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茂勇;郭斌;宋欢;揭小兰;陈秋兰;陈雅玲
目的 观察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7例(43眼)伴有不同程度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药物控制眼压基本正常后,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术后眼压、佳矫正视力及前房深度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前眼压药物控制在1.94~3.30 kPa,平均(2.44±0.19)kPa,术后6个月眼压平均为(1.80±0.27)kPa,与术前比较明显降低(P<0.01).术前前房中央深度为(1.42±0.27)mn,术后6个月为(2.58±0.31)mn,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张倩;刘菲;付书华;石珂;彭翠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中碘油的用量.方法 将64例中晚期肝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A组28例和B组36例.A组患者采用肝固有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采用局部麻醉,在大C臂机下将5F肝管推送至肝固有动脉.先将注射用盐酸多柔比星40 mg、注射用顺铂50 mg、氟尿嘧啶1 000 mg在透视下经5F肝管缓慢注入;再将注射用盐酸多柔比星20 mg与40%超液化碘油10~20 mL充分混匀,配制成混合液20 mL,在透视下经5F肝管缓慢注入;后将10 mL的明胶海绵微粒在透视下经5F肝管缓慢注入,术毕.B组采用超选择性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在大C臂机下将3F微导管超选择至肿瘤滋养动脉后,在透视下经3F微导管注入药物,同A组;碘油用量在A组用量的基础上再增加10 mL.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有无肝功能损害及生存、复发等情况.结果 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80.5% vs 46.5%,P<0.05).A组肿瘤较原病灶缩小1/3所占比例明显低于B组(28.6% vs 55.6%,P<0.05),A组肿瘤较原病灶缩小1/2所占比例明显低于B组(46.4% vs 69.4%,P<0.05).A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71.4% vs 41.7%,P<0.05).A组肿瘤周边复发率明显高于B组(53.6% vs 19.4%,P<0.05).A组术后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B组(0.0%vs 8.3%,P<0.05).结论 超选择性插管并完全栓塞肝癌的血供及碘油用量的增加可以明显的提高疗效,而肝功能不会受到明显的损害.
作者:谭少庆;张捷;李剑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对56例VAP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进行分析.结果 56例VAP患者中分离出病原菌共78株,居前6位的主要病原菌是:铜绿假单胞菌( PAE,24.4%),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A,12.8%),大肠埃希杆菌(ECO),10.3%),金黄色葡萄球菌(8.9%),鲍曼不动杆菌(ABA,7.7%),肺炎克雷伯菌(KPN,6.4%).PAE以耐哌拉西林(63.1%)、头孢唑啉(57.9%)、头孢他啶(52.6%)、左氧氟沙星(52.6%)为主,SMA以耐亚胺培南(100.0%)、美罗培南(100.0%)、哌拉西林(100.0%)、头孢唑啉(90.0%)、阿米卡星(90.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90.0%)为主,ECO以耐环丙沙星(75.0%)、头孢唑啉(62.5%)、哌拉西林(62.5%)、左氧氟沙星(62.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62.5%)为主,ABA以耐哌拉西林(83.3%)、环丙沙星(66.7%)、头孢唑啉(66.7%)为主,KPN以耐头孢唑啉(80.0%)、哌拉西林(80.0%)、环丙沙星(60.0%)、左氧氟沙星(60.0%)为主.结论 VAP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率高,加强预防及合理抗生素治疗有助于VAP的防治.
作者:晏斌林;赵年贵;冯清洲;杜娟;刘喧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细支气管肺泡癌( bronchioalveolar carcinoma,BAC)是肺腺癌的一个特殊类型,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病因学、流行病学、组织病理学、临床影像学、治疗方法和预后均很独特.BAC的定义在不断更新变化着,1967年和1981年WHO关于肺肿瘤的分类中,BAC被认为是肺腺癌的一个亚型,直到1999年,BAC被修订后的WHO更精确的定义为沿肺泡结构呈鳞片状生长,没有基质,血管及胸膜侵犯,是单纯性BAC[1],2004年WHO再次确认了这个定义.
