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王光义
目的:观察品管圈对降低精神病患者便秘发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5年10月我科住院精神病患者共60例,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品管圈护理,观察患者便秘发生情况、护士考核情况.结果:观察组便秘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67%(P<0.05);观察组护士考核情况较好,在护患沟通、常规操作、病情掌握、专业知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67% (P <0.05).结论:应用品管圈可降低精神病患者便秘发生率,护士考核情况较好,患者监护人满意度较高.
作者:李青芸;朱小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C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对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编程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实验教学主要以上机为主,实验形式单一.为了使实验教学更具有吸引力,探索基于教育机器人平台的实验教学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创新实践等能力.
作者:朱彦陈;叶青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调查我院中成药药品说明书的儿童用药信息标注情况,分析药品说明书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对我院2013-2014年从江西省医药采购服务平台采购的中成药建立数据库,对202份中成药药品说明书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2份中成药药品说明书中,儿童专用药品8种(3.96%).194份非儿童专用中成药药品说明书中,儿童用药信息项目缺项的102份(52.58%),标注未明确的74份(38.14%),有标注的18份(9.28%),儿童用药信息标注低,用药安全难以保证.结论:需加强中成药药品说明书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儿童用药信息,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加紧培养儿科临床药师,加强药学服务,从而确保儿童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肖瑛;万瑾瑾;赖春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PV)患者外周CD4 +T淋巴细胞与皮损组织中miR-155、RORγt及IL-17的基因表达与Th17型细胞因子IL-17、IL-6、IL-23的血浆含量及其相关性,同时观察中药竹黄颗粒的干预作用.方法: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24例PV患者外周CD4+T淋巴细胞中miR-155、RORγt及IL-17的m 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中IL-17、IL-6、IL-23的含量;并以14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做对照.检测其中5例重度PV患者皮损与皮损周围组织中miR-155、RORγt及IL-17的基因表达水平,并以5例正常皮肤组织标本为对照.同时分析竹黄颗粒剂干预前后患者miR-155、RORγt及IL-17的基因表达及IL-17、IL-6、IL-23血浆含量的变化.结果:PV患者CD4 +T细胞中miR-155、RORγt及IL-17mRNA基因表达较正常人显著上调(P <0.05);PV患者IL-17、IL-6及IL-23的血浆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5);PV患者皮损、皮损周围组织、正常皮肤组织之间miR-155、RORγt及IL-17 mR-NA基因表达水平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皮损>皮损周围组织>正常皮肤组织.PV患者CD4+T细胞中miRNA-155的表达、IL-17血浆水平与PASI指数均呈正相关(P<0.05),PV患者CD4 +T细胞中miR-155表达水平与RORγt、IL-17 mRNA表达水平及IL-17血浆含量均呈正相关(P<0.05).竹黄颗粒观察组较对照组PASI指数下降明显,miR-155、IL-17mRNA基因表达及IL-17血浆水平显著下调(P<0.05).结论:PV患者miR-155、Th17细胞型细胞因子高表达可能与PV发病有关,其有望成为银屑病早期诊断的潜在标记物和治疗靶点;中药竹黄颗粒剂治疗PV疗效显著,可能是通过调节miRNA-155、IL-17的表达而发挥作用机制,为中医药防治银屑病提供了客观依据.
作者:王丹;杨志波;谌莉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老老恒言》是清朝曹廷栋晚年的著作,论述老年人如何通过日常起居来养生延寿.他犹重调理脾胃.从饮食宜忌及食前、食后的注意事项分析老年人如何通过饮食来固护脾胃.
作者:欧阳慕颖;蒋力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由于其缓慢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笔者整理相关中医古籍,探讨补益肺肾对该病治疗的理论依据.
作者:徐超;李映霞;张元兵;黄仙保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综合治疗及整形修复效果.方法:将2012年3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8例肿块型肉芽肿性乳腺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中药综合治疗,待肿块缩小后采用炎性肿块扩大切除术并整形修复术腔,对照组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实施传统炎性肿块切除术,并评价术前治疗天数、术后复发率及美容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前平均治疗天数(12.29±2.01)天,低于对照组(15.62±2.85)天,P<0.05;术后随访6~8个月,观察组局部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乳房美容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中药方剂缩短术前治疗时间,依赖整形技术塑形腺体,更彻底清除病变组织,降低术后复发率,改善术后美容效果.
