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析从六经辨证论治偏头痛

李明;张玉龙;王慧萍

关键词:偏头痛, 六经辨证, 芎芍蝎甘汤
摘要:分析偏头痛的病因病机,以及六经辨治特点,并举验案说明。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新建区社区老年居民中医体质辨识分析

    目的:了解新建区社区老年居民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分析体质偏颇产生的原因,为本社区老年居民的养生调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断》标准对1021例新建区中医院所辖社区老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该社区老年居民偏颇体质所占比率显著高于平和质(P <0.01),各体质类型男性和女性老年居民呈现不同的分布情况,偏颇体质中男性和女性占前三位的均为气虚质、阳虚质和痰湿质。且随着年龄的增加,男性和女性气虚质和阳虚质所占比率逐渐升高(P <0.01),且男性和女性间存在显著差异(P <0.01)。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大,新建区社区老年居民平和质逐渐减少,偏颇体质逐渐增多,并以气虚质和阳虚质为主,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分布构成比有所不同,这对开展中医“治未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熊水根;刘春燕;胡亮明;周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刘中勇用补肾活血汤治绝经后妇女稳定型心绞痛经验

    补肾活血汤具有良好的补肾活血功用,对绝经后妇女稳定型心绞痛(肾虚血瘀证)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降低绝经后妇女稳定型心绞痛发病的危险性。

    作者:温庆华;黎梓旺;袁泉英;许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新安医家论治痹证浅析

    目的:探析新安医家治疗痹证的经验,以服务于现代临床。方法:立足于新安医家著作,从病名、辨证、论治等方面探讨和分析新安医家治疗痹证的中医特色。结果:新安医家治疗痹证,遵循经典,详立病名,注重辨证论治,祛邪通络不忘扶正,选方用药强调顾护脾胃,培补肝肾,滋养精血。结论:新安医家治疗痹证,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又各具特色,为临床痹证的治疗提供了参考。

    作者:黄旦;刘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肾为胃之关”理论在针灸治疗五更泻中的运用

    “肾为胃之关”理论出自《黄帝内经》,其体现了肾之封藏、温煦、主二便及水液等功能,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发现古今许多医家运用“肾为胃之关”理论付诸于临床实践去治疗胃肠疾患,尤其是在治疗五更泻上。五更泻系由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土则致运化失常的虚寒型泄泻,而肾与脾胃在经脉紧密联系,在功能上肾能暖土启枢以助运化升降,因此针灸常常选用温肾阳而实脾土的穴位来治疗此证型疾病。

    作者:韩思文;程立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药用物理学”微课程的设计、开发与应用--以江西中医药大学药用物理学课堂教学为例

    针对药用物理课程的特点和中医药类院校大学生的特性,在传统的大学物理课堂中,我们制作大学物理微课程视频,课下共享给需要的学生。微课视频有助于大学生在课下,自主性选择学习,针对性选择学习,实现按需求学习,既可弥补课堂上遗漏的内容,又能强化课堂上的重点内容。对学生来说,这是传统课堂教学很好的重现和继续,是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由此可见,“微课”视频能够满足当代大学生微学习的一种需求。

    作者:李会丽;杜琰;张春强;肖贤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大黄酸对 IgA 肾病大鼠脾脏免疫功能变化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大黄酸(rhein,RH)对 IgA 肾病(IgA nephropathy, IgAN)大鼠脾脏的病理学变化和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变化,探讨大黄酸对 IgA 肾病机体脾免疫功能的影响,为 IgA 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8只雌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即正常对照组、IgA 肾病组、大黄酸治疗组和大黄酸预防组(n =7)。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体视学方法测算脾组织内CD3+T 细胞、CD4+T 细胞和 CD20+B 细胞的数密度,用免疫荧光法测肾小球内 IgA 的沉积,用 HE 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脾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gA 肾病组大鼠脾脏组织中动脉周围淋巴鞘增厚,淋巴小结增多,生发中心明显,脾脏内 CD3+T 细胞、CD4+T 细胞和 CD20+B 细胞的数密度均有所升高,肾小球系膜区内出现了明显的 IgA 沉积。大黄酸治疗组和大黄酸预防组与 IgA 肾病组相比,病理变化减轻,CD3+T 细胞、CD4+T 细胞和 CD20+B 细胞的数密度均有所下降,肾小球内 IgA 的沉积也减少。结论:IgA 肾病大鼠体内可出现脾脏免疫功能异常增强的现象,大黄酸能有效的调节这种免疫失衡,延缓 IgA 肾病的病程。

    作者:彭胜男;洪婷;应然;黄青;刘端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刘喆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经验

    面肌痉挛为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刘喆教授认为,本病当从风论治。其基本病机为邪滞经脉,肝风内动。以祛风散寒,平肝息风,柔肝理脾,舒筋为治则。常用止痉三穴配合局部取穴及体针,以补泻手法辨证论治。

    作者:黎娜;吴泽民;应彦斌;刘喆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降脂养肝汤治疗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肝30例

    目的:观察自拟降降脂养肝汤治疗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60例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并随访2-3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治愈率为20%,对照组总有77.3%,治愈率1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降脂养肝汤治疗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显著。

    作者:潘孟;傅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枫香树属植物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进展

    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内外对枫香树属植物的药理活性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概况,为后续进一步开发利用枫香属植物提供参考。

    作者:廖圆月;张丽慧;袁铭铭;付辉政;周国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寒湿型脉管炎80例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治疗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区段缝扎剥脱术并发浅表性血栓闭塞脉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双盲,随机对照。结果:对照组采用丹红注射液有效率50%,加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总有效率87.5%;主要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独活寄生汤治疗寒湿型浅表性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超;范涛;杨兴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药剂学硕士生生物药剂学实验的建设需求与思路

