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徐韶敏

关键词:干扰素,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治疗
摘要:目的:观察重组基因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 )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深圳市中医院2006-05~2007-05门诊及住院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 120例,其中干扰素治疗组74例,保肝治疗组46例.观察两组患者的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变化和影响干扰素疗效的因素及干扰素α-1b的不良反应.结果:①干扰素治疗组的ALT复常率和HBsAg的阴转率均较保肝治疗组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HBeAg血清转换率HBV DNA阴转率均明显高于保肝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1);②干扰素α-1b 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62例(占83.7%)、流感样症状44例(占59.4%)、白细胞减少34例(占45.9%).不良反应一般不需作特殊处理,并能很快恢复正常,仅有2例白细胞减少者在加用升白细胞药物后恢复正常.结论:干扰素α-1b是目前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较为有效且安全的可选择的药物.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蝉脱提取物镇咳作用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蝉脱95%乙醇提取物的镇咳作用,并探索简易浓氨水引咳法的可行性.方法:参照文献中浓氨水引咳法进行该药的镇咳实验,然后根据该方法的基本原理,用自制简易浓氨水引咳法制造小鼠咳嗽模型,进行实验.以小鼠在给药1h后的咳嗽潜伏期和3m in内的咳嗽次数为观察指标,评价蝉脱95%乙醇提取物的镇咳作用和简易浓氨水引咳法的可行性.结果:受试药物可明显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和减少小鼠3min内咳嗽次数,两种方法统计学处理结果一致.结论:蝉脱提取物具有很好的镇咳作用,且自制简易浓氨水引咳法简便易行,结果可靠.

    作者:李进京;沈德凤;缪月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头颈血管造影在脑梗塞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及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在临床诊治短暂脑梗塞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发作时间≤48h的26例临床诊断为脑梗塞患者应用64排螺旋CT一次进行头颈CT平扫,脑部CT灌注成像及头颈部CTA检查,观察测量脑内感兴趣区的脑血流量、脑血容量、达峰值时间,并与CTA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异常区与对侧相比,表现为其责任血管的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但两者无明确相关性.结论:脑灌注成像能够提供脑血流动力学异常的信息,配合头颈部CTA检查了解其责任血管情况,具有临床应用诊断价值.

    作者:杨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新法合成5-硝基香兰酸

    目的:研究了5-硝基香兰酸的合成方法.方法:以4-甲基愈创木酚为原料,先用乙酸酐将酚羟基保护起来,再通过强氧化剂的氧化作用将甲基氧化为羧基,后水解得香兰酸,再经硝化制得5-硝基香兰酸.结果:得到亮黄色晶体产物,收率为73%.结论:本法操作简易,原料易得,适合工业生产.

    作者:王旭;王桂艳;赵岩;郝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女性生殖道感染致精子膜结构和功能完整性损伤与不孕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感染致精子膜结构和功能完整性损伤与不孕关系.方法:分别对不孕女性(实验组)和正常妊娠女性(对照组)生殖道分泌物温育后精子进行低渗肿胀试验及直线和曲线运动速度的测定.结果:不孕女性各测试指标与正常妊娠组测试指标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女性生殖道感染致精子膜结构和功能完整性损伤与女性不孕相关.

    作者:韩筱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阴行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玄参科阴行草属(Siphonostegia)全世界共4种,1种产小亚细亚,3种分布于中亚与东亚,我国有2种:阴行草(Siphonostegia chinensis Benth)和腺毛阴行草(S.Moore).

    作者:汪凤山;刘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卡介苗多糖核酸联合西替利嗪治疗皮肤划痕症临床观察

    皮肤划痕症,又称人工荨麻疹,表现为用手搔抓或用钝器划过皮肤后,沿划痕出现条状隆起,伴瘙痒.自2007年以来,本院使用卡介苗菌多糖核酸联合西替利嗪治疗皮肤划痕症,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冬佳;裴丽英;郭冬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糖槭果实有效成分的初步研究

    目的:本文对糖槭果实的有效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冷水浸渍提取法、60℃水提取法和乙醇浸渍提取法对糖槭果实中不同极性的成分进行提取;采用试管预试法、纸色谱法和薄层色谱法对所提取的不同极性成分进行检测.结果:糖槭果实中含有氨基酸、糖、黄酮、皂苷、香豆素、有机酸、鞣质等有效成分.结论:糖槭果实含有丰富的有效成分,可用于提取分离,具有药用开发价值.

    作者:曹明雪;张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及灵芝孢子的干预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情况及灵芝孢子对其改变的影响.方法:选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灵芝孢子组).模型组及灵芝孢子组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成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成功者改喂高脂高糖饮食,灵芝孢子组另加喂灵芝孢子粉(250mg*kg/d)持续10周.实验结束前一天做糖耐量试验,断头取血,用透射电镜观察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肌原纤维边界不清,排列乱,有融解消失,线粒体肿胀变性,数目多,微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管腔窄;灵芝孢子组电镜下病变明显减轻.结论:灵芝孢子可以抑制糖尿病性心肌病时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吴建宇;刘东璞;曲利娟;刘庆宏;王淑秋;陶佳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急性口服磷化铝中毒的抢救及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急性磷化铝中毒的抢救和护理经验,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对6 例口服磷化铝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佳的救治和护理方法.结果:6例中死亡4例,2例康复出院.结论:磷化铝中毒临床目前没有特效解毒药,及早、快速、彻底和正确的洗胃以及应用连续性动静脉血液滤过方法(CAVH),护士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MOF )对其疾病的阻断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裔雅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通过对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哮喘患儿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的变化的观察,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生物学检测法,检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浆PAF浓度及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血浆PAF浓度,并以同期体检健康儿童24例作为对照.结果: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浆PAF浓度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前较治疗后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t=2.458,P<0.05),经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患儿血浆PAF浓度降至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527,P>0.05).结论:PAF作为一种重要的继发性炎性介质,其生成和释放参与了哮喘患儿气道慢性炎症、高反应性和可逆性阻塞的形成.糖皮质激素抑制了磷脂酶A2的活性,从而抑制了PAF的生成与释放.

