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安全处理方法的对比分析

姚红;王绍梅;王凤荣

关键词:一次性注射器, 输液器, 安全处理
摘要:目的:探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高度危险废弃物的安全管理与控制措施.方法:使用输液针头隔离保护器及推行简易方便注射针头收集盒,严格执行消毒、毁形、回收管理制度.结果:有效防止了医务人员医疗职业针刺伤的发生率及血源性疾病传播的危险.结论:保证一次性医疗物品的安全使用,减少医院交叉感染发生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佳木斯地区健康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状况调查分析

    为了了解佳木斯地区健康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状况,我们对2003-05~2003-12 在佳木斯地区对2213例健康人进行血清HBsAg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柏佳丹;王云花;杨良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血浆内皮素-1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血浆内皮素-1(ET-1)的变化,探讨其与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对哮喘急性发作组(A组)、缓解组(B组)、健康对照组(C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1.结果:A、B、C组ET-1分别为(72.3±7.6)ng/L、(38.7±8.3)ng/L、(35.4±8.9)ng/L.A组与B、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T-1在哮喘发病机制中促进气道炎症反应起重要作用.

    作者:林士军;刘玉春;王桂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髌骨开放性骨折12例分析

    髌骨开放性骨折较少见,近年来能量运动损伤出现逐渐增多,作者1999-09~2002-09共收治12例,临床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王建业;李长德;乔晓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推按运径排石治疗尿石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我院碎石中心从1990-07~2004-02采用两台HD-88VA、HD-89IAV型推按运径排石仪,收治3234例尿石症病人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昝小华;孙靓;马秀清;李玉芹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心脏介入诊疗病人心理问题的探讨

    随着心脏介入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被越来越多的心血管病人所接受,但是作为新的诊疗手段,有关医学康复知识还未能在广大患者及健康人群中普及,使一部分人对此产生疑虑、恐惧心理[2].而心脏病又是受心理因素影响较大的疾病,患者心理问题及心理健康状况与术后疗效及预后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心脏介入诊疗病人的心理问题成为当前研究且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将我院2001~2003年接受心脏介入诊疗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要点进行探讨,现总结汇报如下.

    作者:董燕斐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人类MnSOD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氏病的遗传易感性的相关研究

    目的:研究人类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帕金森氏病(PD)的遗传易感性的关系,为寻找PD的易感基因或抗病基因提供线索.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对140例日本PD患者和200例正常健康对照者进行MnSOD线粒体靶序列的1183位点T/CSNP频率检测,此一基因替换导致MnSOD第9位的缬氨酸(GTT)被丙氨酸(GCT)取代.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D患者组的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PD患者的MnSOD线粒体靶序列的编码丙氨酸的等位基因C与该病的的遗传易感性相关.

    作者:张淑萍;王复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幽门螺旋杆菌在消化性溃疡中的病理学、扫描电镜及微生物学观察

    病理学家在胃粘膜上发现螺旋杆菌已有多年,这些细菌的培养已证实它们与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的关系促进了对消化性溃疡病的观察及其病原学的研究.

    作者:刘东璞;卢凤美;马迎军;孟庆媛;张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小鼠胚胎皮层神经细胞连续6周原代培养的神经元数目变化

    为了探讨鼠皮层神经细胞连续6周原代培养的神经元数目变化规律,本研究建立了小鼠胚胎皮层神经细胞体外原代培养的模型,连续培养6周,应用NSE染色法进行形态学观察.

    作者:马晓晶;陆晓红;金玉玲;王明礼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SOD、Vc和Zn对老年性白内障大鼠晶状体中Na-K ATP酶、Mg-ATP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旨在为防治大鼠半乳糖性白内障提供实验依据,进而为探索防治老年性白内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分别给予纯系Wistar大鼠4~5周龄腹腔注射SOD,SOD和Zn,SOD、Zn和Vc,共观察20d.结果:SOD,SOD和Zn,SOD、Zn和Vc联合用药均可使Na-K ATP酶、Mg-ATP酶活性显著增高(P<0.01).结论:不同药物组对晶体混浊的抑制作用不同,联合用药组与单一用药组均对延缓晶体混浊效果显著.

    作者:杨笑天;邢进;张涤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胸壁肿瘤切除胸廓缺损区修复处理方法的探讨

    本文通过总结50例胸壁肿瘤手术治疗经验,探讨了对胸壁缺损区进行修复重建的方法.作者认为,对<5cm的胸壁缺损区,可直接行软组织缝合修补术;5~10cm的缺损,利用肌瓣转移成形修复;>15cm者,除软组织修补外,还需做骨性重建.1~2根肋骨的部分切除,应做克氏针插入固定或上下相邻肋骨的钢丝拉拢固定;3根肋骨以上的大块缺损,则需采用有机玻璃等人工肋骨隔肋间断修建.治疗和随访结果表明,本组术后胸廓外形及功能的满意率达96%.

