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媛;李国华;陈幼祥;周小江;吕农华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羊膜腔外给药在终止中晚期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4例要求终止妊娠的孕妇给予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经宫颈置管宫腔内羊膜腔外给药引产作为观察组,并随机抽取35例同时期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作为对照组.结果 1)2组成功率无明显差异,观察组34例用药后至宫缩开始时间10~12 h,产程2~12 h,对照组用药后至宫缩开始时间20~36 h 33例,>36 h 2例,产程6~17 h,观察组胎儿娩出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1).2)2组胎盘胎膜残留率及产后阴道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经宫颈置管宫腔内羊膜腔外给药能有效促宫颈成熟,缩短用药后起效时间及产程.
作者:洪秀芳;俞恒;石维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基本型乡镇卫生院辖区居民家庭所备存的药物、医药器械及便携式药包情况,为设计适合农村居民使用的便携药包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与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北、江西与甘肃3个基本型卫生院所辖139户居民的家庭常用药品与药械配备及放置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 基本型乡镇居民家庭常用药物的配备率依次为:感冒药高为63.3%、创口贴40.3%、风油精36.7%、清凉油36.0%、高血压用药23.0%、碘酊18.0%、糖尿病用药2.2%、其他24.5%.家庭常用药械的配备率依次为:体温计高为44.6%、棉签39.6%、血压计8.6%、注射器7.2%、其他16.5%.家庭常用药品及药械主要存放在固定抽屉达48.9%,只有4.3%的家庭拥有特定的放置药品与药械的便携式药包.结论 基本型卫生院辖区农村居民家庭药品配备率较高,且多数为非处方药;家庭医用器械配备率不高,家庭便携式药包配备率极低,药品与医用器械存放的随意性较大,可能成为不合理用药的隐患.宜加强农民家庭自备药使用的教育与管理,提高便携式药包配备率,逐步改善家庭不合理用药.
作者:洪凌燕;李冬晴;李艳萍;易敬林;吴磊;韩金祥;李幼平;李胜;李鸿浩;周小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全科型示范卫生院集里卫生院的人力资源现状,为全科型卫生院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普查法,对2009年浏阳市集里镇卫生院卫生人员的数量、专业、学历、职称、执业资格等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 集里镇卫生院现有职工331人中308人为卫生技术人员,医生、护理、医技、管理人员所占比例分别为38.31%、46.43%、11.36%、1.62%,医护比=1∶1.2;学历分布为:本科及以上29.6%、大专57.1%、中专13.3%;职称分布为:初级64.6%、中级21.4%、高级4.2%、其他未定级9.8%;77.97%的医生具备执业医师资格,11.86%的医生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结论 集里卫生院人员配备相对充足,卫生技术人员的专业、学历、职称分布均优于湖南省及全国乡镇卫生院平均水平.但卫技人员的专业结构宜重视适应全科医学的发展,应进一步提升卫技人员的学历与职称.
作者:洪凌燕;陈小玲;易敬林;彭维杰;阳历;黄河浪;黄鹏;胡建新;刘立民;张泉;吴磊;周小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4-2010年成功行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后患者127例,其中ASD45例,VSD 42例,PDA 40例.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术后3d,1、3、6个月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 127例患者均成功介入治疗.与术前比较,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心腔大小均有不同程度缩小(P<0.05或P<0.01),心电图检查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房室传导阻滞(AVB)消失或减少(P<0.05或P<0.01).结论 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治疗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文萍;肖秋金;刘蓓;邓晓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肋骨内固定术治疗连枷胸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采用非内固定手术治疗的73例肋骨骨折患者设为A组,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采用微创肋骨内固定术治疗的70例设为B组,比较2组患者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B组呼吸机支持时间、住院时间、疼痛感觉、镇痛药用量、肺不张等均明显低于A组(P<0.05或P<0.01).结论 肋骨内固定术治疗连枷胸优于非内固定手术治疗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靖;许国安;方向明;周亚军;高栋才;刘毓平;徐军;邓武昌;杨洋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目前认为IBD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可能为环境因素及免疫异常作用于遗传易感个体引起肠道异常免疫反应所致.其中免疫异常及肠道持续的炎症损伤被认为是其发病的基本机制.
