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中成药中的痕量硒

邵泽生;王新省;蒋东

关键词: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 硒, 中成药
摘要:随着硒元素防癌、抗癌等临床功效的确立,国内外学者对中药、食品、保健食品等物质中硒的分析越来越重视[1~3].研究的主要目的为硒的临床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依据,以及能够发现含硒量更为丰富的物质.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材料用于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临床观察

    过去临床上多采用钴铬合金材料铸造支架,进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但因钴铬合金比重大,所制作的义齿较重,且个别患者在临床应用中偶会出现口腔黏膜刺激症状,亦有致敏报道[1].而钛合金具有较优越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的耐腐蚀性,弹性好,其强度、硬度较纯钛高,但低于钴铬合金、镍铬合金.

    作者:陈光;任勇武;张健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在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在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74例甲状腺单发结节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74例中良性53例,恶性21例.恶性病灶表现为:低回声,边界模糊,形态不规整,周边无声晕,内可见微小钙化,血流信号丰富.良性病灶表现为:边界规则并可见声晕,内部回声相对均质,少有沙砾样钙化.病灶内部血流较少.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杰;尹彦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鼓室内注射治疗常规治疗无效的突发性聋

    突发性聋病因复杂,病毒感染、内耳血循环障碍及自身免疫异常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公认的原因,目前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及激素治疗等,各种治疗方法的有效率在50%~70%之间[1].仍然有很多患者治无效,或者是没有痊愈.

    作者:任海棠;刘丽燕;黄永旺;周祥宁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资料. 结果:术后2年内复发8例.手术联合放疗化疗者平均生存45个月,单纯放疗或手术者平均生存18个月.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预后差,综合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金卫篷;王宏;尹绍雅;李景荣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PPARs激动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早期炎症反应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激动剂苯扎贝特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早期炎症反应以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探讨PPARs激动剂是否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有保护作用.方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MCAO/R),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苯扎贝特干预组,每组10只.分别检测各组脑含水量以及脑组织伊文思蓝含量,观察PPARs激动剂对大鼠脑水肿和血脑屏障破坏程度的影响;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免疫组化法观察白介素-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苯扎贝特治疗组大鼠脑含水量减少(P<0.05)及脑伊文思蓝含量下降(P<0.01);缺血脑组织MPO活性降低(P<0.01);炎症因子IL-1β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1).结论: PPARs激动剂苯扎贝特能够减轻缺血再灌注早期血脑屏障损害,其保护作用与抑制炎症有关.

    作者:尚进林;程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大剂量氨溴索对胸腹肿瘤术后患者肺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大剂量氨溴索对胸腹部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胸腹部恶性肿瘤术后肺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 =30)和治疗组(n =30).对照组静脉注射氨溴索30 mg/次,3次/d ;治疗组静脉持续注射氨溴索900 mg/d (37.5 mg/h),两组均连续用药5 d .比较用药前后两组患者氧合指数和临床肺感染评分(CPIS)变化,统计抗生素费用、ICU时间、ICU费用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用药后大剂量组氧合指数和CPIS评分改善更为明显,ICU时间缩短,抗生素费用、ICU费用明显减少.结论:大剂量氨溴索有助于控制胸腹部恶性肿瘤术后肺炎,改善肺功能,缩短临床治疗时间,减少治疗费用.

    作者:杨洋;王东浩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绝经后出血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绝经后子宫出血妇女子宫内膜疾病的诊断价值及对子宫内膜癌血流动力学的评估.方法:对58例绝经后子宫出血妇女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其内膜厚度、内膜回声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并经宫腔镜或手术组织病理学证实.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协助诊断子宫内膜的良恶性病变,在测量内膜厚度<5 mm时可以不做诊刮,定期进行观察,子宫内膜癌和良性内膜病变显示率及动脉阻力指数(RI)值有显著差异(P<0.05). RI=0.45做为良恶性内膜病变之间的鉴别,当RI≤0.4时应考虑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做为绝经后出血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重要检查手段,对内膜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晓惠;辛德荣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不同梗死部位的预后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梗死部位的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患者的NIHSS评分及其90 d预后评估,旨在建立一种早期、客观、准确的评价各型TOBS预后的新方法.方法:将63例TOBS患者根据MRI分为幕上、幕下及幕上下均受累3组,记录其入院NIHSS评分,90 d后进行mRS评分,对其预后行统计分析.结果:MRI显示幕上下脑组织皆受累或幕下脑干、小脑受累, 且NIHSS评分高者,预后差,mRS评分为4~6分,但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单纯幕上受累,NIHSS评分相对较低 ,预后较好,mRS评分为0~3分.NIHHS评分和mRS评分高度相关(r=0.891).结论:MRI表现及NIHSS评分可做为评价不同部位TOBS预后生存状态的客观指标,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个可靠的预后评估.

