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三
目的:建立胰腺康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本口服液中黄芪的有效成份进行定性鉴别;建立薄层扫描法对黄芪中的黄芪甲苷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薄层色谱法中明显地检出黄芪甲苷的斑点;黄芪甲苷在0.998~2.99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0,平均回收率99.22%,RSD=1.35%.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专属性强,可有效地控制胰腺康口服液的质量.
作者:高嵩;张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衰老是人生命过程的必然规律,随着人类迈进21世纪,人口老龄化问题己被国际社会普遍关注和重视,本文综述了现代衰老分子生物学进展中的交联学说、差误成灾学说、生物钟学说、基因调节学说、剩余信息学说、转座因子假说和端粒学说.
作者:张丹丹;白云燕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情况及灵芝孢子对其改变的影响.方法:选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灵芝孢子组).模型组及灵芝孢子组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成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成功者改喂高脂高糖饮食,灵芝孢子组另加喂灵芝孢子粉(250mg*kg/d)持续10周.实验结束前一天做糖耐量试验,断头取血,用透射电镜观察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肌原纤维边界不清,排列乱,有融解消失,线粒体肿胀变性,数目多,微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管腔窄;灵芝孢子组电镜下病变明显减轻.结论:灵芝孢子可以抑制糖尿病性心肌病时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吴建宇;刘东璞;曲利娟;刘庆宏;王淑秋;陶佳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茜草醇提物(RCL)抗肿瘤作用及机制.方法:检测RCL的抑瘤作用;血细胞分析仪对小鼠红细胞数(RBC)、白细胞数(WBC)和血小板(PLT)进行检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小鼠血清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尿素氮(BUN)和肌酐(Cr)水平进行测定;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结果:RCL灌服剂量为500 mg/kg和1000 mg/kg能不同程度抑制小鼠U14宫颈癌实体瘤的生长和延长U14小鼠的生存时间,肿瘤抑制率分别是47.68%和58.94%,生命延长率分别为47.92%和76.70%;阻止肿瘤细胞于G1期;RCL对小鼠造血系统、肝功和肾功没有影响.结论:RCL对小鼠U14宫颈癌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细胞周期有关.
作者:栗坤;王淑香;赵海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了5-硝基香兰酸的合成方法.方法:以4-甲基愈创木酚为原料,先用乙酸酐将酚羟基保护起来,再通过强氧化剂的氧化作用将甲基氧化为羧基,后水解得香兰酸,再经硝化制得5-硝基香兰酸.结果:得到亮黄色晶体产物,收率为73%.结论:本法操作简易,原料易得,适合工业生产.
作者:王旭;王桂艳;赵岩;郝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在培养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中,通过设置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改革实验方法和内容,以深化实验室体制改革,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教学质量提高.
作者:侯艳;李惠玲;孙玉鸿;曲以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改革的发展,群众法律意识增强,医疗纠纷不断上演,成为现代社会争论的焦点之一.因此,正确处理医患双方法律关系成为解决医疗纠纷的首要前提;然而,作为解决医疗纠纷的法律条文<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在处理医疗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完善的方面.同时,本文也进一步讨论了由医疗纠纷引起的三种法律责任分别为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今后工作的重点应在于推进医疗服务的法制建设,医疗诊治工作要遵循法律法规,医患双方应加强沟通,形成良性互动,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医疗卫生环境.
作者:富延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本文对糖槭果实的有效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冷水浸渍提取法、60℃水提取法和乙醇浸渍提取法对糖槭果实中不同极性的成分进行提取;采用试管预试法、纸色谱法和薄层色谱法对所提取的不同极性成分进行检测.结果:糖槭果实中含有氨基酸、糖、黄酮、皂苷、香豆素、有机酸、鞣质等有效成分.结论:糖槭果实含有丰富的有效成分,可用于提取分离,具有药用开发价值.
作者:曹明雪;张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蝉脱95%乙醇提取物的镇咳作用,并探索简易浓氨水引咳法的可行性.方法:参照文献中浓氨水引咳法进行该药的镇咳实验,然后根据该方法的基本原理,用自制简易浓氨水引咳法制造小鼠咳嗽模型,进行实验.以小鼠在给药1h后的咳嗽潜伏期和3m in内的咳嗽次数为观察指标,评价蝉脱95%乙醇提取物的镇咳作用和简易浓氨水引咳法的可行性.结果:受试药物可明显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和减少小鼠3min内咳嗽次数,两种方法统计学处理结果一致.结论:蝉脱提取物具有很好的镇咳作用,且自制简易浓氨水引咳法简便易行,结果可靠.
作者:李进京;沈德凤;缪月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感染致精子膜结构和功能完整性损伤与不孕关系.方法:分别对不孕女性(实验组)和正常妊娠女性(对照组)生殖道分泌物温育后精子进行低渗肿胀试验及直线和曲线运动速度的测定.结果:不孕女性各测试指标与正常妊娠组测试指标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女性生殖道感染致精子膜结构和功能完整性损伤与女性不孕相关.
作者:韩筱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以突然发作,关节红、肿、热、痛,多发于第一跖趾关节为特点,病情常反复发作久治难愈.
