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卫清;廖为民
根据笔者数十年的教学体会,总结出三种有助学习的记忆方法,以此强化学生对《经络腧穴学》知识的记忆,提高其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为今后其它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作者:马向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周臣《厚生训纂》一书成书于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后几经刊刻,现存版本主要有:文会堂本、孙名成本、涵虚阁本、《寿养丛书》本、映旭斋本、种德堂本、《寿养丛书》精抄本.该书以保健、防老、长寿的理念为基础论述养生,针对个人睡眠饮食、日常起居、性行为、人际交往等方面提出细致规范,认为养生并非玄虚不可及的抽象概念,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可加以实践的身体言行.
作者:张孙彪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蓝蒲解毒片中3个成分(单咖啡酰酒石酸、秦皮乙素和咖啡酸)的含量.方法:采用Hypersil ODS2色谱柱(250mm×4.6mrn,5μm),柱温25℃,以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 2min,A:20%;2~ 14min,A:20%~25%;14~16min,A:25%;16~24min,A:25%~ 3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36nm.结果:单咖啡酰酒石酸、秦皮乙素和咖啡酸的线形范围分别为0.0038~0.0418 (r =0.9997)、0.0624~0.6864μg(r =0.9997)、0.0058~0.0638 μg(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在102.15%、97.38%、99.45%;RSD(n =6)分别为1.21%、1.53%、1.44%.结论:该方法稳定、快速,专属性强,可用于蓝蒲解毒片中单咖啡酰酒石酸、秦皮乙素、咖啡酸的含量测定及其质量控制.
作者:吴东;胡晓莲;吴柳瑾;高萌;金浩鑫;陈新滔;杨世林;龚建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陈霞波教授是浙江省名中医,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内分泌及情志病,疗效显著.她认为抑郁症是以肝脾为本,六郁为标,肝郁犯脾,脾失健运是基本病机,治疗以疏肝解郁,理气健脾为主.本文旨在总结其从肝脾治疗抑郁症的经验
作者:徐程;陈霞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考察不同冷却速率对新生皂类乳膏基质的流变学特性和物理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分别以2.25,1.74,0.89,0.18℃/min的速率对乳膏进行降温,测定乳膏的物理稳定性、屈服值、触变性及粘弹性.结果:冷却速率对乳膏的性能有显著性的影响.结论:对于给选定的处方来说,快速冷却比慢速冷却乳膏性能更佳.
作者:陈丽梅;王森;朱卫丰;屈宝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优化桉芩止咳糖浆提取工艺.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苷和盐酸麻黄碱,采用正交试验,以浸泡时间、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以黄芩苷和盐酸麻黄碱提取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结果:桉芩止咳糖浆佳水提取工艺为10倍量水浸泡2h,提取3次,每次提取2h,在佳工艺下黄芩苷和盐酸麻黄碱的提取率分别为96.62%,98.49%.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靠,提取率较高,可作为桉芩止咳糖浆的提取工艺.
作者:刘立民;侯雄军;汤韶明;甘晓云;寇光;刘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国内穴位埋线法治疗癫痫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并总结常用穴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检索,查阅国内的医学数据库和相关文献,查找有关穴位埋线法治疗癫痫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an5.2软件对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研究,543名受试者,均为随机对照试验.结论:治疗癫痫常用的穴位为丰隆、筋缩,穴位埋线法治疗癫痫效果较好.
作者:齐城成;章新友;仵倚;周小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建立HPLC测定大豆磷脂虫草头孢菌粉溶液中腺苷的含量.方法:使用Welch Ultimate AQ-C18柱(250mm×4.6mm,5μm)色谱柱,以磷酸盐缓冲液(pH6.5)[取0.01 mol/L磷酸二氢钠68.5ML与0.01 mol/L磷酸氢二钠31.5ML,混合(pH6.5)]-甲醇(85:15)为流动相,进样量:5μL;检测波长为260nm.结果:虫草腺苷在0.0302~0.604μg的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2,平均回收率为97.88%,RSD为0.8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可有效地控制大豆磷脂脂质体的质量.
