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皓
为了解天津市人群口腔健康状况,获得龋病需治情况的基线资料,我们于1995年参加了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组织并完成了天津市人群调查工作.
作者:刘德章;牛金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近年来发现,在交感神经节中有许多肽类激素存在,如抑生长激素样肽存在于交感神经节的细胞中[1],脑啡肽样存在于一些主神经元中,肠血管活性肽样免疫活性纤维也在豚鼠的肠系膜下神经节中观察到[1,3].
作者:刘皓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异丙酚是近年来公认的适宜门诊短小手术的静脉全身麻醉药.但单独使用时,用量大,副作用多,且镇痛效果不够理想[1].
作者:韩秋艳;吕国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有所升高,已成为妇科领域的多发病.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卵巢多见,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则不多见.
作者:刘世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婴幼儿基础麻醉下的连续硬膜外隙阻滞,是针对不能合作的婴幼儿开展的椎管内麻醉方法.本组在氯胺酮等基础麻醉下,对16例婴幼儿行硬膜外阻滞,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华;张子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分析中药治疗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随访236例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COX危险比例模型分析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层分析结果:年龄(X2)、职业(X3)、胃窦病理程度(X11)、疗程(X6)、不同辨证分型对本病疗效影响显著.将20个因素全部进入COX模型,应用逐步上升法筛选各显著因素,得实际较优模型:h(t、x)=h0(t)exp(0.5502x11-0.3247x1-0.0149x2-0.3101x 20),由模型可知性别(X1)、年龄(X2)、胃窦病理程度(X11)、睥虚血瘀症(X20)对本病疗效影响较大.结论:通过以上分析,认为重视CAG的病理生理特点和合理应用活血化瘀疗法是提高本病疗效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者:潘从清;胡利民;袁红霞;徐东琴;高金亮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检测cTnT诊断老年UA患者心肌微小损伤及其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对48例老年UA患者及42例健康老年人进行血清cTnT定量的测定,同时测定CK-MB,并分组比较相关因素,观察住院6周内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老年UA组随Braunwald临床分级增高,血清cTnT值相应增高;老年UA组中,血清cTnT≥0.1ug/L者,心脏事件发生率为35.7%,高于血清cTnT<0.1ug/L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5.8%(P<0.05).结论:血清cTnT检测对老年UA患者危险分层有较好的判断价值,血清cTnT阳性提示存在心肌微小损伤的老年UA患者的近期预后不良.
作者:刘士莹;袁晓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上消道穿孔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大多是由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所致.
作者:侯澎;陈宝公;杨士琨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宫颈糜烂与阴道炎已成为妇科门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临床表现比较顽固.据临床统计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作者:高卫平;陈秀华;王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揭示局部脑缺血状态下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m,HSP)HSP70的表达与脑供血的关系,提供探讨针剌治疗脑梗塞研究的实验基础.方法:采用热凝法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MCAo)造成局灶性脑缺血实验模型,采用DNA-RNA分子杂交技术研究了MCAo大鼠不同脑区HSP70的表达随缺血时间的改变.同时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了HSP70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免疫阳性细胞出现较早并出现多的区域是脑皮层区,纹状体次之,并多出现在缺血核心的周边区.分子杂交结果同样显示该模型中HSP70mRNA在大脑皮层中比在纹状体和海马中较早的出现且转录水平也高于纹状体和海马.结论:热休克蛋白HSP70因缺血被诱导,但其转录与表达又明显与供血状况有关.严重缺血区HSP70的表达受阻,提示改善脑局部微循环可促进HSP70的表达,增强脑组织的修复能力.
作者:陶兰薇;鲁斌;郑灏泳;王舒;蔡刚强;王学谦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患者肾小球滤过功能正常时,肾小管功能的损害.方法:测定15例患者及25例正常人尿酸化功能、尿渗透压,血、尿肌酐、尿酸,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组尿HCO3-排出增多,NH4+排出下降,尿渗透压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患者肾小球滤过功能正常时,肾小管功能已受损.
作者:江建青;卢秀荣;屈会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笔者自1989年以来采用旋复代赭汤为主方,治疗慢性胆囊炎36例,取得较为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孙金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哮喘是小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病,上海和天津的资料显示,哮喘在3岁以下起病者分别为81.9%和80.7%[2].因此,对婴幼儿哮喘应有足够的认识.
