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Tumstatin功能区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王瑞珉;王玮;史娜;谢红;陈立军

关键词:肿瘤抑素, 融合表达载体, 抗血管生成
摘要:[目的]构建人肿瘤抑素(Tumstatin)功能区Tum-5原核融合表达载体pET42a-Tum5.[方法]根据人Tumstatin基因序列以及大肠杆菌密码子的偏爱性设计合成多个寡核苷酸,经PCR拼接获得Tum-5基因;酶切目的基因与pET42a载体,回收纯化后做定向克隆连接,转化E.coli DH5α;重组质粒通过PCR、Bgl Ⅱ与Xho Ⅰ的双酶切、DNA测序加以鉴定.[结果]重组质粒PCR扩增出的产物与目的基因大小相同;重组质粒双酶切电泳分析,插入片段大小约320 bp,与预期结果一致;对连接点两端进行测序,结果显示接头两端序列连接正确,插入序列与载体读码框架相匹配.[结论]成功构建人Tum-5基因表达载体,该研究为抗血管药物治疗实体瘤奠定了基础.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眼视神经切断再生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家兔视神经切断后再生改变.[方法]采用硫喷妥纳腹腔内注射联合球后2%奴夫卡因液注射麻醉,剪开球结膜用视神经钳分离视神经,用显微手术剪将视神经2/3切断,30 d后手术取出视神经,进行病理染色检查.[结果]实验的30眼有28眼再生,视神经切断处间隙被再生的视神经纤维长满接通,再生的视神经纤维比正常的粗大,排列不整齐,呈条索状.[结论]视神经损伤是可再生的,其再生形式从切口两侧缘开始,而不象周围神经那样从近端开始向远端再生.

    作者:郭晓玲;王元贵;柯显培;黄新民;刘运良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氟康唑与达克宁外用治疗外耳道真菌病的疗效对比分析

    外耳道真菌病在四川省地区属于常见、多发病种,我科于2004年4月-2006年3月,分别用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100 ml:0.2 g安徽环球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达克宁(硝酸咪康唑乳膏:20 mg/g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外用治疗外耳道真菌病151例,对比两组疗效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刘军;张波;杨晓萍;乌日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正交设计法优化胸腺五肽固相合成工艺

    [目的]寻找固相合成胸腺五肽的较优工艺条件.[方法]采用Fmoc保护策略固相合成胸腺五肽,应用正交设计试验法,选取7种因素,每个因素选取2个水平,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确定生成物中胸腺五肽的产率,考察产率这一指标.[结果]胸腺五肽较优的合成条件为:氨基酸的用量比为1:3、哌啶的浓度为20%、脱保护基时间为30 min、缩合剂DCC与HOBt的用量比为2:1、缩合时间为6 h、裂解剂TFA的浓度为95%、裂解时间为30 min.哌啶的浓度、缩合剂DCC与HOBt的用量比、氨基酸的用量比为影响反应的主要因素.合成产率可达到38.4%.[结论]该合成工艺操作简便、周期短、产率较高、经济可行.

    作者:刘璐;张莉;张庆云;韩香;宋月英;郝鹤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小剂量地塞米松诱发的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

    [目的]用小剂量地塞米松诱发大鼠出现胰岛素抵抗,建立胰岛素抵抗动物模型,并对模型的稳定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大鼠4组,给药组皮下注射20、60、120 μg/kg 3种不同剂量地塞米松溶液,2次/d,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结果]20μg/kg组大鼠在21 d时空腹血糖升高,胰岛素耐量实验结果表明其存在胰岛素抵抗,体重只有轻度下降,停药7 d后,胰岛素敏感性从抵抗状态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小剂量的地塞米松连续皮下注射将诱发大鼠出现一过性的胰岛素抵抗,模型动物的一般状态好.

    作者:孙静;宋光明;谢文利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BDNF对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

    [目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体外培养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诱导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克隆化培养获得的NSCs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BDNF,采用倒置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克隆形成,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在倒置光显微镜下可见细胞接种后5 d形成小细胞球,7 d成为大小不等的细胞克隆.在电镜下可见具有典型的神经干细胞和神经胶质样细胞特征.经BDNF处理7 d后星形胶质样细胞增多,且突起的长度随浓度的增加逐渐延长,尤以40 ng/ml组突起为显著(P<0.05).免疫细胞化学检测GFAP的阳性颗粒位于细胞浆中,经40 ng/mlBDNF诱导后阳性率可达86.1%,与对照组(13.1%)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BDNF可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

