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美娟;胡浩武;沈丽琴;耿炤
痰瘀是冠心痛的重要病理改变,本文通过对冠心病痰瘀病理的理论探究、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的近况进行分析.提出冠心病痰瘀论治在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尚待解决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办法.
作者:喻松仁;罗小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转化医学强调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结合,然而中医基础研究至今未能获得业内认同,也更难以进一步为临床医学服务.本文通过阐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脾胃虚寒证模型的构建,引出动物模型的合理应用是促进中医转化医学发展的关键,并综合已有学者的思路,提出了中医基础研究合理应用动物模型的构想.
作者:王萍;杨海燕;舒青龙 刊期: 2013年第02期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本文总结了脂肪肝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研究进展及优缺点,为进一步研究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提供研究思路和参考.
作者:胡慧明;官扬;朱彦陈;张容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通过理化指标对炙黄芪、炒川楝子传统炮制方法与微波炮制方法进行优选,并找出佳的微波炮制工艺,为微波技术应用于中药炮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数据.方法:以炮制品的外观、特征图谱为考察指标,进行传统炮制与微波炮制的比较,并确定微波炮制工艺的参数且进行中试放大.结果:本研究试制的微波炮制品质量均能达到传统炮制的要求和标准.结论:微波具有替代传统炮制的可行性.
作者:周美娟;胡浩武;沈丽琴;耿炤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失眠在《内经》有“夜不瞑”、“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等名称,《难经》称为“不寐”.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患失眠的病人日益增多.夏永良老师在治疗失眠上显示了独特的疗效.本文对夏师辨治失眠的3则临证医案(黄连温胆汤治疗痰浊内扰之失眠,黄连阿胶汤治疗心肾不交之失眠,柴胡疏肝散治疗肝郁化火之失眠)进行分析,与同道共享.
作者:朱月玲;朱文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8例缺血性中风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取偏瘫侧经穴行传统针刺治疗,试验组取双侧MS6、MS7行透穴治疗,1次/d,共3周.采用Berg量表和Barthel指数(BI)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Berg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试验组:16.24±11.52 vs.33.61±14.10 (P<0.01);对照组:16.59±11.87 vs.26.32±15.20 (P<0.01)],但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33.61±14.10 vs.26.32±15.20 (P<0.05)];治疗后2组BI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试验组:32.27±15.37 vs.62.88±22.43 (P<0.01);对照组:30.15±13.68 vs.51.62±22.35 (P<0.01)],而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62.88±22.43 vs.51.62±22.35 (P<0.05)].结论:中风早期头穴透刺在促进缺血性中风病患者平衡功能恢复方面优于传统体针.
作者:王金海;杜小正;赵敏;商俊芳;秦晓光;鲍英存;张武德;姜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医钞类编》为一部包罗中医学万像的医学典籍,在校勘和研究中发现其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和中医教育价值,本文通过内容简述,学术影响等方面入手,对其进行论述及研究,以期能够对《医钞类编》学术思想和成就进行挖掘.
作者:陈稳根;林双竹;崔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青蒿为传统的清热解暑中药,具有清热解暑,除蒸,截疟的功效,已有2千多年的药用历史.同青蒿一样,青蒿根和子也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本文将对青蒿根和青蒿子进行品种考订,并整理古今的相关医方,希望对其应用及研究价值提供参考,并为系统的研究及开发这两味中药奠定基础.
作者:吴蜀瑶;李敏;王佳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法治疗桥本甲状腺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16-56岁之间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并经触诊和超声检查证实为甲状腺肿大Ⅰ度以上(包括Ⅰ度)的患者.随机分为耳穴埋豆联合中药治疗组和单纯西药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甲状腺肿大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11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愈5例,有效14例,无效11例,总体治疗有效率为63.33%,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埋豆法治疗桥本甲状腺肿效果显著,可促进已肿大的甲状腺缩小或消退,促使失调的脏腑功能恢复正常.
作者:李玲;陈晓雯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在科学探索日益向难以直观的渺观、微观、宇观等领域迈进的今天,理论解释框架作用日益显现.本研究基于东西方思维模式与方法论的比较,从物质的根本特性出发,运用现代科研成果,在对天人寒热合一生态幅穷源尽委的阐释中,揭示了气体与人体关联的客观实在性,证实了中医科学内涵的本质特征,指出了当下“科学”定义的历史局限性,论证了钱学森关于“中医是人体医学方向”之论断的正确性,显示了提高中医卫生资源在医疗结构中所占比重,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世界性难题、提高健康生产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促进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作者:杨春琳;左铮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清燥救肺汤源自《医门法律》,是治火热伤肺、气阴两伤的主要方剂.近10年中,其临床应用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统疾病、耳鼻喉科疾病、皮肤科疾病,而对于眼科、妇科、儿科、风湿免疫疾病等的应用,有些只是零星报道的个例.综述近10年来清燥救肺汤的临床应用报道,总结其临床应用思路,以求拓展其临床应用范围.
