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论罗红霉素少见的不良反应

宋晴

关键词:罗红霉素, 不良反应
摘要:罗红霉素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呼吸道感染、耳鼻喉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疗效显著,临床应用广泛,不良反应也不时发生.本文对它不常见的不良反应进行了总结.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胃肠减压的观察及护理

    胃肠减压在普外科应用比较普遍,目的是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及液体,减轻腹胀,有利于伤口愈合,置管期间严密观察及护理对于保持有效的负压至关重要,其护理措施如下.

    作者:董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微囊化提高姜黄素稳定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姜黄素微囊的稳定性,并确定有效期.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姜黄素含量变化为指标,通过加速试验研究姜黄素微囊的稳定性并预测有效期.结果:姜黄素微囊化后,与原料药相比,有效期可显著增加.

    作者:张新芹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外伤性脑梗死(附28例临床分析)

    目的:结合文献分析探讨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3.01-2007.12间本院颅脑损伤术后脑梗死28例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治愈23例,死亡1例,轻残4例.结论:颅脑损伤致脑梗死并不少见,重视外伤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及时进行CT或MRI检查,早期积极治疗是关键.

    作者:吴建宏;徐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克霉唑阴道片和保妇康栓联合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115例

    念珠菌性阴道炎是一种白色念珠菌的真菌过度生产引起的外阴阴道感染性疾病,75%育龄妇女至少有一次发病,约5%的患者可反复发作[1].我院应用克霉唑阴道片和保妇康栓联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磊;杨亚滨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皮肤病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目的:了解皮肤病治疗药物,展示近年来皮肤病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与进展,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四类介绍了皮肤病治疗药物,包括:1.抗细菌药物 2.抗病毒药物 3.中药内服制剂 4.中药外用制剂.结果:抗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在当代皮肤病和性病治疗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临床应用呈上升趋势,天然药物种类偏少,有广阔的开发前景,且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

    作者:马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苦参碱对大鼠胶质瘤模型的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C6胶质瘤细胞在大鼠脑内成瘤后,苦参碱对其作用.方法:采用脑立体定向术建立胶质瘤大鼠模型,通过TUNEL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苦参碱对胶质瘤大鼠模型肿瘤细胞的作用.结果:TUNEL及免疫组织化学Fas表达结果均显示在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剂量组高于低剂量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苦参碱具有诱导体内胶质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Fas的表达来实现的.

    作者:刘微;邢春艳;张淑君;昝丽坤;贾影;滕国鑫;戚基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对护理队伍管理的一些思考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物质文化水准的不断提高,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不断提高,护理不仅仅是对疾病的护理,而要重视人的心理、生理的护理,更要重视人对健康问题的身心反应,而不仅仅是器官或组织的病变,需要把病人当作一个有思想、有情感的社会人;护理范畴的拓宽、护理内容的延伸、护理对象的多元化、护理角色的多样化、护理工作涉及到预防、保健、治病、康复等全方位.加强护理队伍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曹渺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婴幼儿急疹护理

    婴幼儿急疹又称婴幼儿玫瑰疹,是人类疱疹病毒6型导致的婴幼儿期发疹性疾病,特点是持续高热3-5天,热退疹出.我院近两年来收治婴幼儿急疹43例,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韩丽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微波配合碘离子导入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疗效观察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是指累及颞下颌关节或咀嚼肌系统,具有相关临床症状的一组疾病总称,好发于青壮年,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我科自2004年1月~2006年12月应用微波配合碘离子导入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40例,并与单纯采用微波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现总结如下:

    作者:谢宏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丝白祛斑霜治疗黄褐斑60例疗效观察

    2006年12月至2007年11月我科应用丝白祛斑霜治疗黄褐斑60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60例病人为我科门诊病人,其中男4例,女56例,年龄18岁至54岁,平均病程5.65年,入选病例近2年内无应用激素及免疫方面用药,无应用其它祛斑用药及祛斑用品,其中无明显病因的特发型19例,由妊娠、绝经、避孕药物及户外日光引起41例,面部皮损泛发型29例,局限型31例.