    作者:扎拉嘎胡;张敏;陈莉;买霞;徐瑞成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标准.[方法]对11例原发于肾脏的恶性淋巴瘤进行HE、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1例肾实质内有弥漫成片的淋巴瘤细胞浸润,瘤细胞核呈不规则形,染色质呈凝块状,9例瘤细胞表达LCA、CD20、CD79a;2例瘤细胞表达LCA、CD3、CD45RO.[结论]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罕见,预后极差.其诊断首先要排除它处淋巴瘤或白血病侵犯肾脏.治疗以肾切除辅以放化疗为主.主要与慢性炎症、Wilm's瘤、肾细胞癌等鉴别.

    作者:冯绍平;刘显中;曹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珠珀清脑片中冰片的含量

    [目的]对珠珀清脑片中的冰片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结果]冰片中的龙脑和异龙脑的量在0.701~3.186 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9795x+0.0414,r=0.9999,加样回收率为(99.7±0.3)%;方法重现性RSD为1.24%.五批珠珀清脑片中冰片每片含量分别为35.93、36.58、36.93、36.48、37.11 mg.[结论]采用气相色谱法对珠珀清脑片中的冰片进行含量测定,方法简便,专属、重现性好.

    作者:刘彦生;王宪利;刘丰;曾雪萍;何海冰;唐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牙隐裂168例临床治疗和病因分析

    牙隐裂又称不完全牙折或牙微裂,是指牙冠表面由于承受异常(牙合)力而产生的非生理性的细小裂纹[1].笔者1999-2006年在临床工作中遇到了168例牙隐裂患者,对其中的189颗隐裂牙进行了临床治疗和病因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天刚;胡卫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灯盏花素包合物冻干粉针的含量测定及安全性检查

    [目的]建立灯盏花素包合物冻干粉针含量的测定方法并检查其安全性.[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其含量,对冻干粉针进行溶血性试验及血管刺激性试验.[结果]在2.0~100.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9%,RSD为1.2%(n=5).[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制得的冻干粉针安全性较好.

    作者:陈素芹;张慧颖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局部低温护理对乳腺癌患者化疗致脱发的防治研究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需选用含蒽环类药物联合化疗的60例乳腺癌患者;既往无化疗史.病例选自1999年7月-2005年8月在我院肿瘤科住院并接受含THP联合化疗的患者60例,年龄24~58岁.用随机表方法,将6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0例.

    作者:石光丽;佘明金;马祖胜;李志红;杜涓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胸腺肽剂型的研究进展

    胸腺激素是由胸腺上皮细胞产生的多肽激素的总称,又称胸腺肽(thymopeptide).目前应用的胸腺肽多是从小牛或猪胸腺中提取纯化得到的多肽物质,其生物活性主要是诱导T细胞分化成熟和调控免疫平衡.临床主要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肾小球肾炎和重症肌无力等,也用于恶性肿瘤、病毒性肝炎及抗生素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等疾病的辅助治疗.随着分离和合成技术的发展,胸腺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将胸腺肽的剂型逐一综述.

    作者:张庆云;朱辉;刘璐;张秋燕;李蓉;张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超声心动图对心脏移植术后的动态观察

    心脏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扩张性心肌病有效的治疗手段,及早诊断和解除排斥反应是治疗成败的关键,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发展,运用超声动态监测心脏排斥反应的研究越来越多,并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减少了心内膜活检的次数,已成为术前评价、病例筛选、术后监测的重要检查手段.我院于2004年2月完成1例原位心脏移植手术,1个月后康复出院,现将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心脏移植术后动态连续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少特;王彦;雷志辉;范晓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综合治疗进展

    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且易复发、转移的恶性肿瘤,Rivera[1]报道在新诊断的肺癌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80%~85%,而其中在1/3初次确诊时已为局部晚期,不能手术的中晚期NSCLC约占全部NSCLC的3/4.治疗必须采用针对全身兼顾局部的多学科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多学科治疗).

    作者:张淳;陈屹涛;包永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细胞毒性作用研究进展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又名呕吐毒素(vomitoxin,VT),是一种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主要由某些镰刀菌产生.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纯品1970年首先从日本香川县感染赤霉病的大麦中分离到并命名[1],其结构为3 α,7 α,15-三羟基-12,13-环氧单端孢霉-9烯-8酮,为雪腐镰刀菌烯醇的脱氧衍生物,是世界范围内粮食饲料的污染物之一.现就DON的理化性质和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可能机制和实际意义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一综合概述.

