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瑶
近年来,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中医药资源共享程度低、构建成本高、地区发展不均衡等因素,制约了中医药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笔者认为云计算技术可以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对云计算特点和医学领域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云计算技术应用于中医药信息资源系统的构建方案和优势.
作者:高原;程小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比较长蛇灸与温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差异,探索一种高效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操作方法.方法:将80例合格受试者随机分为长蛇灸组及温针灸组,每组各40例,分别予以长蛇灸法及温针灸法,观察两组各项疗效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可显著改善症状、体征、VAS评分及血清RF、ESR、CRP、IgM、IgG含量(P<0.叭),长蛇灸组疗效明显优于温针灸组(P<0.05或P<0.01).结论:长蛇灸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优于温针灸疗法.
作者:张伟;李海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PV)患者外周CD4 +T淋巴细胞与皮损组织中miR-155、RORγt及IL-17的基因表达与Th17型细胞因子IL-17、IL-6、IL-23的血浆含量及其相关性,同时观察中药竹黄颗粒的干预作用.方法: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24例PV患者外周CD4+T淋巴细胞中miR-155、RORγt及IL-17的m 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中IL-17、IL-6、IL-23的含量;并以14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做对照.检测其中5例重度PV患者皮损与皮损周围组织中miR-155、RORγt及IL-17的基因表达水平,并以5例正常皮肤组织标本为对照.同时分析竹黄颗粒剂干预前后患者miR-155、RORγt及IL-17的基因表达及IL-17、IL-6、IL-23血浆含量的变化.结果:PV患者CD4 +T细胞中miR-155、RORγt及IL-17mRNA基因表达较正常人显著上调(P <0.05);PV患者IL-17、IL-6及IL-23的血浆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5);PV患者皮损、皮损周围组织、正常皮肤组织之间miR-155、RORγt及IL-17 mR-NA基因表达水平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皮损>皮损周围组织>正常皮肤组织.PV患者CD4+T细胞中miRNA-155的表达、IL-17血浆水平与PASI指数均呈正相关(P<0.05),PV患者CD4 +T细胞中miR-155表达水平与RORγt、IL-17 mRNA表达水平及IL-17血浆含量均呈正相关(P<0.05).竹黄颗粒观察组较对照组PASI指数下降明显,miR-155、IL-17mRNA基因表达及IL-17血浆水平显著下调(P<0.05).结论:PV患者miR-155、Th17细胞型细胞因子高表达可能与PV发病有关,其有望成为银屑病早期诊断的潜在标记物和治疗靶点;中药竹黄颗粒剂治疗PV疗效显著,可能是通过调节miRNA-155、IL-17的表达而发挥作用机制,为中医药防治银屑病提供了客观依据.
作者:王丹;杨志波;谌莉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比较电子喉镜手术配合谢氏围手术期中医平衡康复疗法与电子喉镜手术配合西药治疗声带息肉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00例声带息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0例.观察组电子喉镜术前后均予谢氏围手术期中医平衡康复针刺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电子喉镜、术后口服抗生素及激素治疗.两组均治疗10d.结果:两组比较,不论症状总积分、嗓音参数值还是总有效率,观察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谢氏围手术期中医平衡康复疗法提高了声带息肉的治疗效果,进一步传承光大了盱江医学喉科流派学术思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红强;谢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肠道菌群被称为“人体肠道元基因组”,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中医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理功能上与微生态学说有许多相似之处.本文基于中医脾胃学说理论探讨肠道菌群失调的病理机制,从中医病因病机角度认识肠道菌群失调.
作者:孔凡华;成泽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如何做好大学生创业的各项工作,是目前摆在各高等院校面前的重大课题.文章从大学生创业的内涵、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及推进大学生创业的举措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析.
作者:艾志福;章新友;喻松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品管圈对降低精神病患者便秘发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5年10月我科住院精神病患者共60例,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品管圈护理,观察患者便秘发生情况、护士考核情况.结果:观察组便秘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67%(P<0.05);观察组护士考核情况较好,在护患沟通、常规操作、病情掌握、专业知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67% (P <0.05).结论:应用品管圈可降低精神病患者便秘发生率,护士考核情况较好,患者监护人满意度较高.
