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马春艳;贾秀坤
尼莫地平系1、4---- 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剂,在临床上正广泛使用.而尼莫地平合并泰必利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少见报道.现将我院合用两药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孙传兰 刊期: 1999年第03期
惯用破伤风抗毒素(TAT)的皮试法是用每支1ml含1500国际单位的破伤风抗毒素药液,抽取0.1ml加生理盐水,稀释到1ml(含150国际单位)取0.1ml(含15国际单位)作皮内注射,15min后检查反应结果.凡TAT试验结果阳性而又必须注射者,则采用脱敏注射法;可将余液0.9ml一次稀释至5~6ml,分3~4次肌肉或皮下注射,每次间隔15min,从作皮试到脱敏注射完毕,整个过程需45~60min.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我们对近期临床资料进行了关于药液浓度及注射方法等方面的探索,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丽;马春艳;贾秀坤 刊期: 1999年第03期
脑室管膜炎是发生在脑室系统及其周围的炎症,本病以脑室内脑脊液化脓性改变为特征,临床症状严重,死亡率很高.我院于1993-03~1998-03共收治该病10例,采用脑室内抗生素灌流引流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齐宇;宋健民;朴松鹤;贾树心 刊期: 1999年第03期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多因素性的疾病,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有四种相互作用的主要因素在疾病发生过程中起作用,这四种因素包括:机体、饮食、运动和时间,这便是动脉粥样硬化四联因素理论.图1为四联因素相互作用,致使动脉硬化发生的图解,只有这4种因素全部具备的条件下才会发生.换言之,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要有敏感的机体,充足适宜的底物(脂质),又由于运动不足,不能充分消耗掉这些底物,而使脂质沉着在动脉壁内膜及内膜下,而且这些底物(脂质)又必须在足够的时间内逐渐形成,并伴有中层平滑细胞向内膜移行、增殖、内膜增厚发展而形成的粥样病灶,或纤维脂质斑块[1].这就是动脉粥样硬化四联因素理论.
作者:陈贺中;朱晓峰;赵丽娜 刊期: 1999年第03期
1987~1997年,我们治疗了畸型中央尖折断后,牙髓感染、根尖病变的患牙共30颗,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芦瑛;张丽华 刊期: 1999年第03期
系统化整体护理是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并将护理程序系统化的护理临床业务及护理管理模式,按照护理程序的科学工作方式,为病人进行整体护理.护理程序包括:估计、诊断、计划、实施、评价.我院自1993年应用以来,取得一定成效,具体体会如下.
作者:邵金花;赫英贤;教伟 刊期: 1999年第03期
目的:通过采用不同窝洞表面处理方法对复合树脂边缘微漏影响的实验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在制备V类窝洞表面分别采用酸蚀、压缩空气或二者均用的方法处理,每种处理分别用不同的粘接剂系统,然后进行复合树脂充填,经过500次温度循环实验,将该离体牙体制成牙体磨片(<70μm),光镜观察,比较微漏情况.结果:酸蚀处理的微漏较其它方法少;表面进行预处理的窝洞边缘微漏较小;壁边缘微漏率低,其次为轴壁,差为颈壁,微漏隙大小在0.1-0.9μm之间;牙釉质的边缘微漏较牙本质小.结论:不同的牙面处理,所形成的微漏不一样,复合树脂与酸蚀牙釉质密合度要优于酸蚀牙本质;窝洞经压缩空气干燥后经酸蚀处理,且牙面进行预处理是提高密合度佳方法.
作者:戎力;南晓利;董波;孟祥才;王凤芝;苏畅 刊期: 1999年第03期
自20年代Gomin[1]提出封闭裂孔治疗视网膜脱离,其手术成功率已达95%以上.近年来,PVR的视网膜脱离,尽管手术方法很多,但成功尚较低.我院自1990年开始采用冷凝加巩膜外垫压放液注气环扎手术,治疗23例该病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曹丽辉;王晓红;宿星杰 刊期: 1999年第03期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患者多为小儿.1996-05~1996-10,本地区麻疹流行,本科收治麻疹患儿80余例,6月龄内婴儿发病1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晓红;徐敏 刊期: 1999年第03期
非洛地平(Felodipine)缓释片已在临床应用,本文通过对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病50例的临床观察,旨在探讨非洛地平缓释片的降压效果.
