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脉铁剂与口服铁剂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比较

康萍;孙志奇;王锐艳;李吉河

关键词:静脉铁剂, 口服, 铁剂治疗, 肾性贫血, 终末期肾病, 疗效, 重组人, 铁缺乏, 促红素, 报告
摘要:终末期肾病贫血的治疗中使用重组人类促红素(rHuEPO)后已有了很大改观,但该治疗常伴随铁缺乏,而影响了rHUEPO疗效,需要长期补充铁剂.对此,本文就静脉补充铁剂与口服铁剂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进行了对比,报告如下.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介绍几种小儿静脉采血法

    临床中,为了解患儿各重要器官的功能和体内各种代谢变化情况,以便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常需取血标本进行检验.但2岁以下小儿取血操作时常感到困难棘手,现介绍几种方便易行的小儿静脉采血法.

    作者:张英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应用于微生物三次采油的细菌降黏实验研究

    目的:对所筛选细菌进行降黏实验以证明所筛选的细菌具有降低原油黏度的作用.方法:运用NDJ-8S型数显黏度计对培养的菌液进行测量.结果:32株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降黏作用,降黏率高达到94.18%.结论:所分离的32株细菌均有降低原油黏度的作用.

    作者:康宏;李盛贤;吴桐;李梓木;杨光;王靖然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复方当归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复方当归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及指导原则进行实验.结果:复方当归注射液经1→40倍稀释后时鲎试剂无干扰作用.结论: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可用于复方当归注射液的热原检查[1].

    作者:陆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由于手术室工作环境、性质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尤其是新型化学药物和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手术室护士常处于多种职业性危险因素中,手术室人员职业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一般科室,手术室是职业损伤的高危科室.现对影响手术室护士健康的职业因素及防护对策进行探讨.

    作者:董静;陈晓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B超对肺部肿块的诊断价值

    我院自2005年1月~2006年12月对44例临床及X线疑肺肿瘤患者进行了B超检查,以探讨B超对肺部肿块的诊断价值.

    作者:邢忠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南海红树内生真菌#HA-094化学成分的研究

    对中国南海红树水黄皮根内真菌#HA-094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利用各种色谱方法从中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利用现代波谱分析方法,对这5个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分别确定为3-Ethylindole(Ⅰ),3-Indolylcarbinol(Ⅱ),1H-Indole-3-aldehyde(Ⅲ),3-Carboxyindole(Ⅳ),Indolyl-3-acetic acid methyl ester(Ⅴ),化合物Ⅰ,Ⅴ系首次从该菌属中分离得到.

    作者:刘海河;林文翰;赵喜;何文顺;江蔚新;季宇彬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影响门诊输液室护患关系的原因与对策

    门诊输液室是门诊病人接受输液治疗的重要场所.在这里病人来源广、周转快、时间紧,护工的劳动强度大、节奏快,与各种病人接触频繁.因此,极易发生护患矛盾.我们通过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并采取了相应对策,护患关系得到了明显改善.现介绍如下.原因分析我们通过对2000年至2004年发生在我院门诊输液室大大小小的护患矛盾共50次进行分析,其中服务态度方面25次,技术操作方面7次,责任心方面6次,护患沟通方面5次,便民服务方面4次,健康教育方面3次.

    作者:王秀荣;兰映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研究

    目的:建立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凝胶法鲎试验.结果:本品细菌内毒素限位为0.15Eu·ml-1,在3.333至0.4000mg·ml-1的浓度范围内,不干扰细菌内毒素试验.结论:细菌内毒素凝胶法较家兔热原法具有灵敏度高、快速、简便、重现性好等优点,本品可用细菌内毒素检查凝胶法代替家兔热原法.

