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林云;蒋筑丽;朱皖
鼻咽癌是我国的常见肿瘤,由于原发部位隐蔽,不易早期发现,病理分化差,恶性程度高.易呈浸润性生长及早期转移.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1].我科自1997年1月至1999年1月对62例局部晚期鼻咽癌进行序贯放化疗(治疗组)、单纯放疗(对照组),将其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兰琼玉;刘安文;冯龙;刘光金;李春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极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小于1 500 g的新生儿,主要见于胎龄小于34周的早产儿,由于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常不能吸吮甚至无吞咽反射,加之消化功能不成熟,极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而导致不能耐受喂养,另一方面,此部分患儿宫内糖原储备不足,生后易发生低血糖.我们在静脉营养加上早期微量喂养的基础上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及抚触,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芩;管美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但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善不容乐观,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
作者:徐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6例初次和复发的APL采用ATRA联合As2O3治疗,用法:ATRA 25 mg/m2·d-1,分3次口服;As2O3(0.1%溶液)10 ml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 ml静脉点滴,1次/d.结果5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CR),1例获得部分缓解(PR),总有效率为100%.4例初治患者中3例获得CR,1例获得PR,2例复发患者均获得CR.CR患者均在30 d内获得.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ATRA联合As2O3治疗APL患者不仅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轻,而且能缩短获得CR的时间.
作者:黄先豹;杨赣萍;张荣艳;刘茂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索电化学治疗体表海绵状血管瘤方法,总结电化学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经验.方法2002年元月~2003年6月用电化学疗法治疗颜面至足部体表海绵状血管瘤13例.结果除1例出现术后手指功能障碍,1例出现皮肤灼伤外,其余11例包块呈不同程度的缩小或消失,疼痛症状消失,治疗后无瘢痕.结论用电化学治疗体表海绵状血管瘤可取得满意的近期疗效.
作者:吴俊;袁庆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甲亢导致肝损害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甲亢性肝损害及同期156例单纯性甲亢的临床资料.结果(1)甲亢导致肝损害的发生率43.5%;(2)甲亢年龄越大,肝损害的发生率越高(P<0.05);(3)肝损害的发生率与甲亢患者性别无关(P>0.05);(4)甲亢性肝损害与甲亢病程密切相关(P<0.01);(5)甲亢性肝损害患者血清FT3、FT4明显高于单纯性甲亢(P<0.01),而血清TSH则明显比单纯性甲亢低(P<0.01).结论甲亢容易导致肝损害,甲亢性肝损害与甲亢患者的年龄、病程及病情密切相关,而与性别无关.
作者:余戎;张弘英;朱水山;杜芳腾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辐照氟银异体肌腱移植的效果.方法32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分别将制备好的辐照氟银异体肌腱(A组),单纯辐照异体肌腱(B组),深低温冷冻异体肌腱(C组)与自体肌腱(D组),行肌腱移植.术前进行各组Ag+检测,术后观察生物力学及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并行羟脯氨酸含量测定.结果术后12周辐照氟银组大载荷和抗张强度与其它各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变化:术后4周各处理组细胞增多,均多于自体组,A、B组细胞呈椭圆形,C组为线形或梭形;术后12周各处理组细胞减少,仍多于自体组,细胞以线形或梭形为主;术后12周辐照组羟脯氨酸含量与自体组无差异(P>0.05),但高于冷冻组(P<0.05).结论辐照氟银异体肌腱移植后效果良好,是一种良好的自体肌腱替代材料.
作者:曾元临;辛国华;邹立津;马久红;毛远桂;余於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生物农药绿僵菌(Metarhizium)原药急性经口、经皮、吸入毒性及眼睛刺激和致敏率.方法按照<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GB15670-1995)进行操作.结果该受试物对雌、雄性大鼠急性经口LD50>5000mg/kg;对雌、雄性大鼠急性经皮LD50(4 h)>2150 mg/kg;对雄、雌性大鼠急性吸入LC50(2 h)>5000 mg/m3;对实验兔急性眼平均刺激指数为0;对豚鼠致敏率为0%.结论该受试物急性经口属微毒性、急性经皮属低毒性、急性吸入属微毒性,眼睛刺激试验为无刺激性,致敏试验属Ⅰ级弱致敏物.
