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淑贤;郭朝阳;王本才;麻春莹
目的:采用口咽通气管与吸氧管及吸痰管结合的方法抢救心脏骤停呼吸停止的病人,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方法:口咽通气管与吸氧管及吸痰管相结合在开通气道的同时,可以消除口腔分泌物并给予高流量的氧气吸入.结果:对9例室颤引起的心脏骤停,呼吸停止的患者进行抢救5~10min后缺氧症状明显改善,呼吸由原来40~60次/分,下降至20~35次/分.结论:应用口腔通气管与吸氧、吸痰管相结合在抢救心脏骤停呼吸停止的过程中,能快速提供有效通气并保持呼吸通畅.
作者:张晶;蔡红玉;李春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ofthe Basilar Syndrome ,TOBS),是由Caplan于1980年首先提出[1],临床较少见,主要是以神经障碍、视觉障碍和意识行为异常为特征的一组征侯群.现将2000~2004年我科收治的TOBS患者5例报道如下.
作者:黄昕艳;陈丽;赵丽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尿培养的标本实验,了解尿浸片法在尿定量培养中的可行性.方法:为需菌尿检测病员提供能自行操作的尿培养浸片URICULT经典型,按要求操作后送检.结果:628例尿浸片培养检出细菌391例,阳性率为62.26%,与临床诊断尿路感染病例有良好的符合率.结论:经典型尿浸片法,是一个良好的检测方法,具备细菌培养和菌落计数的统一性,是一种可靠尿路感染实验诊断方法.
作者:蒋金芬;张亚范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基于木犀草素的生物活性和席夫碱的特有性质基础上,设计与金属形成一系列新型席夫碱金属配合物.方法:利用缩合反应,在无水乙醇中合成未见报道的黄酮类席夫碱过渡金属配合物.并通过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摩尔电导等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抗菌活性实验.结果:通过分析,初步确定了其分子式、结构和其生物活性.结论:结构式为:配合物MLx.nC2H5OH.形成配合物后抑菌活性大大增强.
作者:沙靖全;李敬芬;闫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1998-10~2002-10 对经我院皮肤科确诊的瘢痕疙瘩、皮肤血管瘤、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皮肤寻常疣和包文病共271例患者应用90Sr-90Y敷贴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姜韬;姜蓓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为探讨治疗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新途径,我科于2003-06~2004-06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山莨菪碱,获得显著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邹志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黄芪当归合剂对升高肾病综合征(NS)患者血浆白蛋白(Alb)、降低尿蛋白及血脂的疗效.方法:46例NS患者随机分为西药治疗组(对照组,22例)及西药加黄芪当归合剂组(治疗组,24例),观察治疗前后血Alb、尿蛋白及血脂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血Alb均比治疗前显著增高,尿蛋白比治疗前显著减少(P<0.01),血脂水平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血Al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尿蛋白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黄芪当归合剂有独立于有效治疗以外的升高血Alb,减少尿蛋白及降低血脂作用.
作者:周锦忠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山茱萸醇提液对D-半乳糖致衰大鼠体内非酶糖化和醛糖还原酶活性(AR)的影响.方法:本实验以D-半乳糖致衰大鼠为研究对象,分别以大、小剂量的山茱萸醇提液灌胃6周,测定了青年大鼠、致衰大鼠糖化血清蛋白(GSP)、糖化血红蛋白(GHb)、胸主动脉糖基化终末产物(AGE)含量、AR的变化,同时观察不同剂量山茱萸醇提液对致衰大鼠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致衰大鼠GSP、GHb、AGE含量随龄增加;醛糖还原酶活性增高.山茱萸醇提液可降低GSP、GHb、AEG含量,对醛糖还原酶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山茱萸醇提液可抑制体内蛋白质非酶糖化,具有一定抗衰老作用.
作者:郭红艳;栾晶;张鹏霞;欧芹;魏晓东;赵丹威;孙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对临床76例睡眠障碍病人实施综合干预即:1查明原因,并针对原发因素进行处理;2心理干预:包括认知干预(对失眠态度的调整)、生物反馈(各种放松技术)和行为干预(生活与作息规律,适应性锻炼);3安眠镇静药物的应用.结果一个月后76例病人自觉症状好转,睡眠时间延长,均获得满意效果.