作者:邹亮;冯琼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DNA定量分析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194例患者进行DNA倍体检测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对其中501例液基细胞学阳性和DNA异倍体者进行宫颈活检,分析DNA倍体检测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价值.结果 1)液基细胞学检查阳性率和DNA异倍体检出率为9.79%和1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DNA异倍体细胞数增加,液基细胞的检测阳性率相应增加.2)在DNA异倍体细胞检出少量异倍体细胞时,活检阳性率为3.29%,检出中量异倍体细胞时活检阳性率为41.00%,检出大量异倍体细胞时,活检阳性率为76.59%.3)以DNA异倍体出现作为活检标准时,敏感性为97.72%,特异性为19.13%,以中量DNA异倍体细胞出现作为活检标准时,敏感性为87.50%,特异性为83.05%.结论 DNA定量分析在宫颈疾病筛查中,能够减少漏诊,达到早诊断的目的.可作为宫颈疾病筛查的有效工具.
作者:袁茂勇;郭斌;宋欢;揭小兰;陈秋兰;陈雅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PTEN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与生物学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4例肾透明细胞癌(TNM病理分期:Ⅰ期45例,Ⅱ期29例,Ⅲ期8例,Ⅳ期2例;细胞核分级:1级49例,2级21例,3级11例,4级3例)中PTEN的表达情况,分析PTEN的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TNM病理分期、细胞核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 PTEN的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的TNM病理分期、细胞核分级呈负相关(r=-0.354,P=0.001;r=-0.402,P=0.000 1),即PTEN的表达随着TNM病理分期和细胞核分级的增高逐步降低.结论 肾透明细胞癌中PTEN的表达是了解其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王晨亮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性早熟女童雌激素受体-α(ERα)基因多态性与骨龄指数(BAI)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例性早熟女童为病例组(其中骨龄超前113例,骨龄正常87例),对照组为同期体检无器质性疾患的200例健康女童(骨龄均正常).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2组ERα基因多态性与BAI的关系.结果 ERα基因PvuⅡ基因型在病例组BAI正常者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ba Ⅰ基因型在病例组BAI正常者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α基因PvuⅡ基因型在BAI超前者与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I超前者的ERα基因Xba Ⅰ存在多态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α基因Xba Ⅰ基因型与性早熟女童骨龄超前有关,而PvuⅡ基因型与性早熟女童骨龄超前无关.通过ER基因检测可为性早熟诊断和早期及时治疗提供分子靶点和理论依据.
作者:杨玉;柯江维;杨利;段荣;谢理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对比评价4种喷砂砂粒对牙骨质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因正畸需要拔除的双尖牙20颗,将4种喷砂材料分成A(30 μm Al2O3)、B(120 μm NaHCO3)、C(50μm NaHCO3)和D(50 μm Al2O3)4组,每颗牙牙根近牙颈部的4个面随机分至A、B、C和D4组中.实验前测量各牙根表面牙骨质粗糙度值,记为Ra1.4组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喷砂洁治,测量记录其粗糙度为Ra2.然后对各实验牙面用橡皮杯和抛光糊剂作抛光处理,再次测量表面粗糙度,记为Ra3.结果 4组牙面实验前后牙骨质表面粗糙度比较:A、B、C、D4组Ra2明显大于Ra1(P<0.01),Ra3明显小于Ra2(P<0.01),Ra3与Ra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种喷砂砂粒对牙骨质的影响均非常大,临床上对于根面的喷砂洁治应非常慎重.