作者:阮小玲;刘长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观察不同全麻复合硬膜外隙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30例择期手术病人分两组:Ⅰ组为硬膜外用微泵注入芬太尼0.05~0.08mg·h-1,全麻吸入0.6MAC地氟醚维持;Ⅱ组为硬膜外用2%利多卡因,全麻吸入0.6MAC异氟醚维持.监测麻醉诱导平稳后(T1)、吸入麻醉药浓度达0.6MAC时(T2),硬膜外注药后(T3)、切皮后(T4)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改变;两组用0.6MAC行麻醉维持下模糊辨听率、BIS和SEF-95值及PRST记分.结果:T2、T3、Ⅱ组MAP明显下降与T1比有显著差异(P<0.05).T3时HR与T1时比有显著下降(P<0.05),而Ⅰ组MAP、HR无明显改变(P>0.05).BIS、SEF-95两组诱导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模糊辨听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RST记分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该两种麻醉方法效果良好,深度适当,内隐记忆消失,而Ⅰ组比Ⅱ组的血液动力学稳定.
作者:陈学丽;李成;张子莲;王国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电化学疗法(ECT)与肿瘤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Tunel法和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肿瘤未治疗对照组和ECT组B细胞淋巴瘤组织的细胞凋亡率和p53、bcl-2基因的表达.结果:ECT组肿瘤细胞凋亡率(5.18)显著高于对照组(1.05),p53、bcl-2在ECT组表达分别为80%、25%,在对照组表达分别为15%、90%.ECT组中p53表达与癌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而bcl-2则与癌细胞凋亡率呈负相关.结论:ECT可诱导癌细胞凋亡,其发生可能与p53和bcl-2基因调控有关.
作者:张文霞;孙慧;王立新;多耀祥;李莉;王志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盐酸洛美沙星滴眼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杆菌所致家兔细菌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取健康家兔40只,随机分为8个组,将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和铜绿假单胞杆菌菌液分别注入角膜实质层,24h后,分别连续给药7d,采病变部位的角膜片进行细菌计数.结果:接种细菌后外眼形态学观察24h可见明显炎症,其中36只兔表现为角膜病变3级,分泌物+++,充血+++,另4只兔角膜病变4级,分泌物+++,充血+++.给药后,除溶媒对照组外,其余兔眼至第7天后则无明显病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杆菌的细菌计数溶媒对照组分别为(897±50.20)CFU/ml、(762±55.74)CFU/ml,明显多于给药组(1.2±0.84)CFU/ml、(0.8±0.48)CFU/ml.结论:盐酸洛美沙星滴眼剂对于家兔细菌性角膜炎有显著的治疗作用,而且能阻止角膜溃疡的形成和发展,因而可成为临床上一种有应用价值的滴眼剂.
作者:刘运德;齐新;杨湘龙;胡天鹏;孟桂琴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患者,36岁,G3P2,住院号153763.主因停经34+4周,发现血压升高13周,头晕1d于2000年4月2日入院.查体:血压160/90mmHg,心肺(-).
作者:华绍芳;刘映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评价胰岛素瘤影像学定位价值和外科治疗方式.方法:对1995年5月~2000年10月外科治疗的26例胰岛素瘤进行回顾分析.结果:BUS术前定位准确率23.1%、CT定位准确率55%、DSA定位准确率50%,手术探查准确率96.2%.行肿瘤剜除术21例,切除肿瘤21枚,行胰体尾部及脾切除4例,切除肿瘤7枚,其中1例为多发胰岛素瘤伴胰岛细胞增生,胰岛素瘤多达4枚,恶性胰岛素瘤伴肝转移1例.结论:胰岛素瘤影像学术前定位率很低.手术首选胰岛素瘤剜除术.
作者:田伟军;王鹏志;朱理玮;邱宇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嗜铬细胞瘤是来自神经嵴的肿瘤之一,大多数为良性,恶性者仅占10%,其中肾上腺内嗜铬细胞瘤占90%,肾上腺外者占10%.
作者:谢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口腔具有特殊和复杂的生态环境,因此有着与其它部位不同的细菌种类和数目.口腔变形链球菌(Mutans Streptococci,MS)是口腔中的主要常驻菌之一,在口腔正常菌群中占有一定比例.
作者:于丹妮;卢大卫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