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性医院建立羁留病房的管理体会

刘燕;孙华宾;张江平;卓飞霞

关键词:综合性医院, 病房, 在押人员, 医疗资源配置, 医院内, 医疗设备, 公安局, 中山大学, 有效利用, 医院合作, 医疗服务, 社会效益, 护理人才, 建设管理, 监狱医院, 技术, 管理优势, 服务对象, 成功经验, 珠海市
摘要:在押人员的医疗服务一般设在监狱医院或者公安局的内部医院.一所综合型的公安医院,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和人力,而其服务对象的局限性使得医院的设备和技术得不到有效的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综合医院内建立羁留病房可以有效利用医院的医疗设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节省建设开支,符合经济学要求.另外,在押人员可以得到良好的医疗和护理,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护理人才[1].综合医院内建立羁留病房,可以作为医院建设管理的一种创新和探索.我院是中山大学直属附属三级综合性医院,具有雄厚的设备、技术、人才和管理优势.2006年11月,珠海市公安局与医院合作设立了羁留病房,经过5年的运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成功经验.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上海市医疗责任保险实施情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医疗服务行业属于高技术、高风险的职业领域,世界各国都致力于医疗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医疗风险防范体系的运作,需要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者及保险机构等多方面的协同合作[1].医疗责任保险的建立,对于分散医疗损害赔偿责任,保障患者的赔偿请求,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减少国有资产流失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完善执业保险”已被纳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

    作者:顾桂国;王枫华;唐敏;王卫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女性乳腺癌患者信息需求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疾病信息需求水平,研究影响患者需求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完全随机的方法抽取患者,采用中文版乳腺恶性肿瘤患者需求问卷进行调查,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的总需求得分为65.615±20.854,处于手术治疗阶段、年轻、收入高的患者需求强烈.结论 患者不同的社会属性决定信息需求不同,从而在信息需求内容、高危人群和弱势群体关注、信息健康教育和教育渠道3方面提出了建议.

    作者:李凌;陈立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医院设备档案管理方法探讨

    随着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医院设备的种类和数量迅速增加,从而形成了大量的设备档案.设备档案管理工作是医院设备管理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是医院设备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和技术支持,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好设备档案是医院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必要保证.

    作者:张红;李建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医务社会工作对白血病患儿家庭系统影响的实证研究

    在西方医务社会工作者作为医疗团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医护人员一起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和社会层面的综合支持,在帮助患者康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2].医务社会工作者在西方医院承担着多种角色,如评估者(evaluator)、咨询者(consultant)、(资源)联结者(connector)和调节者(mediator)等[3].在我国医疗领域是社会工作专业较早进入的领域之一,医务社会工作对于我国临床医学的重要性也逐渐被认识与肯定[4].例如儿科医疗(特别是血液科治疗)过程中各类侵入性( invasive treatment)手段以及住院本身会给病患带来焦虑与不适[5-6].

    作者:张安翱;季庆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创伤骨科急诊疾病谱分析及护理管理

    随着社会发展,创伤造成的人体伤害越来越引发人们的关注,因此分析创伤患者疾病谱的变化对医院急诊科护理队伍的建设及社会的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对1998年和2008年全年到我院急诊就诊的60 653例创伤患者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探讨骨科医院创伤急诊科的疾病分类及患者就诊规律和变化特点,以此制订更有效和更有针对性的急诊护理措施管理.

    作者:李雯;安霞;郝熙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作业成本法在医疗服务项目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立足精细化管理,加强医疗服务项目成本管理是当前医院经营治理的必然要求.本文首先介绍了医院成本核算的方法与体系,然后以某大型医院超声科为例,运用作业成本法核算了2011年某季度4个主要医疗服务项目的成本,与传统成本法及收费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改进医疗服务价格成本测算方法、开展医疗服务项目作业成本管理的思路与建议.

    作者:陈媚;陶玉秀;姚锦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区域内共享互操作电子健康档案的构建及其应用

    2011年我国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要求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有效地使用电子健康档案(electronic health record system,EHRs)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降低医 疗服务费用.建立具有互操作性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已经被许多国家和地区提上日程.《卫生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与发展规划( 2011-2015)》中提出的“3521”工程,首次把建设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两个基础数据库提升到破解医改难题、处置医疗服务和医疗供给平衡关系上的一个很重要的技术支持和平台的高度.构建互操作性的电子健康档案(EHRs)基础框架是相关信息系统建设的核心.

