的指导用药,我们查阅了2006年12月-2007年10月黑龙江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1600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其中本省注射剂有803份,针对803份注射剂的不良报告进行分析统计.
作者:乔宛虹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