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包膜外假体置换术治疗隆乳后包膜挛缩

孙志成;王文;李淑艳;毋巨龙

关键词:隆乳术, 包膜挛缩, 假体置换
摘要:自从采用硅胶囊假体进行隆乳以来,随着假体材料的不断改善以及隆乳技术的成熟,隆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女士所接受.但乳房假体隆胸术后包膜挛缩,会导致乳房手感较硬乃至乳房变形,严重影响手术效果,给患者带来痛苦.2003年以来,笔者采用包膜外假体置换术治疗假体隆胸术后包膜挛缩12例20个乳房,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在大黄素收缩大鼠胃平滑肌细胞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在大黄素对大鼠胃平滑肌细胞收缩信号转导途径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酶解法分离的大鼠胃平滑肌细胞经过培养后分为3个实验组:空白对照组、大黄素组、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组(Calphostin C+大黄素).通过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析p44/42 MAPK在不同实验组中的表达量变化.[结果] 磷酸化p44/42 MAPK的表达量在对照组少,大黄素组多,抑制剂组表达量较大黄素组少;三组表达量的差别具有显著性(P值均<0.01).[结论] 磷酸化p44/42 MAPK的表达量变化说明,在相同实验条件下,PKC受抑制后,磷酸化p44/42 MAPK的表达明显低于未受抑制的试验组.本实验结果提示,PKC到p44/42 MAPK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大黄素对大鼠胃平滑肌细胞收缩活动的调节.

    作者:朱敏;孙振学;齐清会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呼吸道异物特殊情况的处理

    [目的] 探讨呼吸道异物救治当中一些特殊情况的发生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 总结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1965至2000年收治的呼吸道异物病人3 306例.年龄小4个月,大68岁,其中3岁以下2208例.[结果] 上述病例中气管切开97例,咳出41例,开胸12例,经口支气管镜检取出3156例.死亡24例.[结论] 对在呼吸道异物救治当中出现的特殊情况要对症处理:注意气管切开的时机;选择适当的麻醉,掌握好麻醉深度;特别注意变位性异物和喘息型气管异物的处理;特殊异物要选择适当的器械和正确的方法,必要时请胸科开胸取异物;正确使用心肺复苏,妥善处理并发症和后遗症.

    作者:梁建民;刘晖;汪立;张正民;张全安;王建刚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脑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浓度及MPV的动态变化

    大量资料表明凝血和纤溶是血栓疾病的主要病理生理过程,脑梗死患者存在着凝血和纤溶过程的异常[1].纤维蛋白原(Fg)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其在急性脑梗死发作时与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的关系国内尚未见报道.为此,本文利用测定脑梗死患者的上述指标及分析相关临床资料,发现它们与疾病发展进程之间的联系,以便对脑梗死发作的早期预防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程思;刘峰;李玉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耳背割治法治疗132例银屑病疗效观察

    银屑病的发生、加重、缓解及复发与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均有密切关系,故可归于心身疾病范畴[1],目前尚无特效的疗法.1997-2003年,我们使用耳穴割治疗法治疗银屑病132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许丽萍;鲍东海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斜方肌肌皮瓣修复头颈部难治性创面

    [目的] 介绍斜方肌肌皮瓣在修复头颈部难治性创面中的应用,提供头颈部复杂创面修复的方案.[方法] 逆行掀起以颈横动脉降支为轴型血管的带蒂斜方肌肌皮瓣,皮瓣面积大达32 cm×10 cm,肌肉血管蒂长17 cm,局部转移修复头颈部难治性创面23例.[结果] 23例头颈部不同部位难治性创面经带蒂斜方肌肌皮瓣转移修复后,22例全部成活,1例远端约1 cm黑痂愈合.[结论] 带蒂斜方肌肌皮瓣,血供可靠,切取面积大,供区隐蔽,对肩部功能影响小;采用逆行法切除皮瓣,操作简单,不易损伤血管蒂;用于修复头颈部难治性创面,效果满意.

    作者:张敬德;王守界;王亚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伴腺瘤的价值

    目前,超声对结节性甲状腺肿伴腺瘤的报道较少.本文分析了16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腺瘤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声像图表现,旨在提高超声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伴腺瘤的准确率.