作者:张建华 刊期: 1999年第03期
视神经、视网膜等眼组织对眼动脉血流的变化反应敏感,尤其是儿童,视神经、视网膜的发育与眼动脉血流的供应情况密切相关.获得眼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相关值对眼科临床工作有重要意义.成人眼动脉血流的正常值已有人统计、测定,但儿童眼动脉血流的正常值未见报道.为填补这一空白,我院于1996-05~1998-04月间对正常儿童眼动脉血流速度进行了测定,并与成人正常值进行了对比、分析,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作者:杨兴东;于妍娉;孟庆祥;毕东辉;关向民 刊期: 1999年第03期
我科1992-02~1998-02共收治糖尿病人急腹症97例,现仅就其危险因素和围手术期处理中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黄世杰;王亚州;焦成斌;汤海;刘东建;刘文斌 刊期: 1999年第03期
替硝唑胶囊是临床上应用的抗厌氧菌和抗原虫类新药,卫生部暂行标准中含量测定采用对照品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我们根据替硝唑在0.1mol/L NaOH 0.1mol/L HCl中具有不同的紫外光谱特征,通过差示分光光度法[1],直接测定了替硝唑胶囊的含量.该法简便,定量准确,不受胶囊中辅料的影响.
作者:王晓杰;张咏梅;祝彬 刊期: 1999年第03期
单纯肺动脉瓣狭窄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发生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0%~15%,随着彩色多普勒技术的兴起,它与二维超声心动图相结合,大大提高了肺动脉瓣狭窄的诊断率,本文将我院自1994-10~1997-03经彩超诊断的肺动脉瓣狭窄的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高东艳;孙蕾;赵莉 刊期: 1999年第03期
内镜下微波治疗消化道疾病,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我们1995-01~1998-04使用这一技术治疗消化道息肉,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讨论如下.
作者:祝伟;贾杰;郑欣 刊期: 1999年第03期
本文根据Blorm-Richarcisonde分级标准对46例浸润性导管癌进行分析,同时采用S-P法对其进行C-erbB2癌基因和ER、PR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组织学Ⅰ级11例,C-erbB2癌基因和ER、PR的阳性率分别为18.12%、63%和54%;组织学Ⅱ级25例,C-erb B2癌基因和ER、PR的阳性率分别为28%、48%和32%;组织学Ⅲ级10例,C-erb B2癌基因和ER、PR的阳性率分别为40%、20%和10%.从而表明组织学分级越差,C-erb B2癌基因的过度表达越强,ER、PR阳性率越低,淋巴结转移的机率越高.组织学分级与C-erb B2癌基因的过度表达呈正相关,与ER、PR水平呈负相关,与淋巴结转移率呈正相关.C-erb B2癌基因过度表达预后差,复发及转移率高,RP、PR阳性率高提示预后好,复发、转移率低.
作者:许励;曹维海;于大有;王树生 刊期: 1999年第03期
白血病患者化疗时静脉炎的护理至关重要,多年来我们应用山茛菪碱、紫金锭、维生素B12治疗白血病病人化疗引起的静脉炎,收到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瑛;袁丽荣;张文红;于雅琴 刊期: 1999年第03期
我院自1990年以来,共收治踝关节骨折患者148例,应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120例,其中108例经1~6年随访,优良率为97%.现将临床诊断与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于利;何风君;薛云清 刊期: 1999年第03期
本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不育、不孕症患者血清、精液、宫颈粘液中的抗精抗体(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AEMAb),抗卵巢抗体(AovAb),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AhcGAb).实验结果发现,部分患者上述相应的抗体为阳性,这提示上述四种抗体对免疫性不育、不孕具有一定的临床检测意义.
作者:欧玉清;继强;和庆余;刘向东 刊期: 1999年第03期
肝炎后综合征是指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肝功能检测正常后仍在一段时间出现纳差、腹胀、乏力等症侯群.笔者将1996-09~1998-09收集的145例肝炎后综合征的有关资料作一分析,以求在治疗病毒性肝炎和减少肝炎后综合征的发生率方面找出佳方案,进行有益探索.
作者:李绍民;陈景华;于文丽 刊期: 199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