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宝兴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Nogo-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5只新生7日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h、12h、24h、72h和7d时段的假手术组(Sham组,35只)、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组(HIBD组,35只)、法舒地尔治疗组(35只),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法舒地尔(10mg/kg).HE染色镜下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Nogo-A表达.结果:①肉眼观察:Sham组两侧大脑半球对称;HIBD组随时间延长脑组织水肿加重,可见大脑半球坏死灶;法舒地尔治疗组脑组织水肿减轻.②HE染色:Sham组脑组织结构形态正常.HIBD组可见细胞肿胀,核固缩、裂解,炎性细胞增多;法舒地尔治疗组神经细胞水肿及核固缩数量减少.③免疫组化:Sham组Nogo-A可见少量表达;HIBD组Nogo-A阳性细胞12h开始升高,24h达峰值,随后表达逐渐降低;法舒地尔治疗组除6h时间点外,各时间点的表达均低于HIBD组(P<0.01);HIBD组和法舒地尔组阳性细胞数多于Sham组(P<0.01).结论:法舒地尔通过抑制Nogo-A的激活,促进了轴突再生和修复,保护神经细胞,为临床防治HIBD提供了实验性的理论基础.
作者:孟庆云;李丽;邵巍;聂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比我院2009~2012年治疗过敏性鼻炎患者联合用药(同时应用布地奈德鼻喷剂、欧龙马滴剂,间断增加口服药)和单一疗法(仅应用布地奈德鼻喷剂)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二者的治疗效果,探讨本地区该病的佳诊疗方案.方法:采用Excel2003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绘图、分析.根据应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是否联合欧龙马滴剂以及口服药物将病例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总计289例应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联合欧龙马滴剂,间断口服中药(玉屏风散等)进行治疗,对照组为单独应用布地奈德鼻喷雾荆进行治疗计219例,然后分析对比.结果: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可见,观察组有效率(含显效和一般)为93.77%,对照组有效率为77.17%,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的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鼻喷雾剂联合合有中药成分的欧龙马滴剂以及口服中药治疗过敏性鼻炎患者较单独应用布地奈德鼻喷剂有效率高,此结果对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凌淑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小白菊内酯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的机制.为小白菊内酯在临床上早日应用于肝癌患者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方法:用体外培养的方法培养人肝癌HepG-2细胞;用四唑盐(M TT)比色法检测小白菊内酯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抗增殖及细胞毒作用;用倒置显微镜、HE染色光学显微镜;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小白菊内酯作用人肝癌HepG-2前后Caspase-3、NF-κB蛋白阳性表达变化的情况.通过以上实验研究小白菊内酯在体外对人肝癌HepG-2在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等方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1)MTT法结果显示:小白菊内酯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作用影响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2)细胞形态学观察:倒置显微镜观察到对照组细胞贴壁生长,伸展性良好,细胞呈梭形和多角形,细胞之间连接紧密.小白菊内酯作用人肝癌HepG-2 24h以后,增殖速度减慢,细胞贴壁能力下降,细胞之间连接疏松.药物作用48h以后,增殖速度大大减慢,大部分细胞变圆漂浮在培养瓶中.药物作用72h以后,几乎无活细胞,并且可见死细胞碎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对照组细胞呈梭形和多角形,细胞之间连接紧密,细胞胞浆丰富,细胞核完整;药物作用24h以后,细胞伸展减弱,有一部分细胞呈现圆形,细胞之间连接疏松,核浓缩,染色质出现边聚;药物作用48h后视野中可见凋亡细胞和死亡细胞,细胞浆浓缩、染色质浓缩成新月形和“出泡”现象的变化;(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实验组Caspase-3表达增加,NF-κB表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白菊内酯对人肝癌HepG-2细胞有明显的抑制增殖作用,呈现出浓度和时间的依赖性;小白菊内酯对人肝癌HepG-2细胞株有诱导凋亡作用,其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机制可能与NF-kB、Caspase-3等信号转导有关.
