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剂量激素辅治大叶受累的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观察

陶枫;王静;张秋枫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 支原体, 肺炎, 大叶, 儿童
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小儿大叶受累的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疗效.方法:将MPP胸部X线(胸片)表现为大叶受累的患儿64例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地塞米松[0.2mg/(kg.d)]静滴,连用3~5d,对比观察两组退热、胸片大片阴影消退时间、C-反应蛋白(CRP)变化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发热持续时间、胸片大片影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且CRP水平随病情好转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激素辅助治疗小儿大叶受累的MPP,可有效的缓解临床症状,缩短发热和胸部大片影消退时间,从而减少住院天数.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谷氨酰胺和精氨酸对创伤后大鼠血浆蛋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n)和精氨酸(Arg)联合应用对创伤大鼠血浆蛋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32只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Gln组)、C组(Arg组)、D组(Gln+Arg组),每组8只,采用背部手术复制大鼠创伤模型.结果:B、C、D组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纤维结合蛋白(Fn)、转铁蛋白(Trf)高于A组(P<0.05),且8组、D组TP、Trf高于C组(P<0.05);D组Pa、Fn高于B组、C组(P<0.05);B、C、D组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高于A组(P<0.05),B、D组高于C组(P<0.05);B、D组血浆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均低于A、C组(P<0.05).结论:补充Gln、Arg均可以改善营养状况,明显提高创伤大鼠血浆蛋白的水平和抗氧化能力,且两者联合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效.

    作者:陈亚军;齐玉梅;项琦;张明;许晋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股骨远端动脉瘤样骨囊肿误诊1例

    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 ABC)是一种较少见的肿瘤样病变,好发于10-20岁,30岁以上少见.本文报道1例易误诊的不典型病例.病例.

    作者:贾慧惠;蔡跃增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应用旋转平台高屈曲型假体行人工全膝置换的早期疗效观察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的目的是缓解疼痛和恢复膝关节功能.由于以前的常规人工膝,其设计屈曲度为120°左右,所以它不能适应屈曲大于120°的动作.

    作者:刘军;曹建刚;王磊;孙云波;田孟强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中老年男性患者首次就诊PSA检查的特点分析

    目的:调查门诊中老年男性患者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分布情况,分析规律,研究PSA检查在门诊筛查前列腺癌的意义.方法:患者血清PSA检查使用ELISA方法,所有患者都经过其他辅助检查确诊,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处理.结果:在非前列腺疾病组、前列腺增生组和前列腺癌组tPSA≤4ng/ml各占87%、53%和17%;tPSA位于4~10ng/ml的患者各占10.6%、29%和16%;tPSA≥10ng/ml患者各占2.4%、18%、69%.将tPSA≤4ng/ml及tPSA位于4~10ng/ml按照fPSA/tPSA≤15%、15%~20%和>20%分为3部分,3组病例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结论:门诊PSA筛查有利于发现和诊断前列腺癌,但发现的前列腺癌以晚期为主,提示PSA在中老年人群中普查的必要性,fPSA/tPSA在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有待于进一步明确.

    作者:杨阔;孙建涛;徐勇;韩育植;张志宏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仿生脉冲电磁场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治疗

    股骨头缺血坏死是一种破坏性退行性疾病,病情进展可以引起软骨下骨和关节面软骨的塌陷.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各种保守或姑息性手术治疗,避免或延缓病情的进展,达到终避免关节置换的目的.本文使用了一种仿生脉冲电磁场(BPMFs)治疗仪进行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使治疗电流更加符合人体的需要.