作者:李青芸;朱小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和研究温通止痛膏对类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痹阻证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取70只大鼠,随机分成7组,即空白组、对照组、海马万应膏组、高剂量温通止痛膏组、高剂量温通止痛膏+灸疗组、中剂量温通止痛膏组、低剂量温通止痛膏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置其他6组大鼠于寒湿环境中,给各组大鼠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初次免疫,20d后再次注射弗氏完全佐剂继发免疫,造模成功后按分组实验方案给药,观察各项检测数据.结果:6组大鼠造模后的足容积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海马万应膏组、高剂量温通止痛膏组、高剂量温通止痛膏+灸疗组、中剂量温通止痛膏组、低剂量温通止痛膏组大鼠上药后的足容积与本组上药前比较,足肿胀程度有所降低,但与对照组大鼠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剂量温通止痛膏+灸疗组、温通高剂量组、温通中剂量组的抗链球菌溶血素、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检测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通止痛膏对类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痹阻证模型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陈浩;何小女;邓运明;刘翔;王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延龄草提取物抗急性心肌缺血的活性 方法:取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地奥心血康组(60.0 mg/kg)、延龄草85%乙醇洗脱物高剂量组(87.6 mg/kg,延龄草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43.8 mg/kg,延龄草中剂量组),连续灌胃给予相应剂量药物14天,于末次给药1h后,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探讨延龄草提取物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指标、心肌梗死面积、心肌酶(CK、LDH)的影响.结果:地奥心血康组、延龄草85%乙醇洗脱物高、中剂量组均可显著降低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ST段、T波(P<0.05或P<0.01)、能显著减少心肌梗塞范围(P<0.01),并可使血清中CK、LDH活性显著降低(P<0.01),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延龄草85%乙醇洗脱物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的心肌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具有一定的防治心肌缺血的作用.
作者:张忠立;黄丽萍;左月明;蔡妙婷;徐元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保肺定喘汤对COPD气道重塑大鼠MMP-9、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及保肺定喘汤组.通过烟熏加气道滴入脂多糖(LPS)双重刺激法建立COPD气道重塑大鼠模型,观察保肺定喘汤治疗后各组大鼠一般行为改变与肺组织病理变化,使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肺泡灌洗液(BLAF)、肺组织中MMP-9、VEGF的水平.结果: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显示COPD气道重塑大鼠模型建立成功且治疗前后改变有差异.与模型组比较,保肺定喘汤治疗组血清、BLAF、肺组织中MMP-9、VEGF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保肺定喘汤可降低COPD气道重塑大鼠MMP-9、VEGF的含量,这可能与保肺定喘汤减缓COPD大鼠气道重塑的作用相关.
作者:童卫泉;杨宏宽;夏婷婷;张丽婷;刘贤忠;陈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湿疹纳米乳膏的抗炎实验,初步探讨其治疗慢性湿疹的作用机制,为湿疹纳米乳膏治疗慢性湿疹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剂量致敏,小剂量多次激发的方法造慢性湿疹动物模型,以尤卓尔软膏为对照,观察湿疹纳米乳膏对该模型的作用.结果:湿疹纳米乳膏可抑制二硝基氯苯所导致小鼠耳结痂形成、抑制小鼠耳肿胀情况、减轻真皮淋巴细胞的浸润.结论:低中高浓度的湿疹纳米乳膏均对慢性湿疹模型有抗炎效果,中浓度疗效尤佳.
作者:陈平;杨志波;王万春;颜纯钏;张艳晖;宋淑华;王志强;陈思婷;吴事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基于流变学特性并结合传统黏附力测试方法共同对凝胶贴膏剂基质进行处方筛选.方法:采用DHR型流变仪对凝胶基质进行流变学特性考察,黏附力测试采用2015版中国药典中的测试方法.结果:通过两种测试方法全面评测,终筛选出凝胶贴膏基质处方组成成分主要为NP700,羧甲基纤维素钠,卡波姆934,结晶氯化铝和硅藻土.结论:从流变学特性角度考察凝胶贴膏剂基质,结合传统的表观黏附力测试方法共同对凝胶贴膏剂进行处方筛选实验,可以全面的考察基质的粘弹性能.此方法深入而合理的对凝胶贴膏剂的整体特性进行研究,为凝胶贴膏剂的开发应用奠定基础,值得推广.