作者:曾庆明;景光光;江龙凤;商晓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建立十一方药酒中人参皂苷Rg1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C18柱为固定相,乙腈-0.05%磷酸水溶液(22:7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5 nm.结果:人参皂苷Rg1呈现良好线性(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7%,RSD=1.68%(n=6).结论:本方法准确、稳定、重现性好,可用于十一方药酒的质量控制.
作者:莫小林;黄小鸥;龚敏阳;谭冬冬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对益气祛瘀丸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3月在九江市中医院住院的病人32例,通过随机抽样平均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益气祛瘀丸合用阿司匹林,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2组患者其它治疗均遵照急性脑血管病治疗指南进行.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3、14d后神经功能状态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90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Barthel指数改善有显著性差异,14d后血液流变学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同型半胱氨酸(hcy)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益气祛瘀丸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刘新举;刘勇;杨小鹏;王敏新;虞成毕;曹爱兵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中医调息静坐养生以调心和性为旨归,充分吸取儒、道、佛各家调息静坐的合理成分,加以改选利用,具有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并注重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的特点.
作者:章德林;蒋力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桑葶泻肺方治疗尿毒症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尿毒症合并肺部感染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桑葶泻肺方汤剂,均治疗2周,观察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C-反应蛋白(CRP)及显效时间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时间平均为5.9±2.3天,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CRP较观察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桑葶泻肺方能有效治疗尿毒症合并肺部感染,并缩短治愈时间.
作者:李国华;李宇丹;丁志胜;胡晏珍;蔡雪;唐崇瑜;黄伶伶;张志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本文对目前电子病历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概述,然后详细介绍了中医结构化电子病历的中医特色,后从技术特点、工作流程和功能模块设计三方面对中医动态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的设计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依照上述设计我们实现了一个中医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该系统的实现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意义,并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朱明峰;杜建强;丁成华;聂斌;查青林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切开挂线术与纵行切开术治疗肛门狭窄的临床效果,分析探讨治疗肛门狭窄的佳疗效.方法:将75例肛门狭窄患者随机分成Ⅰ组和Ⅱ组,Ⅰ组用切开挂线治疗,Ⅱ组用纵行切开术治疗,对2组患者的术后疗效、愈合时间、术后后遗症、复发率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切开挂线术组治愈率为76.3%,好转率21.1%,无效率2.6%,总有效率97.4%;纵行切开术组治愈率为48.7%,好转率35.1%,无效率16.2%,总有效率83.8%;.结论:切开挂线术组治疗肛门狭窄具有损伤小、出血少、痛苦轻、创面愈合快、感染率低、术后复发率低并且无大便失禁等后遗症等特点,更适合对疼痛忍耐性差的老、幼患者.
作者:苏鸿文;游志华;陈小芬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角叉菜胶致使小鼠血栓形成情况.方法:3种类型角叉菜胶(K型(Kappa)、I型(Iota)、L型(Lambda))皮下注射诱发小鼠尾部血栓形成,分别观察注射角叉菜胶后24、48和72h小鼠黑尾发生率和黑尾长度.结果:本实验通过大量小鼠实验发现L型、I型角叉菜胶可以使小鼠产生黑尾,即可以用来造小鼠血栓模型,且效果明显.
作者:张俊林;刘旭海;孙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近年来随着国内及国际社会对中医中药的认可和支持,我国传统中医药事业得到了显著发展.人们利用拉曼光谱技术针对中药开展了许多相关研究工作.拉曼光谱检测分析方法可以更好的保证药材的整体性,同时具有快速、有效、无损等优点,可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有效手段.本文就常规拉曼光谱、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及拉曼光谱结合计算机辅助分析技术在中药材的分类、鉴别、中药有效成分分析以及中成药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做出概述和总结.
作者:俞允;何雁;陈伟炜;林多;黄浩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中医的独特疗效及无副作用越来越吸引大批的国外留学生来我国学习中医,但是来华学习中医的外国留学生良莠不齐,中医的国际教育也没有统一的质量管理标准.文章从分析我国中医药高等院校留学生现状入手,找出质量管理所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一些高等中医药留学生质量管理的建议.
作者:元伟靖;王思民;张桓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