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随机对照试验腧穴谱研究

严鸿丽;焦琳;熊俊;罗康;赖斌;钟欢

关键词:针刺, 功能性消化不良, 随机对照, 腧穴谱
摘要:目的:总结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随机对照试验(RCT)腧穴谱.方法:按一定检索策略全面检索四大医学文献库,文献应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管理,归纳RCT文献中穴位.结果:共纳入70篇RCT,运用频次高的经络为胃经,其次为任脉、心包经、肝经、膀胱经.穴位使用频次高的是足三里,其次是内关、中脘、天枢、太冲.结论:针刺治疗FD选用频次较高的经络是:胃经、任脉、心包经、肝经、膀胱经.选用频次较高的腧穴是:足三里、内关、中脘、天枢、太冲.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火针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急性乳腺炎1例

    化脓性乳腺炎属于中医学乳痈范畴.患者多是哺乳期一个月左右的初产妇,淤积的乳汁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病菌侵入乳管,形成脓肿.现代医学一般给予消炎药治疗,部分患者经久不愈,后手术切开排脓,给患者带来痛苦.也不利于婴儿的发育.火针治疗乳痈,穿透体表脓腔,开口排脓,既可以防止出血,又能替代开刀的一种方法.

    作者:龚丽萍;曹婧;梁育;曾霞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黄连解毒汤对大鼠营养性肥胖的影响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低、中、高剂量组给药时间长短对营养性肥胖大鼠的影响.方法:100只SD雄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连解毒汤组(高、中、低剂量组),每组2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用“高脂乳剂+碳酸饮料+普通饲料”混合喂养造大鼠营养性肥胖模型,连续3周,3周后分别于给药22d、42d,每组各处理10只大鼠,分离血清,剥离肾及生殖器周围脂肪组织,检测血清GLU、TG、TC、HDL-C、LDL-C和脂肪组织CEBPα含量,计算脂肪指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可明显降低肥胖大鼠体重、脂肪指数,明显升高肥胖大鼠HDL-C水平,其中黄连解毒汤中剂量组能明显降低TG、TC、LDL-C、CEBPα水平.以上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黄连解毒汤对大鼠营养性肥胖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其中中剂量组作用尤为突出,除HDL-C,对其它指标的影响给药时间均不宜过长.

    作者:左铮云;李文泉;王雅乐;姚凤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常规的治疗未能明显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预后并不理想.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面有比较满意的疗效,笔者将近年来对该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专病专方、中成药及针剂、针灸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旨在为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提供临床支持.

    作者:邓鹏;胡丹;刘中勇;李林;徐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台湾民报》与日据时期台湾医疗史研究

    《台湾民报》是由台湾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创办的一份刊物,从台湾人的立场书写日据时期台湾在社会、政治、经济、教育、医疗等各方面的发展,而这之中的医药卫生史料是研究日据时期台湾医疗史的重要资料.本文对其中的医药卫生史料进行梳理与总结,为研究日据时期台湾医疗史提供新的史料与视角.

    作者:黄颖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中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卫生管理)人才培养及课程体系研究

    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医药卫生管理人才的需求量逐步增加.中医卫生管理事业的发展,要求培养出创新综合全面的中医卫生管理人才,既要有深厚的中医药学背景,又具备精准的卫生管理知识,这样的人才才能更好地服务未来中医药公共事业.本文重点研究中医院校公共事业(卫生管理)人才培养及其课程体系的设置和安排,期许能对中医院校创新综合人才培养带来实质性帮助.

    作者:江泽慧;张俊;曾文雪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浅析仲景辨治消渴病思想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或伴有体重减轻,甚至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相当于西医学中的糖尿病、尿崩症等具有消渴临床特征者,目前已严重危害到人类健康.通过提炼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对消渴病辨治的阐述,为消渴病的防治提供有效借鉴及新的思路.

    作者:吴华英;潘继兴;邓文祥;曾光;陈青扬;向茗;黄惠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21例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诊断符合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标准的住院患者,给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1日1剂,1月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疗程.结果:完全缓解9例,临床缓解6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50%,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张振会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温阳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治疗体会

    糖尿病的治疗,历代医家都以益气养阴、清热泻火为治疗大法,仅在病程日久及出现严重并发症具有阳虚之象时才用温阳之法.而笔者发现在糖尿病早期及针对血糖难控性糖尿病的治疗,温阳之法能显奇功,故举临床验案2则,进行临床探讨.