作者:郭祯;熊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近年来,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中医药资源共享程度低、构建成本高、地区发展不均衡等因素,制约了中医药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笔者认为云计算技术可以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对云计算特点和医学领域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云计算技术应用于中医药信息资源系统的构建方案和优势.
作者:高原;程小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延龄草提取物抗急性心肌缺血的活性 方法:取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地奥心血康组(60.0 mg/kg)、延龄草85%乙醇洗脱物高剂量组(87.6 mg/kg,延龄草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43.8 mg/kg,延龄草中剂量组),连续灌胃给予相应剂量药物14天,于末次给药1h后,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探讨延龄草提取物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指标、心肌梗死面积、心肌酶(CK、LDH)的影响.结果:地奥心血康组、延龄草85%乙醇洗脱物高、中剂量组均可显著降低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ST段、T波(P<0.05或P<0.01)、能显著减少心肌梗塞范围(P<0.01),并可使血清中CK、LDH活性显著降低(P<0.01),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延龄草85%乙醇洗脱物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的心肌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具有一定的防治心肌缺血的作用.
作者:张忠立;黄丽萍;左月明;蔡妙婷;徐元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以《吴氏医验录》中痹证验案二则为例,结合《内经》《金匮要略》《脾胃论》《活人心鉴》《宝命真诠》等相关论著综合分析吴氏辨治思想及方药特色.
作者:郭锦晨;刘健;汪元;万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肠道菌群被称为“人体肠道元基因组”,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中医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理功能上与微生态学说有许多相似之处.本文基于中医脾胃学说理论探讨肠道菌群失调的病理机制,从中医病因病机角度认识肠道菌群失调.
作者:孔凡华;成泽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法治疗D2聚体升高型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D2聚体升高型复发性流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联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中药治疗,并测定治疗前后血D2聚体浓度.结果:观察组40例中痊愈16例,有效19例,无效5例,痊愈率40%,总有效87.5%.对照组40例中痊愈13例,有效15例,无效12例,痊愈率32.5%,总有效率70%.观察组在临床症状改善和血浆D2聚体测定结果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法是治疗D2聚体升高型复发性流产的有效方法.
作者:彭瑶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湿疹纳米乳膏的抗炎实验,初步探讨其治疗慢性湿疹的作用机制,为湿疹纳米乳膏治疗慢性湿疹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剂量致敏,小剂量多次激发的方法造慢性湿疹动物模型,以尤卓尔软膏为对照,观察湿疹纳米乳膏对该模型的作用.结果:湿疹纳米乳膏可抑制二硝基氯苯所导致小鼠耳结痂形成、抑制小鼠耳肿胀情况、减轻真皮淋巴细胞的浸润.结论:低中高浓度的湿疹纳米乳膏均对慢性湿疹模型有抗炎效果,中浓度疗效尤佳.
作者:陈平;杨志波;王万春;颜纯钏;张艳晖;宋淑华;王志强;陈思婷;吴事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通痹汤对二硝基氟苯诱导的大鼠迟发型变态反应的作用,探讨其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大鼠70只,随机分为七组,每组10只,先将60只造成佐剂性关节炎模型,用2,4-二硝基氟苯对其进行致敏,观察给药前后各组大鼠的右后足垫、耳肿胀度、脾脏指数、胸腺指数以及血清IgG和IgM水平.结果:通痹汤不同剂量组大鼠的脾脏指数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通痹汤大剂量组大鼠耳肿胀值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通痹汤大剂量组大鼠血清IgG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通痹汤各剂量组血清IgM水平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通痹汤能够显著抑制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迟发性变态反应和体液免疫功能,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可能与调节体内免疫反应有关.
作者:余艺萍;杨军平;肖伟平;刘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祛瘀化痰通络法联合盐酸多奈哌齐对卒中后失语(post-stroke aphasia,PSA)痰瘀阻络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PSA痰瘀阻络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卒中常规治疗联合盐酸多奈哌齐口服,观察组在卒中常规治疗联合盐酸多奈哌齐口服基础上加用中药解语丹加减治疗,两组均以30d为一疗程;治疗前后以汉语失语检查量表(aphasia battery of chinese,ABC)、波士顿诊断性失语检查(the boston diagnostic aphasia,BDAE)和中医症候给予评分.结果:通过两组ABC、BDCE、中医症候评分的比较,观察组在改善失语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祛瘀化痰通络法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大多数PSA患者症状都所改善.
