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宽
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的常见并发症,患者常有颅高压、意识障碍及多种并发症,病情凶险,存活患者可遗留痴呆、癫痫、瘫痪和颅神经麻痹等后遗症.而病原菌的耐药性问题,又使临床治疗难度加大.有资料表明,开放性颅脑外伤、颅内病灶的存在以及手术本身使得脑组织和血脑屏障受到破坏,加上颅外一些并发症等因素,使颅内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国内外均有文献报道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为0.2%~4.0%,病死率高达58%[1~3].
作者:郑茂华;张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创伤(sTBI)患者伤后早期局部脑血流(rCBF)变化以及浅低温对其影响.[方法]利用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法(LDF)对24例sTBI患者rCBF进行监测,并对其中的11例患者进行了浅低温(肛温33~35 ℃)治疗.通过观察rCBF的变化及其与脑灌注压(CPP)的相关系数r,分析sTBI患者伤后早期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CVR)、浅低温对rCBF的影响以及rCBF变化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sTBI患者伤后早期(24 h内)rCBF的主要改变为低灌注;(2)在sTBI患者的急性期,一些患者(11/24,45.8%)出现暂时性的CVR失衡,而特重型TBI(ssTBI)患者发生率要高于重型患者(P<0.05);(3)浅低温可以降低sTBI患者的rCBF;(4)sTBI伤后早期暂时性低灌注与预后无关,而伤后持续低灌注者预后不良.[结论]sTBI患者在伤后早期可发生复杂的rCBF变化,浅低温可以降低rCBF.而LDF是一种连续、实时、微创、敏感的rCBF监测方法.它可用于动态观察rCBF的变化和评价CVR,从而指导救治.
作者:张赛;薛凯;胡群亮;孙洪涛;曹海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硫酸镁治疗对患者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54例入选病例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首先15 min内静脉滴注2.5 g硫酸镁,接着10 g硫酸镁24 h持续静滴,连用3 d.对照组除硫酸镁外其他治疗完全相同.住院期间监测患者血清镁和MDA含量,伤后3个月纪录患者GOS评分.[结果]治疗组MDA含量低于对照组.治疗组GOS评分低于对照组,但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硫酸镁能降低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MDA含量,可能有改善预后的趋势.
作者:李建伟;张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为行经枕下区域的神经外科手术入路提供较详细的显微解剖标志和解剖学参数,以指导临床和手术操作.[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对国人成年尸头15例(30侧)的头颈区域进行解剖,标本经福尔马林固定.[结果]枕下区域的椎动脉及其分支,动脉周围的植物神经丛及毗邻的脊神经等结构均位于静脉间的腔隙中,构成椎动脉复合体.乳突、寰椎横突和枕髁是重要的解剖学标志,上、下枕下三角是暴露椎动脉入颅前的一个重要解剖学标志.[结论]通过观察与测量所获取的重要解剖学参数,明确此区域的显微解剖,以保证手术操作顺利,减少不必要的损伤,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
作者:陈镭;张赛;孙洪涛;王育琪;马景鉴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评价高压氧治疗的不同时机对出血性脑卒中术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60例出血性脑卒中术后患者按开始进行高压氧治疗时的病程分为两组,即术后1~2周组(A组)和术后4~6周组(B组),对两组患者在高压氧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Glasgow昏迷量表(GCS)和Glasgow预后评级(GOS)进行评定和比较.[结果]两组的GCS评分和GOS评级在高压氧治疗后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结论]在术后2周以内进行高压氧治疗对于出血性脑卒中术后患者的预后康复有满意效果.