    作者:兰琴;方建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咖啡中咖啡因、咖啡酸及绿原酸的含量

    目的:建立咖啡豆中咖啡因、咖啡酸和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咖啡豆中咖啡因、咖啡酸和绿原酸的含量,以Phenomenex Luna C18为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5%甲酸水,流速1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85nm,梯度洗脱.结果:咖啡因、咖啡酸、绿原酸分别在250 ~ 15.6μg/mL(r=0.9997)、20~0.02μg/mL(r=0.9999)、300~3.2μg/mL(r=0.9999)的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在98.28% ~99.23%.结论: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为咖啡豆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

    作者:李莎莎;于娟;谭淑瑜;梁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护肝片对CCl4急性肝损伤小鼠肝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考察护肝片对CCl4急性肝损伤的肝保护作用,并初步明确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CCl4复制急性肝损伤模型,给予护肝片干预(2.4g/kg).采用分光光度法考察护肝片对实验小鼠转氨酶的影响,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考察护肝片对实验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考察护肝片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明确护肝片的肝保护作用.通过考查肝组织匀浆抗氧化相关指标(SOD、MDA、GSH等)的影响,以及护肝片对实验小鼠线粒体功能的影响(MPTP、ATPase等),初步明确其肝保护作用机制.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护肝片可以显著下调ALT、AST等肝损伤标志物,减轻肝脏病理组织病变,减少肝细胞凋亡数目;护肝片可以上调SOD、GSH等抗氧化酶水平,下调MDA含量;通过改善MPTP、ATPase活性以及调节线粒体肿胀敏感性等保护线粒体功能.结论:护肝片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线粒体保护作用有关.

    作者:杨琳;梁雪琰;赵洪海;李廷利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楼丽华治疗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不良反应经验

    目的:探讨楼丽华治疗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不良反应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方法: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典型案例方面论述楼丽华治疗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不良反应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对其遣方用药及中医调理的特色予以总结.结果:楼丽华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为脾胃虚弱、胃失和降,肝肾阴虚、心肾不交;根据其病因病机,运用健脾和胃,滋补肝肾、养心安神法治疗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不良反应,临床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结论:楼丽华治疗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不良反应的经验在临床上行之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凌培芳;楼丽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高等中医药院校科技国际化的思路探讨

    高校科技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医药高等院校的科技国际化是中医药国际化的主要实践,也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重要途径.我校以科技自主创新和走向世界为战略目标,推动科技平台国际化,铸造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中枢神经和核心动力,建立健全国际化科研信息系统,逐步实现科技国际化战略,为中医药高等院校科技国际化提供借鉴,为中医药发展作贡献.

    作者:李斌;杨明;朱根华;刘志勇;周翔;李斐;熊耀坤;吴亚芬;潘玲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综合疗法治疗阴虚火旺型早泄30例

    目的:观察“中药、药酒、行为疗法”三者结合治疗早泄的临床疗效.方法:中医辨证为阴虚火旺型早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以“中药、药酒、行为疗法”三位疗法治疗;对照组以知柏地黄汤治疗,疗程4周.结果:观察组的平均射精潜伏期及性生活质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三位疗法能有效延长早泄患者的性交时间,患者和配偶性生活满意度均有明显改善.

    作者:尤传静;吴强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益气蠲痹膏联合甲钴胺治疗气虚络阻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

    目的:观察益气蠲痹膏穴位敷贴配合甲钴胺片口服治疗气虚络阻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抽签法随机选取符合标准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30例,观察组采用益气蠲痹膏穴位敷贴配合甲钴胺片口服,对照组单用甲钴胺片口服,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8天后评估临床疗效,同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糖尿病神经病变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等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MDN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均<0.05);观察组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的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MDN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P均<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蠲痹膏穴位敷贴配合甲钴胺片口服治疗气虚络阻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优于单用甲钴胺片口服.