作者:陈梅;蔡红玉;马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抗生素敏感试验原理:抗生素敏感试验是测定抗生素或其他抗微生物制剂在体外抑制细菌生长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通过稀释法或扩散法来测定[1].稀释法敏感试验是将抗生素与肉汤或琼脂培养基混合进行稀释,然后与试验菌孵育过夜,以低浓度能抑制细菌生长时,称为该试剂的低抑菌浓度(MIC),然后将低抑菌浓度与机体血清或体液中可获得药物浓度相比较,来确定恰当的临床疗效[2].
作者:郭朝阳;姜淑贤;苏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联合应用生脉注射液和刺五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110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A组)给予抗心绞痛常规治疗,治疗组(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生脉注射液30ml+5%GS250ml和刺五加注射液40ml+5%GS250ml分步静滴,每日1次,疗程2周,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心绞痛症状、心电图、血流变改变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与B组在改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76.4%,94.5%(P<0.01),心电图疗效分别为56.4%,81.8%(P<0.05),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B组优于A组(P<0.01),未见副反应.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刺五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
作者:韩杰;赵香玉;麻凤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了木犀草素Cu(Ⅱ)修饰碳糊电极在pH2B-R缓冲溶液中的电化学中扫速与峰电流及峰电位的关系.方法:循环伏安法.结果:发现木犀草素Cu(Ⅱ)氧化还原峰电流正比于扫速.当扫速增加时,氧化还原半波电位基本不变,峰电位差有小幅增加.结论:木犀草素Cu(Ⅱ)的电化学性质受扫速影响不大.
作者:武冬梅;李敬芬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在19~23岁的人群中免疫效果.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接种学生血清中乙肝病毒抗原、抗体.对HBsAgHBsAb阴性者,应用0、1、6月3针方案,每次肌肉注射基因重组乙肝疫苗5μg/ml.结果:全程免疫结束后,阳转率为98%.男性阳转率与女性阳转率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入学新生注射基因重组乙肝疫苗有效率为98%,而且抗HBs滴度随着疫苗注射次数、刺激时间而增高.是防止乙肝在学校发生与流行的有效措施.
作者:陈雪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上消化道出血不仅是临床常见急症,也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本文搜集我院1998~10-2004~10收治的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病例168例,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齐建祥;任秀乾;范彦夫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通过6例颌面部肿瘤患者心理状态调查,分析相关因素,并就减轻患者心理障碍做初步探讨.方法:就2003~2004年以来我院6例颌面部肿瘤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心理变化、临床表现进行了解及随访.结果:6例颌面部肿瘤患者因癌症或功能受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结论:口腔颌面外科医务工作者应重视心理方面研究,从医学美学角度出发,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面容,是消除或减轻患者心理障碍的主要方法.
作者:陈小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PHT)的肺脏免疫功能影响,评估保脾手术对治疗PHT的优越性;方法:对模型大鼠及脾切除后的模型大鼠的肺泡巨噬细胞进行体外细胞培养;结果:脾切除术后的大鼠的肺泡巨噬细胞(PAM)的吞噬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大鼠;结论:在治疗PHT时,从机体免疫角度来说保脾手术可能优于脾全切术.
作者:杨婷;范东旭;罗维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日本东亚医用电子株式会社(现改名为希森美康)生产的SYSMEX系列血细胞分析仪是全球三大著名品牌之一,其中的KX-21血细胞分析仪在我国的一些大中型医院使用比较普遍,虽然它从设计上把液路系统和气路系统分开,减少了故障的发生率,并且利用高压电灼烧进行排阻,降低了阻孔的产生,但它仍然会出现一些问题,现把我们平时工作中遇到的3则故障及排除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张文陆;王晓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我们从1995~2003年,共收治阴茎异常勃起病人9例,分别采用海绵体内药物注射及龟头海绵体分流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振国;郭玉刚;刘洪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对糖尿病足在外科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疗的疗效评估分析.方法:对43例糖尿病足随机分组,21例在外科治疗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疗为综合治疗组;22例给予常规外科治疗为对照组.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足综合治疗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手术创口I期愈合率显著提高.结论:对糖尿病足在外科治疗基础上进行降糖等综合治疗可以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尽可能恢复患足功能.在行手术治疗时,创口I期愈合率明显提高.
作者:张雪松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本文为研究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中央动脉(CRA)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了31例糖尿病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CRA的收缩期高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低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PSV/EDV值(S/D).结果:糖尿病患者的PSV、EDV低于正常对照组,RI、S/D均高于对照组.视网膜病变越重,CRA血流速度越低.糖尿病患者无DR组,其CRA的PSV、EDV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糖尿病患者的CRA血流速度降低,视网膜循环阻力升高,视网膜血液供应不良.
作者:杨欣;孙鹏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