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增辉;刘燕华;沈虹;艾阳文;胡亚;王晨;王增涛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其初含义是太阳外受风寒,逾日未解,内陷少阳,而外证未除,故少阳太阳并病。但是后世应用不仅限于太阳少阳并病,而是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这主要是基于“少阳为枢”的病位病机特点。从“少阳为枢”之生理到“少阳失枢”之病理进行细致讨论,并举典型案例以求印证。
作者:吕雅景;刘英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通过观察大黄酸(rhein,RH)对 IgA 肾病(IgA nephropathy, IgAN)大鼠脾脏的病理学变化和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变化,探讨大黄酸对 IgA 肾病机体脾免疫功能的影响,为 IgA 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8只雌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即正常对照组、IgA 肾病组、大黄酸治疗组和大黄酸预防组(n =7)。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体视学方法测算脾组织内CD3+T 细胞、CD4+T 细胞和 CD20+B 细胞的数密度,用免疫荧光法测肾小球内 IgA 的沉积,用 HE 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脾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gA 肾病组大鼠脾脏组织中动脉周围淋巴鞘增厚,淋巴小结增多,生发中心明显,脾脏内 CD3+T 细胞、CD4+T 细胞和 CD20+B 细胞的数密度均有所升高,肾小球系膜区内出现了明显的 IgA 沉积。大黄酸治疗组和大黄酸预防组与 IgA 肾病组相比,病理变化减轻,CD3+T 细胞、CD4+T 细胞和 CD20+B 细胞的数密度均有所下降,肾小球内 IgA 的沉积也减少。结论:IgA 肾病大鼠体内可出现脾脏免疫功能异常增强的现象,大黄酸能有效的调节这种免疫失衡,延缓 IgA 肾病的病程。
作者:彭胜男;洪婷;应然;黄青;刘端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灵芝孢子粉咀嚼片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期间每天分别按照0.15,0.30g,0.60g /(kg.bw)剂量的灵芝孢子粉灌胃给药一次,连续30天,末次给药1h 后分别进行 ConA 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功能、迟发型变态反应、小鼠抗体生成细胞数和溶血素水平等实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0.30,0.60g /(kg.bw)剂量组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能力、抗体生成细胞数、NK 细胞活性存在显著差异且(P <0.05),各剂量对小鼠体重的增长、胸腺/体重比值、脾脏/体重比值、半数溶血值等均无显著影响(P >0.05)。结论:提示灵芝孢子粉咀嚼片在不影响机体正常代谢的前提下对免疫功能有着一定的提升作用。
作者:陈新滔;吴东;龚明;何宏明;胡丽霞;魏惠珍;吕素方;肖兰英;龚建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以微波辐射法合成依达拉奉,并利用正交设计法探索微波辐射合成依达拉奉的佳反应条件。方法:以反应原料比、反应溶剂量和反应时间为三个因素,采用 L9(34)试验方案,通过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筛选出佳反应条件。结果优选出的合成条件为苯肼:乙酰乙酸乙酯1:1,乙醇12.5mL(苯肼为0.1mL 时),微波辐射反应12.5min,按上述佳反应条件重复实验,所得结果稳定,将传统的3~5h 缩短至12.5min,收率提高至37%以上。结论:该条件极大地缩短了反应时间,降低了能耗,绿色环保,符合绿色发展。
作者:叶增辉;刘燕华;沈虹;艾阳文;胡亚;王晨;王增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采用腧穴热敏灸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肢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股骨粗隆间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均分两组。其中实验组术后实施涌泉、三阴交、足三里等热敏腧穴灸条治疗,对照组术后静滴20%甘露醇,观察记录两组术后2、4、7d 患肢肿胀消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患髋下肢肿胀均有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及总有效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常规术后静滴20%甘露醇相比,腧穴热敏灸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肢体肿胀在临床应用中效果更好。
作者:龚剑斌;梁詈;宋颖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分析偏头痛的病因病机,以及六经辨治特点,并举验案说明。
作者:李明;张玉龙;王慧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通过介绍 Nogo /NgR 信号通路的相关概念及其对神经轴突再生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为研究通过抑制此信号通路来促进神经的再生及功能的恢复,从而进一步为临床治疗神经损伤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闵志云;程立红;闵友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自拟降降脂养肝汤治疗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60例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并随访2-3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治愈率为20%,对照组总有77.3%,治愈率1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降脂养肝汤治疗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显著。
作者:潘孟;傅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左归丸是滋阴补肾的代表方剂,出自明代温补名家张景岳的《景岳全书。新方八阵》,是张景岳据其真阴学说、参以个人用药体悟、由六味地黄丸化裁而来。该方具有滋阴补肾、填精益髓等功效,用于肾阴虚诸证,临床治疗妇科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骨骼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有显著疗效,同时在实验研究中发现,左归丸能够调节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功能紊乱,改善骨代谢,保护神经细胞,促进骨髓造血。