    文章根据以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结合国内外创新人才培养与需求的实际情况,提出在药剂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开设生物药剂学实验的构想和思路,以期为药剂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定提供参考。

    作者:关志宇;刘婧;吴文婷;陈璇;章常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补肾强精颗粒中肉桂酸有效成分的水提取工艺考察

    目的:优选补肾强精颗粒水提取工艺。方法:以水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肉桂酸含量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肉桂酸含量,运用正交设计法优选补肾强精颗粒水提取工艺。结果:补肾强精颗粒的佳水提取方法为药材加6倍量水,煎煮二次,每次煎煮时间2h。结论:采用该水提工艺,水提取物中肉桂酸的收率较高且稳定。

    作者:谭小辉;陈胜辉;熊青;龚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不同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结合药物经济学、血流变学方法、凝血功能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对2种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丹红组和疏血通组,14天为1个疗程,观察疗效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观察2组治疗方案对患者血流变学、凝血功能的影响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丹红组与疏血通组的成本分别为2613.52、1680.00元,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90.00%,增量成本-效果分别为32.67%、18.67%,其中疏血通组与丹红组比较,总有效率较高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增量成本-效果较低。2组治疗后血流变学和凝血功能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后,疏血通组与丹红组比较,对血流变学指标的改善较明显,对凝血功能指标的改善也较明显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疏血通组较丹红组为更有效、经济的方案,且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赖珺;李丹;巫莉萍;薛小燕;张四青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药外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用药统计分析

    目的:通过系统收集近10年中药外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用药情况并进行分析,归纳使用频数较高的中药以及药对,探讨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2004年至2015年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三大数据库用于 KOA 外用中药方,应用 SPSS Modeler 14.1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以及关联规则计算,归纳用药规律。结果:共收集 KOA 外用中药方938首。频数分析显示 KOA 外用中药方高频药物为红花、牛膝、透骨草、川乌、当归、伸筋草、草乌、威灵仙等中药,聚类分析显示了药物的归类情况,提升能力计算指出了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结论:由统计数据推导得出 KOA 外用中药方以祛风除湿、舒经活络、活血化瘀与消肿止痛为治疗规律。

    作者:管咏梅;曾照亿;聂鹤云;陈丽华;朱懿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从“少阳为枢”理论看柴胡桂枝汤的拓展应用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其初含义是太阳外受风寒,逾日未解,内陷少阳,而外证未除,故少阳太阳并病。但是后世应用不仅限于太阳少阳并病,而是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这主要是基于“少阳为枢”的病位病机特点。从“少阳为枢”之生理到“少阳失枢”之病理进行细致讨论,并举典型案例以求印证。

    作者:吕雅景;刘英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麻杏薏甘汤合银翘马勃散加味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通过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有效病例的收集整理,认为麻杏薏甘汤合银翘马勃散加味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临床上常用方、显效方。本文主要从分析该病证候特点,进而得出该合方化裁针对的病因病机是风寒湿邪犯咽,郁(闭)而化热毒,咽喉不利,病所多属太阴、阳明、少阳,并就麻杏薏甘汤、银翘马勃散的各自运用特点作以简要阐述,进而明确祛风散寒除湿,兼清热泻火解毒、清利咽喉是该证候类型的具体治法。

    作者:余涛;薛汉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针药并施治疗顽固性失眠案2则

    选取林咸明教授临床诊治顽固性失眠验案2则。案1属肝郁化火案、治以丹栀逍遥散加减;案2属气滞血瘀案,治以血府逐瘀汤加减;同时配合针刺,选择耳穴心、肺、神门,体穴迎香、神门、足三里等,针药结合,使失眠得愈。两案中患者都存在病情较长、服用西药镇静安眠的特点。通过对2则顽固性失眠的验案进行分析,以示林咸明教授泻火、调神的治疗理念,以期为临床治疗顽固性失眠提供参考。

    作者:沈攀攀;张异;宋瑶;林咸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影响男护生职业心态因素调查及职业前景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男护生职业心态的因素,并对男护生的职业前景进行全面分析。方法:对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2012级护理系32名在南昌实习的男护生就专业认同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对护理职业的认知状况、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及对护理职业的心理期待,分析了影响男护生职业心态的主要因素。结果:男护生对护理职业认知普遍缺乏,职业认同感差,职业心理期待不强,并且普遍不看好男护生在护理专业的职业前景。结论:学校应根据男护生从事护理工作时的优势,在有目的锻炼男护生临床护理工作能力的同时,还应加强职业心态辅导,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并帮助其切实做好角色转换。此外,男护生在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培养的同时,还要注意健全人格及良好沟通能力的培养。

    作者:罗涛;叶李莎;左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热敏灸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肿胀40例

    目的:观察采用腧穴热敏灸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肢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股骨粗隆间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均分两组。其中实验组术后实施涌泉、三阴交、足三里等热敏腧穴灸条治疗,对照组术后静滴20%甘露醇,观察记录两组术后2、4、7d 患肢肿胀消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患髋下肢肿胀均有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及总有效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常规术后静滴20%甘露醇相比,腧穴热敏灸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肢体肿胀在临床应用中效果更好。

    作者:龚剑斌;梁詈;宋颖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王会仍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防治经验

    国家级名老中医王会仍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50余年,尤擅长于中西医结合对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对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的治疗,王老多根据“治未病”相关理论,秉承师训遵循“气血”学说,同时又博采众家之长,结合自己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提出早防早治是治疗 OSAHS 的关键,并根据该病特点创新性地提出了“未病先防,知因防病;痰瘀虚并治,标本兼顾”的治疗法则。本人有幸师从王会仍教授,侍诊抄方学习多年获益甚多。今整理其学术思想如下。

    作者:申立国;李晓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