作者:梁晋;张赛;蒋显锋;梁宪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近年来,我们接收了3名因长跑后引发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habdomyolysis,RM)的患者,均并发急性肾衰竭,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继海;孙楠;史昌乾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十二指肠降段病变在上消化道疾病中发病率较低,近年随着电子内镜的广泛应用及内镜医生在思想上逐渐重视降段检查,十二指肠降段病变的诊断水平也得到提高,减少了误诊、漏诊及误治.我院自2000年11月-2005年11月间,行上消化道胃镜检查12 212例,阳性率99.71%(12 176/12 212),其中发现十二指肠降段病变63例,占上消化道病变的0.52%,现总结如下.
作者:郭昭友;曹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粪便潜血实验被视为临床上检查消化道出血及肠道恶性肿瘤常用的指标之一,多年来使用传统的化学方法,如邻甲苯胺法和匹拉米洞法等,它受饮食、药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并对操作人员有一定的危害[1,2].胶体金免疫法不受饮食、药物等因素干扰,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是一种很理想的检测便潜血的方法.但其假阴性结果的出现可对临床工作造成一定的误导[3].笔者对比上述两种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探讨二者联用的可行性.
作者:杨庆虹;刘蕊;贾颖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测定脑梗塞患者抗凝血酶-Ⅲ(AT-Ⅲ)、血浆蛋白C(PC)的活性水平并分析其意义.[方法]测定30例脑梗塞急性期和稳定期外周血浆中AT-Ⅲ、PC的活性水平.[结果]脑梗塞组急性期AT-Ⅲ、PC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均为P<0.05);脑梗塞组稳定期外周血浆中AT-Ⅲ、PC活性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均为P>0.05).[结论]脑梗塞急性期存在AT-Ⅲ、PC活性水平降低现象,但难以成为脑梗塞发病的直接病因.
作者:魏孟广;梁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Survivin是1997年由耶鲁大学的Altieri等用效应细胞蛋白酶受体(Effector Cell Protease Receptor-1,EPR-1)cDNA在人类基因组库的杂交筛选中分离出来的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IAP)家族成员,是目前发现的作用强的凋亡抑制因子.由于survivin具有抗凋亡活性和调节细胞分裂的独特作用,以及在肿瘤细胞中的特异性分布,使其成为肿瘤诊断、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靳秋月;陈立军;王玮;呼文亮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自发性重型脑干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择30例重型脑干出血病例,分为单纯内科治疗组(A组)、内科治疗+持续颅内压监测和间断侧脑室引流配合低温治疗组(B组)、外科手术组(C组)分别进行疗效判定.[结果]A组12例,显效1例,好转1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6例;B组16例,显效4例,好转7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2例;C组2例,未愈1例,死亡1例.A、B组治疗有效率(显效+好转)、死亡率经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发性重型脑干出血患者预后凶险,但内科治疗+持续颅内压监测和间断侧脑室引流配合低温治疗有助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马铁柱;张赛;孙世中;孙洪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输尿管肾盂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分为先天性和继发性.先天性UPJO又名特发性肾积水,病因包括异位血管压迫、输尿管肾盂连接部瓣膜、输尿管高位连接、粘连及炎症后狭窄等.继发性UPJO则多因为肾盂切开取石或肾盂成形手术.UPJO的治疗以往主要采用开放手术肾盂成形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腔内技术和腹腔镜技术开始逐步在UPJO的治疗中起到较大的作用.现就UPJO的主要治疗方法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石理华;李瑛;李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影像辅助定位采取脑沟入路切除幕上低级别胶质瘤,大限度切除肿瘤,减少神经功能缺失.[方法]16例患者采取以临床资料、影像及无框架立体定向仪的综合方法定位,脑沟入路或部分采用脑沟入路切除肿瘤,术后辅以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法.[结果]影像学全切除6例,次全切8例,大部切除2例.术后12例患者生活自理,其中6例生存期超过5年,1例术后3年复发未再治疗,1例术后2年死亡,失访2例.[结论]影像辅助定位胸沟入路切除幕上低级别胶质瘤效果良好患者生存期长,生活质量高.