    作者:王明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补充叶酸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Hcy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与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关联及叶酸干预对2型糖尿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对96例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血浆Hcy水平,设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组50例.HHcy者给予叶酸干预,半个月后复查血浆Hcy.结果:T2DM2组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8.25±7.35)μmol/L和(8.45±1.89)μmol/L,P<0.05].HHcy者应用叶酸后,血浆Hcy水平明显下降.结论:HHcy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相关,服用叶酸可以降低血浆Hcy水平.

    作者:刁迎斌;姜海红;刘国萍;刘海彤;蔡慧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20例狂犬病临床分析

    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感染狂犬病毒引起的以侵害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传染病.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发病后病死率达100%,所以重在预防.在我国,1990年以前狂犬病死亡人数一直位居25种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之首,1991年开始下降,近5年我国人间狂犬病发病率又呈上升趋势[1],为掌握流行现状,探讨其发病原因,从而做出相应的防范对策,现在将我院在2007年1月至2008年4月间收治的20例临床诊断的狂犬病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周硕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黄芪冰冻微粉对小鼠耐缺氧和抗疲劳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黄芪冰冻微粉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和抗疲劳的作用.方法:采用常压耐缺氧和转棒法观察黄芪冰冻微粉的药效作用.结果:黄芪冰冻微粉可明显延长小鼠在缺氧状态下的存活时间和转棒时间.结论:黄芪冰冻微粉具有明显的抗应激和抗疲劳作用,效果优于普通粉.

    作者:朱凯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莲必治注射液致严重肾衰1例

    报道患者注射莲必治注射液致严重肾功能衰竭1例,莲必治注射液使用过程中出现严重肾功能衰竭的不良反应希望广大医务人员引起警戒

    作者:吴虹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奥克斯都保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比研究奥克斯都保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为COPD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抗炎、平喘、祛痰及爱全乐雾化,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奥克斯都保吸入1吸/次 2次/天,疗程一周.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FEV1、FEV1/FVC治疗后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奥克斯都保治疗COPD急性期安全有效.

    作者:范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PiKo-l哮喘电子伴侣在儿童哮喘治疗中的评估与应用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我院于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53例5~11岁哮喘患儿在首次吸入喘乐宁雾化液和布地奈德混悬液前后,应用PiKo-1哮喘电子伴侣监测流过气道的快速率(PEF)以及第一秒的呼气流量(FEV1),达到快速简易数字化评估目的,现总结如下.

    作者:秦一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干预

    脑出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病死率较高,临床抢救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抢救成功的幸存者,恰当的调养方法,连续的治疗及功能锻炼,对患者的康复及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丁秀芝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川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1 调节干预抑制肺泡巨噬细胞(PAM)核因子(NF-kB)活化,减轻失血性休克并内毒素诱发的急性肺损伤.虎晓岷等[1]用家兔模拟失血性休克合并内毒素(LPS)诱发的急性肺损伤(ALI)建立模型,实验分模型组、川芎嗪干预组、对照组.

    作者:杜燕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不同方法治疗胫腓骨骨折的回顾性分析

    胫腓骨骨折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损伤.由于解剖的特点,胫骨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发生率较高,临床上治疗较为棘手[1].我院近3年来共收治胫腓骨骨折178例,采用急诊、早期、择期手术治疗,疗效满意,从中对胫腓骨骨折钢板内固定、交锁髓内钉、骨外固定支架及非手术疗法的选择及疗效的再认识如下.

    作者:宋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基层儿科护患纠纷原因及防范措施

    对2005-2006年本院儿科11例护患纠纷进行归因分析,探讨基层医院儿科护患纠纷的产生原因,其中患儿家属对护理期望值高以及自我维权意识强等因素,是造成目前儿科护患纠纷增多的原因;另外,护士的服务态度、操作水平、心理素质、医疗费问题等也与之相关.提出在工作中要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规范护理行为,做好宣教和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可有效防范护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王一瑾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