作者:韩琨景;杨万山;孙抒;辛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通过检测C-MET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MET与腺样囊性癌的关系及相关性,为临床的转移趋势、预后判断和术后的随诊监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和10例正常涎腺组织中C-MET的表达.结果:C-MET主要表达于细胞浆,在3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C-MET阳性表达率为66.7% (23/31),明显高于正常涎腺组织(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MET蛋白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组织学分型,转移、侵润和复发有关(P<0.05).结论:C-MET在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涎腺组织,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麻春莹;迟艳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在临床中的情况.方法:选取2012-01 ~ 2014-01在我院接受胫骨骨折治疗的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23例(经皮微创锁定铜板内固定治疗)和对照组23例(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中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5.65%,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78.26%,两组患者在住院天数、手术所用时间、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以及治疗效果等方面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效果显著,耐受性佳,对身体伤害小,并发症少,预后良好,明显提升患者术后生活水平,适宜在临床普及使用.
作者:王滨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伴糖尿病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对所有符合入组的患者在给予常规性的护理措施,另外系统地给予与精神病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结果:通过实施健康教育,患者对有关知识的掌握有很大的提高,并且能运用到自我管理中,其遵医行为的提高,使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健康教育可以促进伴糖尿病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保健行为,有利于控制病情发展,使患者早日康复,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彭红梅;陈春红;陈俊雄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戊四氮(PTZ)诱导大鼠癫痫后脑神经型钙粘附素(N-cadherins)和神经营养因子-4(NT-4)变化及应用灵芝酸进行干预与治疗,主要研究灵芝酸预防和治疗癫痫的痫性发作的机理.方法:采用健康的雄性Wistar实验大白鼠33只,按随机分配原则分成正常对照组、癫痫模型组和灵芝酸治疗组每组11只.癫痫模型组与灵芝酸治疗组均采用诱导癫痫亚惊厥发作剂量腹腔注射戊四氮制备Wistar大白鼠慢性点燃痫性模型.在实验室冰盒低温条件下迅速提取大鼠脑组织,采用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大鼠脑N-cadherins和NT-4的变化.结果:实验性诱导癫痫大鼠痫性模型制备成功,灵芝酸治疗组和癫痫模型组实验动物都达到癫痫点燃的实验标准,与癫痫模型组动物相比,灵芝酸组大鼠潜伏期明显延长,但持续时间之间的差别没有显著性.实验检测Western-Blotting结果发现:PTZ诱导癫痫发作后N-cadherins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用灵芝酸干预后,N-cadherins的表达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癫痫模型组大鼠脑NT-4蛋白含量比正常对照组蛋白含量升高,差异具显著性(P<0.05);灵芝酸组大鼠脑NT-4蛋白含量较癫痫模型组蛋白含量升高,差异具显著性(P<0.05).结论:灵芝酸作用癫痫大鼠后N-cadherins蛋白表达降低,调整机体病变神经元的兴奋性,灵芝酸还能够增强NT-4的表达从而减轻癫痫发作给神经系统造成的损伤,从而起到抗癫痫作用.
作者:王芳芳;谭风雷;姜阳;马小茹;刘蕾;刘君星;梁衍锋;吴佳梅;王淑湘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涎腺肿瘤的彩色多普勒影像表现,探讨彩色多普勒影像对涎腺肿瘤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25例经病理证实的涎腺肿瘤患者的术前超声检查图像及病理组织,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对活检切除的标本进行检测.分析涎腺肿瘤的某些彩色多普勒特征性图像.结果:依靠二维超声的特征性表现判断涎腺肿瘤的良恶性有一定的特异性,涎腺肿瘤中良恶性肿瘤的超声特征性表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涎腺良恶性肿瘤内部彩色多普勒血供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于无血流信号的小肿瘤也排除不了恶性的可能性,如果能同时结合肿瘤内多普勒血流参数就可以大大提高肿瘤良恶性的诊断准确性.结论:涎腺瘤良恶性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性表现有一定的相关性呈正相关.
