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剑斌;梁詈;宋颖军
分析偏头痛的病因病机,以及六经辨治特点,并举验案说明。
作者:李明;张玉龙;王慧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肾为胃之关”理论出自《黄帝内经》,其体现了肾之封藏、温煦、主二便及水液等功能,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发现古今许多医家运用“肾为胃之关”理论付诸于临床实践去治疗胃肠疾患,尤其是在治疗五更泻上。五更泻系由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土则致运化失常的虚寒型泄泻,而肾与脾胃在经脉紧密联系,在功能上肾能暖土启枢以助运化升降,因此针灸常常选用温肾阳而实脾土的穴位来治疗此证型疾病。
作者:韩思文;程立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通过观察大黄酸(rhein,RH)对 IgA 肾病(IgA nephropathy, IgAN)大鼠脾脏的病理学变化和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变化,探讨大黄酸对 IgA 肾病机体脾免疫功能的影响,为 IgA 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8只雌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即正常对照组、IgA 肾病组、大黄酸治疗组和大黄酸预防组(n =7)。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体视学方法测算脾组织内CD3+T 细胞、CD4+T 细胞和 CD20+B 细胞的数密度,用免疫荧光法测肾小球内 IgA 的沉积,用 HE 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脾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gA 肾病组大鼠脾脏组织中动脉周围淋巴鞘增厚,淋巴小结增多,生发中心明显,脾脏内 CD3+T 细胞、CD4+T 细胞和 CD20+B 细胞的数密度均有所升高,肾小球系膜区内出现了明显的 IgA 沉积。大黄酸治疗组和大黄酸预防组与 IgA 肾病组相比,病理变化减轻,CD3+T 细胞、CD4+T 细胞和 CD20+B 细胞的数密度均有所下降,肾小球内 IgA 的沉积也减少。结论:IgA 肾病大鼠体内可出现脾脏免疫功能异常增强的现象,大黄酸能有效的调节这种免疫失衡,延缓 IgA 肾病的病程。
作者:彭胜男;洪婷;应然;黄青;刘端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灵芝孢子粉咀嚼片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期间每天分别按照0.15,0.30g,0.60g /(kg.bw)剂量的灵芝孢子粉灌胃给药一次,连续30天,末次给药1h 后分别进行 ConA 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功能、迟发型变态反应、小鼠抗体生成细胞数和溶血素水平等实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0.30,0.60g /(kg.bw)剂量组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能力、抗体生成细胞数、NK 细胞活性存在显著差异且(P <0.05),各剂量对小鼠体重的增长、胸腺/体重比值、脾脏/体重比值、半数溶血值等均无显著影响(P >0.05)。结论:提示灵芝孢子粉咀嚼片在不影响机体正常代谢的前提下对免疫功能有着一定的提升作用。
作者:陈新滔;吴东;龚明;何宏明;胡丽霞;魏惠珍;吕素方;肖兰英;龚建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选取林咸明教授临床诊治顽固性失眠验案2则。案1属肝郁化火案、治以丹栀逍遥散加减;案2属气滞血瘀案,治以血府逐瘀汤加减;同时配合针刺,选择耳穴心、肺、神门,体穴迎香、神门、足三里等,针药结合,使失眠得愈。两案中患者都存在病情较长、服用西药镇静安眠的特点。通过对2则顽固性失眠的验案进行分析,以示林咸明教授泻火、调神的治疗理念,以期为临床治疗顽固性失眠提供参考。
作者:沈攀攀;张异;宋瑶;林咸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以微波辐射法合成依达拉奉,并利用正交设计法探索微波辐射合成依达拉奉的佳反应条件。方法:以反应原料比、反应溶剂量和反应时间为三个因素,采用 L9(34)试验方案,通过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筛选出佳反应条件。结果优选出的合成条件为苯肼:乙酰乙酸乙酯1:1,乙醇12.5mL(苯肼为0.1mL 时),微波辐射反应12.5min,按上述佳反应条件重复实验,所得结果稳定,将传统的3~5h 缩短至12.5min,收率提高至37%以上。结论:该条件极大地缩短了反应时间,降低了能耗,绿色环保,符合绿色发展。
作者:叶增辉;刘燕华;沈虹;艾阳文;胡亚;王晨;王增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大健康时代背景下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路径;方法:通过对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特别是与“大健康”有关的政策解读,分析中医药文化的传播特点;结果与结论:大健康时代背景下的中医药文化传播路径有搭建“互联网+中医药”的传播平台、构建“中医药+健康旅游”的传播模式、传统传播媒介协同传播模式。
作者:黄凯;俞双燕;尚菲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祛风通络方配合激光治疗仪熏蒸治疗风寒痹阻型肩周炎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45例肩周炎患者,采用协定方中药熏蒸配合半导体激光治疗与康复训练作为观察组,另随机抽取45例采用半导体激光治疗仪治疗配合康复训练为对照组。两组均7次/周,1周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统计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基本痊愈率分别为86.2%、63.5%;对照组分别为72.8%、49.3%,两组间对比,总有效率、基本痊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肩关节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差异也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 <0.05)。结论:协定方熏蒸配合激光治疗仪、康复训练理疗组合治疗肩周炎较激光理疗配合康复训练方法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胡建华;肖红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将光谱分析技术用于检测光敏电池阳极的量子效率,以期开拓光谱分析技术应用新领域。方法:制备叶绿素光敏剂,将二氧化钛薄膜电极置于叶绿素光敏剂溶液中浸染24h,从而制备出光敏电池阳极,以红外及紫外光谱验证叶绿素光敏剂的制备,以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叶绿素光敏剂制备的光敏电池阳极的量子效率。结果:红外及紫外光谱解析该物质为叶绿素光敏剂;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该光敏电池阳极量子效率为0.503。结论:光谱分析技术能运用于能源领域。