作者:叶芳;廖小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寒喘舒片对免疫功能作用的影响.方法 分别取昆明系小白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组,西洋参丸组,寒喘舒片小剂量组及大剂量组.分别观察寒喘舒片对小白鼠免疫器官的质量、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PFC数、外周血液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 寒喘舒片大小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1),能明显增加小白鼠的胸腺质量(P<0.01),对脾脏质量增加不明显(P>0.05);寒喘舒片大小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均明显增加小白鼠腹腔吞噬细胞的吞噬指数和吞噬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寒喘舒片可增强小白鼠腹腔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寒喘舒片大小剂量组能使小白鼠的PFC数增多,而且以大剂量组作用更为显著(P<0.01);寒喘舒片两个剂量组均能提高E花结形成百分率,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提示寒喘舒片能增强小白鼠外周血液T淋巴细胞功能.结论 寒喘舒片具有增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功能.
作者:张丽玲;许楠;郭超;方泰惠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肾间质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进展为终末期肾衰竭的共同通路,以肾间质中细胞及胶原成分集聚增多、伴有肾小管萎缩或扩张、变形及肾小管和间质毛细血管的丧失为特征[1].近年的研究发现,TGF-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在肾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2].为此,本研究就TGF-β1/Smad 信号转导通路对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作一综述.
作者:宋小乐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利用文献的发表时间信息以“游程总数”构建的发表偏倚诊断方法(“游程总数”法)的准确度,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运用Matlab 7.0软件产生有偏和无偏Meta分析研究模拟数据,计算并比较“游程总数”法与Egger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对“游程总数”法的诊断准确度进行评价.结果 “游程总数”法与Egger法的灵敏度较低(分别为:0.330 2±0.057 4和0.360 7±0.185 6),而特异度(分别为:0.706 2±0.030 8和0.789 6±0.010 8)较好;“游程总数”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低于Egger法,但相差幅度小;“游程总数”法的灵敏度与Meta分析中的子研究个数有关.结论 新构建的“游程总数”法与Egger法具有相似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由于其特殊的理论基础,与基于漏斗图的常用方法联合使用对发表偏倚进行诊断,有利于改善目前灵敏度较低的现状.
作者:郑辉烈;俞慧强;王增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39例各类主动脉瘤行人工血管移植、介入腔内隔绝、“杂交手术”等外科综合治疗的经验,探讨手术方法的选择和手术新技术的应用.方法 单纯Bentall手术3例,单纯升主动脉置换1例,David手术1例,Wheat手术1例,Bentall及右半弓人工血管置换术2例,“杂交手术”5例(I型杂交:Bentall手术+全弓置换+介入腔内隔绝降主动脉1例;Ⅱ型杂交:主干与分支动脉人工血管转流+介入腔内隔绝降主动脉及左半弓4例),降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4例,降主动脉及左半弓人工血管置换术2例,腹主动脉分叉人工血管移植并与髂动脉吻合术3例,腔内覆膜支架介入隔绝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7例.结果 住院死亡3例:1例Bentall及右半弓人工血管置换术中主动脉根部出血无法止血,1例Bentall术后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腹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后下消化道出血死亡.腔内覆膜支架介入隔绝实时操作成功率(即夹层裂口完全封闭,恢复真腔血流,动脉假腔不再显影)100%.35例随访3~82个月,3个月内无死亡;1例介入腔内隔绝降主动脉术后38个月再发弓部夹层动脉瘤死亡.结论 根据病变部位、程度,采用包括人工血管移植、介入腔内隔绝、“杂交手术”等个体化的手术方案进行综合外科治疗可以明显提高动脉瘤的救治率.