    作者:李文仕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术后疼痛的临床护理

    当病人进入外科进行手术治疗时,几乎所有患者,首先想到的是疼痛,产生焦虑,紧张不安.术后疼痛是人体对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的一种复杂生理、心理反应.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疼痛护理已经日益受到重视,如何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是临床护理人员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作者:吴静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HPLC法测定益母草药材、益母草颗粒及复方益母草膏中益母草碱的含量

    目的:用HPLC测定益母草药材、益母草颗粒及复方益母草膏中的益母草碱的含量.方法:C18色谱柱,流动相:甲醇-缓冲液(85:15),缓冲液为醋酸/醋酸钠的pH=1.7的缓冲溶液.流速0.6mL·min-1,检测波长277nm,灵敏度0.1AUFS,柱温25℃.结果:益母草药材、益母草颗粒及复方益母草膏中的益母草碱的含量为0.015%、2.4%、2.1%.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益母草碱,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靠,为益母草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巩长芹;张师愚;常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门诊输液室易产生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卫生知识的宣教,人们也懂得有了疾病静脉输液可迅速达到治疗效果,所以要求输液的病人越来越多.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门诊输液室每天要完成200~400多病人的输液工作.病人流动量大,护士稍不注意就容易引起纠纷.

    作者:杨小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返祖牙解析

    在口腔科门诊经常会遇到长有多生牙的患者,国内外文献也有很多报道,笔者通过分析,推测许多多生牙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返祖所致,现解析如下:

    作者:孟宪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清开灵滴丸滴制过程工艺研究

    目的:建立清开灵滴丸滴制过程的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以丸重差异和圆整度为考察指标,对影响清开灵滴丸滴制过程的因素进行考察.结果:正交实验设计的三个因素中,滴口径影响显著(P<0.01),冷却液温度及滴速的影响较显著(P<0.05).结论:佳工艺条件为:冷却液温度为14~16℃,滴口径(内/外)为1.8/3.2mm/mm,滴速为45d/min,该工艺适用于滴丸实验室试验和工业化生产.

    作者:朱云秀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生物食品防腐剂——溶菌酶

    本文从溶菌酶的来源以及目前溶菌酶作为防腐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科学研究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详细的介绍.

    作者:李绍铭;戴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静脉输液用药配伍分析

    目的:解决静脉输液用药中一些注意的问题.方法:对104例发生的输液反应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有的医师未能充分了解和考虑某些药物的理化性质、制剂特点,因此在用药中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结论:静脉输液用药须注意载体的pH值,药物的制剂特点,特殊剂型的稳定性,注意不同厂家对产品的不同要求,注意必须有的用药间隔,静滴用药须谨慎.

    作者:王明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减少儿科静脉输液室护患冲突对策

    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一个窗口,也是容易引起病人及家属投诉的部门之一,护理工作中的点点滴滴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声誉,减少护患冲突,使患儿和家属在平衡的心理状态下接受输液,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本院输液室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重视引起护患冲突的各种因素,及时采取各种防范措施,有效的减少了护患冲突的发生,现总结如下:

    作者:庄健惠;许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高血压脑出血的64例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分析64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疗效并探讨提高手术疗效与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4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手术时机与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根据王忠诚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评定标准[1],本组病例存活56例,其中优9例,良19例,中19例,差9例,死亡8例.结论:针对不同患者病情、全身状况结合本院设备条件,选择个性化的手术时机与手术方式是治疗的关键,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加强术后管理是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

    作者:姜浩;尹文军;姜国建;黄治国;范红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胰岛素泵治疗是糖尿病强化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模拟正常胰腺胰岛素分泌可以在短期内控制高血糖,比较应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胰岛素(CSII)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对血糖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患者观察血糖控制效果,胰岛素用量不良反应等.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孔晓铭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中药国际化营销策略

    目前中药的独特优势已逐渐被人们了解和接受,中药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研究中药的国家和机构也越来越多.我国是中药大国,具有自身的发展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国际竞争的巨大压力.应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营销策略来实现中药的国际化.本文通过分析中药的国际市场现状和地位,分析中药国际化的优势与劣势,从市场营销的4Ps理论出发,试提出中药国际化营销策略.

    作者:赵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抗结核药物引起肝脏严重损害的2例报告

    抗结核药物引起肝脏损害,这是众所周知的,从以往的资料报道,只记载抗结核药物对肝脏有轻微损害,停药后或辅以保肝药治疗1-2周后症状、体检、化验指标全部恢复正常.可在近两年的工作实践中,发生了2例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严重肝损害的病例,故特作如下报告,以便引起同行的重视.

    作者:韩立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