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孙彪
《孙文垣医案》是明代著名新安医家孙一奎的医案著作,内容详实,涉及各科,夹论夹议,阐证细微,辨证遣方用药极具特色.对于咳嗽一症,书中载案20余例,从中可以看出孙氏临证辨治咳嗽,妙契经典,机洽仓扁,察脉辨证,重视痰湿致咳之病因病机,擅长寒温并举,脾肺共调,攻补兼施,标本兼治.
作者:冯烨;杨勤军;郭锦晨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和总结中药灌肠配合清热利湿法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确诊为UC的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采用中药灌肠配合中药内服,对照组给予口服美沙拉嗪,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3%,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灌肠配合清热利湿法治疗UC的效果优于单纯口服美沙拉嗪,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卫清;廖为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优化桉芩止咳糖浆提取工艺.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苷和盐酸麻黄碱,采用正交试验,以浸泡时间、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以黄芩苷和盐酸麻黄碱提取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结果:桉芩止咳糖浆佳水提取工艺为10倍量水浸泡2h,提取3次,每次提取2h,在佳工艺下黄芩苷和盐酸麻黄碱的提取率分别为96.62%,98.49%.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靠,提取率较高,可作为桉芩止咳糖浆的提取工艺.
作者:刘立民;侯雄军;汤韶明;甘晓云;寇光;刘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总结山广志教授提出“宣通三焦,发汗解毒”“调化州都,利尿排毒”“荡涤仓廪,洁腑排毒”治癌排毒三法,其实质是利用汗液、二便的排出途径给癌毒以出路,并在排毒的同时调节人体之气,以恢复机体的正常运作.
作者:李生洁;山广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中药配伍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也是中药有别于化学药的重要特点.芳香开窍类中药如冰片、石菖蒲、麝香等具有“芳香开窍,引药上行”的功效,在复方中常被用作“使药”.开窍中药在复方中不仅可促进一些难吸收成分的胃肠吸收,同时可通过开放血脑屏障促使配伍成分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深入了解芳香开窍类中药促吸收机制,可为中药复方临床用药的科学性提供依据.本文对芳香开窍类中药作为“使药”促进胃肠道吸收、脑部吸收以及其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纪娟;周安;张亚中;张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蓝蒲解毒片中3个成分(单咖啡酰酒石酸、秦皮乙素和咖啡酸)的含量.方法:采用Hypersil ODS2色谱柱(250mm×4.6mrn,5μm),柱温25℃,以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 2min,A:20%;2~ 14min,A:20%~25%;14~16min,A:25%;16~24min,A:25%~ 3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36nm.结果:单咖啡酰酒石酸、秦皮乙素和咖啡酸的线形范围分别为0.0038~0.0418 (r =0.9997)、0.0624~0.6864μg(r =0.9997)、0.0058~0.0638 μg(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在102.15%、97.38%、99.45%;RSD(n =6)分别为1.21%、1.53%、1.44%.结论:该方法稳定、快速,专属性强,可用于蓝蒲解毒片中单咖啡酰酒石酸、秦皮乙素、咖啡酸的含量测定及其质量控制.
作者:吴东;胡晓莲;吴柳瑾;高萌;金浩鑫;陈新滔;杨世林;龚建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1例寒热错杂型口臭的个案报道,拓展半夏泻心汤治疗疾病范围并为临床提供治疗口臭的新思路.方法:分析半夏泻心汤加减辨证论治治疗口臭的病因病机,阐述其合理性和辨病机的重要性.结果:寒热错杂型的口臭应以寒热同调,辛开苦降法来治疗,选用半夏泻心汤,疗效显著.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寒热错杂型口臭有明显疗效,该处方不只是治疗心下痞的名方,也可运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疗,病机分析在处方用药中很关键.
作者:郭玲;郑小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评价风柜斗草黄酮提取物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观察风柜斗草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结果:风柜斗草醇提物能有效减少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血清TG、TC含量,降低ALT、AST活性,能明显改善NAFLD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论:风柜斗草醇提物有明显的抗非酒精性脂肪肝作用,具有显著抑制高脂饮食引起的实验大鼠脂肪肝形成的作用.
作者:郑晓艳;陈育青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瘙痒是皮肤病常见的特有症状之一,虽然目前治疗方法多样,如以抗过敏药口服、局部外用激素及中药内服、外用等,但火针的迅速止瘁效果是任何一种疗法所不及的.本文拟从中医基础理论角度探讨火针止痒的机理,从而突出火针疗法具有清热泻火、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止痒的作用,为治疗瘙痒性皮肤病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
作者:龚丽萍;谢敏;梁育;黄港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病,该病有蔓延趋势,临床上分阶段进行防护或治疗是应对高血压病的好策略.中医学“治未病”思想包括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在“治未病”思想的指导下,将中医整体观念、体质辨识及四诊合参等理论运用于高血压病各阶段的防护与治疗,对于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减少并发症,甚至阻止疾病的继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王河宝;孙悦;丁成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对中外合作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通过调控课程模块及课程门数、整合凝练课程内容、调整课程执行时间等对策,摸索一套适合我国国情、校情且初步与国际护理教育理念接轨的涉外护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以努力提高国际化复合型护理人才的培养质量.