作者:何小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修补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先天性ASD、VSD患者(试验组,A组)均采用右腋下小切口联合心脏不停跳技术.手术在浅低温体外循环(CPB)下施行,皮肤切口沿右侧腋下、经第4肋间入胸,距右膈神经前2.0 cm纵向切开心包,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常规建立CPB,心脏不停跳下修补ASD、VSD.57例先天性ASD、VSD患者(对照组,B组)均行正中切口心脏停跳下修补ASD、VSD.观察2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CPB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胸瓶引流量、死亡、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 A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CPB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胸瓶引流量、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病死率及残余分流、肺不张/肺部感染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技术修补先天性ASD、VSD具有安全、可靠、微创、术后恢复快、切口美观等优点,适用于简单心内直视手术.
作者:周亚军;许国安;方向明;徐靖;高栋才;邓武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107例,均在关节镜下行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治疗和随访观察.结果 107例患者分别取得6~18个月随访,平均10.7个月.Lysholm评分:术前(42.70±3.65)分,术后(87.60±3.47)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7例中优86例、良12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为91.6%.结论 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近期疗效良好.
作者:付梓新;刘开祥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中草药是我国传统的医药,在我国有着五千年的应用历史,积累了大量的临床应用经验,通过研究中药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有助于医务工作者在临床上正确使用.随着越来越多的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抗炎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使得其成为继非甾体类抗炎药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类抗炎药之后的又一类应用广泛的抗炎药物.目前的研究表明,中药抗炎的作用机制主要集中在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A)的影响、干扰花生四烯酸代谢、抗组胺及免疫抑制等方面[1].TLR4是革兰阴性菌LPS的跨膜受体,现有的研究表明多数中药对LPS介导的TLR4信号通路的抗炎作用是通过影响NF-κB和AP-1转录因子的转录,控制相关炎症因子的释放来实现的,目前以LPS-TLR4信号通路为靶点研究其作用的报道不多.因此,基于此信号转导通路,特将近年来有明确抗炎疗效中药的作用机制研究概况作一综述,以期为新药的研制与开发提供思路.
作者:况荣华;周林;傅颖珺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急诊床旁临时起搏电极导线经股静脉植入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选择2005年3月至2010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二医院心内科ICU住院及急诊科就诊的严重心动过缓患者40例,男26例,女14例,平均36~79岁,平均(67±18.7)岁.全部患者均在非透视条件下急诊床旁经股静脉植入临时起搏电极导线.住院患者临时起搏器正常起搏后,摄床旁X线片观察起搏电极导线尖端位置.转运至上级医院者在透视下查看电极尖端位置.结果 40例患者行临时起搏均取得成功,成功率100%.植入临时起搏电极导线所花时间5~18 min,平均(11.5±4.3)min.无一例出现静脉内血栓、心肌穿孔、术区感染及其他穿刺局部并发症.结论 在非透视条件下临时起搏电极导线经股静脉临时心内膜起搏心脏,安全、便捷、可行、成功率高.适合于急诊床旁临时起搏,避免因患者病情危重,搬动造成生命危险,保护了永久起搏器入路及术区,为患者转运创造条件,挽救了患者生命.
作者:张伟民;黄贵奇;向良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参附对急性肺损伤(ALI)大鼠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参附对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尾静脉注射内毒素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将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内毒素注射组(ET组)、参附治疗组(SF组),每组10只.参附采用腹腔注射给药,分别于尾静脉注射内毒素或生理盐水后2h处死实验动物.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评分、肺系数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印迹方法检测肺组织中HSP70的表达.结果 ET组较NS组肺组织病理学检查评分、肺系数和HSP70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PaO2显著下降(P<0.05);SF组和ET组相比,其肺组织病理学检查评分和肺系数显著降低(P<0.05),PaO2和肺组织HSP70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 参附可显著减轻内毒素所致急性肺损伤,同时显著增加肺组织HSP70的表达.
作者:王曾庚;聂祥碧;郭经华;杨小刚;杨春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未行手术治疗的成人首发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因素,以期早期制定干预措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收集成人首发基底节区脑出血未行手术治疗且存活的患者97例.入院当天记录人口基线资料,进行卒中危险因素调查,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入院次日清晨行白细胞计数、空腹血糖等多项实验室指标的测定;发病3周行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Barthelindex,BI)评分;出院时记录住院期间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的发生情况;发病3个月时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BI评分.结果 脑出血患者发病3周及3个月时BI评分的影响因素为出血量、入院首次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及首次NIHSS评分,发病3个月时影响因素还包括既往缺血性卒中病史、住院期间并发尿路感染.结论 早期采取措施控制影响因素,有利于提高脑出血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工作能力.