作者:许国安;周亚军;徐靖;方向明;邓武昌;徐军;刘毓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我国营养支持运用起步于上个世纪60年代,始有锁骨下静脉插管输注营养液的试探性肠外营养支持,七十年代初期有较规范的肠外营养支持,到中期已有比较正规的肠内营养支持,由于肠内营养具有有效、安全、经济的特点,近年来肠内营养发展迅速,肠内营养支持已经得到广泛运用,到2004年,估算肠外营养运用量高达150万例次/年,肠内营养15万例次/年.随着肠内营养临床病例增多,临床经验的丰富与积累,加之人们对肠道功能认识不断深入,肠内营养已经改变初单纯为机体提供营养素的认识,逐渐地成为临床某些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传统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维持机体正氮平衡、维护肠道正常黏膜屏障、以及在危重病和急性应急情况下减少相应并发症可取得疗效,但是,临床需肠内营养病例往往伴有免疫系统及肠道菌群紊乱与低下.普通肠内营养在提升机体免疫和维持肠道正常菌群方面作用有限,为适应临床需要,在肠内营养内添加特殊的营养素和(或)微生态制剂就自然而然地得到重视及运用,从初肠内营养发展到肠内免疫营养再到肠内生态免疫营养,都取得满意临床治疗效果,现就肠内生态免疫营养发展过程、生态免疫营养作用机制及生态免疫营养临床运用前景作一综述.
作者:彭光喜;程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近年来的许多研究[1-2]提示,2型糖尿病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因此有学者提出将AD称为“3型糖尿病”[3].其中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不仅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而且在A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较重要的作用,由此推测,IR可能是搭建糖尿病与AD的桥梁.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位于胰岛素信号通路的中心环节[4],在接受生长因子、营养(葡萄糖)和能量信号后,调节细胞的生长、增殖和代谢,并反馈调节胰岛素敏感性,通过IR而影响胰岛素信号传递.本文就mTOR在2型糖尿病增加AD发病风险机制中的可能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刘建坤;马云青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伴随着工业发展,碳排放量增加,全球气候出现明显变化,极端气候事件频发[1].全球气候变化已对人类健康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2],其中环境温度变化尤其是温度骤降对肺组织损伤非常明显.因此,探讨极端环境温度变化对肺组织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尤为重要.
作者:傅珏;朱清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初步调查儿童感染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基因特征.方法 收集10名HBV感染的儿童血清标本,抽提血清中的HBV DNA,采用PCR扩增HBVS基因并测序,利用Genotyping软件对PCR产物序列进行分型,并分析HBV S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 10份血清标本中,扩增出HBV S基因并成功测序6份,其余4份扩增阴性不满足测序要求.6份PCR产物所测序列标本经Genotyping比对后,均属于B型,与NCBI收录的参考序列AF100309同源性高;5例是adw,1例是ayw.HBV S基因中编码“a”抗原决定簇的核苷酸序列突变点分别为G529A、T531C、C534A、T562A、T581-A、A589C.编码“a”抗原决定簇的氨基酸序列突变点分别为I126T、P127T、S143T、G145A.核苷酸突变点G529A、T562A不引起编码“a”抗原决定簇的氨基酸序列突变,为无义突变.而其他4点突变均可引起编码“a”抗原决定簇相应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结论 所调查儿童主要感染B基因型HBV;其感染的HBV S抗原“a”决定簇的氨基酸序列出现I126T、P127T、S143T、G145A的突变,可能是逃避乙肝疫苗诱导的免疫保护的一种机制.