    作者:梁俊;许美芳;章笠中;李兰娟;李包罗;金瓯;季舟;孙君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院内感染控制和预防的精细化管理

    目前我国医院院内感染发生率平均约为10%左右[1].群发性的院内感染不但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造成了病人严重的健康损害和恶劣的社会影响,同时也对医疗管理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因此控制院内感染是评价医院管理水平及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20世纪90年代,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在西方国家开始得到了全面的推广和应用.21世纪以来,精细化管理不但在我国工业企业进行了成功的应用,而且在卫生管理领域也逐步引入了精细化管理的方法和理念.院内感染的特点是获得性,包括入院后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病原菌从而导致院内或出院后发生的各种感染.因此医院应采用精细化管理,注重院内感染可能发生的每一个细节,制订预防措施,有效地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汪月忠;叶志弘;同俏静;叶国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我院去除水银设备的实践

    近年来,安全医疗环境作为医疗质量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各项医疗检查的重视.在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国际部(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JCI)评审中,设施管理与安全(facility management and safety,FMS)占有很重要地位.其中对有害物质和废弃物的管理计划是监测和管理有害物质,保障员工、患者和来访者不会受到伤害,特别是在突发泄漏事件过程中,能有效予以处置[1].

    作者:金金花;叶志弘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严重创伤院内急救程序的建立

    根据我国现有的医疗技术条件,结合国内外严重创伤急救模式和存在的问题,将模式研究的方法引入到创伤急救程序的研究,研究如何建立严重创伤院内急救程序.我院进行了严重创伤院内急救程序的探索与实践,以组织高效救治、缩短术前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为基本原则,建立了以院内救治时间控制模式为特征的急救程序.该方法可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伤残率,并能有效促进严重创伤院内救治的整体化、系统化与专业化进程.

    作者:程晓斌;毕玉田;黄坚;张连阳;姚元章;赵先柱;周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基于认知理论的医患知识转移愿望与需求研究

    目的 研究比较医生知识转移意愿与患者医疗知识需求之间的差异,进而提出医患知识转移行为匹配模型.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实证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18.0对数据进行信度分析检验问卷的有效性,方差分析检验医患间知识转移意愿与需求差异的显著性,均值比较分析比较医生知识转移意愿与患者知识转移需求间差异的具体高低比较关系.结果 显示医患知识转移中,患者信息需求明显强于医生知识转移意愿.根据双方意愿与需求的高低,对医患知识转移内容分成了四类:高医生意愿-高患者需求、高医生意愿-低患者需求、低医生意愿-高患者需求、低医生意愿-低患者需求.结论 医患双方知识转移愿望与需求不匹配是导致医患信息不对称的主要障碍,进而从患者与医疗机构两方面提出对应的管理策略.

    作者:张大亮;孙飞超;贺铭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部分低收入家庭住院患者医疗救助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低收入家庭住院患者医疗救助情况,解决人们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方法 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医院开展的部分惠民医疗救助项目,对其中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低收入家庭住院患者医疗费用超出其总经济收入,虽然有政府基本医疗保险,但报销比例偏低,患者经济负担仍然较重.结论 建议采用政府基本医疗保险支持、社会公益救助协助、爱心减免、患者个人自付的“4方支付”相结合的支付模式,以此有效地缓解低收入家庭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尉真;卞丽香;刘慧;顾晓军;袁倩;赵霞;秦成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我院建立公立医院协作平台的实践和探索

    医疗资源城乡分布不均,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是目前我国卫生体制改革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卫生资源配置方面,国务院对公立医院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加强县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的支持;加快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推动县级医院与城市三级医院开展远程医疗活动,充分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作用,提高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1].

    作者:汤妍;方序;李伟;刘海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PPP模式在医院运行机制改革中的实践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在政府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民营医疗机构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重要的补充力量,为整个医疗体制带来了竞争和活力.但同时,民营医院的生存与发展面临人才匮乏、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影响了民营医院的质量和信誉,导致民营医院不能快速和可持续发展.新医改方案在鼓励、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途径举办医疗机构的同时,也提出了公立医院有支持民营医院发展的义务.