作者:贾佳;郑子山;谢斌;冯育林;杨世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内外对枫香树属植物的药理活性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概况,为后续进一步开发利用枫香属植物提供参考。
作者:廖圆月;张丽慧;袁铭铭;付辉政;周国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文章介绍了江西中医药大学“中药科研实践班”尝试采用创新学习方式,优化科研环境,设立竞赛机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阐述了主动学习模式建立之后所带来的积极意义。构建基于科研实践教学的中药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是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有力举措。
作者:祝婧;曾文雪;钟凌云;彭建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蒋旭宏认为,咳嗽多为外感病迁延所致,病机多为肺失宣降,痰气交阻,肺气上逆,并提出理气化痰、宣肺止咳的治疗原则。自拟方由半夏厚朴汤、升降散、泻白散、三子养亲汤加减化裁而成,据症加减以治疗痰气交阻之咳嗽。
作者:石佳;邹斌杰;蒋旭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通过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有效病例的收集整理,认为麻杏薏甘汤合银翘马勃散加味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临床上常用方、显效方。本文主要从分析该病证候特点,进而得出该合方化裁针对的病因病机是风寒湿邪犯咽,郁(闭)而化热毒,咽喉不利,病所多属太阴、阳明、少阳,并就麻杏薏甘汤、银翘马勃散的各自运用特点作以简要阐述,进而明确祛风散寒除湿,兼清热泻火解毒、清利咽喉是该证候类型的具体治法。
作者:余涛;薛汉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营气循行及分布规律至今尚未形成统一认识。通过研究认为,营气循行与分布具有以下规律:营气循行于经络系统,行于十四经脉,主居于表;部分营气布散于血脉,化赤生血;余之营气主藏于脾。布于体表之营、卫、血因孙络浮络与血络的相互交织而相互交汇。
作者:王伶改;黄利兴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总结果酸换肤治疗痤疮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62例痤疮患者行果酸换肤治疗,同时加强治疗前、治疗时和治疗后的护理,并进行健康宣教。结果:本组患者经1个疗程果酸换肤治疗后,痊愈率33.9%,显效率58%,总有效率为91.9%。结论:加强果酸换肤治疗的护理是果酸换肤治疗成功的保证。
作者:贺萍;黄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通过系统收集近10年中药外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用药情况并进行分析,归纳使用频数较高的中药以及药对,探讨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2004年至2015年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三大数据库用于 KOA 外用中药方,应用 SPSS Modeler 14.1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以及关联规则计算,归纳用药规律。结果:共收集 KOA 外用中药方938首。频数分析显示 KOA 外用中药方高频药物为红花、牛膝、透骨草、川乌、当归、伸筋草、草乌、威灵仙等中药,聚类分析显示了药物的归类情况,提升能力计算指出了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结论:由统计数据推导得出 KOA 外用中药方以祛风除湿、舒经活络、活血化瘀与消肿止痛为治疗规律。
作者:管咏梅;曾照亿;聂鹤云;陈丽华;朱懿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瓜子金药材是远志科属植物瓜子金的全草用药,《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收载,用于祛痰止咳,活血消肿,解毒止痛功效,用于咳嗽痰多,咽喉肿痛;外治跌打损伤,疔疮疖肿,蛇虫咬伤等症。为了更好的利用该药用植物资源,本文对瓜子金的药材基原、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吴志瑰;胡生福;温晓峰;闵彩霞;付小梅;葛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当前,男性精子质量下降导致的生殖问题呈明显增多趋势,精子质量直接影响男性生殖健康,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补益中药对精子质量的改善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补益中药对精子数量和功能的影响,从补气、补血、壮阳、滋阴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中药防治男性生殖系统疾病提供思路。
作者:李叶子;刘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左归丸是滋阴补肾的代表方剂,出自明代温补名家张景岳的《景岳全书。新方八阵》,是张景岳据其真阴学说、参以个人用药体悟、由六味地黄丸化裁而来。该方具有滋阴补肾、填精益髓等功效,用于肾阴虚诸证,临床治疗妇科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骨骼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有显著疗效,同时在实验研究中发现,左归丸能够调节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功能紊乱,改善骨代谢,保护神经细胞,促进骨髓造血。
作者:默啸筝;付剑江;刘红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类型,找出其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问卷的形式对3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体质调查,按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制定体质量表进行体质判定,然后 B 超检测颈动脉斑块情况。结果:高血压患者中,血瘀质、痰湿质、阴虚质、气郁质四种体质占82%;伴有颈动脉斑块形成患者中血瘀质、痰湿质两种体质占70%。结论:血瘀质、痰湿质、阴虚质、气郁质为高血压的主要体质类型;血瘀质、痰湿质两种体质为高血压伴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主要体质类型,为祛痰化瘀法中医中药早期干预、减少斑块形成提供了客观的理论依据。
作者:李小凤;周美珍;杨彩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