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勇
2006年3月5日,我科成功抢救1例一氧化碳中毒致呼吸骤停患者,现将急救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燕晓云;郭向群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由于广谱抗生素、激素、化疗和免疫抑制剂的普遍应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日益增加,我国科学家发现了许多中药具有抗真菌作用,分离得到了多种有效化学成分,对这些成分的作用机理作出了初步研究,这些工作为开发抗真菌新药和中药用于临床抗真菌,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者:崔立勋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这类含有氧杂环的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而且生物活性多种多样,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重视,研究进展很快.笔者就黄酮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国有;齐鹤;徐东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用正交试验法对五味子浸膏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适用于工业化大生产.方法:实验选择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乙醇用量四个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结果:8倍量的80%乙醇提取液,回流提取2次,每次2h为佳提取工艺.结论:该提取工艺产品纯度高,收率高,可实现工业化.
作者:邱永军;谷万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微炎症状态是指患者没有全身或局部显性的临床感染征象,但是存在低水平持续的炎症状态,表现为炎症因子的升高.越来越多学者研究发现,微炎症状态和尿毒症并发症有关,因此,如何预防微炎症状态是目前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生活质量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采用静脉注射左卡尼丁观察其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旨在探讨一条控制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方法.
作者:康萍;罗家琳;张洪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临床资料:我院自2001-2007年期间共收治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104例,其中,男患61例,女患43例.患轻度糖尿病的35人,中度糖尿病的55人,重度糖尿病的14人;并发肺结核均属继发性肺结核,大多病灶广泛,有空洞形成者18例,痰菌阳性55例,初治54人,复治50人,出院时病变转归均为好转.
作者:宋淑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不安全因素的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保证,提高护理的安全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也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准.
作者:韩晶波;夏小红;周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我院2007年静脉注射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共46例静脉注射药品ADR报告作分析.结果:ADR发生年龄分布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及10岁以下的儿童共占58.70%,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71.74%,均列首位;ADR临床表现以过敏反应列首位.结论:加强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陈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通过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及正常人血清中白介素-17(IL-17)、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探讨血清IL-17、MMP-9含量变化及其在慢性阻塞型肺疾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对慢性阻塞型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患者各30例,健康对照组28例,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三组人群血清IL-17、MMP-9水平,并同时测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 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缓解期患者血浆IL-17、MMP-9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加重期血浆IL-17水平高于缓解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加重期血浆MMP-9水平高于缓解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急性加重期、缓解期患者血浆IL-17与MMP-9水平无相关性P>0.05;急性加重期、缓解期患者血浆IL-17均与FEV1.0%占正常预计值均呈负相关(r=-0.772,P<0. 05;r=-0.49,P<0.05);急性加重期、缓解期患者血浆MMP-9水平与FEV1.0%占正常预计值均呈负相关(r=-0.669,P<0.05;r=-0.537, P<0.05) .结论:IL-17与MMP-9参与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IL-17、MMP-9的检测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诊断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春兰;刘晓民;李丽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的采用有利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进人体的健康.健康教育是为了满足病人的健康需求而制定的,让他们了解病毒性肝炎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又是可以控制的.
作者:王景坤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研究,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早期诊断,提高对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采取贴覆同侧颞肌去骨瓣减压术.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改善诊断和治疗手段.结果:48例患者中20例死亡,均为脑疝患者,其中17例患者为偏瘫进行性加重,3例患者出现失语.28例患者均有好转,生活自理18例.经TCD检查的20例患者,发现血流异常,给于干预,有15例患者生活可自理.结论:去骨瓣减压颞肌贴覆术,可以使贴覆的颞肌给脑组织皮层供血,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以增加脑血流量,并为侧支循环建立争取时间.脑外伤早期使用TCD监控颅内血管的血流量,可以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
作者:赵江;王锐艳;白玉海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外伤性脑疝是神经外科急诊之一,是颅脑损伤后严重的结果,如不能及时发现和急救护理,则将迅速危及生命,死亡率及致残率高.我院自2003年1月--2007年6月共抢救护理了外伤性脑疝125例,情况如下:
作者:高丽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丹参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临床上用于心绞痛、心肌梗塞等.多年研究现已证实丹参中的一些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它具有抗心肌缺血、防治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加快微循环血流,促进毛细血管网开放,抑制心肌收缩,降低心肌耗氧量,扩张血管,降低胆固醇、血脂,抑制凝血,激活纤溶,稳定细胞膜,提高氧耐受力,增加肝脏血流量,保护肝损伤细胞,抗纤维化等作用[1].
作者:王佳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中药颗粒剂是在汤剂和散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剂型,由于保持了汤剂作用迅速的特点,且体积小,服用、存储及运输较方便,在80年代曾以年递增40.9%的速度发展,可谓近年发展快的一种中药固体制剂.1996~1999年间批准的443种新中药品种中,颗粒剂占17.2%,排列第3位.
作者:蔡伟庆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本文就2型糖尿病的病机作了初步探讨,提出了新的观点与见解,认为:脾肾气虚,痰瘀阻滞是糖尿病性动脉硬化闭塞证的基本病机.
作者:郭红媛;马健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建立枳实、枳壳药材中橙皮苷、柚皮苷等四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比较此类成分在两种药材中的区别.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用Inertsil ODS(250×4.6mm,5μm)色谱柱,以甲醇-水-冰醋酸(38:58:4 )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35℃ ;检测波长为284nm.结果:枳实中主要含橙皮苷、芸香柚皮苷,而枳壳中以新橙皮苷和柚皮苷含量较高;且枳实中总黄酮含量高于枳壳.结论:黄酮类成分的种类和含量高低均有很大区别,揭示产地、品种以及采收期的不同影响其含量分布.
作者:王青;袁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留置导尿是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操作技术[1].临床上主要强调无菌原则及间歇性闭管放尿,以锻炼膀胱反射功能而忽略了拔除尿管过程中的细节问题,以致于部分病人拔管后自行排尿困难,甚至需再次导尿,既增加了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也增加了护理工作量.2006年8月-2007年8月对114例剖宫产术后留置导管病人拔管时机作了对比,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鑫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评价高敏性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的(CHD)关系.方法: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共346例,以及正常体检人员48例.发病24小时内测量hs-CRP血清浓度,随访患者0-30d的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hs-CRP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hs-CRP浓度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s- CRP不仅参与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且其血清浓度越高,临床情况越重、预后越差,心脏事件发生率越高.
作者:周生琴;付桂华;邓索琴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建立维生素C口腔崩解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的方法测定本品的有关物质,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本品的溶出度,采用滴定的方法测定本品的含量,并对崩解时限的方法进行了考察.结果:有关物质的测定方法分离度良好,溶出度测定方法准确度高.结论:该质量控制方法可靠.
作者:谭宏艳;周红梅;郭玉言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且由于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可引起各种并发症,导致残疾和过早死亡.糖尿病的早期防治及减少其并发症应引起高度重视.糖尿病患者长以食欲亢进为早期症状之一,而在糖尿病中晚期,由于胃肠道激素分泌异常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胀、恶心、呕吐、便秘、腹泻,甚至不能进食等.胃钡餐和纤维镜检查示;排空延缓、胃潴留、食道下端括约肌张力异常低下等.
作者:夏小红;魏丽萍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