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慧
血压和脉搏是人体生命和衡量运动的重要指标之一.高血压,尤其是中老年的原发性高血压,严重影响和威胁着大多数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而冬泳有益健康和祛病的科学论据,每年都有新的发现和进展,为了进一步明确冬泳运动对中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本文就高血压患者(参加冬泳的同志)对预防治疗的作用进行了长期的观测研究,对高血压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
作者:王杰;佟春玲;孙宝利 刊期: 2008年第01期
2007-01~2007-10月我科门诊共接诊颅脑外伤患者共432例,其中有合并颈部损伤者45例,此类患者临床护理与单纯颅脑损伤相比有其共性,也有其个性,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王凤杰;董樾飞;孟鑫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妊娠期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大鼠牙周组织中的表达,探讨TGF-β1与正畸牙齿移动的关系.方法:将未孕组大鼠和受孕第1天的妊娠组大鼠在上切牙与磨牙间安放正畸装置,分别于加力后4、8、12、16d分批处死,取材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大鼠牙移动过程中,妊娠组牙周组织TGF-β1表达强于未孕组.而加力4d组和8d组张力侧TGF-β1表达明显增多,大于压力侧.结论:TGF-β1与孕鼠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的改建密切相关,并且有促进成骨的作用.
作者:曹香林;吴立鹏;姜炳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肝脏内存在有两种纤维母细胞,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这两种细胞群在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 HF)中活化后的细胞形态进行组织学鉴别.方法:Wistar系雄性鼠用于实验动物模型制作:胆总管结扎(bile duct ligation BDL)诱导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用SABC法来检测.一次抗体为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和 Vinculin.结果:CCl4腹腔注射后48h中央静脉周围的星形细胞在GFAP和Vinculin染色呈强阳性;另外,BDL 96h后门脉区纤维母细胞在Vinculin染色中显示阳性,而在GFAP,染色中未发现有变化.结论:Vinculin在肝星形细胞和门脉区域的纤维母细胞有相同的阳性结果,GFAP被证明能够用于区别有活性的肝星形细胞和门脉区域的纤维母细胞.
作者:张辉;邱艳杰;张春斌;刘月霞;原德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病人的心理分析,观察心理护理在流行性出血热病人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将148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未采用心理护理,实验组68例,采用相应的心理护理.结果: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36.4±8.8)d;实验组平均住院天数(31.7±11.4)d,采用心理护理后,有效地减缓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住院天数明显下降.经统计学处理有明显差别(P<0.05),平均住院天数缩短4.7d,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别(P<0.01).结论:心理护理对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的康复中稳定病人心理情绪促进康复确有作用.
作者:邵金花;杨立新;于文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慢性根尖周围炎是口腔门诊常常遇到的口腔内科疾病,患者常常自述相关牙齿的不定期疼痛,有时又自行缓解, 缓解时则完全无自觉症状.也有的是经过塑化或牙髓治疗过牙齿在经过数月至数年之后再次出现咀嚼不适,轻微疼痛或根尖瘘道等慢性根尖周围炎症或者是自身抵抗力降低时出现急性发作,为进一步探讨和认识本病的发生发展,了解该病发生的常见诱因及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本病,本文收集了我院第二门诊部2005-01~2007-12就诊的176例该类患者,对其病因及相关治疗病史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陈广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采用穿琥宁雾化吸入治疗喘憋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对62例喘憋性肺炎患儿应用穿琥宁雾化吸入.结果:97%取得较好疗效.结论:穿琥宁雾化吸入对喘憋性肺炎疗效可靠.
作者:王晓慧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药褐多孔菌对大肠癌小鼠肠道正常菌群的影响.方法:本实验设三组:肿瘤对照组;中药组;微生态调节剂加中药组.以大肠癌裸鼠移植瘤为动物模型,观察肠道菌群用药前后的变化.结果:中药组在肠道菌群调节能力上优于对照组,微生态调节剂加中药组优于用药组.结论:表明褐多孔菌有明显的调整肠道菌群的作用,同时可抑制大肠癌的生长.
作者:吕方舟;吕佳宏;代月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颈椎病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约为10%,严重影响患者正常工作和身体健康,有关治疗本病的方法很多,但本文就沟通技巧在治疗颈椎病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作者:祁九伟;程利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治疗疱疹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对31例患儿分两组,分别给予更昔洛韦/阿昔洛韦治疗.结果:应用更昔洛韦组在退热时间、惊厥控制、颈抵抗消失、意识恢复方面效果显著.结论:更昔洛韦治疗疱疹病毒性脑炎疗效明显优于阿昔洛韦,值得推广.
