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黄连解毒组方颗粒剂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谭俊青;潘慧娟;钟力;李前宁;钮心怡;毛江洪

关键词:黄连解毒组方颗粒剂, 黄莲解毒汤, 肠道菌群
摘要:目的:探讨黄连、黄芩、黄柏和栀子等四种单味中药颗粒剂按传统黄连解毒汤配方制成的黄连解毒组方颗粒剂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用4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和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只灌胃生理盐水,高、中、低剂组量用不同剂量的黄连解毒颗粒剂组方灌胃,观察各组小鼠饮食、运动、体重等情况,灌胃14天后,对各组小鼠的淋巴细胞数、细菌移位现象、肠道菌群和肠道病理切片等进行分析.结果:黄连解毒组方颗粒剂高、中剂量组小鼠在试验期间体重增长缓慢,灌胃14天后其肠道益生菌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球杆菌比大于1/3,出现了菌群结构失调;回肠黏膜变薄,绒毛显著萎缩变短脱落,细菌移位频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淋巴细胞数明显少(P<0.05).低剂量组体重增加明显,肠道菌群比例正常,淋巴细胞数未见变化,无细菌移位现象,回肠黏膜和盲肠均正常.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等益生菌数量增加,条件致病性肠球菌和大肠埃希菌较正常组减少.结论:高、中剂量的黄连解毒组方颗粒剂在用药一段时间后,对肠道益生菌有抑制作用及对肠道粘膜有损伤作用.低剂量使用时有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的作用.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浅析药品“零加成”政策的实施

    本文回顾了药品加成政策的出台与取消,介绍了药品“零加成”政策的实施情况与成效,在分析药品“零加成”政策实施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作者:姚瑶;肖宏浩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补肾口服液中淫羊藿苷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补肾口服液中淫羊藿苷的高效液相色谱定量方法.方法:采用ZORBAX SB-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63∶37),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0nm,柱温25℃.结果:淫羊藿苷浓度为0.0224~0.448m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08%,RSD为1.25%(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补肾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陶松;刘玲;刘旭海;许锦珍;张璐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肝达乐对四氯化碳急性肝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肝达乐对四氯化碳急性肝损伤大鼠和小鼠的保肝作用.方法:以CCl4造成小鼠和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给予肝达乐干预,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观察肝达乐的抗肝损伤作用.结果:肝达乐对CCl4造成的急性肝损伤大鼠和小鼠ALT,AST活性有显著的降低作用,可显著降低大鼠肝组织MDA水平,升高SOD水平.结论:肝达乐对四氯化碳急性肝损伤有显著的保肝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损伤有关.

    作者:石卫平;侯丽雅;杨力;赵赛菊;黄镇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杏香兔耳风颗粒中绿原酸含量测定研究

    目的:建立杏香兔耳风颗粒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2)柱(4.6 mm×250 mm,5 μm),以甲醇-2%冰醋酸(27∶7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27nm,结果:绿原酸的线性范围内为7.72μg·mL-1-193.00μg·mL-1,相关系数r均为0.9999;回收率为101.23%(RSD=2.48%).结论:本方法稳定、重现性好,可作为本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吴安明;于肖辉;喻志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先秦两汉时期肿瘤相关中医理论成就鉴析

    先秦至两汉时期,肿瘤中医相关理论在中医药基础理论的发展框架内形成了四诊合参,初具规模;系列辨证,隐然可见;多样疗法,外治为主;转移理论,崭露头角等四个方面的主要成就,对后世肿瘤中医相关辨证论治及转移理论体系的形成具有深厚影响,为肿瘤中医相关理论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作者:左志琴;刘端勇;赵海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温通止痛贴临床作用的研究

    目的:对温通止痛贴的临床作用程度进行观察.方法:利用阳性对照组与温通止痛贴用药组进行临床比对,以此对比出温通止痛贴治疗骨性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温通止痛贴的临床作用显著.结论:本临床观察为温通止痛贴临床大规模应用提供了科学合理的用药依据.

