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晓庆;茹清静
目的:运用中药足浴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择我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并肌注甲钴胺注射液(弥可保).观察组加用中药足浴,疗程2周.结果:经2周治疗后,观察组的DPN临床评分改善程度、神经传导速度改善幅度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足浴治疗DPN有较好疗效.
作者:刘凡;韩琳;杨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探讨痰浊阻肺型咳嗽的病因病机,解析张国骏教授治疗该病的临证思路与用药经验,并列举验案2则.
作者:王悦;张国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熊卫标主任医师擅长中医治疗各类疑难杂症,临床经验丰富.今将其在中医辨证基础上以加味瓜蒌牡蛎散治疗产后抑郁合并干眼症病案概述于此,以抛砖引玉.
作者:章青青;熊卫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低、中、高剂量组给药时间长短对营养性肥胖大鼠的影响.方法:100只SD雄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连解毒汤组(高、中、低剂量组),每组2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用“高脂乳剂+碳酸饮料+普通饲料”混合喂养造大鼠营养性肥胖模型,连续3周,3周后分别于给药22d、42d,每组各处理10只大鼠,分离血清,剥离肾及生殖器周围脂肪组织,检测血清GLU、TG、TC、HDL-C、LDL-C和脂肪组织CEBPα含量,计算脂肪指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可明显降低肥胖大鼠体重、脂肪指数,明显升高肥胖大鼠HDL-C水平,其中黄连解毒汤中剂量组能明显降低TG、TC、LDL-C、CEBPα水平.以上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黄连解毒汤对大鼠营养性肥胖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其中中剂量组作用尤为突出,除HDL-C,对其它指标的影响给药时间均不宜过长.
作者:左铮云;李文泉;王雅乐;姚凤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膜迷路积水是梅尼埃病的基本病理改变,建立简便有效的膜迷路积水动物模型是研究梅尼埃病发病机制、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法的重要手段,本文就目前诱导膜迷路积水豚鼠模型的方法和特点等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梅尼埃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游玉龙;陈华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台湾民报》是由台湾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创办的一份刊物,从台湾人的立场书写日据时期台湾在社会、政治、经济、教育、医疗等各方面的发展,而这之中的医药卫生史料是研究日据时期台湾医疗史的重要资料.本文对其中的医药卫生史料进行梳理与总结,为研究日据时期台湾医疗史提供新的史料与视角.
作者:黄颖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通过研究唐宗海对经闭的论治,认为唐宗海以水火气血关系探讨经闭的病因病机,以经络学说阐释经闭的寒热传变规律,对其临证治疗经闭的理法方药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经闭的治疗提供思路.
作者:张佳乐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采用中药联合针刺治疗慢传输型功能性便秘(ST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益气养阴润肠中药内服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口服乳果糖治疗,均治疗4周为一疗程.记录症状积分、结肠传输情况,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显著优于对照组(72.50%)(P<0.05).观察组各症状及对照组除腹胀外其余症状均较前显著改善(P<0.01),观察组排便困难、排便频率、腹胀及排便时间的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结肠传输试验各时段排出率均较前改善(P<0.01),观察组48h、72h排出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联合针刺治疗STC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研究推广.
作者:王小辉;黄慧芝;葛来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中药与方剂》是本校中药制药专业中职二年级学生的必修科目,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传统的理论性人才已无法适应医药行业的发展,新时代下如何培养符合工作岗位要求的实用型人才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关键.因此,本校在中药制药专业开展《中药与方剂》实训课程,学生既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能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裴晶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总结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随机对照试验(RCT)腧穴谱.方法:按一定检索策略全面检索四大医学文献库,文献应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管理,归纳RCT文献中穴位.结果:共纳入70篇RCT,运用频次高的经络为胃经,其次为任脉、心包经、肝经、膀胱经.穴位使用频次高的是足三里,其次是内关、中脘、天枢、太冲.结论:针刺治疗FD选用频次较高的经络是:胃经、任脉、心包经、肝经、膀胱经.选用频次较高的腧穴是:足三里、内关、中脘、天枢、太冲.
作者:严鸿丽;焦琳;熊俊;罗康;赖斌;钟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医药卫生管理人才的需求量逐步增加.中医卫生管理事业的发展,要求培养出创新综合全面的中医卫生管理人才,既要有深厚的中医药学背景,又具备精准的卫生管理知识,这样的人才才能更好地服务未来中医药公共事业.本文重点研究中医院校公共事业(卫生管理)人才培养及其课程体系的设置和安排,期许能对中医院校创新综合人才培养带来实质性帮助.
