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英;刘震天;朱伟锋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 IFITM3基因表达对胃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 等方法检测120例胃癌患者癌及癌旁组织 IFITM3基因表达情况;运用 Tran-swell 侵袭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转染 shRNA-IFITM3质粒对胃癌细胞株(AGS 和 MKN45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同时观察裸鼠体内接种低表达的 IFITM3胃癌 AGS 细胞后发生肺转移情况。结果胃癌组织 IFITM3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应癌旁组织(P <0.05);AGS 和 MKN45细胞中 IFITM3 mRNA 呈高表达。转染 shRNA-IFITM3质粒后 AGS 和 MKN45细胞侵袭能力均明显降低(P <0.05),AGS 细胞迁移能力显著下降(P <0.05)。裸鼠体内接种低表达的 IFITM3胃癌 AGS 细胞后肺转移率显著下降(P <0.05)。结论IFITM3基因在胃癌组织呈高表达,IFITM3基因在胃癌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李志晋;郑伟坤;叶晶珠;童春华;郑马亮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胃壁坏死、破裂临床上较为少见,常作为一些疾病的并发症出现,病情发展迅速,后果严重,病死率可高达80%[1-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收治1例胃壁缺血、坏死并破裂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李启刚;谢建;白练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与重度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择期剖宫产终止妊娠的孕妇60例,其中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研究组)30例,正常孕妇(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检测2组孕妇胎盘组织中 VEGF 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组孕妇血清 VEGF、sFlt-1和 HIF-1α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孕妇胎盘和血清 VEGF 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血清 HIF-1α、sFlt-1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 P <0.01)。结论 HIF-1α可能通过 VEGF、sFlt-1参与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
作者:辛思明;吴斌;黄齐香;吴荣华;贺晓菊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评价 COLD-PCR/Sanger 法检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 EGFR 和 KRAS 基因突变的价值。方法采用 COLD-PCR/Sanger 对67例晚期 NSCLC 患者外周血中 EGFR 及 KRAS 基因突变进行检测,同时采用普通 PCR/Sanger 法进行平行检测。结果67例样本中,COLD-PCR/Sanger 检测 EGFR 的突变率高于普通 PCR/Sanger 法(43.3%比26.87%,P <0.05),主要表现在外显子19、21的突变,二者的一致性较好(Kappa=0.582);COLD-PCR/Sanger 检测 KRAS 的突变率高于普通 PCR/Sanger 法(16.4%比5.97%,P <0.05),二者的一致性较好(Kappa=0.49)。结论COLD-PCR/Sanger 是一种高灵敏度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 EGFR 和 KRAS 基因突变的方法。
作者:周建英;刘震天;朱伟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变迁,并研究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RAB)的耐药机制,为临床抗生素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2-COMPACT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测定,分析2010年及2014年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分布;同时,选取临床分离的非重复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耐药机制研究,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 IMP、VIM、OXA-23、0XA-24、0XA-51、OXA-58、IsAba1-blaoxa-23基因,明确该院鲍曼不动杆菌中主要碳青霉烯酶基因表达及其与插入序列 IsAba1的关系。结果与2010年相比,2014年检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大部分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有上升趋势(除外左氧氟沙星及复方新诺明);随机选取临床分离的非重复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70株和1株对碳青霉烯类敏感的敏感株参照株(car-bapenemase sensitive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SAB)共71株,用7对特异性引物对70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和1株敏感对照株进行 PCR 扩增检测显示,70株 CRAB 及 1株敏感菌株中均携带有 OXA-51,而仅在 CRAB中检出 OXA-23、IsAba1-blaOXA-23基因,敏感对照株中未检出该两个基因表达;OXA-58基因在6株 CRAB 中有表达,均未检出 VIM,IMP,OXA-24基因。