    作者:陈浩;邓运明;王晓跃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通识教育提升医药院校学生素质研究——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

    通识教育是当今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热门话题,反映了人们对人才培养问题的广泛关注.在我国,一些因为交流导致的医疗纠纷,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医药工作者重技能,缺综合学识所致.因此,将通识教育融入医药院校,对提升医药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从通识教育的涵义出发,结合当前我国医药院校人才培养现状,谈谈如何将通识教育融入医药院校,培养厚基础、宽口径、文理交融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张卫平;艾卫平;朱翠贞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西医院校中医实验法教学初探

    实验中医学是用现代实验方法和手段研究中医的一门科学.结合高等医学院校培养学生的要求和中医教学的特点,就中医实验教学在西医院校中医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分析.

    作者:王霞;魏睦新;谢立群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仲景治便秘方探析

    便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中医药治疗便秘疾病有独特的优势,治法形式多样.本文结合经方,遵循辩证论治原则,谨守病机,总结治疗便秘的有效方剂.由于患者的体质强弱差异和饮食起居及精神心理的不同,病因比较复杂,治法各有不同.针对不同证型,分别予以通阳化气,健脾布津、调和枢机,和畅三焦、和解少阳,泻下热结、润肠行气,泻热通便、润肠通便、温阳健脾、温补肾阳、调和气机、益气健脾,调和寒热、温散寒凝、养血开郁、峻下热结等治法.便秘病位在大肠,以“通”为治,重在和法,涉及脏腑有肺,脾、胃、肝、胆、肾、三焦等.笔者就《伤寒杂病论》探讨治疗便秘的有效的方剂,作一论述.

    作者:吴喜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左旋精氨酸对静脉移植保护作用的综合研究

    目的:观察左旋精氨酸(L-Arg)对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动物实验:6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左旋精氨酸实验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所有动物术日建立自体静脉旁路移植模型:于术后1、2、4、6周及8周取材,统计学分析各组间差异.(2)临床试验部分:将33例欲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血管保存液处理血管桥,观察组给予含L-Arg的血管保存液处理血管桥.结果:(1)移植4周后,各组静脉均有内膜及中膜较正常颈静脉明显增厚表现,左旋精氨酸组内膜及中膜增厚较对照组轻.两组静脉桥的管腔狭窄程度进行比较存在明显差异.(2)两组手术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内皮素-1(ET-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均较术前有明显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兔静泳移植至股动脉后内膜及中膜增厚.(2)左旋精氨酸联合降脂药物能抑制移植静脉内膜及中膜增生,减少静泳桥狭窄.(3)含有左旋精氨酸的血管保护液可一定程度上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从而延缓血管硬化,并有效控制病情进展.

    作者:孟春营;郭则蘅;赵萍;温定国;罗滨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葛根及虫草菌粉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葛根及虫草菌粉对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及肝脏指数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葛根组、虫草组及联合组,采用40%四氯化碳(CCl4)每周2次皮下注射6周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各治疗组经灌胃给药6周后在麻醉状态下采血并检测血清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分离肝脏,称湿重并计算肝脏指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葛根能非常显著改善肝纤四项指标、白蛋白(ALB)和谷草转氨酶(AST)(P<0.01或0.05),但谷丙转氨酶(ALT)降低及肝脏指数增加不明显(P>0.05);虫草组肝纤四项亦有非常显著的降低(P<0.01),肝功能有改善的趋势,肝脏指数明显增加(P<0.05).结论:葛根及虫草菌粉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熊耀斌;傅缨;冷红文;资晓飞;俞红;李剑琦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马钱子的炮制和化学成分、药理毒理研究进展

    分析和回顾近年来马钱子研究的相关文献,对马钱子的炮制方法、化学成分、药理及毒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以期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相关的参考.

    作者:朱龙涛;龚千锋;易炳学;任建锋;余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丹皮酚缓释微丸的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以Eudragit NE 30D为包衣材料,制备丹皮酚缓释微丸.方法:应用挤出滚圆机制备丹皮酚素丸和多功能制粒包衣机进行包衣制备缓释微丸,采用单因素法考察缓释微丸的制备工艺参数和包衣工艺参数.结果:体外释放度试验结果显示,所制丹皮酚缓释微丸具有明显的缓释特性.结论:制备的丹皮酚缓释微丸基本符合12 h缓释要求.