作者:江泽慧;张俊;曾文雪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优的复方升白颗粒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实验,以马钱苷提取率,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苷-2-0-β-D-葡萄糖苷提取率及提取物干膏得率为指标,优化提取工艺.结果:正交设计实验结果显示优提取工艺为药材加6倍的水煎煮3次,每次2h.结论:本提取工艺能大限度地提取出药材的有效成分,节能、省时、不污染环境,适宜工业化可持续生产.
作者:饶印保;李忠贵;钟小群;李艳;王丽静;朱良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加味逍遥散对兔去势干眼症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40只日本成年雌性大耳兔手术摘除双侧卵巢,制作成干眼症模型40例(80眼),随机均分为5组:模型组(A)、对照组(B)、加味逍遥散低剂量组(C)、加味逍遥散中剂量组(D)和加味逍遥散高剂量组(E),每组8只.对5组实验兔进行去势术建立动物模型,对照组口服黄体酮胶囊,C、D、E组分别给于5、10、20倍浓度加味逍遥散连续灌胃45d,测定给药后兔去势干眼症经加味逍遥散治疗前后泪腺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TNF-α、TGF-β水平、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IT)、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l fluorescent staining,F1)情况的改变,治疗前后及5组间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D、E组SIT及F1试验测量值明显高于A组(P<0.05)和B组(P<0.05),BUT试验B组和C组没有差别(P>0.05),在泪腺组织中,IL-1β、TNF-α阳性表达的细胞数均低于B组,而TGF-β1阳性表达的细胞数均明显高于B组(P<0.01).以上检测结果E组均优于C、D组(P<0.o5).结论:加味逍遥散可显著改善兔去势干眼症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加味逍遥散具有类似于雌激素作用有关,可起到促雌激素效应,从而调节泪腺局部炎症反应有关,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为围绝经期干眼症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参考.
作者:易昀敏;王海燕;马吉丹;洪亮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升阳散火汤为主治血虚发热或“胃虚过食冷物,抑遏阳气于脾土”所致病症的常用方,然何迎春临证时,灵活运用,认为该方不仅适用于脾胃疾病,凡辨证属阴火内伏者,皆可加减使用,且每获良效.
作者:李伟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慕课(MOOCs)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它的出现对高等中医药院校传统教学模式形成了极大挑战.中医类院校慕课资源众多,如何对慕课资源进行更好地共享,成为了国内众多学者思考的热点.本文通过分析中医药院校慕课未能实现很好共享的成因,并据此提出几点建议,以促进这一在线课程形式在中医药院校中的应用与发展.
作者:钱坤;刘威;杨昌昕;匡菁;叶耀辉;于艳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发热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对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来说,更为多见且对其病情转归常产生一定的影响,正确判断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疾病的预后调护、科研及临床的指导,本文总结论述了余惠平主任医师对于二者关系的认识及探讨,对疾病的诊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谢欢来;余惠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通过文献整理的方法,总结陈修园对儿科的诊治特点.针对儿科“五难”,陈修园提出独具特色的验纹按额诊法,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采取相应的诊法.阐述小儿在体质、症状、病机方面的特殊之处,以审证求因,对证治疗.在治疗疾病时,强调要中病即止、补泻有度;注重脾胃作为后天之本在治疗儿科疾病中的作用;极力反对峻补误治,过度治疗,注重小儿自身正气的修复作用;并认为一般患儿都会愈后较好.这些都对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作者:周丛笑;林慧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或伴有体重减轻,甚至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相当于西医学中的糖尿病、尿崩症等具有消渴临床特征者,目前已严重危害到人类健康.通过提炼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对消渴病辨治的阐述,为消渴病的防治提供有效借鉴及新的思路.
作者:吴华英;潘继兴;邓文祥;曾光;陈青扬;向茗;黄惠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测定黄连和萸黄连对大鼠血浆中儿茶酚胺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的含量.结果:生黄连与萸黄连均能显著抑制大鼠血浆中儿茶酚胺的分泌,但萸黄连抑制E、NE分泌的程度小于生黄连.结论:吴茱萸汁制能降低黄连对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的抑制程度,说明吴茱萸汁制后黄连的寒凉之性有所缓和.
作者:李娜;颜冬梅;方建和;张金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本文阐释了适用于医学《生物化学》课程的三种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自学自讲、自我展示教学法)的优点、不足及其在医学《生物化学》课程中的运用.结合课题组的教学研究,重点阐释了自学自讲、自我展示教学法的一般流程、优缺点、效果评价及改进措施.文章旨在通过对三种教学方法的比较分析,初步探讨适用于医学《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模式.
作者:翁美芝;彭淑红;孙有智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