作者:张志竖;邹耀兵;肖静;江思德;潘成德;饶富兰;张建新;唐明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全科型乡镇卫生院辖区农村居民家庭常用药品、药械配备及放置情况,以保证家庭自备的药物和药械安全、有效地发挥作用,为促进家庭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与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南、宁夏与江苏3个全科型乡镇卫生院所辖150户居民的家庭常用药品与药械配备及放置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全科型乡镇居民家庭常用药物的配备率依次为:感冒药82.7%、创口贴52.0%、清凉油35.3%、风油精25.3%、高血压用药22.0%、碘酊10.0%、糖尿病用药5.3%、其他21.3%.家庭常用药械的配备率依次为:体温计64.0%、棉签56.7%、血压计6.7%、注射器3.3%、其他18.0%.家庭常用药品及药械主要存放在固定抽屉占66.0%,只有6.7%的家庭拥有特定的放置药品与药械的便携式药包.结论 全科型卫生院辖区农村居民家庭药品配备率较高,且以非处方药为主;家庭医用器械配备率不高,家庭便携式药包拥有率极低,药品与药械存放的随意性较大,提高便携式药包拥有率对规范药品与器械的保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艳萍;李冬晴;易敬林;洪凌燕;彭维杰;周小军;韩金祥;李幼平;李胜;李鸿浩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对家庭便携式药包的需求,为科学设计适合农村居民使用的家庭便携式药包提供依据.方法 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江西省永新县芦溪乡卫生院、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镇卫生院、甘肃省临洮县新添镇中心卫生院的3个基本型卫生院辖区内的139户农村居民对家庭便携式药包的需求采用随机抽样与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及农村居民常用药品与药械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139户农村居民中,84.2%(117/139)的家庭期望拥有家庭便携式药包.芦溪乡、西柏坡镇、新添镇农村居民对家庭便携式药包需求率分别为:89.6%(43/48)、93.2%(41/44)、70.2%(33/47),芦溪乡、西柏坡镇农民居民对家庭便携式药包需求率均明显高于新添镇(P<0.05).117户农村居民期望在家庭便携式药包中能放置的药品分别为:感冒药(84.6%)、创口贴(63.2%)、风油精(51.3%)、清凉油(47.0%)、高血压用药(32.5%)、碘酊(31.6%)、其他用药(25.6%)、糖尿病用药(5.1%);农村居民期望便携式药包的大小为:长(25.84±7.51)cm,宽(18.25±7.18)cm,高(16.38±7.26)cm;农村居民期望家庭便携式药包的功能特点分别为:轻便(52.1%)、安全(50.4%)、适用(46.2%)、防水(45.3%)、经济(39.3%)、简单(36.8%)、防晒(28.2%)、防腐蚀(22.2%)、抗压(22.2%);农村居民期望家庭便携式药包的价格在≥10~<15元(29.9%);在材质要求方面,86.3%农村居民倾向于硬材料,硬材料选择铝合金、塑料者分别占35.0%、34.2%;只有13.7%农村居民选择软材料,选择软材料者以帆布材料居多(6.8%).结论 基本型卫生院辖区内农村居民对家庭便携式药包的需求率较高.只有充分满足多数农村居民的需求,才能保证家庭便携式药包推广使用,从而减少农村居民的不合理用药.
作者:李冬晴;易敬林;刘立民;叶仰真;黄河浪;韩金祥;李幼平;李胜;沈建通;周小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度异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的肝脏病理特征,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性别、年龄与肝脏病理的关系.方法 对209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度异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水平,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标志物(HBsAg、HBeAg)采用荧光定量法检测,行肝穿刺活检及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209例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45~80 U·L-1,血清AST 45~80 U·L-1.HBeAg阳性120例,HBeAg阴性89例.209例患者肝脏均有病理改变,异常率为100.0%(209/209).G1为24.4%(51/209),G2为36.8%(77/209),G3为33.0%(69/209),G4为5.7%(12/209),G2-G4为75.6%(158/209);S1为42.1%(88/209),S2为37.3%(78/209),S3为13.9%(29/209),S4为6.7%(14/209),S2-S4为57.9%(121/209).男性患者肝组织炎症及肝组织纤维化发生率与女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0岁、≥20~<29岁、≥29~<40岁患者肝组织炎症及肝组织纤维化发生率与≥40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度异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疾病活动,不同年龄的患者与病理G分级、S分期无明显的关联,不同性别的患者与病理G分级、S分期也无明显的关联.