作者:温鹏涛;丁元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不同月龄大鼠阴茎海绵体内CSE、H2S含量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明确增龄中ED发生的机理.方法:选择2月龄、8月龄、16月龄及24月龄雄性Wistar大鼠各10只,按月龄不同分成四组(A、B、C、D组).于相同环境下给予相同饲料喂养四周后第1日给予阿朴吗啡100μg/kg于每只大鼠的颈项背部皮下注射,然后持续观察60min并记录勃起次数.第2日在给予电刺激3V和5V、2ms、25Hz下分别测定每只大鼠的ICP/MAP.切取各组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分别测定H2S和CSE含量.结果:随月龄增加,大鼠海绵体内H2S和CSE含量均下降,大鼠阴茎勃起次数减少.结论:增龄对于海绵体组织内CSE、H2S水平有显著影响,内源性H2S在大鼠阴茎勃起过程中起促进阴茎勃起的作用,阴茎海绵体组织内CSE表达减弱导致H2S含量减少是老年性ED的发病原因之一.
作者:张天宇;杜从林;迟宝进;胡存利;罗振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运用想象放松疗法治疗神经性头痛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收治的神经性头痛患者3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7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药物治疗,实验组采用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想象放松疗法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二者有显著差异(x2=13.69,P<O.05),治疗效果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用想象放松疗法配合药物治疗神经性头痛,比单纯用药物治疗,治愈率高,效果好.
作者:王振杰;李再荣;王庆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本实验通过建立大鼠模型经病理学、免疫组化手段观察肾纤维化过程中OPN、BMP-7的表达,并用缬沙坦干预大鼠模型.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物缬沙坦在肾间质纤维化(RIF)过程中的作用与机理.方法:选取Wistar雄性大鼠36只,随机平均分3组(模型组、缬沙坦组,假手术组),所有大鼠均制备单侧输尿管结扎(UUO)模型,假手术组不处理输尿管.用0.9% Nacl对假手术组、模型组每日一次等量灌胃.缬沙坦治疗组以6mg/kg缬沙坦给药量日一次灌胃.上述方法操作2w后,每组随机选取6只大鼠取血后处死取肾脏.其余大鼠继续上述方法处理至4w后同样方法取材及处死.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中的OPN、BMP-7表达情况;所取血液使用我院全自动生化仪对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进行检测.结果:模型组和缬沙坦组在术后血肌酐及血尿素与假手术组比较都明显升高而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法发现模型组OPN表达增加,BMP-7表达减少,而缬沙坦组OPN表达减少,BMP-7表达增加.Western印迹法测定OPN、BMP-7蛋白的表达.结论:缬沙坦可能在肾间质纤维化的过程中起到拮抗作用,可能对临床用药提供实验理论依据.
作者:刘中柱;刘艳姝;史为伍;姚海涛;牛效清;张国艳;何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海水浸泡感染后纳米复合骨对开放骨缺损的修复研究.方法:取犬桡骨中段截骨制成骨开放缺损2cm,试验组海水浸泡伤口2h,对照组自然暴露伤口2h,感染后3d分别给予伤口清创,并以纳米复合骨植入,每组各12只,并以玻璃纤维石膏绷带固定,术后4周、8周、12周观察各组动物骨断端的影像分级及病理组织变化,并以秩合检验.结果:a)术后12周试验组骨痂生长修复效果差于对照组(U=39.50、P<0.05),有统计学意义;b)术后4周、8周试验组与对照组间骨痂生长情况对比修复效果无差别,秩合(U=54.00和52.50、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试验组纳米复合骨修复骨缺损随时间推移效果差于对照组,骨断端软组织生长多.
作者:刘敏;洪建明;胡学峰;扈佐鸿;吴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在ICU护理中加入层级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从2013-07 ~2014-07收治于我院ICU科室的50例患者作为采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的层级护理组,另选取2012-07 ~2013-07收治于我院ICU科室采用常规管理模式的50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对不同管理模式下的护理服务进行满意度调查,并对我科护理人员针对不同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在ICU护理中采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的层级护理组护理质量为(95.26±3.48)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的(90.82 ±3.84)分,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采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的层级护理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率9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ICU护理中,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提升医疗水平,优化医患关系,值得推广.
作者:罗莲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盐酸利托君联合硝苯地平治疗晚期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9-05~ 2011-01晚期先兆流产孕妇231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18例应用盐酸利托君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对照组113例应用硫酸镁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保胎成功112例,成功率94.9%,优于对照组的成功率80.5% (P<0.05);观察组延长孕周9~ 16w(12.25±5.69 w),优于对照组经治疗后延长孕周9~16w(12.25±5.69 w) (P <0.05);观察组病例住院天数4~9d(5.25±1.69d),适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0.5%,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4%,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胎儿异常率6.8%,与对照组胎儿异常率4.4%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盐酸利托君联合硝苯地平治疗晚期先兆流产疗效确切,住院周期短,不良反应与胎儿异常并无明显增加,有一定临床推荐价值.