作者:郭慧玲;骆云霞;胡律江;赵晓娟;胡志方;高文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通过比较腺嘌呤灌胃不同时间对模型大鼠一般体征、生化指标和肾脏组织的改变,以确定制备具有多种并发症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的方法.方法:腺嘌呤250mg/(kg·d)分别对模型大鼠灌胃3周和6周,对照组大鼠给予等量饮用水.观察对比大鼠的一般体征、生化指标和肾脏组织的改变.结果:腺嘌呤诱导2周时模型大鼠开始出现多尿、精神萎靡、体征增长缓慢等肾阳虚症状,血清、全血和尿中生化指标已显著变化,肾功能损伤,4~5周时模型大鼠肾功能重度损伤,造模6周时模型大鼠已进入终末期的尿毒症阶段.结论腺嘌呤250mg/(kg·d)灌胃5周可成功构建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是慢性肾衰进展机制及其并发症防治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
作者:连琦;黎倩;谢媛媛;黄晓玲;冯燕燕;郑兆广;曹便利;王义明;罗国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出发对近十年来中医(TCM)的研究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以Web of Sciences为统计源,检索2005年1月1日--2015年10月31日“TCM”研究文献,根据检索结果,主要从研究国家、机构、学科分布、研究领域的期刊分布情况、被引频次和高被引论文等各个方面对检索数据做出解析,找出“TCM”研究的热点领域.结果显示:从2005年1月1日至2015年10月31日,关于“TCM”Web of Sciences一共收录研究文献有11135篇,文献数量与被引频次均不断上升,其中中国、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对于中医药的研究水平相对较高;研究的主题方向主要从中药药理学、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医学实验研究,普通内科学、肿瘤学、神经学等临床研究以及其他科学如植物学、食品技术等开展.说明“TCM”的研究正在受到各国研究人员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国家机构不断加大对“TCM”研究的投入.
作者:王高玉;刘红宁;赵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张小萍教授擅长治疗内科病证,对脾胃病尤有造诣,自创张氏益胃汤,临证以此方加减治疗小儿脾胃病,疗效显著.
作者:李福生;王茂泓;胡瀚文;张小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一部分,是医学学科里的绚丽花朵.针灸治疗腰部疼痛证据确凿.近认为针灸治疗腰痛无效一说是罔顾事实的无稽之谈.笔者从患者及自身针灸治疗体会和临床研究、基础研究举例阐述针灸治疗腰痛的证据,反驳媒体针灸对腰痛无效的论断,防止以讹传讹.
作者:陈永;王光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综合治疗及整形修复效果.方法:将2012年3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8例肿块型肉芽肿性乳腺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中药综合治疗,待肿块缩小后采用炎性肿块扩大切除术并整形修复术腔,对照组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实施传统炎性肿块切除术,并评价术前治疗天数、术后复发率及美容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前平均治疗天数(12.29±2.01)天,低于对照组(15.62±2.85)天,P<0.05;术后随访6~8个月,观察组局部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乳房美容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中药方剂缩短术前治疗时间,依赖整形技术塑形腺体,更彻底清除病变组织,降低术后复发率,改善术后美容效果.
作者:郭祯;熊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肾衰泄浊汤对慢性肾衰大鼠祛瘀生新治法的现代机理研究.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肾衰泄浊汤组,后两组以腺嘌呤诱导建立慢性肾衰竭动物模型,肾衰泄浊汤组灌胃给予12g/(kg·d)肾衰泄浊汤,3周后提取大鼠血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Cr,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VEGF、vWF.结果:肾衰泄浊汤组vWF减少,与模型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结果对肾衰泄浊汤祛瘀生新治法的现代机理能提供一定的研究意义.
作者:周浩明;杨军平;皮持衡 刊期: 2016年第06期
“C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对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编程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实验教学主要以上机为主,实验形式单一.为了使实验教学更具有吸引力,探索基于教育机器人平台的实验教学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创新实践等能力.
作者:朱彦陈;叶青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5年12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7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及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意识及肢体运动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4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4.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意识及肢体运动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可发挥协同作用,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昏迷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利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