    作者:张海燕;李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高糖对THP-1人单核细胞吞噬杀菌功能的影响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细菌感染一直以来是困扰糖尿病患者和广大医生的难题.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蛋白质代谢紊乱,免疫功能低下,抵抗力降低等诸多的因素,极易造成各类感染,其中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胆道及皮肤软组织的感染率分别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5倍[1].且糖尿病患者在高血糖状态下,感染往往不易控制.虽然有大量广谱抗生素应用于临床,但感染的发生率仍有增多的趋势,感染引起糖尿病患者的死亡仍占较高的比例.因此从根本上探讨感染的发病机制就显得尤其关键.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高血糖可抑制免疫细胞和促进凋亡[2].本文在体外培养人单核细胞的基础上以高糖刺激,通过检测单核细胞吞噬杀菌功能指标,研究高浓度葡萄糖对人单核细胞功能的影响.希望能从细胞免疫学的角度了解糖尿病患者易感染的发病机制.

    作者:孟东;陈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发育期大鼠视皮层锥体神经元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变化

    目的:研究发育过程中大鼠视皮层2/3层锥体神经元的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EPSCs)变化,以及在生后早期自发性突触活动情况,探讨视觉经验在视皮层发育过程中对神经元突触的修饰作用.方法:应用红外微分干涉相差显微镜(IR-DIC)结合电荷耦合式摄像机(CCD-Camera)可视法膜片钳全细胞记录生后2~7、8~14、15~21、22~28 d各组sEPSCs变化,同时于电极内液中加入虫荧光黄,对所记录细胞进行染色观察形态学改变.结果:视皮层神经元sEPSCs幅值随发育逐渐升高(单因素方差分析P<0.01).视皮层神经元sEPSCs频率随发育逐渐提高(单因素方差分析 P<0.01).但2~7 d组与8~14 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视皮层2/3层神经元胞体及突起以及生物电学特性随发育逐渐成熟.结论:大鼠视皮层锥体神经元突触后膜AMPA受体功能表达随发育逐渐成熟,生后早期突触并非完全处于静息状态,具有一定的早期自发突触功能活动.

    作者:张卫鹏;史学峰;邢咏新;赵堪兴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T细胞型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报道

    大颗粒淋巴细胞(large granular lymphocytic ,LGL)在正常人外周血中,占单个核细胞的10%~15%,实质上包括两类细胞,CD3+ T淋巴细胞和CD3- NK细胞,正常情况下,CD3-NK细胞占LGL的60%~80%[1].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large granular lymphocytic leukemia ,LGLL)是起源于CD3-或C3+ 的克隆性疾病.临床分为T细胞型LGLL和NK细胞型LGLL.现报告1例T细胞型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 -cell large granular lymphocytic leukemia, T-LGLL).

    作者:梁文同;贾志强;谢旭磊;贾士强;颜晓燕;赵彩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骨密度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目的:了解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肾病进程与骨密度的关系以及影响骨代谢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185名糖尿病病人(正常白蛋白尿组50例,微量白蛋白尿组50例,临床蛋白尿组45例,肾功能异常组40例)及55名正常人的腰椎和股骨近端的骨密度,收集临床和生化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组骨质疏松症(OP)患病率增加1.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和正常白蛋白尿组相比,微量白蛋白尿组的骨密度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蛋白尿组和肾功能不全组的骨密度则显著降低,OP患病率增加1.7~5.3倍 (P<0.05).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骨密度与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呈负相关,与体质指数(BMI)、血钙(Ca)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肾病进展是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OP的重要原因.骨质丢失量与糖尿病肾病程度及危险因素是否得到有效处理有关.

    作者:任惠珠;陈莉明;单春艳;常宝成;卢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急性炎症对黑色素瘤血管生成的影响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急性炎症对黑色素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C57BL小鼠,构建B16F10小鼠黑色素瘤动物模型,待肿瘤生长至0.8 cm×0.8 cm×0.8 cm时构建伤口模型,分为单纯肿瘤组、同侧伤口+肿瘤组(局部组)和对侧伤口+肿瘤组(全身组),比较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VEGF的表达.结果:局部组和全身组肿瘤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VEGF阳性表达率在局部组和全身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炎症可影响肿瘤组织VEGF的表达,明显抑制黑色素瘤血管生成.

    作者:马跃美;刘易欣;古强;郄硕;赵楠;孙涛;倪春生;刘祎;孙保存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h1/Th2相关转录因子的基因表达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对T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它们和细胞因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SLE患者、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T-bet和GATA-3 mRNA表达状况;用ELISA检测SLE患者、正常人血清中IL-10和TGF-β水平.结果:SLE患者T-bet mRNA表达低于正常人,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SLE患者GATA-3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SLE患者IL-10明显高于正常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者TGF-β与正常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E患者Th1/Th2免疫不平衡占优势,调节Th1细胞的转录因子T-bet表达降低,调节Th2细胞的转录因子GATA-3表达升高,细胞因子IL-10水平升高,TGF-β没有明显变化.