    作者:蔡江涛;张越;陈定章;高良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糖尿病肾病早期标志物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rthy,DN)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导致患者肾功能衰竭而死亡.据近统计目前DN所致的尿毒症是糖尿病的主要死因之一.糖尿病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第三位杀手,因此DN也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从DN的病程看,DN早期只用常规检查是很难被发现的,但到第Ⅳ期虽然临床明确诊断困难不大,但病变已不可逆转,治疗只能改善症状和减少患者的病痛,不能阻断病程的发展.因此若能在早期明确诊断进行干预治疗,患者则有可能恢复.肾活检是早期DN明确诊断的金标准,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和后遗症,而DN早期患者自觉症状很少,此法很难被接受.因此DN的早期诊断更多依赖实验室检查.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为实现DN的早发现、早治疗,寻找其早期标志物,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本文就近年来此方面的国内外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刘斌;赵献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使用Suture-anchor治疗Ⅲ度肩锁关节脱位

    [目的] 评估使用Suture-anchor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效果.[方法] 肩锁关节脱位17例,其中男11例,女6例,均为Tossi Ⅲ型.年龄17~53岁,平均29.3岁.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5个月.采用主观评价和Constant评分评价术后肩关节功能,术后X光片评价治疗结果.[结果] 术后X-光片显示复位固定良好;肩关节功能评分为93.4分,主观评分为1.7分.[结论] Suture-anchor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创伤小,复位固定确实,术后功能恢复好.

    作者:王文良;吕丹;唐烽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激光汽化椎间盘减压治疗颈型眩晕临床研究

    [目的] 总结分析激光汽化椎间盘减压治疗颈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机制及副反应.[方法] 通过对临床200例颈型眩晕患者438个突出椎间盘,采用激光汽化减压治疗,观察术后6个月以上疗效及副反应情况.[结果] 200例中有184例眩晕完全消失(92%),症状明显缓解有8例(4%),无效及出现副反应者8例(4%).[结论] 引发颈型眩晕的主要机制是颈椎间盘突出,颈椎失稳,激惹交感神经而诱发椎动脉痉挛导致脑供血不足.激光汽化椎间盘使间盘内压力降低,加之局部直接热效应,消除了椎动脉痉挛,改善了脑供血不足的情况,所以对颈型眩晕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但对椎间失稳严重者疗效不明显,甚至无效.

    作者:王景贵;苏学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兔血清中左氧氟沙星的浓度

    [目的] 建立测定兔血清中左氧氟沙星浓度的荧光分光光度法.[方法] 以三氯乙酸沉淀蛋白,分离后加醋酸-醋酸钠缓冲液(pH 4.0)测荧光强度,激发波长294 nm,发射波长496 nm.[结果] 左氧氟沙星浓度在0.1~5.0 μg/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4384 X-0.0812,r=0.9972(n=5).平均回收率为94.8%,日内、日间RSD分别小于2%、3%.[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适于测定兔血清中的左氧氟沙星浓度.

    作者:李亚萍;张莉;陈莉;宋月英;齐刚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影响二次吸脂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影响吸脂的出血因素,探讨适合二次吸脂的时间及手术方法.[方法] 随机选择门诊初次及二次吸脂的患者50例,对超量灌注麻醉负压吸脂和体内超声吸脂、不同时间段二次吸脂的出血量进行比较.[结果] 初次吸脂超量灌注麻醉负压吸脂和体内超声吸脂的出血量没有显著差异;初次吸脂术后6个月体内超声吸脂以及术后12个月机械负压吸脂的出血量明显下降,并且体内超声吸脂明显优于单纯负压吸脂.[结论] 初次吸脂合理采用超量灌注麻醉技术及负压吸脂技术可以达到良好的术后效果,出血量及并发症少.对于二次吸脂的患者应该在术后6个月采用体内超声技术或者术后12个月采用负压吸引技术.

    作者:王文;孙志成;李淑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结肠癌原发灶及其淋巴结转移灶中PTEN表达的微阵列研究

    [目的] 检测结肠癌原发灶及其淋巴结转移灶中PTEN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79例结肠癌原发灶及其淋巴结转移灶标本进行PTEN的表达情况检测.[结果] 原发灶与其淋巴结转移灶相比:PTEN在粘液腺癌中的表达强度明显降低(P<0.05),而管状腺癌中其表达无明显差别;PTEN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原发灶及其转移灶中PTEN的高表达率在管状腺癌中均显著高于粘液腺癌.[结论] 淋巴结中转移的粘液腺癌细胞表达较低水平的PTEN,其低表达可能有助于结肠癌的淋巴道转移.