    作者:刘静;何立英;刘亚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人Tumstatin功能区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构建人肿瘤抑素(Tumstatin)功能区Tum-5原核融合表达载体pET42a-Tum5.[方法]根据人Tumstatin基因序列以及大肠杆菌密码子的偏爱性设计合成多个寡核苷酸,经PCR拼接获得Tum-5基因;酶切目的基因与pET42a载体,回收纯化后做定向克隆连接,转化E.coli DH5α;重组质粒通过PCR、Bgl Ⅱ与Xho Ⅰ的双酶切、DNA测序加以鉴定.[结果]重组质粒PCR扩增出的产物与目的基因大小相同;重组质粒双酶切电泳分析,插入片段大小约320 bp,与预期结果一致;对连接点两端进行测序,结果显示接头两端序列连接正确,插入序列与载体读码框架相匹配.[结论]成功构建人Tum-5基因表达载体,该研究为抗血管药物治疗实体瘤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瑞珉;王玮;史娜;谢红;陈立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儿童腺样体肥大的影像学诊断对比分析

    腺样体肥大是一种儿童的常见疾病,引起睡眠呼吸障碍、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及听力障碍[1].由于儿童配合能力欠佳,手法及器械检查往往难以得到满意的效果,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腺样体肥大的重要依据.现将我院近3年确诊小儿腺样体肥大的42例病例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影像学对比分析.

    作者:纪涛;李正华;冯晨;徐杰;田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对瘦素的进一步认识

    瘦素(leptin)是1994年鉴定的由肥胖基因(ob基因)编码的产物,是一种具有146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它主要由脂肪细胞表达,通过血脑屏障作用于下丘脑的瘦素受体,或直接作用于靶细胞的瘦素受体而发挥生物学作用,其受体后机制是通过JAK-STAT信号转导途径实现的,主要活化JAK2-STAT3途径,其功能主要是抑制食欲和调节机体能量代谢,可使体重下降[1,2].Monteleone等[3]和Waelput等[4]在研究中发现瘦素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涉及到各领域,集中体现在生殖、血压、心血管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脏器疾病的发生、免疫炎性反应和骨质代谢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李久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MR扩散张量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目前我国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60%~80%,并以其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其早诊断、早治疗和判断预后的意义重大.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能够及时发现超急性期脑梗死病灶,其应用价值已得到临床广泛认可.MR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imaging,DTI)是在DWI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MRI成像新技术,它对体内水分子扩散运动的描述较DWI更为精确.自从1996年Pierpaoli等[1]首次介绍以后,DTI技术已成为备受关注的功能性磁共振研究方法之一,目前主要应用于脑发育、缺血性脑血管病、脑瘤和脱髓鞘疾病等的实验和临床研究[2].本文旨在综述DTI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泉;冯凯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不同浓度TTC染色对高血压性脑卒中病灶面积的评估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对高血压性脑卒中病灶的检出效能.[方法]将卒中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P)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用于比较两种不同浓度TTC染色结果(0.05%和2.0%);另一组用于比较0.05%TTC和HE染色方法计算出的脑卒中面积百分比及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0.05%TTC组脑卒中面积与2.0%TTC组无显著性差异,且两组比较,计算后的脑卒中面积密切相关.0.05%TTC组与HE染色比较,脑卒中的面积百分比无显著性差异,且两组间脑卒中面积百分比具有高度相关性.[结论]TTC染色是一种比HE染色更为经济、快捷的检测实验性脑卒中范围的染色方法,并且0.05%TTC与常用浓度检出效能具有高度相关性,而其花费只为常规方法的1/40,是理想的TTC染色浓度.

    作者:涂悦;姚旻;陈炳伟;李玉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单细胞电泳观察双氢青蒿素对K562细胞DNA的损伤作用

    [目的]研究双氢青蒿素对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加不同浓度双氢青蒿素处理24 h后,MTT法测定IC50;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观察双氢青蒿素对K562细胞DNA的损伤情况.[结果]双氢青蒿素处理细胞后,MTT检测IC50为8×10-5 mol/L;单细胞凝胶电泳显示双氢青蒿素作用24 h后可见明显的彗星状拖尾,而对照组细胞呈现明亮圆点.[结论]双氢青蒿素可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对其DNA有致损效应.

    作者:谢红;陈立军;姚丽;呼文亮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武警后勤学院

主办:武警后勤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