结论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有上升趋势,需进一步加强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时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主要耐药基因为 bla OXA-23和bla OXA-51,前者可能与 bla OXA-23上游存在插入序列 IsAba1有关,后者则可能与其上游存在强启动子导致高表达有关,而 CRAB 耐药与金属酶、OXA-24、OXA-58基因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杨璐;康秀华;张垂斌;温桂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时间-强度曲线(TIC)定量分析对卵巢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经病理或临床诊断证实的卵巢肿块患者,将其按肿块性质分为良性组(n=19)和恶性组(n=22),使用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记录并比较2组始增时间(AT)、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曲线下降支面积,并作 TIC 定量分析。结果恶性组 TTP、AT 均早于良性组(均 P <0.01),恶性组的 PI、AUC、曲线下降支面积均高于良性组(均 P <0.01)。结论CEUS 的 TIC 可以对卵巢肿块进行定量分析,对卵巢肿块良恶性的鉴别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陈莉;杨智利;谌芳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RDS 患儿按简单随机方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 PS 联合NCPAP 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单独应用 NCPAP 治疗。结果2组治疗后血气分析结果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均 P <0.05),治疗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 P <0.05)。治疗组治愈率较对照组高,住院时间、病死率、机械通气应用率、肺部感染及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或 P <0.01)。结论采用 PS 联合NCPAP 治疗 RDS,能迅速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机械通气的应用。
作者:许志有;王耀霜;韩萍;符艺影;孔燕子;董战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建立黄连上清丸的指纹图谱,结合偏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为黄连上清丸的质量控制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选择8个制药厂家生产的共22个批次的黄连上清丸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黄连上清丸的指纹图谱,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A 版)建立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和相似度计算,并用 SIMCA 13.0软件建立 PLS-DA 模型做统计分析。结果建立了黄连上清丸的 HPLC 指纹图谱,确定了34个共有峰,相似度计算结果在0.745~0.946之间,通过对照品指认出小檗碱、黄芩苷等8种成分。PLA-DA 分析显示8个制药厂家22个批次黄连上清丸样品的成分较为一致,但34个共有成分的含量存在差异,且与生产厂家呈较好相关性。结论指纹图谱技术结合 PLA-DA 能很好地区分不同厂家样品,并找到造成差异的成分。提示该方法可用于黄连上清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熊淑雯;章开;陈东;麦曦;马慧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健康在职人群脑血流特点,使本地区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更加准确有效。方法收集2013—2014年进行体检的282例健康在职人群,纳入标准:无高血压、糖尿病、心律失常者;无慢性疾病者;年龄男性<60岁,女性<55岁;获取 TCD 检测参数完整。按性别和年龄(青年组:<45岁,n=152例;中年组:45~59岁,n=130例)进行分组,并分析左右 MCA(大脑中动脉)、ICA(颈内动脉末端)、ACA(大脑前动脉A1段)、PCA(大脑后动脉)BA(基底动脉)、VA(椎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282例健康体检者中女性脑底各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较男性加快(P <0.05或 P <0.01);青年组:女性脑底各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较男性加快(P <0.05或 P <0.01);中年组:女性 BA 及 VA 的平均血流速度较男性加快(P <0.05),而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本地区健康人群中 TCD 结果存在性别和年龄组上的差异。
作者:刘桂凤;周玉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脂蛋白肾病(LPG)是近年来新认识的一种与脂类代谢密切相关的肾小球疾病,是以蛋白尿、血浆载脂蛋白 E(Apo E)升高为主要临床特征,肾小球内大量脂蛋白栓子阻塞毛细血管为主要组织病理学特征的一种少见疾病,分布有明显的地区差异,绝大多数病例见于亚洲国家,特别是日本[1-2]。目前,世界上关于脂蛋白肾病的报道近117例,其中日本44例,中国67例(台湾、香港各1例),美国4例,意大利1例,法国1例[3]。2014年11月,深圳市中医院肾内科收治脂蛋白肾病患者1例,报告如下。
作者:黄琼;曾庆明;易无庸;郑义侯;熊吉龙;邵牧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回盲部病变的临床特点、结肠镜及病理检查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4年10月进行诊断治疗的回盲部病变患者共8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点及检查结果。结果通过结肠镜及病理活检及组织染色,确诊率81.3%,主要病变类型为回盲部黏膜炎性改变、回盲部肿瘤、回盲部憩室、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回盲部息肉、回盲部溃疡(炎性)、回盲部淋巴滤泡增生、肠结核。回盲部黏膜炎性改变患者多,年龄分布在17~81岁,女性患者中,以回盲部黏膜炎性改变居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恶性淋巴瘤患者有胃肠道疾病史的占多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回盲部病变具有典型的结肠镜特征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结论回盲部病变具有一定的发病特征及趋势,通过结肠镜及病理活检,检出率较高,且具有较为典型的结肠镜及病理活检特征,为临床回盲部病变的诊断及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张莹;何向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lα(HIF-1α)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作用及姜黄素早期干预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只)和造模组(26只)。