作者:默啸筝;付剑江;刘红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比较穿山甲微粉与穿山甲饮片总氨基酸在水中和模拟胃液中溶出度,研究微粉对穿山甲总氨基酸溶出度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穿山甲微粉和穿山甲饮片中总氨基酸不同时间点的溶出量,绘制溶出曲线,比较不同形态的穿山甲总氨基酸的溶出特征;采用相似因子(f2)进行溶出曲线的相似性比较,对溶出曲线计算溶出参数。结果:在以水为溶出介质的实验中,5h 内微粉溶出总量是传统饮片的10.9倍;在以模拟胃液为溶出介质的实验中,微粉溶出总量是传统饮片的10.7倍。结论:穿山甲微粉化后能够提高其成分的溶出度。
作者:王海浪;张锐;章军;陈相银;郭学东;陈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以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为靶点的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相应的副反应也日益明显。皮肤毒性是其主要的不良反应,其中以皮疹的发生率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药具有抗癌减毒的作用,中医辨证施治能够减少皮疹的发生或加速皮疹的消退。笔者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药治疗等方面,就中药治疗EGFR 抑制剂(EGFRI)相关皮疹进行综述。
作者:胡梦奕;陈培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补肾活血汤具有良好的补肾活血功用,对绝经后妇女稳定型心绞痛(肾虚血瘀证)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降低绝经后妇女稳定型心绞痛发病的危险性。
作者:温庆华;黎梓旺;袁泉英;许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选取林咸明教授临床诊治顽固性失眠验案2则。案1属肝郁化火案、治以丹栀逍遥散加减;案2属气滞血瘀案,治以血府逐瘀汤加减;同时配合针刺,选择耳穴心、肺、神门,体穴迎香、神门、足三里等,针药结合,使失眠得愈。两案中患者都存在病情较长、服用西药镇静安眠的特点。通过对2则顽固性失眠的验案进行分析,以示林咸明教授泻火、调神的治疗理念,以期为临床治疗顽固性失眠提供参考。
作者:沈攀攀;张异;宋瑶;林咸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文章介绍了江西中医药大学“中药科研实践班”尝试采用创新学习方式,优化科研环境,设立竞赛机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阐述了主动学习模式建立之后所带来的积极意义。构建基于科研实践教学的中药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是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有力举措。
作者:祝婧;曾文雪;钟凌云;彭建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内外对枫香树属植物的药理活性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概况,为后续进一步开发利用枫香属植物提供参考。
作者:廖圆月;张丽慧;袁铭铭;付辉政;周国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青春期崩漏是临床常见病,对于正值青春期的女性常常给父母带来很多担忧与恐慌。本文主要从青春期女子生长特点及青春期崩漏的病因论述,结合各医家对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观点,以调整阴阳,和中补脾为法,从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浅谈对青春期崩漏的诊治。
作者:王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温成平教授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对免疫性疾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简述了温教授用汗法治疗免疫性疾病的经验,如荨麻疹,银屑病关节病,类风湿关节炎,在临床上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作者:杨莎莎;游玉龙;温成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当前,男性精子质量下降导致的生殖问题呈明显增多趋势,精子质量直接影响男性生殖健康,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补益中药对精子质量的改善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补益中药对精子数量和功能的影响,从补气、补血、壮阳、滋阴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中药防治男性生殖系统疾病提供思路。
作者:李叶子;刘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将光谱分析技术用于检测光敏电池阳极的量子效率,以期开拓光谱分析技术应用新领域。方法:制备叶绿素光敏剂,将二氧化钛薄膜电极置于叶绿素光敏剂溶液中浸染24h,从而制备出光敏电池阳极,以红外及紫外光谱验证叶绿素光敏剂的制备,以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叶绿素光敏剂制备的光敏电池阳极的量子效率。结果:红外及紫外光谱解析该物质为叶绿素光敏剂;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该光敏电池阳极量子效率为0.503。结论:光谱分析技术能运用于能源领域。
作者:贾佳;郑子山;谢斌;冯育林;杨世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治疗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区段缝扎剥脱术并发浅表性血栓闭塞脉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双盲,随机对照。结果:对照组采用丹红注射液有效率50%,加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总有效率87.5%;主要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独活寄生汤治疗寒湿型浅表性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超;范涛;杨兴武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