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外孕超声诊断对临床保守治疗的意义

吕静云

关键词:超声检查, 宫外孕, 保守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宫外孕超声诊断对临床保守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近四年多来我院因异位妊娠住院保守治疗的15例患者(均经超声检查),其中4例保守治疗后转手术治疗且经病理证实.结果:保守治疗15例患者,其中治疗缓解、治愈的11例(占73.3%),保守治疗失败后行手术切除的2例(占13.3%),保守治疗后好转但患者要求手术治疗的2例(占13.3%).结论:充分掌握早期宫外孕的各种超声表现,提高超声诊断准确率,对指导临床保守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内皮细胞黏附分子对心肌梗塞及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心肌缺血-再灌注可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通常造成原缺血区心肌损伤加重,这一现象称再灌注损伤.临床上,PTCA、溶栓等治疗措施及冠脉痉挛缓解后均可造成再灌注损伤.

    作者:常亮堂;张密霞;张艳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氨茶碱静脉滴注致过敏性休克1例

    目前,由各种药物(尤其是静脉滴注的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日渐增多,应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高度警惕,以便对过敏性休克患者进行及时救治.

    作者:侯秀芬;刘俊发;荣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外固定架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护理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以上部位的骨折,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主要并发症是老年长期卧床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其主要后遗症为髋内翻畸形.自2000-2005年11月,我院应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8例.经医护沟通,对患者进行有效观察及护理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杨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浅谈川芎嗪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

    川芎嗪为著名的活血化瘀兼理气功用中药川芎的一种生物碱,对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缺血性肢体血管疾病、部分泌尿系统疾病等,取得了相当的效果,安全而无明显毒副反应.

    作者:沈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126例霍乱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了解福州市霍乱临床特点.方法:对2005年福州市126例霍乱病例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有腹泻,部分伴有口干、尿量减少、呕吐、腹痛、发热、肌痉挛等临床表现,经补液、抗感染及对症等治疗,均全部治愈出院.结论:霍乱流行存在一定的季节性和周期性,临床表现有轻化现象,小部分病例出现一些新的变化.

    作者:林厚雄;林晶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川芎嗪与弥可保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其发病与代谢紊乱,非酶促糖基化,微小血管病变引起的神经缺血缺氧等因素有关.临床症状以疼痛,麻木及感觉减退为主,目前缺乏疗效显著的治疗手段.临床观察发现,弥可保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疼痛,麻木及感觉减退有一定疗效,但治疗效果还不是令人完全满意.

    作者:孙晓铭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脊柱术后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颈、胸椎管狭窄症病人术后出现迟发性脊髓损伤的原因,提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诊断依据、预处理和早期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骨科近10年内收治的700例颈椎和胸椎管狭窄症病人中手术后3h内出现脊髓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及处理方法,并对其预后进行客观评估.结果:10年中,在所有收治并手术的颈胸椎管狭窄症病人中,25例病人于手术后3h内出现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进行性脊髓功能丧失,经即刻给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脱水药及神经营养药,5例病人症状改善不理想,8例病人症状部分改善,生活可完全自理,12例病人基本恢复正常.结论:颈、胸椎管狭窄症病人手术后3h内出现的脊髓损伤可能是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妥善的处理可望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范小铁;朗东彪;沈晓速;刘磊;梁雨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褥疮的防护与治疗经验

    褥疮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了解褥疮的发生原因,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预防并减少褥疮的发生.在对发生褥疮的病人护理过程中,局部使用云南白药、烧伤膏、马应龙、褥疮音等药物,对褥疮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张恩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老年癌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社会支持

    据临床资料统计,在癌症患者中老年占35.25%.患者一旦被诊断身患癌症后,其心理反应,一般可分为六个阶段,即体验期、怀疑期、恐惧期、幻想期、绝望期、平静期[1].对癌症患者的心理调查分析发现,患者的心理反应与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老年患者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

    作者:曹锦绣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替硝唑阴道泡腾片生产工艺研究

    目的:简化、改进替硝唑阴道泡腾片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方法:采用非水制粒法,酸碱分别制粒、再混和法制备,并按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稳定性实验指导原则进行稳定性考察.结果:制备工艺稳定,重现性好,质量可控,通过稳定性加速实验后符合《中国药典》2000年版的质量要求.结论:替硝唑阴道泡腾片制备工艺方便、可行.