作者:陆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学龄儿童恒前牙外伤发生的规律、应急处理方式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25例学龄儿童年轻恒前牙外伤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原因、发生地点、外伤类型、年龄、性别等差异.结果:学龄儿童年轻恒前牙外伤发生的高峰年龄为9 ~11岁,男孩明显多于女孩,男女比例2.05:1.外伤原因以自己摔倒多,以上颌中切牙冠折多见,秋冬季节高于春夏季节,学校为主要外伤发生地.结论:学龄儿童年轻恒前牙外伤发生一定有规律,外伤后就诊时间越早相对预后越好.
作者:赵玥;丁元圣;杨清岭;孔宇;李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药马齿苋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挥发性脂肪酸及肝脏细菌易位的影响.方法:应用硫酸葡聚糖钠(DSS)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随机分成2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再分为自然恢复组、马齿笕多糖治疗组.分别于造模后、给药7d后处死小鼠,进行肠内容物挥发性脂肪酸测定及肝脏细菌易位检测.结果:DSS造模后模型组小鼠肠内容物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明显下降,肝脏有肠杆菌易位,小鼠出现肠道微生态失调.马齿笕多糖治疗7d后治疗组小鼠与模型组小鼠肠内容物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明显上升,肝脏肠杆菌数量减少.结论:马齿笕多糖可以提高肠内容物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并降低肝脏肠杆菌数量.马齿笕多糖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失调,对溃疡性结肠炎发挥治疗作用.
作者:冯澜;李绍民;代月;马婷;马淑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夹层准确性较高,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证实为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Mindray公司的M-7彩超诊断仪床旁经胸诊断主动脉夹层患者11例,与CT、MRI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胸超声诊断急诊主动脉夹层准确性为91.67%,CT诊断急诊主动脉夹层准确性为90.00%,MRI诊断急诊主动脉夹层准确性为100.00%.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是一种方便、快捷、有效地诊断急诊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手段,能够早期指导临床诊断、治疗.
作者:杜淑华;盖昱辛;梁阔鹏;陈晶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毛尖蘑粗多糖对H22肝癌小鼠TNF-α和IL-2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肝癌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毛尖蘑粗多糖低(20mg/mL)、高剂量组(40mg/mL),每组10只.于接种后24h给予不同处理,每日1次,腹腔注射.14d后,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TNF-α与IL-2水平,RT-PCR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TNF-α与IL-2 mR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模型对照组血清中IL-2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TNF-α水平变化不明显,毛尖蘑粗多糖组TNF-α和IL-2水平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PBMC中TNF-α和IL-2 mRNA在毛尖蘑粗多糖组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毛尖蘑粗多糖能促进TNF-α和IL-2分泌而发挥了抗肿瘤作用.
作者:罗文哲;王建杰;吕冬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8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患者均使用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治疗过程使用生物反馈治疗仪,测量患者盆底的肌肉电情况,通过盆底肌电量与病史评价了解治疗效果.结果:5例结束治疗的患者盆底肌电量,治疗前肌电量为3.44 ~ 15.57,在治疗结束后盆底肌电量提高为26.1~ 73.5,其中年龄小于40岁的患者症状改善明显,1例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治疗效果不明显,有3例正处于治疗中的患者共治疗4周,目前症状并未改善,治疗无明显副作用.结论: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安全性高,治疗效果强,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重要手段,治疗年轻患者时疗效较好.
作者:张秋霞;区彩明;杨丽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血清中IL-10含量及Ki-67表达变化与与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线性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癌患者血清中IL-10含量,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标本中Ki-67表达,并与患者临床病例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血清中IL-10含量与患者年龄无关,但与肿瘤大小(P<0.05),TNM分期(P<0.01)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P<0.05)有关;Ki-67表达与患者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Ki-67高表达患者中IL-10含量较高(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清中IL-10含量与肿瘤恶性程度相关,其高表达提示患者顸后较差.
作者:许娜;刘蕾;褚景芝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