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庆红
对于年龄2.5至6岁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传统的Salter骨盆截骨术为公认的佳首选术式,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达30年之久.
作者:王孟滨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乳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与皮瓣坏死是主要并发症.文献报道发生率约1O~60%,我院自1992年始在乳癌根治术中使用双管引流明显降低了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发生率.
作者:叶国超;刘力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红霉素是一种碱性抗生素,它的大环内酯结构在酸性条件不稳定,容易水解而失去活性;在中性、弱碱性溶液中红霉素较为稳定.
作者:王巧荣 刊期: 2003年第06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在医药厂房的电气设计中不断的推出新方法,引进新产品.
作者:刘迎新;雷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苦参在中医临床具有清热解毒、燥湿利尿、祛风杀虫等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对苦参作了大量的药理及临床研究,发现其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用途.
作者:孙晶;王立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为适应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临床教学模式必须打破传统的广而告之式的带教方式,建立新型的精益求精式目标教学,依据学生的意愿和兴趣弹性调度实习计划,引导高护生向护理专业纵深方向发展,才利于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培养,利于护理专业多元化发展.
作者:朱娅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近年来我院在行会阴侧切术的产妇中,随机抽取87例试用丝线一层缝合,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寸时菊;祁苑青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社会老龄化的问题在我国越来越突出,本文就如何正确掌握老年人用药问题,提出几点看法,供老年朋友和广大医务工作者参考.
作者:顾丛峰;朱卫东;孙志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癫痫是一个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灰质的偶然、突然、过度、快速和局限性的放电而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慢性疾病.
作者:刘福清;王福银;靳树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的佳配制工艺.方法:采用优化设计的方法筛选佳配液PH及抗氧剂Na2SO3用量.结果:筛选出佳配液PH为7.8,抗氧剂Na2SO3用量为0.2%,解决了灭菌前后成品含量下降的问题.结论:本配制工艺稳定可靠.
作者:刘艳娟;刘渝君;修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手术后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手术并发症,本文通过对临床术后感染情况的分析,指出了手术室护理在预防其发生中的重要作用,并总结了在围手术期内应着重作好医护人员的素质提高、加强手术室的无菌监督、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选择正确的消毒方式等方法,来预防术后感染.
作者:靖波;常颖;肖焕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医学目的的实现离不开医患之间在技术上、文化上、心理上的交往、互动和沟通.在这个过程中,医务人员起主要作用.
作者:管继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和高渗性昏迷均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二者合并出现临床上极少见,病情危重,病死率高,据报道可达40%~70%[1],应给予积极抢救.我院近两年共收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102例,其中合并高渗性昏迷者5例,现将其抢救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颜翠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感染管理重点科室,是向全院提供各种无菌用品的重要场所,其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热原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它直接影响医疗和护理质量,甚至患者的生命安危.
作者:于静敏;池金凤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蟾蜍为两栖纲蟾蜍科动物.干蟾皮是一种对多种疾病均有疗效作用的药材商品[1],国内需要量很大.蟾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品种,也是多种名贵中成药的主要原料药.蟾衣是一种从民间挖掘的动物类新药.现就蟾蜍的药用价值浅述如下:
作者:朱卫东;孙志芹;顾丛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1重组、并购是国际、国内医药行业整合与发展的趋势世界医药产业的发展已呈现两大趋势:一是超大规模的跨国制药公司购并活动高潮迭起,二是医药高新技术领域竞争日趋激列.
作者:徐丽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以往结肠癌的诊断,主要依靠X线钡餐透视和乙状结肠镜检查,B超问世以来,对于结肠癌的诊断又有了一种新的影像方法[1],为客观的评价B超对结肠癌的诊断,尤其是癌部位在乙状结肠以上的,在B超诊断的同时,与X线检查相对照,经手术和病理证实.
作者:姜春雨;周静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克毒清注射液是一种广谱强效抗病毒药物,对多种DNA病毒和RNA病毒有抑制作用,是目前治疗病毒性感染的首选药物之一.
作者:张丽香;刘桂范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安痛定注射液中各组分含量的方法.方法:应用BP神经网络,测定安痛定注射液中氨基比林、安替比林和巴比妥的含量.结果:氨基比林,安替比林和巴比妥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23%、100.24%和98.87%,RSD分别为1.82%、1.76%和1.53%(n=9).结论:此法可避免复方制剂中各组分吸收光谱的相互干扰,使定量分析操作简捷,结果准确.
作者:陈方倩;谢丹青;孙禹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使配制的过氧乙酸能够达到有效的杀菌浓度.方法:把过氧乙酸溶液甲、乙两液按比例混合,放置24-48-72小时,观察不同温度对原液含量的影响.结果:室温在20~28 C时过氧乙酸原液含量比较理想,低于10℃时,不能达到要求浓度.结论:稀释前必须测定原液的有效含量,冬季室温小于10 C时,原液需保存在20℃~25℃环境中.
作者:罗庆红 刊期: 200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