    作者:徐秀梅;熊文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随机对照试验腧穴谱研究

    目的:总结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随机对照试验(RCT)腧穴谱.方法:按一定检索策略全面检索四大医学文献库,文献应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管理,归纳RCT文献中穴位.结果:共纳入70篇RCT,运用频次高的经络为胃经,其次为任脉、心包经、肝经、膀胱经.穴位使用频次高的是足三里,其次是内关、中脘、天枢、太冲.结论:针刺治疗FD选用频次较高的经络是:胃经、任脉、心包经、肝经、膀胱经.选用频次较高的腧穴是:足三里、内关、中脘、天枢、太冲.

    作者:严鸿丽;焦琳;熊俊;罗康;赖斌;钟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滋水清肝饮加减治疗更年期失眠101例

    目的:观察滋水清肝饮加减治疗更年期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门诊更年期失眠患者199例,随机分为中药观察组101例和西药对照组98例,观察组予滋水清肝饮加减治疗,对照组予舒乐安定加谷维素联合治疗.60d为一疗程,一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随访.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0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4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SQI、MRS、不良反应及随访期两组的复发率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水清肝饮加减治疗更年期失眠疗效更确切,复发率小,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郭亚利;周岳君;苏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何迎春升阳散火汤临床应用举隅

    升阳散火汤为主治血虚发热或“胃虚过食冷物,抑遏阳气于脾土”所致病症的常用方,然何迎春临证时,灵活运用,认为该方不仅适用于脾胃疾病,凡辨证属阴火内伏者,皆可加减使用,且每获良效.

    作者:李伟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细胞自噬与肝脏疾病的研究概况

    细胞自噬是真核细胞中一种广泛存在的生理过程,也是一个高度进化保存细胞内大分子的过程和细胞器退化的过程,在细胞周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对细胞生长、增殖及凋亡中起到重要调控作用.肝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生命安全的常见病和多发性疾病,因此,通过有效调控细胞自噬水平实现肝细胞保护,是改善损伤后肝细胞再生水平和状态的关键,也是实现治疗肝脏疾病有效治疗途径之一.本文就细胞自噬与肝脏疾病的内在调控作用机制进行了简要概述.

    作者:周步高;喻松仁;艾志福;舒晴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加味消遥散治疗兔去势干眼症的实验研究

    目的:评价加味逍遥散对兔去势干眼症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40只日本成年雌性大耳兔手术摘除双侧卵巢,制作成干眼症模型40例(80眼),随机均分为5组:模型组(A)、对照组(B)、加味逍遥散低剂量组(C)、加味逍遥散中剂量组(D)和加味逍遥散高剂量组(E),每组8只.对5组实验兔进行去势术建立动物模型,对照组口服黄体酮胶囊,C、D、E组分别给于5、10、20倍浓度加味逍遥散连续灌胃45d,测定给药后兔去势干眼症经加味逍遥散治疗前后泪腺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TNF-α、TGF-β水平、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IT)、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l fluorescent staining,F1)情况的改变,治疗前后及5组间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D、E组SIT及F1试验测量值明显高于A组(P<0.05)和B组(P<0.05),BUT试验B组和C组没有差别(P>0.05),在泪腺组织中,IL-1β、TNF-α阳性表达的细胞数均低于B组,而TGF-β1阳性表达的细胞数均明显高于B组(P<0.01).以上检测结果E组均优于C、D组(P<0.o5).结论:加味逍遥散可显著改善兔去势干眼症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加味逍遥散具有类似于雌激素作用有关,可起到促雌激素效应,从而调节泪腺局部炎症反应有关,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为围绝经期干眼症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参考.

    作者:易昀敏;王海燕;马吉丹;洪亮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慕课”资源在中医药院校中共享的研究

    慕课(MOOCs)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它的出现对高等中医药院校传统教学模式形成了极大挑战.中医类院校慕课资源众多,如何对慕课资源进行更好地共享,成为了国内众多学者思考的热点.本文通过分析中医药院校慕课未能实现很好共享的成因,并据此提出几点建议,以促进这一在线课程形式在中医药院校中的应用与发展.

    作者:钱坤;刘威;杨昌昕;匡菁;叶耀辉;于艳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