作者:孟庆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腹部手术后早期发生的炎性肠梗阻是术后常见并发症,以往这种新类型肠梗阻往往被人们忽视,近年来逐渐得到重视,为了提高对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认识及诊治水平,减少肠瘘、短肠综合征和重症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2000-03~2003-02笔者回顾分析了治疗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7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敬民;刘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自噬基因BECN1和凋亡抑制基因bcl-2 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owerVision 二步法检测10 例正常卵巢、20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10 例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60 例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BECN1,bcl-2 基因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不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BECN1,Bcl-2均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两者均与肿瘤的病理学类型无关.BECN1和Bcl-2表达之间呈正相关.结论:BECN1和bcL-2 基因共同参与了上皮性卵巢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张珊;王霞;杨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和探讨灵芝孢子粉对戊四氮(PTZ)致痫大鼠脑电图、细胞因子IL-10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10周龄Wistar雄性大鼠30只,体重150~220g,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癫痫模型组和灵芝孢子粉组.点燃后各组大鼠描记脑电图,低温条件下迅速断头取脑,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及脑组织细胞因子IL-10含量变化.结果:灵芝孢子粉组与癫痫模型组相比血清及脑组织IL-10明显降低(P<0.05).结论:灵芝孢子粉能有效降低癫痫大鼠血清及脑组织细胞因子IL-10水平,纠正免疫失调而起到抗癫痫的作用.
作者:李晶;于海波;朱玉梅;王淑秋;毕胜;赵晓莲;栾海燕;王芳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本文观察、讨论了11例脑梗塞后发生神经元变性患者的MRI影像.方法:T2加权像显示变性后的纤维束高信号强度;用T1加权像上显示大脑脚的萎缩改变.结果:病程小于2个月的变性可观察下界达桥脑水平,大脑脚萎缩亦不明显;病程在2个月以上的脑变性可观察下界达延髓水平,同时大脑脚萎缩明显.结论:本组观察结果肯定了MRI对神经元变性的价值,为明确患者神经元路径提供了新方法.
作者:徐涛;张健;孟繁荣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中药韭子对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建立小鼠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应用流式细胞仪对小鼠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韭子可改善环磷酰胺引起的CD4+亚群比例的降低、CD4+/CD8+比值的降低,说明它对模型小鼠T细胞功能有增强作用,并通过增强CD4+细胞调整CD4+/CD8+的比例失调.结论:韭子不仅对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具有免疫增强作用,还具有较好的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于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丹参复合生物膜在正畸牙齿移动中对牙槽骨高度和密度的影响,探讨丹参复合生物膜影响正畸牙牙周组织改建与牙齿移动的机理.方法:以36只体重(250±10)g的雄性大鼠为样本,随机分为正常组、实验组和对照组,设定不同浓度丹参复合膜,以同体对照方式在正常组进行体内植入实验,在2周内观察不同浓度丹参的牙周组织诱导作用,寻找佳应用浓度;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上切牙与磨牙之间隙安装正畸装置,建立大鼠磨牙移动实验模型,矫治力的大小为60g;实验组每日每只体内植入丹参复合生物膜,两组动物于正畸加力7、14、21d,分三批处死;处死后立即切取双侧上颌磨牙及牙周组织制取标本,制片透射电镜和光镜观察;拍摄X线牙片,用数字化牙科扫描仪及软件对其进行测量分析.结果:在本实验中丹参作为生物诱导剂的适宜浓度为0.80%,实验组植入丹参复合膜后压力侧牙周组织改建速度比对照组快,张力侧牙周组织修复比对照组快.实验组的牙齿移动距离、牙槽骨高度、骨密度比对照组高.结论:丹参复合生物膜可加速正畸牙齿移动,一方面可减轻牙周组织矫治过程中的损伤,另一方面丹参可以提高牙周组织的修复能力.
作者:赵刚;孙佳宁;吴立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和肿瘤坏死因子对人肺癌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23例非癌组织和70例肺癌组织中对PPAR-γ和TNF-α的表达.结果:PPAR-γ和TNF-α在肺癌组织和非癌组织中均有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PPAR-γ和TNF-α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术后TNM分期有关,差异有显著性.且两指标呈负相关(P<0.05).结论:PPAR-γ在肺癌中的高表达和与TNF-α的负相关在肺癌发生、发展和预后中起重要的作用,为肺癌的诊断、预后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和治疗的新途径.
作者:孙云晖;代立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喉切除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全面评估,确定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健康教育干预,观察记录了2002-06~2006-09在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后,44例喉切除病人的住院情况,并与1998-01~2002-05未实施健康教育干预的49例喉切除病人住院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18.37%,干预组2.27%(P<0.05);平均住院日数:对照组(21.6±5.3)d,干预组(18.9±5.6)d (P<0.05).结论:喉切除术患者采用健康教育干预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张淑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糖尿病足的定义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1].据报道,全球约1.5亿糖尿病患者中15%以上将在其生活的某一时间发生足溃疡或坏疽,造成截肢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每年的截肢患者中约50%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截肢的患者85%以上是足部溃疡恶化造成深部感染或坏疽所致.国内1992年的一回顾性调查,糖尿病足是占住院糖尿病人的2.4%,截肢率为7.3%,近年来,在增加的趋势[2].
作者:王胜才;徐仰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与自体牙槽窝骨复合移植对修复牙周骨缺损的作用.方法:用拔除患者自体智齿后6~12周内牙槽窝骨及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复合移植修复牙周骨缺损.术后3个月和6个月、12个月X线检查及临床检查采集数据包括PD、BI、AI.结果:术后探诊深度于初诊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附着水平均有提高;骨充盈量测量显示骨缺损有显著性的改善.结论: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与自体牙槽窝骨复合移植对修复牙周骨缺损发挥了优势互补的作用,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作者:朱建华;曲晓娟;刘铁玉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