作者:刘建军;章晓;李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大学生体质分布的现状,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600名在校大学生为样本,结合王琦教授中医体质分类判定的60个问题设计问卷,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方程得出在校大学生4种主要偏颇体质的影响因素,在利用方差检验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评估.结论: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发现,受调查的学生睡眠质量一般,睡眠不足的学生中的体质主要为气郁质、阳虚质、血瘀质、平和质和气虚质等五种体质,并且睡眠质量,人际交往,吸烟,饮酒,家庭因素,学习成绩,锻炼身体与体质分布有着明显的相关关系.
作者:熊萍;陶文启;沈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了解百药煎的历史炮制沿革和现代研究状态,笔者查阅大量古今文献资料,古代资料以《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为主,并通过查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制定的地方炮制规范,对其关于百药煎的炮制进行了归纳、整理和总结.百药煎主要由五倍子与茶叶、酵曲发酵而成.但是不同地方,其炮制工艺辅料亦不同.百药煎炮制历史沿革的概括总结,为百药煎的炮制及质量标准研究提供文献依据.
作者:彭璐;龚千锋;李小宁;龚志勇;俞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糠”为江西建昌帮药界具特色的传统炮制辅料,具有“一物多用、一料多功”的显著特点.糠制饮片不仅外形美观、色泽鲜艳,而且疗效也颇为显著.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就固体辅料“糠”应用形式及其与药共制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整理,为建昌帮特色糠制饮片的进一步挖掘提供参考.
作者:张金莲;谢日健;罗文华;范晖;李志强;陈宇帆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本文较系统地论述了佘运初教授的生理学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具体来说,其生理学的教学经验主要是创立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设计新颖的教学器具等;生理学的科研成果主要表现为探讨生理学与中医药的关系取得了新进展、建立了当时新的实验方法、以及制备了国内先进的实验试剂.
作者:肖爱娇;欧阳镇;王河宝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采用耳穴贴压法治疗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评价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15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72例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法治疗;结果:观察组在治疗2h后症状缓解情况、彩超检查提示胆囊功能改善情况、2h内同一时间段内疼痛消失例数情况以及治疗3d后综合疗效评价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法对于治疗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具有迅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腹痛,提高临床疗效,操作简便,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马悦茗;陈惠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介绍连建伟教授运用参苓白术散的6个验案,并进行分析总结,以反映其学术思想,同时为运用参苓白术散拓宽思路.
作者:来建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周臣《厚生训纂》一书成书于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后几经刊刻,现存版本主要有:文会堂本、孙名成本、涵虚阁本、《寿养丛书》本、映旭斋本、种德堂本、《寿养丛书》精抄本.该书以保健、防老、长寿的理念为基础论述养生,针对个人睡眠饮食、日常起居、性行为、人际交往等方面提出细致规范,认为养生并非玄虚不可及的抽象概念,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可加以实践的身体言行.
作者:张孙彪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建立HPLC测定大豆磷脂虫草头孢菌粉溶液中腺苷的含量.方法:使用Welch Ultimate AQ-C18柱(250mm×4.6mm,5μm)色谱柱,以磷酸盐缓冲液(pH6.5)[取0.01 mol/L磷酸二氢钠68.5ML与0.01 mol/L磷酸氢二钠31.5ML,混合(pH6.5)]-甲醇(85:15)为流动相,进样量:5μL;检测波长为260nm.结果:虫草腺苷在0.0302~0.604μg的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2,平均回收率为97.88%,RSD为0.8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可有效地控制大豆磷脂脂质体的质量.
作者:沈萍;汪军;李忠贵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葛根白芷分散片的处方工艺,并与其普通片溶出进行比较.方法:对填充剂微晶纤维素MCCHP101和崩解剂交联聚维酮PVPP处方用量进行单因素考察,以分散均匀性为评价指标筛选出葛根白芷分散片适宜的处方组成,并以片重差异、分散均均性、硬度、脆碎度和溶出度为评价指标,对两种片剂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根据确定的处方工艺制备的葛根白芷分散片的平均崩解时间为74.7s,均通过二号筛,分散均匀性好.葛根白芷分散片在2min时溶出累积溶出率达到88.8%,而其普通片仅为9.6%,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分散片在8min时累计溶出率可达到90%以上,而普通片在60min时才可达到90%以上.结论:所制备的葛根白芷分散片具有崩解快、分散均匀、有效成分溶出快的特征.
作者:潘玲玲;黄芳;周翔;梁新丽;朱梦良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