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秋月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对离体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探讨灯盏花素在抗肝纤维化方面的作用.方法:用袁桃霞等的肝星状细胞分离方法获得原代培养的肝星状细胞,采用MTT比色法检测肝星状细胞的增殖.TUNEL法检测DNA断裂、凋亡情况.结果:①灯盏花素对肝星状细胞(HSC)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与其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②灯盏花素处理组HSC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灯盏花素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
作者:林明华;孟庆媛;郭梦凡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医学科研人员如何正确分析统计资料结果,对研究的结论至关重要.
作者:王英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考察关沙拉嗪肠溶片在不同介质中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在不同介质中所对应的大吸收波长处进行检测.结果:在pH=6.8磷酸缓冲溶液中,美沙拉嗪溶液在1~200ug/mL(r=1.000)范围内吸收值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对美沙拉嗪肠溶片的含量测定介质的选择提供依据.
作者:丁立新;韩宁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介绍国内盐酸地尔硫卓释制荆.综述盐酸地尔硫卓缓制荆的不同制造工艺.方法:对近几年发表的相关论文进行全面地回顾和整理,阐述国产盐酸地尔硫卓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结果:随着缓释技术的进步,缓释技术已被用于设计多种药品的制剂当中,从而为临床提供更加丰富的药物剂型.结论:尽管缓释制剂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缓释制剂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利用缓释技术,将能制备出更有效、更安全的药物.
作者:南亚森;葛志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运用关节腔冲洗,注射透明质酸钠及小针刀和康复训练等综合疗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内侧副韧带和髌下脂肪垫损伤的疗效.方法:36例运用关节腔冲洗,注射透明质酸钠及行小针刀治疗和康复训练等作为综合治疗,对病例的疗效做出总结.结果:经1~3次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达94.83%.结论:该综合疗法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内侧副韧带和髌下脂肪垫损伤者疗效满意.
作者:陆锐均;佟方明;黄有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瘦素在体内可参与多种代谢的调节.研究发现骨髓中的脂肪细胞亦能分泌瘦索,瘦素受体是造血细胞因子受体家族成员.实验显示瘦素与其受体结合,对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及血管生成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作者:尹涛;田黎明;袁静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瘦素(leptin)在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血清中的表达,以及与IL-6的关系,以探讨leptin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给大鼠右后足足跖部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建立类风湿关节炎(RA)的动物模型-AA.用放免法(RIA)测定AA大鼠血清中leptin,IL-6的表达水平.结果:AA组大鼠血清中leptin水平高于正常组,IL-6水平高于正常组,且血清中leptin的表达水平与IL-6呈显著正相关.结论:AA大鼠血清中leptin水平增高,并与IL-6呈显著正相关,leptin可能参与了RA的发病.为RA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作者:邹晓军;李明娥;孙晓鹏;齐铁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对于四肢骨骨干骨折的治疗无论采用加压接骨板还是交锁髓内钉,术后均会并发一定比例的骨不连,骨延迟愈合和内固定断裂等,而且加压接骨板和交锁髓内钉的钢性大,影响术后骨的重建,使固定段发生骨量的丢失和骨结构的紊乱,去除内固定后易发生骨折.
作者:金凤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逐瘀通脉滴丸原料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性状鉴别对水蛭、大黄、桃仁、虻虫进行鉴定.采用TLC法对大黄进行鉴别,HPLC法测定大黄素、大黄酸的含量.结果:在薄层色谱中可检出大黄的特征斑点,药材标准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结论:可用于逐瘀通脉滴丸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苏瑾;于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近年来CT被广泛应用于腰椎间盘疾病的诊断,使腰椎间盘脱出症的检出率明显提高,确诊率可高达92%~100%.但是关于其CT表现却散见于各种文献之中.本文试图通过326例病例分析.系统论述之.本组病例使用GE Sytec Plus和MAXⅡ型CT机,通过常规平扫采集.扫描参数:120kV,矩阵:51 2×512,扫描孔径:12.5cm,层厚0.5cm,间隔0.5cm.