    作者:程学仁;李智勇;王洛临;张建军;曾文雪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烫伤大鼠休克期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目的:通过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烧伤后休克期大鼠的抗渗作用进行实验观察,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烧伤休克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制作大鼠烫伤模型,将烫伤大鼠随机分为A、B、C三组.A:空白对照组;B:烫伤补液组;C:烫伤补液+羟基红花黄色素A组.用改良伊文思蓝渗出法及称取组织干湿重法测定各组大鼠创周和空肠组织血管通透性、组织含水量.结果:烫伤大鼠血管通透性比较,C组显著低于A和B组(P<0.05);组织含水量比较,C组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羟基红花黄色素A能降低烫伤大鼠血管通透性和组织含水量,减轻组织水肿.

    作者:邹立津;张友来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肾宝合剂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肾宝合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所含的淫羊藿、何首乌、黄芪、补骨脂、当归、川芎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中所含淫羊藿苷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法可鉴别出淫羊藿、何首乌、黄芪、补骨脂、当归川芎,且阴性对照无干扰;淫羊藿苷在0.0466-0.9700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96%,RSD =0.26%.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肾宝合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官启嘉;钟瑞健;周国平;谢二磊;覃玉梅;肖丽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中医院校《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内容设置探析

    目的:比较江西省某中医院校与某西医院校在校大学生预防医学知识的了解与掌握程度,为中医院校《预防医学》课程内容、学时的设置提供依据.方法:以班级为单位,自制问卷从江西省某中医院校与某西医院校已开设预防医学课程的毕业班级中整群抽取350名在校大学生,对预防医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某中医院校三本学生预防医学知识的平均成绩为(78.38±11.27)分,该中医院校二本学生预防医学知识的平均成绩为(79.99±10.53)分,西医院校学生预防医学知识的平均成绩为(86.15±9.36)分,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48,P<0.01).其中中医院校二本与三本学生预防医学知识平均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2.06,p>0.05),中医院校二本、三本均与西医院校学生预防医学知识平均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7.79,P1<0.01; q2=9.03,P2<0.01).该中医院校三本、二本及西医院校大学生预防医学知识的正确率分别为65.32%、66.66%和71.79%.结论:中医院校在校大学生预防医学知识的平均成绩低于西医院校,中医院校学生对《预防医学》现有内容设置满意度较低,说明中医院校《预防医学》内容设置不甚合理,导致中医院校大学生预防医学知识掌握较差,需要构建符合中医药院校特色的《预防医学》教学内容.

    作者:刘霞;徐刚;王军永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中药鼻炎3号体外抑菌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鼻炎3号复方制剂对急性鼻窦炎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采用小抑菌浓度测验法,观察鼻炎3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溶血性链球菌的小抑菌浓度.结果:鼻炎3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范围为0.03125~0.25mg/mL,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范围为0.125~0.5mg/mL,对溶血性链球菌的MIC范围为0.0625~0.5mg/mL.结论:中药鼻炎3号对急性鼻窦炎的抑菌作用显著.

    作者:周凌;张欢;王殿一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内经》睡眠理论与临床应用

    《内经》睡眠理论,从顺应自然界阴阳消长变化等人与自然相应论及睡眠的生理、病理以及睡眠异常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方药等.这些理论对于当今睡眠养生及预防和治疗睡眠障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分类系统地整理了《内经》中的睡眠理论,并列举了临床典型失眠治愈病例以说明《内经》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者:刘春援;蒋维晏;陈荣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寒型模型建立的实验研究

    目的:建立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寒型的大鼠动物模型.方法 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氨水对照组、乙醇对照组、综合法造模组,经过不同方法造模后,比较各种造模方法的模型建立效果.结果 综合法造模组大鼠在一般形态、体重变化方面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但在胃粘膜病理组织特点方面,较对照组成功,基本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特点.结论 采用综合法建立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寒型动物模型是一种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的造模方法.

    作者:杨建辉;张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中医药文化

    中国古典文学和中医学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背景下,两者源远流长代代相承,中国文学从内容到形式,都可以找到中医学渗透的痕迹.中医学丰富了中国文学创作内容,中国文学又使中医学得到广泛的传播.中国历史上许多文学修养极高的文人雅士,其医学功底亦相当深厚,四大名著作家曹雪芹、吴承恩、施耐庵、罗贯中等都精通医学,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读者可领略大量的中医药知识.

    作者:孙悦;丁成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