    作者:吕剑平;吕进泉;唐燕;忻悦;张晓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衰老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衰老是人生命过程的必然规律,随着人类迈进21世纪,人口老龄化问题己被国际社会普遍关注和重视,本文综述了现代衰老分子生物学进展中的交联学说、差误成灾学说、生物钟学说、基因调节学说、剩余信息学说、转座因子假说和端粒学说.

    作者:张丹丹;白云燕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临床体会

    目的:总结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方法:对52列胸腰椎爆裂骨折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器复位固定,横突间及小关节后外侧植骨,术前,术后均行摄片及CT扫描.结果:术后伤椎高度显恢复,Cobb角显著改善,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恢复(除ASIA A级4例无改善,E级5例未出现神经症状),2例患者3根椎弓根钉断裂.结论:后路短节椎弓根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一种理想方法.

    作者:陈正刚;张秀森;王利民;周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黑龙江省不同产地北五味子中挥发油的含量比较

    目的:本实验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北五味子中挥发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比较黑龙江省不同产地北五味子中挥发油的含量.方法: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北五味子中的挥发油,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法选取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佳条件是药材加入6倍量的水,浸泡1h,水蒸汽蒸馏6h,挥发油提取率可达2%左右.结论:影响五味子挥发油提取工艺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提取时间、加水倍数、浸泡时间.

    作者:刘娟;贝雷;赵忠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充分利用现代化实验仪器改革实验教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生命科学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医学当是研究的重点.医学理论来源于临床实践和医学科学实验,而医学机能实验教学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学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地位[1].随着实验教学在基础医学教育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医学机能实验教学改革已成为医学院校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作者:王淑秋;张婷;梁衍锋;王芳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重组基因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 )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深圳市中医院2006-05~2007-05门诊及住院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 120例,其中干扰素治疗组74例,保肝治疗组46例.观察两组患者的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变化和影响干扰素疗效的因素及干扰素α-1b的不良反应.结果:①干扰素治疗组的ALT复常率和HBsAg的阴转率均较保肝治疗组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HBeAg血清转换率HBV DNA阴转率均明显高于保肝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1);②干扰素α-1b 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62例(占83.7%)、流感样症状44例(占59.4%)、白细胞减少34例(占45.9%).不良反应一般不需作特殊处理,并能很快恢复正常,仅有2例白细胞减少者在加用升白细胞药物后恢复正常.结论:干扰素α-1b是目前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较为有效且安全的可选择的药物.

    作者:徐韶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探讨新形式下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近两年,对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采取增加综合性实验,开放式实验教学,完善实验考核,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和强化综合实验技能的训练,使实验教学和课堂教学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培养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有用人才提供了科学保证.

    作者:张玉萍;朱金玲;侯霞;张淑红;罗佳滨;何春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精确转矩钳和转矩卡在正畸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由于口腔正畸临床治疗疗程较长,错位牙齿矫正需作三维移动,用方丝弓矫正技术治疗错牙合畸形,需要在方丝弓上进行转矩时对牙齿进行控根移动,依靠教师单纯的理论讲述及传统的转矩钳和转矩卡示教难以生动形象展示,口腔专业的学生很难观察和理解方丝弓矫正技术中的第三序列弯曲矫治原理.

    作者:赵刚;吴立鹏;孙庆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一类阻生齿的嵌体修复效果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嵌体用于一类阻生齿保留治疗3年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适应证的一类阻生齿用嵌体补楔式充填,进行了为期3年的随诊观察.结果:经过3年临床观察,阻生齿引起的临床症状消失.结论:嵌体用于一类阻生齿保留治疗在临床上是可行的.

    作者:席俊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樟子松松塔化学成分初步研究

    目的:检测樟子松松塔中有效成分,为樟子松松塔的开发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超声波提取法对樟子松松塔进行水、95%乙醇、石油醚提取,采用试管试验法、纸色谱法和薄层色谱法对其检液中有效成分进行检测.结果:樟子松松塔含有氨基酸、皂苷、酚性物、蒽醌、黄酮、香豆素、挥发油、油脂等化学成分,未检测出蛋白质、多糖、还原糖、有机酸、生物碱、鞣质、植物甾醇类成分.结论:樟子松松塔中含有丰富的天然有效成分,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作者:王莉;张宇;赵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含量的变化分析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慢性肝病患者中的变化规律以及与肝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定量ELISA方法检测血清TGF-β1含量,并与肝纤维化标志物Ⅲ型前胶原肽(PCIII)、Ⅳ型胶原(CⅣ)、层粘连蛋白(LN)和透明质酸(HA)指标比较.结果:乙肝各病例组的TGF-β1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各组之间除慢性乙肝中度组与重度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TGF-β1的含量随着肝病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升高的程度与病情轻重成正相关,并与P CIII、CⅣ、LN、HA也成正相关.肝纤四项水平除正常组与轻度组LN水平间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TGF-β1可作为一项反映病情轻重及肝纤维化程度的血清学诊断指标.

    作者:辛华;江清林;孙玉鸿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