    作者:李轶津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CT引导经皮椎弓根穿刺技术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椎弓根安全穿刺技术要点,为机器人辅助椎弓根穿刺手术提供技术参照.方法:按照设计穿刺路径、核实穿刺路径、刺入椎弓根、进入病变部位和诊治操作五步程序进行经皮椎弓根穿刺操作.51例患者均为椎体骨破坏.其中,颈椎1例,腰椎3例,胸椎47例.椎弓根完整32例,椎弓根已破坏19例.术前出现脊髓压迫症状15例,腰神经根压迫症状1例.结果:穿刺成功率96.1%,平均手术时间(22±5)min.其中诊断为正常退变骨组织5例;脊髓化脓性感染2例;尤文氏肉瘤1例;恶性黑色素瘤2例;原发性神经外胚层肿瘤2例;脊柱结核6例;转移性腺癌21例;肺癌转移5例;多发性骨髓瘤5例,病理诊断阴性2例.全部无出血、感染、脊髓和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经皮椎弓根穿刺操作是安全、快速、易行的,而且诊断正确率较高,可为CT引导的机器人辅助椎弓根穿刺手术提供技术参照.

    作者:崔成亮;雪原;马信龙;王硕;刘巍;郭世绂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103例急性肾衰竭病因和预后的临床分析

    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 ARF)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病症,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尽管近年来对其发病机制有了很深研究,治疗方法有了很大改进,而且肾脏替代技术广泛开展,但其病死率仍高达30%~80%.影响ARF预后的因素很多,笔者着重对年龄、病因、治疗等进行分析,以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康莉;夏天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重组pEGFP-C2-p100质粒构建及表达

    目的:将人类p100基因定向连入pEGFP-C2质粒,使p100蛋白可与绿色荧光蛋白在HeLa细胞内融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p100蛋白的功能及定位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采用EcoR I和BamH I双酶切方法,从pSG5-p100质粒中获得p100蛋白的cDNA全长;将该cDNA连接入pEGFP-C2质粒.将构建成功的pEGFP-C2-p100质粒转染入HeLa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结果:(1)将该质粒进行双酶切鉴定可见p100片段.(2)转染重组质粒后可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结论:(1)p1OO cDNA全长成功载入pEGFP-C2质粒.(2)p100蛋白可与绿色荧光蛋白在HeLa细胞中融合表达.

    作者:何津岩;东莉洁;葛林;赵钢;邵洁;陆燕欣;李晓冬;姚智;杨洁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全麻下乳腺癌根治术对患者免疫系统的影响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和乳腺癌根治术对术前化疗与非化疗患者围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影响,并通过测定CK19mRNA来判断乳腺癌细胞的微转移情况.方法:随机选择术前化疗与非化疗乳腺癌患者各20例,分为两组:Ⅰ组为术前未化疗组,Ⅱ组为术前化疗组.分别于麻醉前、术毕和术后72h抽取外周血11ml测定T细胞亚群、NK细胞的数量及CK19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麻醉前相比,两组术毕和术后72h CD3+、CD8+和NK细胞均下降,其中Ⅰ组CD8+和NK细胞两个时点均下降明显(P<0.05),Ⅱ组术毕和术后72h CD8+及术后72h NK细胞下降明显(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与麻醉前相比,两组术毕和术后72h CD4+及CD4+/CD8+均升高,其中Ⅰ组术毕和术后72h及Ⅱ组术毕CD4+/CD8+升高明显(P<0.05),Ⅱ组术后72h CD4+/CD8+显著升高(P<0.01).两组均有3例患者检测到CK19mRNA的表达,且Ⅱ期乳腺癌患者的表达较Ⅰ期显著增高(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和乳腺癌根治术对术前化疗与非化疗患者的免疫系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这种抑制作用与患者术前是否进行辅助化疗无关;同时乳腺癌患者存在微转移迹象.

    作者:张广华;李锦成;李健森;郭兵;高鲁渤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丙烯酰胺体内代谢产物环氧丙酰胺的合成

    丙稀酰胺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是聚丙稀酰胺的单体,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用途.近些年的研究中发现,工作人员在聚丙烯酰胺的合成、建筑工程灌浆、污水处理和制备色谱凝胶等过程中,由于职业的需要都可能长期接触到丙烯酰胺.而丙烯酰胺进入人体后,在细胞色素P4502E1的作用下,生成环氧丙酰胺.