作者:张文彬;刘振林;陈宝友;焦德让;张赛;严志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我科1999-2005年采用超短波并中频电治疗慢性盆腔炎98例,经1~2疗程,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萍;党守新;史玉新;朱新疆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不少学者认为根管治疗术一次法术后疼痛发生率较高,因此限制了临床应用范围[1].按照常规根管治疗术,患者至少往返医院2~3次,疗程长,费用高,既增加了医生的工作量,又加大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史俊南等[2]研究认为根管治疗术是一个连续过程,各步骤间有互补作用,并阐述了一次治疗法的理论根据,指出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与残存的细菌增生有关,消毒是影响一次法成功的重要因素.文献报道根管治疗术一次法远期疗效可靠[3].为了进一步探讨根管治疗一次法的近期临床反应发生情况,作者对159颗急慢性牙髓炎和慢性根尖周炎患牙采用化学消毒法进行根管消毒后行一次法根管充填,观察比较术后近期的疗效.
作者:黄演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应用支架血管内重建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12例患者应用Neuroform支架及冠脉支架,动脉瘤的瘤颈宽度介于3~8 mm之间,瘤体与瘤颈直径之比均小于2.0.其中动脉瘤位于后交通动脉5个,颈内动脉床突上段4个,基底动脉顶端分叉部动脉瘤1个,椎基底动脉交界处梭形动脉瘤1个,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1个.患者在围手术期均口服血小板抑制剂.[结果]12个支架均成功释放,1例患者在栓塞术后出现患侧大面积脑梗塞.5例患者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当天行栓塞治疗,采用Neuroform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4例患者在蛛网膜下腔出血3 d之内行栓塞治疗;1例患者在出血后20 d行栓塞治疗;另1例患者在头外伤后1个月行栓塞治疗.本组患者死亡1例,11例患者出院时恢复良好.[结论]采用支架血管内重建联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梭形动脉瘤及夹层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但长期疗效仍需大宗病例总结和长期随访研究.
作者:常斌鸽;焦德让;翟宝进;张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大多脊柱外科患者术前、术后均需平卧位和定时翻身,如截瘫患者、脊柱手术患者,此类患者翻身时要求保持脊柱平行移动,严禁侧屈、旋转,若用力不当可加重患者疼痛,造成继发损伤甚至导致手术失败.在临床护理中,我们制作了一种适于为脊柱外科患者翻身的专用翻身单,可有效地避免上述问题.经临床应用117例,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吴秋霞;孙明林;郑敏;郑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卵磷脂络合碘片是一种口服碘剂,能激活甲状腺功能,直接渗入细胞内,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具有促进视网膜组织呼吸,增进视网膜的新陈代谢,改善视网膜色素上皮的代谢和功能及改善视网膜电图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玻璃体混浊及眼底出血的作用.自2002年9月-2005年7月我科应用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眼部疾病7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莹;张昌江;欧阳静萍;张倩;黄丹琳;刘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直到今天,人们仍然没有找到理想的药物并成功的应用于颅脑创伤的防治.虽然有很多的神经保护因子在临床和实验室研究中得到了开发和应用,并在某些实验性研究中,用于预防脑创伤后继发性脑损害发生或是刺激神经保护旁路来发挥作用的策略取得了成功,但在临床上却缺乏肯定的疗效.
作者:张赛;杨树源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检测结肠癌及正常结肠粘膜中Survivin、Caspase-3、Ki-67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30例结肠癌及15例正常结肠粘膜标本进行Survivin、Caspase-3、Ki-67表达情况检测.[结果]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粘膜中:Survivin表达强度分别为6.58±4.14、3.22±1.48;Caspase-3表达强度分别为3.47±3.43、0.89±0.76;Ki-67标记指数分别为43.86±3.51、29.63±3.95.三者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结肠粘膜(P<0.05).[结论]结肠癌组织有较高的增殖活性,可同时表达较高水平的促凋亡因子Caspase-3和抑制凋亡因子Survivin.
作者:郁丽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