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燕;秦风军;邢章民;章岩
近年来,宫外孕发病率不断升高,造成其发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有:盆腔炎发病率上升;β-HCG检测敏感性提高,高分辩的阴道B超等仪器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早期妊娠的准确率,同样也使宫外孕的诊断率上升.
作者:张芳华;刘长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1一般资料1.1所有病例均为各类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并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证实,同时均做了病毒批标检测.
作者:徐武英;阎庚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本文对10例肺癌晚期患者进行了心理分析,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配合临床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这充分体现了护理工作在临床治疗中的价值.
作者:李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应激性溃疡是脑出血患者常见并发症,它是一种预后不良的征兆,是因下丘脑和脑干受损所致.多表现为呕血,少数为便血.
作者:代淑敏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越桔冲剂对正常及致敏豚鼠支气管平滑肌的影响.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越桔冲剂对磷酸组织胺引起正常豚鼠支气管收缩的影响.结果:实验证明,越桔冲剂10ml@kg-1对磷酸组织胺致正常豚鼠支气管收缩具有对抗作用(P<0.01).结论:越桔冲剂具有显著的平喘作用.
作者:毕庆贵;高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根据抗菌药物对胎儿有无致畸、毒性作用和对母体的毒性作用,将其分为三类,可用、慎用、禁用.
作者:陈丽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纳豆激酶是由纳豆芽孢杆菌经发酵产生的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可用于溶栓药物的开发.本文比较了两种测定纳豆激酶活性方法:琼脂糖--纤维蛋白平板法和枯草杆菌蛋白酶活力测定方法,为快速、准确地标示纳豆激酶的效价提供技术支撑.
作者:李晶;王玉霞;王佳龙;张淑梅;赵晓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苦参在中医临床具有清热解毒、燥湿利尿、祛风杀虫等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对苦参作了大量的药理及临床研究,发现其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用途.
作者:孙晶;王立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雷尼替丁(Ranitidine)又名呋喃硝胺,为一选择性的H2受体拮抗剂,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治疗,具有速效或长效的特点,副作用小,而且安全,临床应用广泛.本文就其近年来不良反应综合介绍如下,供临床应用参考.
作者:余绍玲;刘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癫痫是一个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灰质的偶然、突然、过度、快速和局限性的放电而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慢性疾病.
作者:刘福清;王福银;靳树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复方性口腔溃疡(RAU)是口腔粘膜反复发作的局限性溃疡性疾病,简称口疮,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其原因复杂,如维生素缺乏,内分泌乱,免疫功能异常等.
作者:张忠霞;朱忠权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热原反应是临床输液中常见的一种反应.输液中引起热源反应的主要途径有:药品因素,输液器具质量,输液操作中的污染.作为加药的主要工具注射器,对药液的再污染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作者:傅式勤;张瑾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乳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与皮瓣坏死是主要并发症.文献报道发生率约1O~60%,我院自1992年始在乳癌根治术中使用双管引流明显降低了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发生率.
作者:叶国超;刘力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使配制的过氧乙酸能够达到有效的杀菌浓度.方法:把过氧乙酸溶液甲、乙两液按比例混合,放置24-48-72小时,观察不同温度对原液含量的影响.结果:室温在20~28 C时过氧乙酸原液含量比较理想,低于10℃时,不能达到要求浓度.结论:稀释前必须测定原液的有效含量,冬季室温小于10 C时,原液需保存在20℃~25℃环境中.
作者:罗庆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胸腺肽溶液及其制剂不同方法测定多肽含量结果的差异.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Folin法测定多肽含量.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准确、灵敏、专属性强;Folin法胸腺肽含量测定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无显著性差异,测定胸腺肽制剂多肽含量则受赋形剂干扰较大.
作者:杨晓晖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我科自2002年1月~2002年12月,采用小针刀治疗顽固性网球肘5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纪世宏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恶性肿瘤晚期常发生骨转移,主要症状为难以控制的进行性骨痛,我科应用云克配合化疗骨转移51例,现观察分析如下:
作者:闫瑞红;张玉梅;崔晓宁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和高渗性昏迷均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二者合并出现临床上极少见,病情危重,病死率高,据报道可达40%~70%[1],应给予积极抢救.我院近两年共收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102例,其中合并高渗性昏迷者5例,现将其抢救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颜翠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中药清开灵用于辅佐治疗流行性喘憋性肺炎疗效确切,治愈率达86%.现就中药清开灵的治疗作用机理进行分析探讨.
作者:孙志芹;朱卫东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近年来随着内窥镜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消化性溃疡的检出率明显升高,各年龄组均有发病,由于对消化性溃疡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认为消化性溃疡是一种环境因素所致疾病,如果能明确这些因素并加以除去,则可永久性的治愈该病,然而在临床的诊疗中难以做到.
作者:房延滨;付彪;张烈云;吕焕菊 刊期: 200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