将造模组大鼠单次腹腔注射0.1%链脉佐菌素(STZ)60 mg·kg-1建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造模成功20只,另 6只造模不成功未纳入实验。将造模成功的20只大鼠再随机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和姜黄素治疗组,每组10只。模型建立成功后第2天开始,姜黄素治疗组给予2%姜黄素混悬液200 mg·kg-1灌胃,连用8周;对照组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分别给予等量的1%羧甲基纤维素灌胃,连用8周。8周后,各组大鼠视网膜视网膜组织分别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HIF-1α的表达,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视网膜感光细胞的结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 HIF-1α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姜黄素治疗组视网膜组织中 HIF-1α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均 P <0.05);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比较,姜黄素治疗组视网膜组织中 HIF-1α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 <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含有大量的 HIF-1α阳性细胞,姜黄素治疗组视网膜组织中 HIF-1α表达明显少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光感受器内外节水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周细胞染色体边集;姜黄素治疗组大鼠视网膜超微结构的改变轻微。结论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有 HIF-1α的表达,姜黄素可通过下调 HIF-1α来延缓 DR 的发展。
作者:毛新帮;游志鹏;吴宏禧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比较依托咪酯不同靶控质量浓度输注复合芬太尼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男性患者60例,年龄为30~70岁,ASA 分级Ⅰ—Ⅱ级,体质量45~75 kg,随机分为 A、B、C 3组,分别对应依托咪酯效应室靶控质量浓度0.6、0.8及1.0μg·mL-1,内镜检查前单次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 kg-1)后靶控输注依托咪酯行静脉麻醉,靶控输注泵显示效应室控质量浓度达到目标质量浓度时开始检查,检查结束时停止靶控输注。记录在麻醉诱导前(T0)、进胃镜检查时(T1)、进结肠镜检查时(T2)、检查结束时(T3)、患者清醒时(T4)的血压(SBP/DBP)、心率(HR)及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依托咪酯的用量、SpO2低值、患者苏醒时间,记录肌阵挛发生率、需麻黄碱、阿托品静脉注射以及出现呼吸暂停、体动、呛咳的患者例数。结果组内比较:与 T0比较,A 组在 T1—T2时点,SBP、DBP 和 HR 显著升高(P <0.05);B 组在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 组 T1—T3时点,SBP、DBP、HR 以及 SpO2降低(P <0.05)。组间比较:与 B 组比较,A 组依托咪酯的用量减少及体动、呛咳的患者例数增多(P <0.05),C 组依托咪酯的用量、呼吸暂停例数及需麻黄碱、阿托品静注的患者例数增多(P <0.05)。3组患者苏醒时间、肌阵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依托咪酯靶控输注复合芬太尼应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术的适宜的靶控效应室质量浓度为0.8μg·mL-1。
作者:徐鸣;郑艳萍;陈琳;付辉凡;彭娇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家蚕过敏的儿童血清 IgE 与蚕蛹过敏原反应的图谱。方法提取蚕蛹的蛋白质成分,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粗提液的蛋白质组分进行分析;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对蚕蛹过敏原成分进行鉴定;用离子交换层析对其过敏原进行初步纯化并进行免疫印迹鉴定。结果蚕蛹有20余种不同的蛋白质条带,其中多的蛋白质主带集中在30、28、14、12 ku。免疫印迹结果显示,1条18 ku 的条带为反应频率高的过敏原(5/11)。经过离子交换层析,发现反应的主要过敏原在离子交换层析的第3个洗脱峰。结论儿童家蚕过敏患者血清 IgE 的反应图谱与成人有所不同,可为家蚕过敏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蔡德丰;马东礼;肖小军;邬玉兰;刘志刚;杨平常;曹小勇;夏立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射频热凝术对针刺诱导的兔椎间盘退变髓核组织中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只兔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6只)和造模组(18只)。空白对照组不行开放性手术;假手术组行开放性手术显露椎间盘,但不行造模处理;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于当天以空气栓塞法处死兔后,切取 L5/6椎间盘标本。采用纤维环穿刺法建立兔椎间盘退变模型。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18只兔再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射频处理1组和射频处理2组,每组 6只。模型组不行椎间盘射频热凝术,于当天以空气栓塞法处死兔后,切取 L5/6椎间盘标本;射频处理1组行椎间盘射频热凝术,并于当天以空气栓塞法处死兔后,切取 L5/6椎间盘标本;射频处理2组行椎间盘射频热凝术,射频后7 d 以空气栓塞法处死兔后,切取 L5/6椎间盘标本。采用 ELISA 法检测各组上清液中 NO、TNF-α和 IL-1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上清液中 NO、TNF-α及 IL-1水平均明显升高,射 频 处 理1组、射 频 处 理2组 上 清 液 中 NO、TNF-α水平则明显升高(均 P <0.05);与模型组比较,射频处理1组、射频处理2组上清液中 NO、TNF-α及 IL-1水平均明显降低(均 P <0.05)。结论射频热凝能够减少兔退变椎间盘髓核组织 NO、TNF-α和 IL-1含量。射频热凝术后,椎间盘髓核组织中 NO、TNF-α和 IL-1含量均较稳定。