作者:董长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摄领疮的疗效和优势.方法:采用数字编码随机对照研究,用皮肤针、毫针、三棱针治疗摄领疮23例,并与醋酸去炎松乳膏对比.结果:治疗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且无不良反应.结论:针灸治疗摄领疮具有见效快、经济、无毒副作用等特点.
作者:张晓菊;胡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白术芍药散各配伍与抗腹泻药效之间关系来探讨其配伍规律.方法:运用正交设计方法,用番泻叶造成小鼠腹泻模型,以腹泻次数为指标,观察白术芍药散各配伍与药效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白术芍药散减少腹泻小鼠DI,主要作用药物为芍药,防风拮抗芍药,白术能增加防风的作用,而陈皮与芍药防风配伍后能增强芍药的作用.结论:在白术芍药散的抗腹泻药效中,其佳组合为芍药陈皮.
作者:朱秋双;赵玉珍;张明远;王丽敏;白雪;杨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男性不育是一种常见疾病,其中Y染色体微缺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Y染色体微缺失可以引起精子质量的改变.造成无精子症或严重少精症.本文综述了Y染色体微缺失与男性不育症之间的关系及Y染色体微缺失在临床上的展望.
作者:罗振国;扈清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糖槭叶中皂苷的提取分离条件,为糖槭中皂苷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乙醇浸渍提取法,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法和薄层色谱法(TLC).结果: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过程中,用10%乙醇作流动相可以分离得到糖、皂苷、香豆素;用30%乙醇作流动相可以分离得到糖、皂苷、香豆素;用50%乙醇作流动相可以分离得到糖、皂苷、香豆素、黄酮苷;用70%乙醇作流动相可以分离得到糖、皂苷;用90%乙醇作流动相可以分离得到皂苷.结论:80%乙醇浸渍法提取,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皂苷部位方法佳.
作者:赵宏;张宇;田永刚;梁粤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药合剂松解冲剂的药理作用,为临床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动物分组与造模实验观察铝圈排泄时间及造模后不同处理方式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排铝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P<0.05),动物造模后其他相关指标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合剂松解冲剂具有通里攻下,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和促进纤维素吸收的作用,可作为临床治疗肠梗阻应用药物.
作者:王禹;邓范艳;孟庆云;王兴环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神经系统疾病是引起人类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随着社会进步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脑血管病和老年变性疾病等神经系统疾病将会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更加沉重负担.
作者:张拥波;张健;王得新;李继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难治性肝硬化胸腹水常表现有血液在体内分布异常,有效循环量减少和肾灌注不足等改变.为此,本文在临床上用甘露醇作为扩容剂来纠正机体血液动力学异常,探讨其在难治性肝硬化胸腹水中的治疗价值.
作者:李光远;严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降纤酶治疗椎-基底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VBI)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机理.方法:将60例VBI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盐酸培他啶氯化钠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降纤酶治疗组,治疗14d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入院时纤维蛋白原含量与治疗3d后纤维蛋白原变化情况.并检测上述指示.结果:降纤酶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效果更佳,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纤维蛋白原含量有显著差异.讨论:降纤酶促使纤维蛋白原降解,阻止血栓进一步形成,能有效治疗因微血栓所致的VBI.
作者:付丽佳;刘瑞鹏;林海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重症一氧化碳(CO)中毒的疗效.方法:治疗组102例,对照组96例,均给予高压氧舱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醒脑静(XNJI)及大剂量丹参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8.24%,残死率11.76%,平均苏醒时间3.24h;对照组治愈率77.09%,残死率22.91%,平均苏醒时间5.24h.两组间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XNJI加大剂量丹参联合高压氧舱等常规西医疗法治疗重症CO中毒较单一西医疗法可明显减少残死率,提高治愈率,可明显缩短CO中毒昏迷病人苏醒所需时间,该方法值得提倡.
作者:刘天军;李利明;周晓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院外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及再次住院的影响.方法:入选自2002-07~2005-09心衰病人111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54例出院后继续定期接受专业护理人员的评估与指导,为干预组;另一组57例给予常规处理,为对照组.随访1年,观察两组1年全因死亡率、再次住院率、无事件生存率、住院天数、住院次数.结果:随访1年期间.干预组无事件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1年期间干预组每人每月住院天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减少58%.干预组1年每人每月住院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减少45%.
作者:王建萍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