    作者:薛春兰;李纪红;曹海燕;安纯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医学免疫学研究中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应用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 LSCM)在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基础上对成像原理作了改进,加装了激光扫描装置,同时利用计算机的图像处理技术,把光学成像的分辨率提高了30%~40%,是光学显微镜发展历史上的重大突破.

    作者:张馨予;李晓眠;杨洁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可调节缝线小梁切除术减少严重浅前房

    目的:观察比较可调节缝线小梁切除术与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严重浅前房的发生率.方法:将2001-2006年期间住院的634例(634眼)青光眼患者分为两组,其中292例292眼(A组)行常规小梁切除手术,342例342眼(B组)在常规手术基础上加用可调节缝线.观察两组术后严重浅前房的发生率、总住院天数、术后住院天数.结果:A组21例(7.19%)发生术后严重浅前房,8组7例(2.O5%)发生术后严重浅前房,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总住院时间(10.57±2.82)d,B组(7.26±2.63)d,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术后住院时间(6.68±1.87)d,B组(4.82±2.20)d,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小梁切除手术加用可调节缝线,可以有效减少术后严重浅前房的发生,从而有效减少患者住院天数,减轻患者医疗负担.

    作者:路承喆;蔡鸿英;孔怡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大鼠DJ-1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初步表达

    目的:构建一个能表达大鼠DJ-1的高效大肠杆菌表达载体并作初步表达.方法:先建立一个可以诱导表达DJ-1的大鼠动物模型,然后提取其mRNA,采用RT-PCR的方法扩增出DJ-1基因,经T载体连接,双酶切,测序鉴定后将DJ-1基因转入PQE30的高效E. coli表达体系.结果:PCR扩增出约600bp的基因片段,重组克隆了T-easy/DJ-1载体,并测序正确,构建了PQE30/DJ-1表达载体并表达,终获得约21kD的目的蛋白质.结论:DJ-1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融合蛋白的制备,为进一步研究DJ-1蛋白的功能及在神经细胞中的保护效应奠定了基础.此蛋白也可进一步用于抗体制备、免疫鉴定和诊断等研究.

    作者:王春雨;康英姿;张敏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根据大汗腺的分布及深度评价腋臭手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目的:探讨大汗腺的分布和深度对腋臭手术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意义.方法:在肿胀麻醉下,采用腋皱壁切口,切除腋浅筋膜浅面的大汗腺及皮下脂肪治疗腋臭174例.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结果表明根治效果满意,总优率97.4%,切口瘢痕不明显,上肢功能无影响.结论:根据大汗腺的分布和深度,采用合理的切开深度和分离范围切除大汗腺是保证腋臭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孙晨薇;张乃勤;张俊艳;亓玉青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二甲双胍联用银杏叶片治疗老年人代谢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用银杏叶片治疗老年人代谢综合征(MS)的疗效.方法: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68例随机分成2组,分别予二甲双胍,二甲双胍+银杏叶片口服1年,观察腰围(W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指标.结果:二甲双胍组在治疗前后显示WC、HbA1C、FPG、2hPG均有下降(P<0.O5),二甲双胍+银杏叶片组在治疗前后显示WC、HbA1C、FPG、2hPG、SBP、DBP、LDL-C、TG均有下降(P<0.05),HDL-C均有上升(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银杏叶片组各项指标达标率与二甲双胍组比较均有增高.结论:二甲双胍+银杏叶片对老年人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管病变的防治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陈妍;王存选;齐宝庆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与治疗(附64例报告)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腺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6例,女18例.治疗方法包括经尿道电切(TUR)和抗感染保守治疗.结果:TUR组52例,保守治疗组12例.随访8~32个月.治疗后症状均明显改善,前组病变复发或进展13例,后组2例.有1例发生癌变.结论:对症状严重、病变广泛者首选经尿道电切术治疗,部分患者可考虑加行膀胱灌注化疗药.对病变轻微患者保守治疗亦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腺性膀胱炎具有复发及恶变倾向,须密切随访.