作者:袁桂才;陈爱珍;王伟新;朱幼芙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超声引导下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ini-percutaneous nephrolithtomy,mini-PCNL)的手术治疗经验,探讨超声引导的手术技巧及其优越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共260例次(246例患者)mini-PCNL手术相关资料.其中肾脏结石178例次,输尿管上端结石82例次;结石直径10~87 mm.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肾积水、肾盂扩张,积水深度为10~92 mm.结果 223例次(85.8%)患肾1次穿刺成功,其余37例次(14.2%)患肾于术后1周行第2次穿刺,均穿刺成功.术后3~5dX线及超声随访,260例次患肾或输尿管取石中,247例(95.0%)患肾结石完全清除,13例次(5.0%)有残留小结石,行二期经皮肾穿刺碎石术(PCNL)或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处理.并发症包括:发热19例(8.8%);肾脏出血27例(11.0%),其中1例(0.4%)保守治疗无效,行高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后痊愈;输血7例(2.8%).无血气胸、腹腔脏器损伤等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超声能对拟行mini-PCNL患者做出准确定位;超声引导mini PCNL术治疗尿路结石安全、有效.
作者:陈金祥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中导丝进入胰管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及置放胰管支架对术后胰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共计1 217例次ERCP术[均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的临床资料,比较导丝进入胰管组(74例)、导丝进入胰管且放置胰管支架组(64例)及导丝未进入胰管组(1 079例)3组间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的发生率,分析导丝进入胰管对胰腺炎的影响及其支架对预防PEP的作用.结果 导丝进入胰管组、导丝进入胰管且放置胰管支架组及导丝未进入胰管组PEP发生率分别为6.76%、6.25%、2.13%.导丝进入胰管组、导丝进入胰管且放置支架组PEP发生率显著高于导丝未进入胰管组(均P<0.05);导丝进入胰管组与导丝进入胰管且放置支架组PE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丝进入胰管是诱发ERCP术后胰腺炎的因素,而导丝进入胰管后放置胰管支架不减少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
作者:李媛媛;李国华;陈幼祥;周小江;吕农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MRI对肝脾挫裂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临床或手术证实的60例肝脾挫裂伤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 MRI检查显示:肝脏包膜下血肿31例,肝脏实质挫伤19例,肝脏挫裂伤并肝脏内血肿3例,脾脏挫裂伤7例(均为脾脏实质内挫伤),诊断符合率为100.00%;超声检查:共32例,均为肝挫裂伤,其中经MRI检查和临床明确诊断为肝挫裂伤的有30例,符合率为93.75%(30/32);CT检查:共8例,其中5例患者明确诊断为肝挫裂伤、3例患者可疑肝损伤,经MRI检查和临床确诊1例肝挫裂伤,符合率为75.00%(6/8).结论 MRI是诊断肝脾挫裂伤好的方法,特别是轻微的肝脏实质内挫裂伤,明显优于超声和CT.
作者:韩晓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并呼吸衰竭使用无创通气治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52例COPD并呼吸衰竭已使用无创通气治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2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相关对症治疗,治疗组采取留置鼻胃管方式鼻饲肠内营养液能全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15 d.记录2组患者肠内营养治疗前后血液生化指标(包括血红蛋白、血浆总蛋白、白蛋白)、体质量测量指标(包括体质量、肱三头肌皮皱厚度、上臂肌围)、无创通气时间及使用有创机械通气的病例数、ICU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15 d后,血液生化指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均P<0.05),体质量测量指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后血液生化指标和体质量测量指标均明显增加(P<0.05)、无创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使用有创机械通气的比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 对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缩短无创通气及ICU住院时间,降低有创机械通气的比率.
作者:张云娇;万煜;艾华;杨丹榕;沈策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胎心率基线平直型对围产儿结局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择240例住院分娩产妇采用飞利浦FM20型胎儿监护仪做检查.根据监护结果将其分为观察组(胎心率基线平直120例)和对照组(胎心率基线正常120例).结果 2组羊水量、羊水污染、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重度窒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围产儿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当胎心率监护基线呈平直型时胎儿重度窒息发生率和剖宫产率大大提高.
作者:黄绍芳;李惠明;朱淑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