    作者:江耀睦;徐文辉;林朝仙;柯维旭;廖新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安徽省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研究

    目的 测量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工作满意度水平,为相关政策设计及效果评价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在安徽省12个城市,随机抽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7个、服务站54个为调查现场,被抽取的调查现场全部在岗人员均作为调查对象.调查人员现场发放调查问卷,由被调查者匿名自行填写.结果 被调查对象总体满意度平均得分110.84±18.18分;薪酬、福利及晋升等3个评价维度满意度平均得分水平较低,分别为10.05±2.99分、10.35±3.17分和10.85±3.00分;同事关系、工作性质及领导等3个评价维度满意度平均得分水平较高,分别为14.78±2.11分、14.60±2.69分和13.90±3.00分;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工作年数及职称是工作总体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工作总体满意度水平不高;建立合理的薪酬、福利机制和可预期的职业晋升环境是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可行选择.

    作者:丁宏;徐寅;何振仿;钱兴平;徐希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医院信息化水平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

    医院信息化是医院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而其测评指标体系是评价医院信息化水平的基础.依据客观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等原则,筛选出医院信息化水平的基本测度指标,然后结合专家意见构建了一套医院信息化的测度指标.医院信息化测度指标由6个维度,共23个二级指标构成,并详细介绍了指标的数据构成,为构建医院信息化水平测评的提供参考.

    作者:朱建平;金新政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甘肃省新添镇中心卫生院医护人员培养及激励机制调查

    医护人员作为基层卫生院医疗卫生服务的主体,其服务能力直接关系到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平.目前甘肃省等欠发达地区基层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存在数量不足、能力不高、结构不合理、流动性大等问题,因此探索适合乡镇卫生院医疗医护人员培养及激励机制是落实医改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调查新添镇中心卫生院医疗医护人员培训及激励的现状,完善当前欠发达地区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培养及激励机制,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并为我国欠发达地区乡镇卫生院人才建设提供示范和借鉴.

    作者:韩冬冬;桂惠明;陈群飞;王兴莲;张武德;王志平;张希儒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浅谈医院财务预算管理

    随着社会进步和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国家预算政策和价格监管机制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医院的经营管理工作也随着管理需求的变化不断地改进和提高.这就使医院树立成本意识,加强预算管理、实行科学理财的紧迫性越来越突出,医院财务预算控制工作在医院管理工作中越来越受重视.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一个规模化的医院更是如此.医院的经营活动要实现一定时期的目标,事先必须进行详尽周密的预算,预算控制是加强医院经济管理宏观调控能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有效手段.

    作者:李洪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我院银医卡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长期以来,到大医院看病难是困扰医院管理者的一个难题,随着居民健康需求的增加,医院门诊量不断增加,进一步增加了大医院看病难的问题,部分专科医院或医院的热门科室出现专家号“一号难求”的现象,很多时候连普通号也挂不上;同时,医院就诊区域秩序混乱,划价、交费需要多次往返排队[1],特别是患者在不同医院之间就诊信息无法共享.我院在整合现有资源,在优化门诊就诊流程的同时,与银行推出了银医卡,并将银行卡与医院的就诊卡患者身份信息绑定在一起,方便患者预约挂号、交费和就诊信息的共享,大限度地解决上述问题.

    作者:刘雁斌;王晓波;赵丽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基于信息化平台的护理人力资源测算研究

    科学有效的配置护理人力资源一直是护理管理者关注的课题.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是提升服务质量的前提,是确保护理安全、稳定护理质量的基础;护理人员的合理配置与使用在医院建设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护理人力资源是学科发展的动能,决定着护理学科发展的方向与前景,在护理人力资源测量统计上国内外尚无统一的标准和科学的方法[1].国内主要采用的护理工时测定法,此计算方法耗时耗人力,影响因素较多,测定的工时一段时间后需要重新评估,不能实现动态的护理人力配置监测.随着医院信息系统(HIS)的广泛应用,HIS系统中产生了大量的数据,为护理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本研究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思路,借助HIS系统,探索对护理人力资源的动态监测与测算.

    作者:蒋红;翟建霞;华爽錡;王屹骏;汪志明;徐正明;朱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