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齐拉西酮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

刘本秀

关键词:齐拉西酮, 心理干预治疗, 患者的生活质量, 脑卒中后抑郁, 现报告如下, 兴趣减退, 心理治疗, 体重减轻, 睡眠障碍, 临床医师, 临床特征, 康复效果, 死亡率, 发病率, 并发症, 焦虑
摘要: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临床特征包括抑郁、焦虑、兴趣减退、睡眠障碍、早醒、体重减轻等等,发病率各有不同,平均在50%左右,其主要严重后果在于增加死亡率、康复效果差和长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我们采用齐拉西酮(Ziprasidone)配合心理治疗,现报告如下.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齐拉西酮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

    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临床特征包括抑郁、焦虑、兴趣减退、睡眠障碍、早醒、体重减轻等等,发病率各有不同,平均在50%左右,其主要严重后果在于增加死亡率、康复效果差和长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我们采用齐拉西酮(Ziprasidone)配合心理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本秀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褥疮的防护与治疗经验

    褥疮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了解褥疮的发生原因,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预防并减少褥疮的发生.在对发生褥疮的病人护理过程中,局部使用云南白药、烧伤膏、马应龙、褥疮音等药物,对褥疮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张恩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罗布麻降压片的薄层色谱鉴别

    目的:鉴别罗布麻降压片中的罗布麻、钩藤、泽泻.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结果:鉴别方法简便迅速.结论:建立的方法可有效地控制本制剂质量.

    作者:刘景国;刘文亮;杨满辉;李宏亮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硫酸氢钠催化合成硝基卡因

    采用硫酸氢钠为催化剂,以对硝基苯甲酸和N,N-二乙基乙醇胺为原料,直接酯化合成了硝基卡因.研究表明,硫酸氢钠是合成硝基卡因的良好催化剂.合成硝基卡因的佳工艺条件为∶醇酸比为1∶1(摩尔比),催化剂的用量为对硝基苯甲酸的6%(质量分数),在回流温度下反应14h,产率达到79.5%.比没有催化剂反应14h的产率(72.4%)提高9.8%.

    作者:邢志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如何预防颈椎病

    有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颈椎病患者多达5000万-1.5亿,2004年天津市公布一项调查结果,有6成多的眩晕症的患者缘于颈椎病,而且青少年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作者:袁燕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介入治疗病毒性肝炎介绍

    介入治疗病毒性肝炎是指将干扰素注入肝动脉或门静脉进而直接到达肝脏发挥抗病毒作用的治疗方法,目前已经在临床上应用起来并提高了治疗效果.

    作者:王育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术后应用静脉PCA的临床效果观察

    疼痛是术后病人的共同症状,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反应,直接影响着机体内分泌及心理状态.为了探讨术后较可靠的止痛方法,我们对2005年3月-2005年9月我院妇科100例术后患者应用静脉PCA50例与术后应用肌注或口服止痛药50例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静脉PCA镇痛效果更为满意.

    作者:王秀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益可颗粒对正常及糖尿病模型小鼠的降糖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益可颗粒对正常和实验性高血糖小鼠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正常小鼠连续灌胃给药15d后,利用血糖试纸检测不同剂量益可颗粒对正常小鼠血糖影响;腹腔注射四氧嘧啶制备糖尿病小鼠模型,实验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小鼠,即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联合用药组、益可颗粒高剂量组(6.0g/kg)、益可颗粒中剂量组(3.0g/kg)及益可颗粒低剂量组(1.0g/kg),连续灌胃30d后,以血糖试纸测定小鼠空腹血糖.结果:三个剂量的益可颗粒连续灌胃给药15天,均不影响正常小鼠的血糖和体重;6.0g/kg益可颗粒组连续灌胃给药30d,可明显降低四氧嘧啶诱发的高血糖小鼠血糖.结论:益可颗粒不降低正常小鼠血糖,可降低实验性糖尿病小鼠的血糖.