作者:沈萍;汪军;李忠贵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组织胚胎学的教学难点是内容多,课时少,学生缺乏镜检经验以及对组织图像理解的完整性,这就要求我们要实现医学教学手段的改革,利用网络进行多媒体教学是必然趋势.文章具体阐述了网络课程的研究背景、研究过程,研究内容、特点和体会.该课程的开发和推广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形象理解,同时也为师生之间和同行之间的交流提供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作者:彭胜男;应然;洪婷;殷玉婷;黄青;朱清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婺源余先生医案》是清代新安名医余国珮一生临床经验与学术思想的结晶,余氏六气独重燥湿,燥湿二气统天地阴阳之气,以燥湿为纲辨治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其中痹证辨治特色独具:湿热甚者,法从清金养阴;痹证阴亏,急予育阴救液;热多开机,治宜以用阖剂;湿痹阳遏,甘淡通阳利窍等.
作者:郭锦晨;刘健;汪元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瘙痒是皮肤病常见的特有症状之一,虽然目前治疗方法多样,如以抗过敏药口服、局部外用激素及中药内服、外用等,但火针的迅速止瘁效果是任何一种疗法所不及的.本文拟从中医基础理论角度探讨火针止痒的机理,从而突出火针疗法具有清热泻火、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止痒的作用,为治疗瘙痒性皮肤病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
作者:龚丽萍;谢敏;梁育;黄港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通过多年小针刀及针灸的临床实践,认识到经络腧穴是由人体的筋膜组织和筋膜之间的“空隙”共同组成的这一实质,单纯谈论有形的筋膜组织,而忽视筋膜间隙里的无形的“空”,是难以在临床中给予圆满的答案.
作者:钟叙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对中外合作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通过调控课程模块及课程门数、整合凝练课程内容、调整课程执行时间等对策,摸索一套适合我国国情、校情且初步与国际护理教育理念接轨的涉外护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以努力提高国际化复合型护理人才的培养质量.
作者:刘建军;章晓;李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偏瘫肩痛(HSP)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早期处理不当容易给患者增加痛苦,阻碍上肢功能恢复,甚至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以中医药治疗为切入点,分别从中药口服、外用及其他治疗方法这几方面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罗方;潘素琴;逢锦熙;倪克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暖宫化瘀汤联合西药治疗血瘀型先兆流产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6月-2014年6月136例血瘀型先兆流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8例,采用暖宫化瘀汤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68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1.17%,对照组为70.58%,两组比较,P<0.05.结论:暖宫化瘀汤联合西药治疗血瘀型先兆流产效果显著,安全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茶荣;王水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药虫类药外涂联合解毒利湿汤口服治疗老年性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药虫类药外涂联合解毒利湿汤口服.对照组静脉点滴阿昔洛韦联合甲钴胺肌注.两组均治疗14d.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涂药联合口服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满意.
作者:章小稳;皮鹰;李萍;钟阳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中药配伍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也是中药有别于化学药的重要特点.芳香开窍类中药如冰片、石菖蒲、麝香等具有“芳香开窍,引药上行”的功效,在复方中常被用作“使药”.开窍中药在复方中不仅可促进一些难吸收成分的胃肠吸收,同时可通过开放血脑屏障促使配伍成分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深入了解芳香开窍类中药促吸收机制,可为中药复方临床用药的科学性提供依据.本文对芳香开窍类中药作为“使药”促进胃肠道吸收、脑部吸收以及其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纪娟;周安;张亚中;张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不居集》为清代著名医家吴澄所著的虚劳专著,一为总结前人虚损治法,二为阐述自己的“外损”理论,创造性地提出脾虚分阴阳,立理脾阴之法,并依法立方论治,治法变化“不居”,选方用药颇具特色,开阔了后世治疗虚损病症的思路,对于外感虚劳类疾病的临床防治具有重要借鉴与指导意义.
作者:谢丹丹;杨勤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通过野外调查与文献整理,查清江西省木通科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地理分布,为合理开发利用该科药用植物资源提供科学数据.方法: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标本采集及鉴定、文献整理及省内各标本馆标本的查阅.结果:江西省木通科野生药用植物有6属18种(含种以下).结论:江西省木通科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分布广,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作者:钟卫红;曹岚;钟卫津;慕泽泾;杜小浪;钟国跃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病,该病有蔓延趋势,临床上分阶段进行防护或治疗是应对高血压病的好策略.中医学“治未病”思想包括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在“治未病”思想的指导下,将中医整体观念、体质辨识及四诊合参等理论运用于高血压病各阶段的防护与治疗,对于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减少并发症,甚至阻止疾病的继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王河宝;孙悦;丁成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