作者:黄辉芳;吕国雄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便体内羟氯喹血药浓度的HPLC测定方法,为临床羟氯喹PK-PD研究提供方法学基础.方法:35位长期(>1年)服用硫酸羟氯喹(200mg/d)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血药谷浓度取样检测分析.200μL人全血(血清)样品经2倍乙腈沉淀后,上清液进行色谱分析.采用Agilent TC C18(4.6×150mm,5μm)色谱柱,以乙腈 0.2 mol/L磷酸二氢钾(15∶85,v/v,用磷酸调pH3.0)为流动相.254 nm检测波长,流速0.8 mL/min,进样量30 μL.结果:羟氯喹在10 ng/mL ~3000 ng/mL,线性关系良好,批内批间精密度RSD均小于8.6%,血清/全血样品的提取回收率分别为80.7%~85.4%和74.5% ~ 78.6%.35名患者平均全血谷浓度为(707.6±398.4) ng/mL,平均血清谷浓度为(282.2±153.8) ng/mL.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灵敏,准确度高,适用于羟氯喹血药浓度检测.
作者:晏肃霜;邹厚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在高校建立自身治学特色背景下,江西中医药大学创立了“双惟”模式培养机制,“双惟”药学摇篮班是以“双惟”模式和重点实验室“促实践、育特长”的育人平台相结合的产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我们将目标管理引入“双惟”药学摇篮班管理,通过制定培养目标、做好目标沟通工作、加强培养过程的管理和成果的评价,制定激励机制,充分优化了学生、指导老师和实验室管理三个层次资源配置,有力地推动了“双惟”药学摇篮班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探索出对药学卓越人才班级管理的新模式和新思路.
作者:罗莹;伍振峰;邵峰;聂鹤云;黄小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基于流变学特性并结合传统黏附力测试方法共同对凝胶贴膏剂基质进行处方筛选.方法:采用DHR型流变仪对凝胶基质进行流变学特性考察,黏附力测试采用2015版中国药典中的测试方法.结果:通过两种测试方法全面评测,终筛选出凝胶贴膏基质处方组成成分主要为NP700,羧甲基纤维素钠,卡波姆934,结晶氯化铝和硅藻土.结论:从流变学特性角度考察凝胶贴膏剂基质,结合传统的表观黏附力测试方法共同对凝胶贴膏剂进行处方筛选实验,可以全面的考察基质的粘弹性能.此方法深入而合理的对凝胶贴膏剂的整体特性进行研究,为凝胶贴膏剂的开发应用奠定基础,值得推广.
作者:郭慧玲;骆云霞;胡律江;赵晓娟;胡志方;高文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通过比较腺嘌呤灌胃不同时间对模型大鼠一般体征、生化指标和肾脏组织的改变,以确定制备具有多种并发症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的方法.方法:腺嘌呤250mg/(kg·d)分别对模型大鼠灌胃3周和6周,对照组大鼠给予等量饮用水.观察对比大鼠的一般体征、生化指标和肾脏组织的改变.结果:腺嘌呤诱导2周时模型大鼠开始出现多尿、精神萎靡、体征增长缓慢等肾阳虚症状,血清、全血和尿中生化指标已显著变化,肾功能损伤,4~5周时模型大鼠肾功能重度损伤,造模6周时模型大鼠已进入终末期的尿毒症阶段.结论腺嘌呤250mg/(kg·d)灌胃5周可成功构建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是慢性肾衰进展机制及其并发症防治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
作者:连琦;黎倩;谢媛媛;黄晓玲;冯燕燕;郑兆广;曹便利;王义明;罗国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有效保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均为动静脉内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血液透析后采用红花酒精湿敷后再涂抹喜辽妥软膏,对照组单纯涂抹喜辽妥软膏,比较两种护理动静脉内瘘方法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在血管狭窄、假性动脉瘤、静脉瘤样扩张、内瘘阻塞的发生率等并发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管穿刺疼痛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花酒精加喜辽妥涂抹动静脉内瘘,能有效减少动静脉患者的血管并发症,延长动静脉内瘘寿命,并能降低患者的穿刺疼痛感,操作方法简单,是一种有效的护理动静脉内瘘方法.
作者:吴静;甘晓英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