    作者:李晓娜;白玉;王会肖;卢春玲;王爱华;张彦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安神胶囊的急性毒性研究

    中药毒性实验的目的在于暴露药物固有的毒性,了解毒性的性质及程度,其损伤是否可逆,能否防治等.急性毒性试验是指受试动物在一次大剂量给药后所产生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

    作者:郭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手术患者的焦虑及手术室护理程序的转变

    国外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了手术相关心理问题的研究,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逐渐涉足这个领域[1],随着医学、护理学的发展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手术室的护理程序研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作者:付会波;刘艳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东北龙胆中龙胆苦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东北龙胆中龙胆苦苷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东北龙胆中龙胆苦苷的含量.样品波长270nm,参比波长370nm.结果:回归方程为y=2159.4x+57.2,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2%,RSD为0.29%(n=6).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可用于龙胆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江蔚新;闫丽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大剂量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观在,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治疗尚无特效疗法,临床多以抗病毒、营养心肌细胞治疗,近两年,我们应用静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新的一种治疗途径,取得了一定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王革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羚羊感冒胶囊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方法验证

    中国药典规定含抑菌成分的中成药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必须消除供试液抑菌活性后,再根据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查.同时,所采用的检测方法需进行验证试验,以确认供试品的抑菌活性和保证测定方法的可靠性.

    作者:王悦;郭淑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β2微球蛋白在糖尿病早期肾损害中的意义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早期DN病隐匿,缺乏典型临床表现,常易漏诊[1],一旦出现临床持续性蛋白尿,迄今尚无有效方法阻止或逆转肾病的进展,目前的治疗主要依靠发现早期DN,以期达到延缓或阻止肾病进展的目的,因此早期发现DN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康萍;孙志奇;王锐艳;张洪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HPLC法测盐酸头孢替安中头孢替安的含量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头孢替安含量.方法:ODS柱,以硫酸铵-乙腈为流动相,于254nm波长处检测,流速为1.0ml/min.以外标法按峰面积计算.结果:该方法在24μg/ml-144μg/ml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重复性实验RSD=0.61%,n=5.结论:方法重现性好,定量准确,便于操作.

    作者:梁佳辉;刘显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126例霍乱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了解福州市霍乱临床特点.方法:对2005年福州市126例霍乱病例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有腹泻,部分伴有口干、尿量减少、呕吐、腹痛、发热、肌痉挛等临床表现,经补液、抗感染及对症等治疗,均全部治愈出院.结论:霍乱流行存在一定的季节性和周期性,临床表现有轻化现象,小部分病例出现一些新的变化.

    作者:林厚雄;林晶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头孢拉啶片微生物限定检测方法的验证

    头孢拉啶片为口服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谱广,含有较强的抑菌力,其微生物检查必须完全清除所含的抑菌成分.我国药典规定的薄膜过滤法[1]及欧洲药典[2]和英国药典方法[3],仅用于控制菌的检查,菌数检查未有明确规定,我们采用贴膜法进行微生物菌数测定,检出率、回收率明显高于我国药典方法、平板计数法[1]和卫生部1986年颁布的药品卫生检验方法、洗脱法[5].

    作者:矫丽洪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动脉压迫止血器临床应用观察

    1方法自2005年4月至2007年3月间所有行经股动脉冠脉介入患者术后随机选择行人工徒手压迫止血和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两种方式,共680例患者入选,徒手压迫组400例,其中男280例,女120例,年龄56.2±14.8岁.

    作者:李佐民;田立群;张帆;柯于鹤;文飞;雷键;张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复方三棱胶囊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目的:介绍复方三棱胶囊的处方,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了挥发油的提取,并利用β-环糊精包合技术达到了防止莪术挥发油挥发,增大水溶性,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目的.结果:复方三棱胶囊的质量标准主要对性状,水分测定,装量差异,崩解时限等项目进行了研究,均符合《中国药典》一部(2005年版)的标准.结论:复方三棱胶囊处方合理,制备简单科学,质量可控.

    作者:马婧;杜智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心肌缺血预适应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心肌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是一种内源性的保护机制,IPC现象的发现,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IPC分为快速相和延迟相,其信号转导途径涉及触发物质、中介物质和效应物质.现对IPC保护机制中相关物质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并且提出对IPC向药理性预适应扩展的展望.

    作者:赵瑛;刘楚兵;任宏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