作者:刘志勇;周银平;李启富;戴黎光;周明;田泽敏;刘琳;包锦英;喻荣珍;杨新跃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肺内陈旧性结核病灶与合并肺结核病发生率的关系.方法226例确诊为糖尿病但无肺结核病的患者按观察期前2周内胸片检查是否发现有陈旧性结核病灶征象,分为可能复燃队列和可能新发队列,经4年追踪观察,分析两队列合并肺结核病的发生率及血糖水平、血糖波动持续时间的作用.结果合并肺结核病患者33例(13.5%).可能新发队列合并肺结核病的发生率为9.1%,可能复燃队列合并肺结核病的发生率为32.6%,相对危险度为3.58,归因危险度比率为72.09%.可能复燃队列中合并了肺结核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高于未合并肺结核患者.合并肺结核病患者的血糖波动持续时间比合并其他感染患者相对较长(>2周).结论肺结核陈旧性病灶在糖尿病患者合并肺结核病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彻底治疗肺结核对控制糖尿病患者肺结核复燃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控制好血糖是防治合并肺结核病的关键.
作者:雍玉国;刘世林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代谢并发症是肝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并且严重影响病人的长期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和肥胖症是常见的几种代谢并发症.本文将就肝移植后糖尿病从发病机制探讨其防治措施作一综述.肝移植术后1年糖尿病的发生率为13%[1].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的糖耐量试验(OGTT)中快速升高的血糖和2 h水平[22],Jindal是根据任何时候快速升高的血糖水平>22.2 mmol/L或11.1 mmol/L或至少在术后2周内要依赖胰岛素维持,WHO提出的定义是根据标准的糖耐量试验结果[3].肝移植术后糖尿病(Posttransplant Diabetes Mellifus,PTDM)常引发微血管及大血管病变[4],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疾病、肾病、神经病变和视网膜病变[5].
作者:罗地来;傅华群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血清S100蛋白、TPS(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在恶性黑色素瘤(恶黑)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价值.方法ELISA法动态检测42例恶黑患者血清S100蛋白和TPS水平.结果血清S100蛋白灵敏度(Sensi-tivity,Se)为35.7%,特异度(Specificity,Sp)95.2%;TPS Se为19.1%,Sp 94.2%.联合检测S100蛋白和TPS,平行试验(parallel test,两者中任何一个阳性即认为诊断试验阳性)评价:Se 47.6%,Sp 89.4%;系列试验(serialtest,两者同时阳性,诊断试验才认为是阳性):Se 7.1%,Sp 100%;病情进展,血清S100蛋白血清水平和灵敏度增高;治疗前血清S100蛋白水平高于正常的患者,对治疗的反应较差;血清S100蛋白水平进行性升高提示复发或转移及不良预后,TPS在这些方面作用不明显.结论平行试验评价血清S100蛋白和TPS有助于恶黑诊断,动态测定血清S100蛋白能够反映恶黑病情变化.
作者:何新斌;罗荣城;秦斌;容海鹰;麦国丰;李爱民;张罗生;郑航;陈怀宇;陈凯;黄惠强;严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能量多谱勒血流显像(PDI)对肝脏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肝脏102个肿块先用二维超声显示佳图像后,在同一超声切面启用PDI和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CDFI),分别检测肝肿块血管数、血流性质、大血流速度(Vmax)及阻力指数(RI)等.结果肝脏102个肿块PDI和CDFI血流显示率分别为74.5%(76/102)和42.2%(61/102),肝脏良性肿块PDI和CDFI血流显示率分别为59.4%(38/64)和42.2%(27/64),肝脏恶性肿块PDI和CDFI血流显示率分别为100%(38/38)和89.5%(34/38),各组相对应进行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肝脏良、恶性肿块的RI均值分别为0.56和0.71.结论PDI对肝脏肿块的血流显示明显优于CDFI,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赵新;罗萍;温建中;龚琦;邓青;刘惠芬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亚低温联合复方丹参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作用.方法新生7 d的12窝SD大鼠60只,每窝5只,按随机区组设计,随机分配到实验各组,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HI)、复方丹参治疗组(SMB)、亚低温组、亚低温联合复方丹参组(以后简称联合组)等5个处理组,作MDA、SOD、NO的测定.结果亚低温组、复方丹参组与缺氧缺血组比较,MDA、NO值降低,SOD值升高,P<0.01,联合组与亚低温组、复方丹参组相比,MDA、NO值降低,SOD值增高,P<0.05.结论亚低温、复方丹参单独使用均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有神经元保护作用;而两者联合应用,对于神经元的保护效果更佳.