    作者:毛海燕;卢桂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卵巢交界性肿瘤80例临床分析

    卵巢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ovarian tumor,BOT)是一种处于良、恶性交界范畴内的肿瘤,与同样分期的卵巢癌相比预后好得多.BOT发病率占卵巢恶性肿瘤的4%~14%,以往BOT的治疗方式和卵巢癌相同,但是近十几年来随着对BOT认识的不断加深,其治疗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于年轻的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多采取保守性手术.本文总结80例BOT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马耀梅;田爱军;张景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冠心病、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将931份心脏科住院病例按HDL-C水平分为3组,小于1.04 mmol/L为低水平组,1.04~1.54 mmol/L为适当水平组,大于等于1.55 mmol/L为高水平组,对3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甘油三酯(TG)、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尿酸(UA)、血糖、急性心肌梗死和2型糖尿病患病率高水平组和(或)适当水平组明显低于低水平组(P<0.05),高水平组较适当水平组2型糖尿病和急性心肌梗死患病率、随机血糖、低密度脂蛋白(LDL)无显著差异(P>0.05).3组病人的住院天数、高血压、心律失常、冠心病患病率无明显差别(P>0.05).高水平组总胆固醇(TC),收缩压高(P <0.05).结论:虽然高水平、适当水平组较低水平组心血管保护作用明显,但高水平组较适当水平组心血管保护作用不显著.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质量比数量重要.

    作者:庞文艳;袁如玉;叶岚;黄娇红;李立丰;李广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RP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二甲双胍浓度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二甲双胍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人血浆标本以盐酸阿替洛尔为内标,酸化后以乙腈沉淀蛋白、二氯甲烷反洗上清液后,取上清液进行色谱分析,以5 mmol/L SDS∶0.04 mol/L KH2PO4∶ CH3OH= 1∶ 1∶1.7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经Agilent Zorbax SB C18(150×4.6 mm, 5 μm)柱分离,检测波长240 nm.结果:二甲双胍标准曲线范围10~5 000 μg/L,y=0.001 12x+0.012 671 (r =0.999 4), 低检测限为10 μg/L ,高、中、低3种浓度的日内精密度均<7%,日间精密度均<8%,萃取回收率75.6%~86.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人体内二甲双胍药动学研究和临床血药浓度监测.

    作者:陈凡;孟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妇女预防骨质疏松症行为的影响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影响妇女采取预防骨质疏松症(OP)行为的相关因素,为提高OP健康教育效果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以健康信念模式为理论基础,采用自行设计问卷,OP知识量表、健康信念量表和自我效能量表对190名社区40岁及以上妇女进行调查.结果: 收到合格问卷177份,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绝经与否,是否学过OP知识,感知到的钙益处及钙障碍是影响饮食习惯的主要因素(P<0.05);而感知到的运动障碍是唯一影响运动的因素(P<0.01).结论: 针对女性的OP健康教育人群需要进一步扩大;为患有慢性病的妇女制定安全、有效的运动计划是该病预防工作中急需解决的新问题.

    作者:杨秀琳;王春梅;杨淳彭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脊髓髓内肿瘤手术后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肿瘤术后应用甲基强的松龙(MP)对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73例脊髓髓内肿瘤患者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根据术后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情况分为两组: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组(Ⅰ组)38例,甲基强的松龙常规剂量治疗组(Ⅱ组)35例.观察患者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按JOA脊髓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神经功能恢复率,并统计各组糖皮质激素相关并发症例数.结果:Ⅰ组术后6 h、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3天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较好,但与Ⅱ组比较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术后第7天、14天、术后3个月Ⅰ组脊髓功能恢复明显好于Ⅱ组,统计学处理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组术后并发症出现较少,但多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脊髓髓内肿瘤患者术后应用大剂量MP冲击治疗能提高患者术后远期神经功能恢复率,且不增加糖皮质激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柴宏伟;朱涛;张士忠;边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加锁髓内针在大鼠股骨骨折模型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影像学和组织学观察,骨密度(BMD)和生物力学测定,分析加锁髓内针和普通髓内针固定时大鼠股骨骨折愈合的情况.方法:3个月龄雌性Wistar处鼠50只,体重(250±20)g,根据股骨骨折固定方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加锁髓内针组)和对照组(普通髓内针组).每只大鼠随机选择一侧股骨,行开放性截骨制作横行骨折,并行内固定术.术后即刻、2、4周对全部大鼠进行X-ray检查,第4周断颈处死所有大鼠,取术侧股骨进行大体标本和组织学观察,BMD和生物力学检测,分析骨折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比同期对照组的纤维性骨痂小,骨性骨痂大,骨性愈合时间提前;实验组骨折局部BM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术侧股骨的大负荷、大桡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锁髓内针较普通髓内针能提供抗旋转稳定性,增加骨量,促进骨性骨痂形成和骨折愈合,同时能提高骨折愈合后股骨的生物力学特性.

    作者:李志强;王沛;郭乾臣;常德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天津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