作者:王志剑;张达颖;魏建梅;张学学;刘小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创伤性休克 SD 大鼠生存率的影响。方法水合氯醛麻醉 SD 大鼠后,利用2.5 kg 砖块从20 cm 高处垂直落下砸中左侧大腿中上1/3处,并右颈动脉插管放血,使得 SD 大鼠血压保持在40 mmHg 以上,以构建创伤性休克动物模型,而后将创伤性休克 SD 大鼠进行高压氧治疗60 min,24 h 后采血,自动生化仪检测SD 大鼠肝肾功能和存活率。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成功构建 SD 大鼠创伤性休克动物模型;同时生化指标检测显示高压氧能够显著降低治疗组血清中各生化指标(P <0.05,n=24)和 TNF-α(P <0.001,n=24)的含量,也可降低肝肾组织中 MDA 含量、提高 SOD 含量(P <0.05,n=24),可知高压氧处理能显著改善肝肾功能,使得 SD 大鼠存活率由70.83%提高到81.82%。结论高压氧能够通过保护创伤性休克 SD 大鼠的肝肾功能,提高创伤性休克过程中 SD 大鼠的存活率,这将为临床治疗创伤性休克患者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为战争环境中抢救士兵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作者:裘亿俊;李智欣;黄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先天性唇腭裂是一种较常见且严重的颌面部畸形,通常伴发唇、鼻、牙槽突及牙的异常,单纯手术治疗并不能彻底解决复杂的畸形。过去,为了使这些病人得到满意的治疗结果,专家们对治疗方法进行了很多尝试。McNeil[1]首次提出了婴儿期术前正畸治疗(IO)的概念,强调了其对手术治疗的辅助作用,此后,该方法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与改进。术前正畸治疗被认为可以改善牙弓外形,利于手术后裂隙的关闭,降低鼻畸形程度,提高术后美观效果,利于喂养以及改善语音等[2]。这一观点也得到众多文献的支持,尤其是大部分国内文献。但是,部分外文文献指出,所有的术前正畸矫正器都存在着做工复杂、增加病患家庭经济负担的问题,疗效不确切,而且重要的是它可能对上颌骨的生长产生不良反应[3-5]。居于这些争议,本文就近年来唇腭裂婴儿术前正畸的研究进展及长期效果作一综述。
作者:王从;胡仁梅;刘新庆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包载鱼尾葵花粉过敏原 profilin 蛋白的纳米疫苗特异性免疫治疗小鼠过敏性鼻炎的机制及疗效。方法将30只 BALB/c 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纳米疫苗治疗组、空白纳米治疗组及蛋白治疗组,每组6只。分别在第0、7、14天致敏小鼠,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小鼠每次经腹腔注射50μg 鱼尾葵花粉提取液和2 mg Al(OH)3,正常组用 PBS 代替。致敏结束后,纳米疫苗治疗组、空白纳米组及蛋白治疗组分别使用 PLGA-CmP 纳米疫苗(含50μg profilin 蛋白)、空 PLGA 纳米和50μg 重组蛋白 profilin经小鼠腹部皮下注射进行免疫治疗,每隔3 d 注射1次,共治疗5次。末次治疗后,取花粉粗浸液200μg 分别滴鼻激发小鼠,每天1次,连续3 d,激发结束后处死小鼠。小鼠激发后的30 min 内,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鼻部症状(鼻分泌物量、喷嚏次数及搔鼻)评分情况;检测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抗体(IgE 和 IgG2a)及细胞因子(IL-4、IL-10和INF-γ)水平;观察鼻黏膜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蛋白治疗组及纳米疫苗治疗组小鼠鼻部症状评分、血清特异性 IgE 及 IL-4水平均明显降低,纳米疫苗治疗组降低更明显,IgG2a、IL-10和 INF-γ显著增加,纳米疫苗治疗组增加更明显(P <0.05或 P <0.01)。结论以 PLGA 为佐剂的鱼尾葵花粉过敏原纳米疫苗可有效地抑制小鼠过敏性鼻炎的炎症反应,大大提高过敏原疫苗的治疗效果。
作者:肖小军;张慧云;刘晓宇;马莉;何韶衡;刘志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脑微出血(CMBs)是微小的脑血管病变所导致的一种以脑组织微量的出血为主要特征的亚临床损害。以往使用普通 CT 和磁共振扫描很少能检出, CMBs 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所以很多CMBs 病例被遗漏。但随着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在磁共振梯度回波,T2加权(GRE-T2WI)图像上可见分散或孤立的点状圆形或类圆形低信号灶,直径一般小于5 mm[1],诊断CMBs 需排除血管间隙、软脑膜的含铁血黄素沉积或者不伴有出血的皮层下钙化灶。CMBs 并不代表急慢性脑出血,而只是提示血退化产物或是一种具有出血倾向的状态。本文就 CMBs 的影像学检出方法及表现、好发部位及相关危险因素对抗凝及溶栓治疗的影响进行综述。
作者:李钢(综述);黄经纬(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比较左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与常规疗法治疗急性盆腔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急性盆腔炎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治疗。对治疗后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C反应蛋白(CRP)水平、盆腔包块大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CRP 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盆腔包块明显小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急性盆腔炎患者进行左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治疗,可明显减轻临床症状和盆腔包块,降低 CRP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郑美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