    作者:张瑞斌;王春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苦参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22例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治疗的关键,一种新的核苷类似物-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ADV)获得美国等多国FDA批准用于慢性乙肝的治疗.临床观察提示它对慢性乙肝代偿期和失代偿期及拉米夫定(3TC)耐药均有效.

    作者:陈岩;王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硫酸氢钠催化合成硝基卡因

    采用硫酸氢钠为催化剂,以对硝基苯甲酸和N,N-二乙基乙醇胺为原料,直接酯化合成了硝基卡因.研究表明,硫酸氢钠是合成硝基卡因的良好催化剂.合成硝基卡因的佳工艺条件为∶醇酸比为1∶1(摩尔比),催化剂的用量为对硝基苯甲酸的6%(质量分数),在回流温度下反应14h,产率达到79.5%.比没有催化剂反应14h的产率(72.4%)提高9.8%.

    作者:邢志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桦木酮酸体外抗肿瘤实验的初步研究

    研究桦木酮酸(betulomov acid)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和人肝癌细胞(HepG-2)的作用.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考察上述两种肿瘤细胞株对桦木酮酸及常用抗癌药VP-16的敏感性.实验可知,SGC-7901细胞对桦木酮酸较HepG-2敏感,其中,两种肿瘤细胞的IC50分别为68.14μmol/L和110.77μmol/L.因此,桦木酮酸可一定程度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可作为一种特异性的细胞增殖抑制剂.

    作者:凌莉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手术患者的焦虑及手术室护理程序的转变

    国外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了手术相关心理问题的研究,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逐渐涉足这个领域[1],随着医学、护理学的发展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手术室的护理程序研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作者:付会波;刘艳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复肝宁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研究探讨

    笔者于2004-2006年临床观察用复肝宁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21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治疗组121例,男89例,女32例;年龄15-63岁(平均38、45岁):慢性活动型肝炎(CAH)90例,慢性迁延型肝炎(CPH)31例.

    作者:吕焕菊;韩晶波;刘桂范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急性心肌梗死心理治疗与康复

    1临床资料:20例均为近期收治的心肌梗死,经过临床监护及检查,心电图衍变及血清酶学检查,均符合WHO的标准.

    作者:车书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齐拉西酮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

    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临床特征包括抑郁、焦虑、兴趣减退、睡眠障碍、早醒、体重减轻等等,发病率各有不同,平均在50%左右,其主要严重后果在于增加死亡率、康复效果差和长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我们采用齐拉西酮(Ziprasidone)配合心理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本秀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心肌缺血预适应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心肌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是一种内源性的保护机制,IPC现象的发现,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IPC分为快速相和延迟相,其信号转导途径涉及触发物质、中介物质和效应物质.现对IPC保护机制中相关物质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并且提出对IPC向药理性预适应扩展的展望.

    作者:赵瑛;刘楚兵;任宏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头孢拉啶片微生物限定检测方法的验证

    头孢拉啶片为口服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谱广,含有较强的抑菌力,其微生物检查必须完全清除所含的抑菌成分.我国药典规定的薄膜过滤法[1]及欧洲药典[2]和英国药典方法[3],仅用于控制菌的检查,菌数检查未有明确规定,我们采用贴膜法进行微生物菌数测定,检出率、回收率明显高于我国药典方法、平板计数法[1]和卫生部1986年颁布的药品卫生检验方法、洗脱法[5].

    作者:矫丽洪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尿塞通片薄层鉴别方法的研究

    目的:建立尿塞通片制剂薄层鉴别方法,为质量控制提供有效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丹参、黄柏进行定性鉴别研究.结果:丹参、黄柏药材在各自的条件下均能获得很好的分离效果,阴性无干扰.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定性鉴别方法.

    作者:赛晓鹏;王磊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