    作者:王诗海;田宝文;张强华;周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CT影像诊断

    肾上腺髓性脂肪瘤为一种少见的良性无功能肿瘤,1905年由Gierke首先报道.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1994-02~2003-05 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CT表现,分析讨论本病的CT影像特征.

    作者:王乃金;孟存方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山莨菪碱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研究山莨菪碱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为应用山莨菪碱防治肝纤维化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链霉蛋白酶、胶原酶原位灌流,以Nycodenz为分离介质,单层一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的肝星状细胞.并以MTT比色法观察山莨菪碱对肝星状细胞的增殖效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肝星状细胞在细胞周期中DNA含量的改变.结果: 山莨菪碱能明显抑制细胞增殖,并呈药物浓度依赖关系,DNA合成受到抑制.结论: 山莨菪碱在体外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它对于防治肝纤维化可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

    作者:赵文丽;姜庆久;陶富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鼠掌老鹳草对腹泻小鼠肠线粒体MDA含量和SOD活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鼠掌老鹳草对腹泻小鼠肠线粒体MDA含量和SOD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给小鼠灌服番泻叶水浸剂并用醋酸灌肠制成腹泻模型,同时灌服鼠掌老鹳草水煎剂,观察小鼠肠线粒体MDA含量和SOD活性的变化.结果:腹泻小鼠肠线粒体MDA含量增高,SOD活性下降;鼠掌老鹳草可提高SOD活性及降低MDA含量.结论:鼠掌老鹳草水提液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

    作者:王丽敏;刘娟;路雅真;杨丽;傅正宗;谭宏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初探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意义

    护理是科学、艺术与爱心的结合,临床工作中其科学性在于护士能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好的研究依据,结合个人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的结合,制定实施护理计划.循证护理的开展是适应社会发展和医学模式转变而出现的护理模式.但就目前而言其意义在于:循证护理实践过程中,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基于此,我院2000~2003年开始前瞻性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献梅;马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43例重度毒鼠强中毒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总结了43例重度毒鼠强中毒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提出了在护理上要结合中毒的临床表现及患者病情需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有效地实施各项护理操作,为成功救治毒鼠强中毒患者创造有利的条件.

    作者:宋艳玲;蔡天蕊;马丽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皮层下脑出血与智能障碍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皮层下脑出血与智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采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对73例CT证实皮层下脑出血患者进行智能研究.结果:智能障碍组额叶皮层下出血及容积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颞叶皮层下出血容积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顶叶皮层下、枕叶皮层下出血部位及容积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皮层下脑出血部位及容积与智能障碍密切相关.

    作者:金玉玲;马晓晶;王明礼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红花对家兔实验性骨折愈合中锌铜含量的影响

    目的: 分析红花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选用42只家兔制成单侧胫骨骨折模型.术后1W、2W、3W、4W、5W、6W分别测定血清及骨锌铜含量.结果:在骨折第2周时血清锌铜降低明显(P<0.01),骨锌、铜则明显增加(P<0.01).红花可显著提高血清锌铜含量和在骨中的沉积,在第2周明显.结论:锌铜在骨折愈合中具有重要作用,红花显著提高血清和骨折骨中的锌铜含量,在骨折3W内使用红花有利于骨折愈合.

    作者:赵晓莲;翟饶生;李晶;杨晶;白大芳;王明富;欧芹;王跃新;李广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缬沙坦与贝那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双盲对照实验.经门诊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40例,男32例,女8例,年龄39~63岁,随机分成A、B两组(各20例),A组给予缬沙坦80mg,1日1次口服,B组给予贝那普利10mg,1日1次口服,2周后根据血压调整药量,A组降压效果不明显者缬沙坦增至160mg,1日1次口服,B组降压效果不明显者贝那普利增至20mg,1日1次口服,总疗程4周.结果:缬沙坦治疗4周总有效率75%,贝那普利总有效率70%,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疗效明显,每日服药1次,作用持久、稳定,不良反应很少.

    作者:闫海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培美他尼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38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培美他尼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培美他尼雾化吸入治疗3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与40例常规输液治疗患儿的疗效对比.结果: (1)培美他尼雾化吸入组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2)治疗组在平喘及肺部口罗音吸收时间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培美他尼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具有明显抗炎、平喘及祛痰作用,疗效确切.

    作者:王召安;石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颌面部骨折的CT扫描和三维重建在临床中的应用

    三维重建影像(简称3D)在颅面外科和矫形外科中应用广泛也应用早,但在颌面部骨折方面对3D与2D的比较尚少.我们采用薄层扫描和三维重建术对36例颌面部骨折的患者进行检查,以探讨其对3D影像的表现诊断准确性和临床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东一;李英洲;闫忠庆;杨凯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