作者:孙梦思;赵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难治性腹水的疗效.方法利用FCN-01型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机及DY-1060一次性腹水浓缩器对22例难治性腹水患者在抽取腹水浓缩后进行静脉回输.结果显示症状改善,腹水明显消退[治疗前后腹围为(89±8)cm、(78±6)cm,P<0.05];血浆白蛋白升高[治疗前后为(25.2±7.2)g/L、(36.3±6.7)g/L,P<0.05];每24 h尿量显著增加[治疗前后为(640±40)ml、(1200±60)ml/,P<0.01];血尿素氮和肌酐则下降[治疗前后分别为(9.3±3.8)mmol/L、(5.8±3.0)mmol/L和(149.2±26.3)μmol/L、(89.5±17.2)μmol/L,P<0.05];腹水中蛋白质明显上升[治疗前后为(5.23±1.2)g/L、(22.14±1.5)g/L,P<0.01].结论超滤浓缩回输是临床上治疗难治性腹水的一种实用且有效的方法.
作者:罗文;姚剑英;邬柏林;罗忠金;张吉翔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改良法测量根管长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尖周病患者143(168个根管)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经临床判定指标,误差在0~0.5 mm范围内符合率达89.52%无超填.实验组准确性明显高于插针X线摄片法(P<0.01).结论改良法是一种针对上述类患牙准确性较高,操作简便且实用的确定根管工作长度的方法.
作者:郑玲莉;钟庐云;程庐堂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阑尾血吸虫病临床不多见,因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确诊困难.当继发细菌感染时,往往表现为急性阑尾炎症状.2000年10月以来,我院共收治6例,均以手术治疗和经病检证实.现报告如下.
作者:黎水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和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年来798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男性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占80.20%、女性占19.80%,男性明显高于女性(X2=6.56,P<0.05);青年人、中年人及老年人各占27.82%、57.61%和14.57%(P<0.01),老年人合并重度上消化道出血多见;不同性别、年龄者出血的原因不尽相同.结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以消化性溃疡、胃癌、急性胃粘膜损害、食道胃底静脉曲张为常见的病因,性别、年龄等均为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
作者:刘蔚;杨铁一;孙明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寻一种安全可靠、矫正满意的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手术方法.方法通过对215例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术后临床资料的复习,探讨鼻内镜在鼻中隔矫正术中的应用价值,并对这种术式的安全和疗效进行评估.结果对215例患者术后6~24个月的疗效观察表明,该方法可安全、彻底地矫正的鼻中隔偏曲,满意地改善患者的鼻腔通气,有效地控制鼻腔粘连的发生和减少鼻息肉、鼻窦炎的复发.结论经鼻内镜治疗鼻中隔偏曲安全、有效,是替代传统手术方式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少容;熊科亮;邓凌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近年来由于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医疗卫生知识的了解和观念的改变,以及医疗行为中诸方面社会因素的介入,孕妇在选择分娩方式发生根本的转变,剖宫产指征也在相应变化,使得剖宫产率逐渐上升,,剖宫产术后各种并发症也随之相应增多,而晚期产后出血也是剖宫产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直接危及产妇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且与一般的产后出血相比有其特殊之处,本文对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廖志坚;廖曦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体外培养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和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经预处理后,分别加入BrdU(10μmol)和bFGF(20 ng/ml)进行培养,采用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 blot方法测定海马神经前体细胞DNA合成和磷酸化ERK1/2活性.结果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加入bFGF进行培养的海马成年神经前体细胞BrdU阳性标记率为(19.5±3.2)%;对照组为(10.5±1.4)%,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Western blot方法测定结果表明bFGF刺激后,海马成年神经前体细胞磷酸化ERK1/2活性升高,15 min时为峰值,60 min后恢复到基础水平.结论bFGF通过激活ERK1/2信号转导途径促进成年海马神经前体细胞胞核内DNA的合成,进而促进其增殖.
作者:程祖珏;王琳;王卫东;徐江平;邵卫中;余永琴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