作者:张佐妹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玄参科阴行草属(Siphonostegia)全世界共4种,1种产小亚细亚,3种分布于中亚与东亚,我国有2种:阴行草(Siphonostegia chinensis Benth)和腺毛阴行草(S.Moore).
作者:汪凤山;刘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建立了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测定微量砷的方法,分别考察了硼氢化钾浓度、体系酸度和原子化器外加电压对吸收强度的影响,在佳条件下测定砷的线性范围为1~30 μg·L-1,检出限为0.3μg·L-1,对10μg·L-1砷标准溶液进行11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0%,方法用于海藻样品中微量砷的测定,结果满意.
作者:李卫华;刘玉海;查燕技;李宜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在pH 4.0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体系中,应用循环伏安法和示差脉冲伏安法对大黄素甲醚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二者结合生成了一种非电活性的超分子化合物,同时对结合反应的机理进行了探讨.BSA的存在导致大黄素甲醚氧化还原峰电流降低,峰电位基本不变,峰电流的下降值同所加入的BSA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5.0×10-6~1.0×10-7mol/L,检出限3×10-7 mol/L.
作者:陈效忠;李守君;江欣;赵志宇;单静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进入21世纪,医学实验室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对着严峻的挑战.近年来随着先进仪器的普及应用和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我国检验医学事业有了飞速的发展,如何加深实验管理是进一步提高我国检验医学水平的首要问题.全面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保证质量,提高水平的关键.
作者:李强;刘玉杰;张秋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IgE和血清总IgE,为更好地诊断和防治过敏性疾病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德国Mediwiss敏筛过敏原定量检测系统对152例过敏性患者进行血清特异性IgE和总IgE水平检测.结果:152例过敏性疾病患者中总IgE阳性为141例(92.7%),吸入组过敏原阳性主要为户尘螨粉尘螨、柏榆梧桐柳三角叶杨、点青霉分枝孢霉曲霉交链孢霉;食物组阳性率依次为鱼虾蟹、鸡蛋白鸡蛋黄、牛肉羊肉等.结论:采用特异性好、敏感度高的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过敏患者血清中总IgE和特异性IgE,能帮助临床医生确认过敏体质和找到过敏原,对过敏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王宏志;刘敏;孙才;马海玲;吴楠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重组基因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 )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深圳市中医院2006-05~2007-05门诊及住院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 120例,其中干扰素治疗组74例,保肝治疗组46例.观察两组患者的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变化和影响干扰素疗效的因素及干扰素α-1b的不良反应.结果:①干扰素治疗组的ALT复常率和HBsAg的阴转率均较保肝治疗组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HBeAg血清转换率HBV DNA阴转率均明显高于保肝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1);②干扰素α-1b 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62例(占83.7%)、流感样症状44例(占59.4%)、白细胞减少34例(占45.9%).不良反应一般不需作特殊处理,并能很快恢复正常,仅有2例白细胞减少者在加用升白细胞药物后恢复正常.结论:干扰素α-1b是目前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较为有效且安全的可选择的药物.
作者:徐韶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内源性硫化氢(H2S)在大鼠肺栓塞模型中的表达.方法:①实验分组:将健康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模型组(M组).②模型制备:采用颈静脉插管注入血栓的方法制备大鼠急性肺栓塞模型.③评价:通过对大鼠肺组织形态学,病理学观察,评价模型成功与否.④观察指标: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行病理分析,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血浆中硫化氢含量,及肺组织中硫化氢合酶的活性.结果:肺栓塞后病理可见肺动脉血栓形成,炎性反应明显,血氧分压(PaO2)及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在栓塞后lh均明显下降(P<0.01),血中H2S水平、肺组织中CSE活性在栓塞后下降(P<0.01).结论:经过观察,采用颈静脉插管注入血栓的方法成功的制备了大鼠急性肺栓塞模型.内源性CSE/H2S体系参与了大鼠肺血栓栓塞症的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鲍文华;孙伟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总结急性磷化铝中毒的抢救和护理经验,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对6 例口服磷化铝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佳的救治和护理方法.结果:6例中死亡4例,2例康复出院.结论:磷化铝中毒临床目前没有特效解毒药,及早、快速、彻底和正确的洗胃以及应用连续性动静脉血液滤过方法(CAVH),护士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MOF )对其疾病的阻断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裔雅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纳络酮对大鼠脑出血周边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Wistar 大鼠112只,随机分为脑出血组,脑出血+纳络酮(FDPM)组,两组各分为( 出血前,出血后4h、6h、12h、24h、72h、7d)7个时间点.利用化学方法测定大鼠脑出血周边组织NO含量;利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测定出血周边组织中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大鼠脑出血周边组织NO含量4h开始升高(P<0.05),24h到7d显著升高(P<0.01),大约72h 左右NO达峰值.大鼠脑出血周边组织6h出现凋亡细胞,12h上升显著(P<0.01),3d凋亡细胞达峰值,与NO峰值对应.纳络酮干预后NO含量及凋亡细胞数量与脑出血组对应时间点比较显著下降(P<0.01).结论:大鼠脑出血周边组织NO含量增高,脑出血周边组织神经细胞存在长时间凋亡,NO可以促进其凋亡;纳络酮干预后NO含量降低,纳络酮减少大鼠脑出血周边组织神经细胞凋亡.
作者:黎明;韩凤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