    作者:谷彦军;张诗武;宋立新;魏焕萍;刘亚敏;何瑞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磨损颗粒刺激人单核细胞thp-1分泌TNF-α及其诱导成骨细胞凋亡作用

    [目的] 研究磨损颗粒刺激单核细胞thp-1后,细胞分泌TNF含量和刺激后条件培养基引起成骨细胞的凋亡.[方法] L929细胞测活和ELISA方法检测单核细胞TNF-α的分泌和分泌的量;TUNEL方法检测磨损颗粒条件培养基对成骨细胞的凋亡作用.[结果] 不同种类磨损颗粒加入thp-1后TNF-α的结果用方差分析比较,3组数据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将不同颗粒的100 ng/ml组和10 ng/ml组分别两两比较,两组之间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100 ng/ml比10 ng/ml TNF值高.[结论] 磨损颗粒PE、Co-Cr-Mo、Ti-6A1-4V刺激体外培养单核细胞thp-1分泌TNF-α,3种磨损颗粒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磨损颗粒PE、Co-Cr-Mo、Ti-6Al-4V刺激单核细胞thp-1的条件培养基可以引起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凋亡.

    作者:王文良;焦炳华;杨柳;唐康来;白春宏;刘英杰;吕丹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急性脑血管病神经系统症状反复或加重原因分析

    急性脑血管病(脑卒中)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其共同症状都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神经系统局灶体征及许多并发症.在治疗过程中以上症状反复或加重时临床医生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原发病加重,对由于并发症或合并其它内科病所致者认知不足.下面对我院内科治疗的100例此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李云婷;黄悦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白头翁的生药鉴定、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

    中药白头翁系毛茛科白头翁属植物,<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把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Bunge) Regel定为正品.该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热毒血痢、阴痒带下、阿米巴痢疾等[1].近年来由于新技术的应用,国内外对其生药鉴定,化学成分分离以及药理作用有了非常深入的研究.

    作者:付云明;陈虹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远端缺损的临床应用

    足部大面积损伤,特别是足背及足趾坏死,其骨质与皮肤相邻,皮下组织少,外伤容易导致骨质和肌腱外露.传统的修复方法多采用短缩骨质、截肢等方法,功能损失较多.笔者应用逆行腓肠神经皮瓣来修复足背、跖趾关节附近软组织大面积缺损,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延;贺利军;陆斌;张文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深低温保存异体肌腱移植的研究进展

    骨科临床实践中常应用肌腱移植来进行修复重建.自体肌腱移植是传统的方法,但肌腱来源有限,供腱处的形态功能可能受影响,而且扩大损伤范围,从而限制了其应用.人工肌腱组织相容性及其材料与受体肌腱愈合等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同种异体肌腱作为自体肌腱的替代,与自体肌腱有相同的结构和功能,而且来源广泛,特别是在多条或长距离肌腱缺损,而自体肌腱来源受限时,更显示出异体肌腱移植的优越性,经深低温冷冻处理后其抗原性大大降低,并可长期保存,已成为当前异体肌腱移植的主要处理方法.本文对近几年来深低温保存的同种异体肌腱的研究应用做一浅述.

    作者:刘英杰;王文良;孙明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26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6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58.5岁.肿瘤位于额叶11例,顶叶8例,颞叶4例,胼胝区2例,小脑蚓部1例.26例患者瘤细胞均表达LCA、CD20或CD79a,但均不表达EBV.[结论]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熟悉其临床病理特征对避免误诊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冯绍平;向德兵;郑华;冯家龙;刘中洪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国产氯普鲁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效果观察

    盐酸氯普鲁卡因属苯甲酸酯类短效局部麻醉药,国外20世纪60年代已用于临床,但用于剖宫产手术硬膜外麻醉报道甚少.我们将国产盐酸氯普鲁卡因在硬膜外麻醉下用于剖宫产手术110余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麻醉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朱平增;张志敏;郭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人参总皂苷对小鼠睾丸NO、NOS及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人参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参叶、参花、参须、参子均可入药,是已有几千年应用历史的名贵中药.中医理论认为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安神益智、生津固脱、调补五脏、强精通脉、延缓衰老之功效.近代人参的化学和药理学研究表明,人参皂苷是人参的主要成分(Ginsenosides),而人参所表现出的大部分药理活性是人参皂苷的作用,人参皂苷具有增强免疫、抗疲劳、抗动脉硬化作用,并能够促进性腺发育,增加性激素的产生[1].

    作者:许立;刘晓晖;张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武警后勤学院

主办:武警后勤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