作者:周艳;刘发娣;刘金辉;王鹏;熊英;龚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二价阳离子对人SKOV3卵巢癌细胞株细胞黏附、细胞侵袭和细胞转移的影响.方法 将人SKOV3卵巢癌细胞株按常规方法进行培养,待细胞长到80%~90%汇合时用0.25%胰蛋白酶-EDTA消化液消化、传代.取生长良好的P3或P4代细胞按是否加入二价阳离子分为对照组(不加入二价阳离子)和实验组[加入二价阳离子:Ca2+ (2.5、5.0、10.0 mmol·L-1)组和Zn2+(1.0、10.0 mmol·L-1)组].在光学显微镜下对各组黏附细胞进行计数.在570 nm波长的酶标仪下测定各组侵袭和转移细胞的OD值,以OD值代表细胞侵袭率和细胞转移率.结果 Ca2+对人SKOV3卵巢癌细胞黏附具有抑制作用,作用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强,呈剂量依赖性.Ca2+细胞黏附抑制率范围为10.2%~62.2%,各Ca2+浓度组人SKOV3卵巢癌细胞黏附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Zn2+浓度在1.0mmol·L-1时,黏附细胞略有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0.0 mmol·L-1时,黏附细胞数量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2+、Zn2+对人SKOV3卵巢癌细胞侵袭和细胞转移的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强,呈剂量依赖性.细胞侵袭抑制率:Ca2+范围为24.9%~63.2%,Zn2范围为66.1%~87.8%;细胞转移抑制率:Ca2范围为22.5%~55.6%,Zn2+范围为73.1%~91.7%.各Ca2+、Zn2+浓度组人SKOV3卵巢癌细胞侵袭率和细胞转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人SKOV3卵巢癌细胞株细胞受到体外二价阳离子浓度的影响,提示配制适当的二价阳离子溶液进行术中冲洗可能会减少卵巢癌细胞的种植和转移.
作者:贺珍;魏志远;匡渤海;刘朝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踝肱指数(ABI)异常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检测初诊T2DMABI值320例,ABI<0.9或≥1.3为异常组(A组),0.9<ABI<1.3的T2DM为正常组(B组),比较A组与B组2组间临床代谢参数差异,分析初诊T2DM发生异常ABI的危险因素.结果 320例初诊T2DM中ABI异常者为73例(22.8%),A组年龄、高血压病程、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lc)、尿白蛋白(uAlb)及吸烟率明显高于B组(P<0.05),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uAlb为异常ABI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初诊T2DM中异常ABI者较高,年龄、高血压病程、TG、LDL-C、HbAlc、uAlb及吸烟为异常ABI的影响因素,年龄、uAlb为影响异常ABI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江芳芳;喻云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降低吡喹酮治疗慢性血吸虫病的常规剂量,以期在确保疗效的基础上,减轻不良反应,节省费用.方法 在自愿的基础上,选择7~66岁301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n=150)按30 mg·kg-1小剂量顿服吡喹酮;对照组按40 mg·kg-1常规剂量顿服吡喹酮.观察2组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并于治疗后3个月进行病原学疗效考核.在患者治疗期间,要求其不再接触疫水.结果 治后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粪便虫卵阴转率分别为86.00%、92.0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的不良反应以观察组更低,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33% vs 56.95%,P>0.05).结论采用30 mg· kg-1小剂量吡喹酮治疗慢性血吸虫病能保证疗效、减轻不良反应、节约费用.
作者:李剑珉;徐军;涂永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动态监测血乳酸水平对脓毒症患儿的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动态监测69例脓毒症患儿(脓毒症组)入住PICU后1h内(治疗前),6、12、24、48 h血乳酸水平的变化.并与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26例儿童(对照组)作对照.比较脓毒症组中有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与无MODS者、存活与死亡者的血乳酸水平,并分析治疗前不同程度血乳酸水平与病死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脓毒症组治疗前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6.78±2.55)mmol·L-1 vs(1.12±0.27)mmol·L-1,t=15.8、P<0.001].脓毒症组有MODS者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无MODS者[(8.22±1.56)mmol·L-1 vs(3.34±0.85)mmol·L-1,t=11.0、P<0.001];死亡者在各个不同时期血乳酸水平都明显高于存活者(P<0.001);存活的患儿经过积极治疗后血乳酸水平逐步下降,在治疗48 h后基本恢复正常;而死亡者的血乳酸水平持续升高.治疗前正常(<2.0 mmol·L-1)、中(≥2.0~3.9 mmol·L-1)、高(≥4.0 mmol·L-1)血乳酸水平的患儿,病死率分别为13%、22%、39%,血乳酸水平越高其病死率也随之升高.结论 早期常规动态监测脓毒症患儿的血乳酸水平变化有利于临床评估病情、评判治疗效果和预测预后.
作者:饶小平;朱绿绮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