    作者:张晓光;徐勇;杨阔;张志宏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微小钙化在乳腺疾病X线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分析乳腺良恶性微小钙化的X线表现形式,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56例次乳腺微小钙化的X线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乳腺癌103例次,(导管内癌55例次、导管癌早期浸润12例次、浸润性癌36例次);乳腺良性病变53例次.(2)多种钙化形态同时出现的87例次(乳腺癌79例次,良性病变8例次);钙化形态较单一的35例次(乳腺癌24例次,良性病变11例次).另34例次良性病变表现为点状钙化中夹杂极少量其他形态钙化.(3)钙化呈单簇分布的35例次(乳腺癌14例次,良性病变21例次);钙化沿导管走行方向分布的54例次(乳腺癌42例次,良性病变12例次);钙化呈区域性分布50例次(乳腺癌38例次,良性病变12例次).钙化弥漫分布整个乳腺的17例次(乳腺癌9例次,良性病变8例次).结论:多种钙化形态同时出现,密集沿导管分布于乳腺内是钙化型乳腺癌的典型X线征象.其中钙化的形态、分布方式及密集度具有诊断价值.

    作者:赵玉梅;郎荣刚;张俊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实时定量RT-PCR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K19 mRNA水平及其临床价值

    目的:以细胞角蛋白19(CK19)mRNA作为基因标志,建立实时定量RT-PCR方法(QRT-PCR)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播散的肿瘤细胞,并探讨其在乳腺癌微转移监测及预后预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QRT-PCR方法,检测102名正常献血员、177例乳腺原发癌患者及12例有远处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有核细胞的CK19 mRNA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原发乳腺癌组及远处转移组CK19 mRNA的中位数分别为67、542和1082,原发乳腺癌组与另外两组比较,CK19 mRNA平均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以正常对照组CK19 mRNA的大值497拷贝/ml血作为阳性阈值,原发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肿瘤细胞阳性检出率为52.0%,与正常对照组(0)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远处转移组肿瘤细胞阳性检出率(83.3%)显著高于原发乳腺癌组(P<0.05);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K19 mRNA水平及肿瘤细胞阳性率在临床病理因素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但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患者外周血CK19 mRNA水平呈递增趋势.结论:QRT-PCR方法定量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K19 mRNA水平可早期发现血行播散的肿瘤细胞,应用于临床可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的动态监测,同时有望成为有价值的预后预测指标.

    作者:陈晓慧;肖春花;陈瑛;佟仲生;李希;赵坤;李晓青;冯玉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津白Ⅱ小鼠体内筛选乳腺癌特异性结合噬菌体融合肽

    目的:利用噬菌体随机肽库,筛选特异性靶向乳腺癌的肽段,为乳腺癌的定位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津白Ⅱ(TAⅡ)小鼠自发乳腺癌模型,并在小鼠体内对噬菌体十二随机肽库进行4轮筛选,回收肿瘤和对照组织(肝)的噬菌体并计数,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鉴定噬菌体展示肽的特异性.结果:筛选出自发乳腺癌特异性结合的噬菌体,其结合乳腺癌细胞的能力为对照组织的14倍,随机挑选克隆测序鉴定.结果表明十二肽ASANPFPTKALL出现次数多,免疫组化染色进一步证明该噬菌体能特异结合于乳腺癌细胞.结论:4次小鼠体内筛选得到的短肽ASANPFPTKALL能够特异结合于乳腺癌组织,为下一步的定位诊断和靶向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瑞;张霖;张宏恺;魏熙胤;杨毅;李萌辉;曹又佳;牛瑞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新喋呤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动脉粥样硬化(athemselerosis, AS)被报道为慢性炎症过程参与[1],而且斑块内的炎症反应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2],细胞免疫可能亦参与了这一过程[3],但其具体机制尚有待研究,为此我们通过检测血清新喋呤(neopterin, Npt)水平,旨在探讨Npt这一新的炎性标志物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ility angina pectoris, UAP)患者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宝成;姜霞;田凤石;熊湘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天津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